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党庆·忠诚在党七十年

——湖北省天门中学老校长邓仲禹的卓越人生

他,在那个水深火热的旧中国考上了武汉大学,成了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但他追求自由,向往光明,毅然投笔从戎,成为革命大军中的知识分子

他,参加全国高等学校、中等学校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作为湖北省中学的唯一代表北京参加教育部召开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发言要点上了大会简报;“办全国最好的学校”作为矢志不渝的追求带领天门中学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九十七载人生,七十年党龄,虽然出生陕西,却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天门。

微信图片_20210519200608.jpg

邓仲禹活到老、学到老


5月12日晚,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进老城区一栋单元楼里,探访了对党忠诚,对党的教育事业卓有建树的湖北省天门中学老校长邓仲禹先生。

寿近期颐的邓老思维清晰,回忆时光留下的记忆刻骨铭心,当初那份执着依然坚定而美好,他温和纯厚讲述萦绕在耳畔,久久不能忘却。

 

从武大奔赴解放区

邓仲禹,原名邓国光,1925年1月1日出生于陕西省南郑县(今汉中市)的四条沟。从小学到中学,他都力求进一流学校读书,争取光辉灿烂的未来。

汉中为盆地,秦岭屏障于北,巴山绵亘于南,汉水(汉江)横贯其中,东流到汉口注入长江。气候温润,物产丰饶,素有西北“小江南”美称。

在汉中城东南约4公里,南距汉水约3公里,东行1公里,有小镇黄家坡。村名四条沟,因灌溉渠一再分岔,有四条沟渠流经村西村北两边。

邓国光少年时代的四条沟,有二十户左右人家,南北大致各半,中间一口水井,全村共享。村南大多姓刘,村北大多姓邓。村西村北有历代疏浚沟渠时泥沙堆积而成的沙丘高低不一,断断续续。

微信图片_20210519200521 (1).jpg



五岁左右,父亲教读《三字经》,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不到六岁,父亲就去世了。 1936年下半年,他从农村私塾考取了城区正德小学五年级。这里的老师讲完正课之余,常常学生们讲重大时事,从“两广事变”到“西安事变”,从傅作义的绥远百灵庙抗日到平型关战斗,再到台儿庄大捷,邓国光和同学们在企盼中聚精会神听了一次又一次,唯恐少听一句。

1938年3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飞机初炸汉中西郊机场,汽油库中弹,在炸弹巨响烈焰冲天次日敌机又来轰炸,正德小学近邻塔儿巷被炸,血肉横飞,惨不忍睹。从此以后,一听到空袭警报,市民都往城外奔跑,正德小学也在大操场边紧急挖建防空壕。这悲惨的一幕幕,邓国光终生难忘。

汉中联中全称“汉中联立中学”,是汉中府南郑、褒城、沔县、城固、宁强十二县联办。邓国光在小学毕业前,把这所初中作为升学的首选。1938年7月,学校招收新生发榜那天,宽敞宏大的八字形校门前人山人海,邓国光名榜首。

这年11日4日,敌机26架狂炸汉中城西关一带。1939年5月16日,敌机15架在汉中城关投弹百余枚,第二天又有12架飞机在城关投弹,伤亡惨重。

国土沦丧,民不聊生。为了躲避日机空袭,学校几次搬迁。1939年8月,学校汉中城西五十里外的高台镇

1941年6月,邓国光初中毕业。母亲和兄长支持继续升学报考高中。他把扶轮中学作为首选目标。

扶轮中学为交通部部立,是一所既有高中又有初中的完全中学,被认为是交通大学的“预备学校”。这所学校原在河南郑州,1938年4月日寇入侵前迁来汉中城内两湖会馆因日机袭扰,1939年5月又迁到汉中城北张寨镇。

考试录取名单揭晓邓国光又名列榜首。他能在陕西汉中进入原在河南郑州的扶轮中学,这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家长大多在交通部门,见多识广,使他因此受益浅。

高中毕业会考结束不久,邓国光本已被陕西省教育厅保送进当时在四川重庆的交通大学,但他却选择了武汉大学。  

1944年,重庆报考这座心仪已久的一流大学,被经济系录取。

在武汉大学,他结识进步同学,接触进步书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国共产党的《新华日报》和《群众》杂志,滋养着他。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武大将从四川乐山迁回武昌。因经济困难,休学一年,在重庆一小学任教。由于订阅《新华日报》,牵连到校长受警告,当年的上学期结束后,他被调到郊区小学。1946年9月,他攒足学费后到武昌复学,参加了进步社团,参加了反美蒋学生运动。1947年,武大发生“六一’惨案,被国民党军警绑架上车,同学们发现后奋不顾身营救他逃出魔掌

1948年12月25日,和同学五人一起投奔江汉解放区,在中共天京潜县委会工作,23岁的邓国光改名邓仲禹。

 

革命青年当了教师

“一、二、三、四、五……好,都到齐了!

1964年7月17日,下午两点钟天安门广场西华表下,一群天门人在这里忙着排队合影

1964年7月10日8月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高教部、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中等学校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这次会议主要是研究改进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问题,意义重大。参加会议的有600多人。会上传达了毛泽东主席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重要指示。7月17日,天门中学校长邓仲禹和与会代表一起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接见,并合影留念。天门中学在京的校友和退休教师闻讯深受鼓舞,奔走相告。为了纪念这个历史性的时刻,约定在天安门广场西华表下合影留念

邓仲禹从北京回到天门,县委第一书记孙连淸主持专题会议,听汇报会议精神。

这时,一幕幕往事浮现在39岁邓仲禹的脑海里。

19494月17日鄂中专署决定,派邓仲禹与在山东老解放区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共产党员于盛兹一起接管天门县立第一初级中学,任务是取得党接管新解放区中学的经验。临行时,张海峰专员谢威副专员同们谈话,强调了接管的意义,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那时,和邓仲禹一起到解放区参加革命工作的人,有的预定去还没有解放武汉,有的留在专署,而被派到一所县城中学工作。认为自己到解放区是参加“革命工作”的,搞教育工作不够“革命”,心里很是遗憾。但是,到解放区参加革命的激情,老干部出生入死、艰苦奋斗的榜样,组织上指明接管天门中学的意义,鞭策他带着美好的憧憬跨上了新的征途。

4月21日,邓仲禹作为教导主任,和于盛兹校长一起接管了天门县立第一初级中学,改称鄂中天门中学。这一天,毛主席、朱总司令发布了渡江令,百万雄师过大江4月23日南京解放5月16日汉口解放,17日武昌解放。人民革命的胜利形势振奋人心,邓仲禹兴奋把一面面小红旗插在校门口中国地图上新解放了的城市。

于盛兹校长从山东老解放区带来的办学经验、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都使感到新鲜和富有魅力。逐渐认识到教育工作就是革命工作的组成部分,在工作中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1949年9月26日,于盛兹介绍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欢呼声中,学校改称湖北省立天门中学,于盛兹、邓仲禹被评为全省模范。11月,天门中学新区学校初步改革的经验》被省教育厅在全省推广。1950年4月,校长于盛兹调省里工作25岁的邓仲禹接任校长。

1951年5月11日,邓仲禹站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献身党的教育事业信念更坚定。

当年,《湖北日报》开辟专栏讨论“教书算不算革命工作”12月29日,《湖北日报》第三版头条位置发表邓仲禹写的《教师们应当用新观点看待自己的工作》在文中,分析了教书在新旧社会的本质区别以后说:“在今天,我认为教育工作不仅完全可以成为革命工作的—部分,而且必须成为革命工作的一部分。为了搞好教育工作,他饥似渴地学习革命理论,还认真钻研苏联教育理论,努力学习老解放区的办学经验。

1953年9月,省教育厅将天门中学列为第—类学校。次年10月,邓仲禹作为湖北省教育参观团成员,到上海、杭州、苏州、无锡、南京等地参观学习1958年8月8日,邓仲禹被评为县五好教工代表”;1960年秋,担仼高三一个班的班主任教语文课,被评为红旗教师。他心里只有党的教育事业。

 

满怀激情献身教育

1981年1月14日至20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1981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邓仲禹作为湖北省中学的唯一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根据中央工作会议精神,回顾了建国以来,特别是粉碎“四人帮”以来招生工作的经验,讨论了改进现行的招生制度和办法的问题,拟订了《一九八一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规定》等文件。

会上预选问题成了争论的焦点,邓仲禹根据本县、本省试行高考预选的情况,在大小会上发了言,认为高考预选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应该实行。这次发言,以《中学校长谈预选》为题,刊登在大会简报第五期上。

1978年5月,年过半百的邓仲禹调回天门中学任副校长。12月,他被命为校长兼党支部副书记。

这时的学,骨干教师所剩无几,懂教育的校级领导干部全部调出。很多人担心重返天中的邓仲禹会不会心有余悸,能不能有所作为

获得重新施展抱负机会的邓仲禹,面对“东西南北中,都比天中强”的局面,把“恢复天中的历史声誉”作为学校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第一个管理目标。这个奋斗目标,成办好天中的强大动力

1980年,天门中学首届两年制高中毕业生的教育质量和高考升学率在荆州地区名列前茅,在全省引人注目。《湖北教育》以《德智体全面抓——访天门中学》为题,全面介绍了天门中学提高教育质量的成绩和经验。

1981年秋,天门中学高考成绩又在地区名列前茅,初中升学成绩跃居全县第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在石河区召开,当时的县长焦知云、教育局局长宋洪玉问邓仲禹:“天门中学怎么办?”他斩钉截铁地回答:“坚持全面抓,乘胜争上游。大专二百二,更上一层楼。”县领导将他的军:“如果做不到怎么办?”他毫不犹豫地说:“做不到,我拿一个月的工资出来请客!”

351222ba54e0dc9622d7eaab4f905b0.jpg


这期间,也就是1981年秋,高中由两年制改为三年制。邓仲禹坚持按教育规律办事,探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路,学生负担大为减轻,德智体全面发展。

1982年天门中学高考成绩果然“更上一层楼 ”,超过了奋斗目标为了感谢全校教职员工昨天撸起袖子拼命干,激励大伙儿明天再攀新峰,邓仲禹还是把一个月的工资108元全部拿出来交给后勤处,举办“谢师宴”为教师们庆功。这个不拘一格的“谢师宴”至今仍然传为美谈。

“恢复天中的历史声誉”实现邓仲禹又向党支部建议提出新的奋斗目标:把天门中学办成全省一流的重点中学。

1984年,天门中学教育质量和升学率远远超过了前三届六个班292人毕业后,全部参加高考,大专241人,其中重点院校196人,中专9人,取到大专院校和重点院校的比例都首次超过了80%,按第一志愿取的达215人。学校考了6个清华、6个北大、2个科大,天中在荆州第一、荆州在全省第一。天门县高考成绩跃居全国县级榜首,著名作家秦牧特地撰文《天门县上了状元榜》,发表在1984年《文汇报》

1981年起,邓仲禹连任政协天门县副主席。1982年起,连年评为荆州天门县优秀党员。1985年第一个教师节,作为天门县教育战线标兵之一受到省级表彰《湖北日报》“优秀园丁谱”刊发了他的照片和简介。《湖北教育人物传记丛书》第一辑,入了的小传。国家教育委员会编审《中国人名词典》中,“邓仲禹”词条对他的工作特点评述“注重教育思想领导,办学成绩显著。”

在常人眼里,这是多么辉煌的成就。可讲到这里邓老谦逊地说:我得到的荣誉太多,我所作的贡献太少了。

 

磨砺过后信念更坚

翻看1988年版《天门县志》,上面有记载1949-1985年,天门中学共培养高、初中毕业生9983人,共为大专院校输送新生2287名,其中进入全国重点院校的占67.7%,学生中参加军事干校和选为飞行员的共130多名。”“邓仲禹,天门县中学教师中的第一名共产党员。在1949年至1985年间,先后担任天门中学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等职共28年他治学严谨,工作任劳任怨、勤勤恳恳,为天门中学的发展壮大、学质量的提高作出了贡献。

人们不禁会问:1949年至1985年36年,邓仲禹担任天门中学校长等职28年,还有8年时间在干什么?

1958年,邓仲禹被作为白专的典型“拔白旗”,受到撤职降薪处理;1966年,被作为走资派受到批判撤职,到艰苦地方搞体力劳动。回顾过去的起起落落,受到错误处理,饱受辛酸风雨,邓仲禹虽然心有委屈,但从未动摇对党忠诚的信念

两个中国的对比,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了解,深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他认为,能主动纠正自身错误的党,才是真正伟大的、可以信赖的党

作为校长,邓仲禹特别重视自身作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二千年前司马迁曾引用《论语》上的这四句话赞扬李广将军。邓仲禹以此为座右铭。

1978年以,抵制不正之风对办学的干扰,越来越成为学校领导临的重大问题。招生要求特殊照顾,插班要求突破限额,矛盾尖锐,相当棘手。邓仲禹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不照顾一个亲友,不私自接收一人。招插班,一要经集体研究,二要从有利于办好天中出发,三要控制学额。个别领导违背原则,接受了两个学生,邓仲禹和支部书记配合做工作,坚持退走了。有人对邓仲禹说:“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收了某人可以保证供应紧俏商品该收的,什么也不要;不该收的,给我再大的好处也不收。

未命名图片.jpg


有一次,江西南丰来校参观的客人邓仲禹,学校有多少领导干部?他们准备给每人送一篓南丰名产桔子。认为学校工作成绩是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努力取得的,这样接受礼物不应该。但坚决不收对方为难,邓仲禹就派人用福利金买了两盆天门特产塑料金桔回赠,将十几篓桔子平均分给全校教职工退休、离休的一个不漏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心,学校领导干部不管多忙,都必须深入教学第一线。对学校全面工作负责,还腾出手来深入抓教学,带头蹲一个教研组下一个教学班,从开学第一天起就下班听课从备课、听课到评议,始终参加。

1980年,三好标兵李小健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国科技大学,填补了天门县和天门中学在高考招生中的一个历史空白。消息传开,学校、社会、家庭无不欢欣鼓舞。李小健的家长特地办谢师,老师们说“这次邓校长该破例去一次了!”但是,他们的邓校长还是没有赴宴。他说:教育学生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家长感谢老师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用不着谢师宴。

李小健中考以全县第一名进天中的高中部邓仲禹给他规划了进中国科技大学的培养目标担任班主任外语教师帮找出学习的薄弱环节加强辅导把他的学习特点概括为“全”(德智体全面发展)、“尖”(成绩年级第一)、“稳”(屡次考试都是第一)三个字向社会宣传。在填报升学志愿时,邓仲禹根据他的特点和发展前途悉心指导。后来,李小健通过了李政道博士主持的中美联合招收赴美博士生物理考试。年后的一个春节,邓仲禹收到李小健从美国寄来一张普通贺年片,分外高兴收藏起来

邓仲禹为人谦和低调,从不做寿。2014年10月,在老校长九十寿辰到来之前,一九六七届三(四)班学生专程登门看望,张诚浩特意精心篆书了一幅“百福百寿”寿联和“寿”字中堂表达敬仰之情。

 

挺身而出保护天中

1999年,是新中国接管天门中学五十年,一部凝聚邓仲禹五十年心血教育教改文集《邓仲禹文稿选编》无私奉献给学校。在市委市政府举行的纪念座谈会上,邓仲禹在简短的发言中,只谈接管的重大意义和天门中学在新中国的发展变化,对自己所作的工作什么也不说。

1990年10月离休之后,邓仲禹依旧关心关注学校发展,尽心尽力多做有利于发展的事。他承担并完成了天门中学校史编印任务,不遗余力地参加省市和学校教改科研工作。他把自己平生积累的与学校有关的资料和史料毫无保留地交给学校。91岁时,邓仲禹自己珍藏的哲学、经济学、逻辑学、文艺、史志、科学、学校管理等9大类近千册藏书捐赠给天门中学。

2002年3月的一天,77岁的邓仲禹得知外地某公司要来“合资兴办”天门中学,非常气愤。他在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看到有关具体文件后,认为“改制”不符合教育部2002年1号文件精神。

于是,他和原天门中学校长、党委书记、原天门中学副校长、原天门中学纪检组长写了一份《情况反映》,“49年参与接管天门中学的老校长 现名誉校长 离休干部的名义第一个签名。一辈子不图名利的他,为了保住天门中学依然姓公,他首次毫不犹豫地打了一次“名望”牌。

我们吁请上级领导及时制止这一错误举措。4月28日《情况反映》以实名邮寄湖北省教育厅厅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情况反映》指出“改制”的主要问题是按股份制的原则,天门中学此后的管理权将完全操纵在大股东某公司之手,天门中学的公办性质也随之改变。某公司“合资办校”的基本出发点是为了赚钱,而不是发展教育,办好学校。以赚钱为目的,是决不可能办好像天门中学这样有较高质量和声誉的学校的。

微信图片_20210519200556.jpg

作者夫妇与邓老夫妇在一起


晚上,面对到家里想说服邓仲禹改变观点支持“改制”的人他斩钉截铁地说:这不可能来人软磨硬泡了半夜,见实在没有效果,只有悻悻离去。

5月28日,天门中学召开全体教师大会宣布:“改制”的事到此为止。

百年名校育英才蜚声海外,千秋伟业奠鸿基瞩目国人。2003年9月18日,投资亿元的天门中学迁建工程隆重开工。如今这所创建于1912年的百年名校,是一所享誉全国的省级示范性高中学校占地面积358亩,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学校学生多次夺得湖北省高考状元,从而赢得了状元摇篮"的美誉。享誉全球的天门中学依然姓“公”。今日天门中学的每一个辉煌时刻都源于奠基者邓仲禹的苦心经营和精心呵护。

2010年,天门市教育局编印了一套《天门市师德建设读本》,在《润物无声》分册,第一位介绍的就是邓仲禹《拓荒的犁铧 改革的先驱》。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天门市委书记庄光明特地登门给邓仲禹送上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根据党中央安排,今年“七一”前,首次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忠诚在70年的邓老更是实至名归。

1618978981493732.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向金祥,天门日报社原副总编辑,高级职称。现天门市互联网行业党组成员、天门日报社休干书记、天门社区网党组织书记。曾任湖北省记协群工内参专业委员、湖北省市州报新闻奖评委和天门市科技成果评审鉴定专家、天门市新闻职称评审委副主任,获湖北省优秀新闻工作者、湖北省双十优编辑记者、湖北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个人、天门市优秀党员(连续三年)、天门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天门市劳动模范、天门市十大新闻人物等荣誉,出版《心海帆影》、《喊出时代强音》、《新闻采访与写作》等专著。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中国改革报》、《中国企业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工人日报》、《湖北日报》和《半月谈》、《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等报刊杂志,获"全国省区党报好新闻奖一等奖"、"湖北新闻奖一等奖"、"湖北市州报新闻奖一等奖"、全国县市报新闻奖和湖北省县市报新闻奖一等奖20余次。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