心系国家稀土战略

在国家稀土战略层面,他虽然极少发声,可言语一出,常成一家之言,备受重视。

他对南方稀土矿和黑色稀土风化矿泥中稀土迁移富集的成矿规律、稀土赋存状态、稀土的配分规律以及稀土提取新技术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有些成果完全是创新工作,具有我国自主的知识产权,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他带领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团队在稀土选矿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匠心独运的见解,其中“重金属污染土地修复的无害化及资源化”课题,被列入国家“十三五”科技重点发展指南。

……

他就是武汉工程大学校长助理、教授、博土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湖北省海外留学回国人员十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中低品位磷资源开发利用”协同创新中心负责人,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池汝安。

 

20071311051412.jpg

 

科研殚精竭虑

池汝安是我国培养的稀土矿物加工的第一个博士生。他毕业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那时候的博士可以说是香饽饽,不仅科研机构抢,国家机关单位对引进这类人才也大开绿灯。然而,池汝安却选择了自己的道路,那就是继续深造,当年就进入清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当时,池汝安在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淀佐先生的指导下从事稀土矿物加工研究。现实情况是,那时在稀土领域已有世界顶级的技术,因为我国稀土资源开发始于上世纪50年代,历经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工业体系。其中世界顶级的选矿技术有中国工程院余永富院士发明的白云鄂博稀土矿弱磁-强磁-浮选工艺;中国工程院张国成院士的酸法焙烧处理包头稀土精矿工艺;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的串级萃取理论和实践。要想在这一领域创造出新的选矿方法,无异于痴人说梦。

然而池汝安却偏偏初生牛犊不怕虎。他认为“方法总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过去的成就正好成为我创新发明的阶梯。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只要在科学的征途上勇于攀登,总会找到一条新的选矿途径。”

在导师的指导下,池汝安潜心研究,将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结合起来,把前辈和导师的经验与自己的创新理论结合起来,把远大目标和当前现实结合起来。由于他殚精竭虑搞科研,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他在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选矿方面,终于创造出了属于自己创新的堆浸工艺的筑堆新技术和原地浸出工艺注液新技术。

在国际上目前还没有商业开发的情况下,他的这些新技术对推动在我国南方等地的风化壳淋积型中重稀土矿开发起到积极的作用,不仅较好地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而且还将回收率提高了10%。

实践出真知。当他把创新的理论投入到实践之后,获得了较大的成功,他与导师王淀佐院士合著了《稀土矿物加工》专著,他是该书的第一作者。该书是一本专门介绍稀土矿物学、稀土赋存机理、稀土矿物加工、稀土湿法冶金的专著,这本书中收录的研究成果,时至今日仍然是一本较经典的著作;后来他与学生田君合著了《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化工冶金》,他也是第一作者,同时此书英文版由美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书中的有些选矿技术站在了世界前沿。
他还将这些前沿理论应用于湖北磷矿的开发与环境保护。过去,湖北的磷矿环保处理,大都采用传统的化学、物理处理,池汝安应用新的理论,提出了生物处理法,为解决丰富的中低品位磷矿的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针对湖北竹山的稀土矿床特点,他提出了“高独居石混合矿浮选动力学”研究课题,探索高效提取该矿物稀土的工艺,为将来合理开发竹山稀土矿提供技术支撑,此项目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相关的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稀土矿物加工 课题组合影照g.jpg

 

建言备受关注

2012年3月15日,我国收到美国、欧盟、日本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提出的有关稀土、钨、铅的出口管制问题的磋商请求,此次诉讼涉及的稀土、钨、铅均为我国稀有资源,在冶金、机械、化工、航天等领域应用广泛,属于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但是,由于稀土生产加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影响巨大,被我国列为实行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的制度。该项诉讼历时两年终于有了结果,日内瓦时间2014年3月26日,世界贸易组织公布了专家组报告,初步裁定中国败诉,我国商务部于当晚确认了这一消息,我国政府稍后提出了交叉上诉。

面对中国败诉,当时我国许多主流媒体采访了一些著名的稀土专家,其中《中国科学时报》专访了池汝安。

池汝安在专访中说,中国之所以被缠上稀土“官司”,是因为稀土被誉为“工业维生素”,它具有丰富的光、电、磁、超导、催化活性等优异性能,稀土被广泛应用于尖端科技领域和军工领域,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高新技术和军事战略元素。如果最终裁定我们违反WTO规则,那么规则就是规则,但我们可以对规则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修改建议,即便如此,裁定也不可能单纯为中国而改变。

因此,中国应发挥在轻稀土选矿、开采、冶炼等方面的优势,发挥成本和资源优势及技术优势。我国资源第一,占世界的34%;生产第一,占世界的95%;应用第一,占世界的50%;出口第一,占世界的80%。我国不仅稀土资源丰富,而且分布广泛,矿物种类齐全,特别是具有世界罕见的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综合利用价值大。另外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方面,有世界顶级的开采技术,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余永富发明的内蒙古包头白去鄂博稀土矿弱磁-强磁-浮选工艺;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国成的酸法焙烧处理包头稀土精矿工艺;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的串级萃取理论和实践,还有他本人参与并见证的南方稀土回收池浸工艺、堆浸工艺和原地浸出工艺三代工艺的发展。中国应借此机会,大力发展稀土应用产业,争取成为稀土器件的主要制造商,由稀土大国变成稀土强国。
另外,如果我们败诉了,我们必须卖稀土。但是要卖“轻”,保“中重”。我们轻稀土分布十分广泛。而对于中重稀土,国家则可以进一步加强管理,限制出口,把军事国防所需的品种收储起来,以备开发更高档次的器件。

池汝安的这一建言,不仅为专家们所认可,而且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

2014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专题会议,重点支持包钢集团、中国五矿、中铝公司、广东稀土、赣州稀土和厦门钨业六家企业分别牵头推进兼并重组工作,组建大型稀土开发与应用企业集团。

专家们如何看待这一事件?国家有关媒体专门采访了池汝安。池汝安从国家稀土战略安全出发,他在肯定的同时,提出了几条十分中肯的建言,可谓一语中的。

他对统一开采“门槛”给予了肯定。他说,以往开采稀土很少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即使只有50吨储备的矿也能顺利开采。兼并重组后,开采有了统一的施工标准,因为规定了稀土矿储备量只有达到500吨才能开采。这样就能保证矿山开采的规模化、标准化、无污染化,还防止了非法开采。另外,重组后的大型企业集团如果能够集中“原地浸出工艺”、“堆浸工艺”等先进开采技术,还可以提高稀土回收率,减少开采对山体的破坏。这一模式如果成功,将会对整个资源行业形成借鉴。

池汝安希望并强调,整合后的六大集团应主导稀土技术贸易。要鼓励企业承包国外的稀土矿业;同时,由于国内外均不缺乏轻稀土资源,我国应当在保护中重稀土资源的同时放开轻稀土贸易,珍惜过去几代人开辟和建立的国际市场。

目前,国内有人认为中国大可不必限制稀土出口,因为美日已经开发出了替代品。我们今后卖完了资源,我们也可以开发替代品。池汝安对此表示,“开发替代品短期内不可行。”他说,“稀土元素有特殊的电子结构,因而产生特殊磁性质、电性质和光性质等,其它元素没有这些性能,寻找替代品的难度很大。”获得稀土的其它途径可能有:用含稀土的磷矿制造磷酸时回收稀土,但也以轻稀土为主,且含量很少,成本很高;另外,从含稀土的废旧电器材料中回收稀土,这可能是美国、日本这些国家减少稀土进口的主要途径。

 

组建一流团队

近几年来,池汝安带领的团队踏遍了我国南方的江西、广东等省区,这些省区是我国的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主要分布区。深入基层当中,他和他的团队为这些省区的中、重稀土开发献计献策,特别是对于环境保护煞费苦心,并手把手的传授原地浸出新工艺,不仅减少了企业开发成本,而且提高了资源回收率。

同时,为了推动这些省区稀土矿的开发与应用,他带领的团队还承担了国家稀土开发基础研究项目,为更加合理开发稀土资源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受到了这些省区的政府部门及生产企业的好评。

团队还将这些新工艺应用于湖北有关地区的土壤修复。如大冶铜矿冶炼后,产生了含重金属的废渣和污泥,如果不对这些废弃物进行较好的处理,而是直接堆埋,那么随着雨水的冲刷,重金属会随之迁移,严重污染环境。为了减轻污染,回收有用的重金属,使资源得到再利用,池汝安率领团队与黄石有关企业合作,开发出的“重选-火法-湿法联用工艺”能对重金属进行有效的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同时,团队还为湖北磷矿的选矿提出了生物选矿新办法,促进了我省磷矿选矿的科技进步。同时,国家将教育部“磷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中心”设在了武汉工程大学,为此研究方向提供了较好的科研平台。

团队提出的“重金属污染土地修复的无害化及资源化”课题,被列入国家“十三五”科技重点发展指南,还承担过国家“973”、教育部创新团队等重大项目的研究……

该团队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是因为池汝安在团队组建之初,就把组建一支国际化视野的团队列为目标。目前,团队成员全部有出国留学经历且全部承担了国家级项目。这支人才队伍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有楚天学者1人;有2名从国外引进的楚天学子,一个是巴基斯坦的博士萨迪亚,一个是从日本东北大学引进的徐源来;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他们是肖春桥、余军霞、徐志高;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2人;武汉晨光计划4人,主要成员有张越非等人。

在带好团队方面,池汝安从来都是参与研究和制定计划,以身示范;池汝安非常重视合作精神,他提到,现代科学涉猎方面广,知识日新月异,在充分发挥个人专长的前提下,将个人智慧融入集体之中,我们才能快出成果,多出成果;他视野宽广,要求团队必须具有国际化视野,这样我们才能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不断进取,才能为国家的稀土资源开发与利用、为国家稀土战略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资料链接

池汝安,男,1959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福建宁化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工程大学校长助理和湖北省“中低品位磷资源开发利用”协同创新中心负责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是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3年11月作为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受聘于武汉工程大学。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