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获评“全国文明城市”的背后征程

        大武汉荣登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榜单,中央文明委向武汉市授予“全国文明城市”奖牌,这期间经历了哪些不易?     
       “全国文明城市”每三年评选一次,评价体系涵盖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各方面,是我国综合评价城市发展水平的最高荣誉。武汉市自2002年以来,秉承“以人为本,创建为民,共建共享”理念,1000多万武汉人民矢志不渝努力,10余年奋斗,终于成功站上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台阶。这是我省继宜昌获评全国文明城市之后的又一殊荣。
昔日武汉:国人称其为一座“县城”
       这是一位常往来于沪汉之间的网友十多年前对武汉城市的评价:
       十多年前,武汉被戏称为“全国最大的县城”,以我之见,此言极是。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常来往于沪汉之见,体验了这句戏称不是冤枉的。
下面我数落一下武汉的脏乱差,望执政者和市民一起努力,把武汉建设成中部明星城市,大环境不好,您我还住得开心吗!大家都知道把家里弄得干净整洁,为什么不把整个城市看做是自己的大家呢?
       脏乱差: 武昌武太闸、汉口古田一带,尤其是将军路,这些地方道路破损,尘土飞扬,交通杂乱无章;麻木再现,少数市民随意丢弃垃圾,尤其可恶的是,开车途中,有人突然从车内抛出热干面碗,空水瓶之类!板车,三轮车满街跑,无证面的抢生意。
       几天不下雨,街道上空“乌云密布”,空气污染已经到了相当大的程度……
那个时候,即使是武汉人,也怕说自己是武汉人。东西湖区一名叫“无闻居士”的网友在某贴吧发文说:作为一个武汉市东西湖人,我1996年考入湖北省内一所大学,外地同学问我是哪里人,那时我只敢说自己是出产“行呤阁”啤酒的东西湖人,根本不敢说自己是武汉人!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班约40名同学,每次来学校前都要从武汉转车,但几乎90%的同学无论在武汉的长途客车站还是在公交站、旅社,问路时都被武汉人“歧视”过,并且尝试过那些剌耳的“汉骂”!
       这是一个怎样的基础?如果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去创建文明城市,可以想见,需要付出的是多么艰苦的努力。然而,如果不去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文明之城的光芒永远照射不到大武汉的这块土地,又何谈复兴大武汉?
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就在这样的基础上扬帆起航了。但是接近三届的远航,武汉都名落孙山,不仅群众泄气,党政干部也似乎看不到希望。就在这样的情势之下,武汉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发出了这样的号召:“如果我们不下定决心,乘势而上,全力以赴,就对不住武汉这座伟大的城市,对不住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也对不住我们所在的岗位”,一语重于千言,只因文明,以及标示文明水平的创建文明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大武汉复兴的必备标准。
       又历经三年的冲剌,前后历时十二年,武汉终于梦圆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长江大桥g.jpg

 

多措并举:全力推进文明城市建设
       探寻大武汉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之路,对于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及指导其他工作,当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是夯实基础,以文化人彰显教化之功
       2013年冬的一天早晨,记者在水果湖乘上578路公共汽车。上车不久,车上一对双胞胎姐妹正在比赛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两姐妹正背得起劲时,她们的妈妈说,你看你们这大声音,吵着人家了。这时,车上一位老人说,不妨事的,让他们背吧,我们都可以学学。
两姐妹听到这位老人的鼓励,背得更加起劲了。不仅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比赛背了几首唐诗。这时的车箱里,不仅没有责难之声,相反每个人脸上所溢出的都是夸赞的笑容。
       用学生带动家庭,用家庭促社会的文明建设,这一建议起源于硚口区一名教师的教言。这名教师在建言中说,开展武汉文明城市建设,学校资源一定要充分利用。我们硚口区有十万中小学生,由他们推动文明建设,可以带动十万个家庭,这是一支多么大的力量。这也是开展武汉城市文明建设的坚实基础。
       武汉市教育系统自武汉市开展文明城市建设以来,他们紧紧抓住中小学生文明建设这条主线,不仅要求背文明用语,还要求背诵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名言警句,从此,江城劲吹一股文明之风。
       武汉市在抓文明城市建设的工作中,还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明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而今,你走进武汉市每一个社区,宣传墙上到处都张贴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标语和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名言警句,如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名言提出了一种由先爱自己的老幼亲人、再以此为参照去推己及人地爱别人的老幼亲人这样一种既美好、操作性又强的理论;“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这句话是宣扬孔子哲学思想“仁”的,意为“仁这东西很遥远吗?我想得到仁,这仁就来了。”笔者曾经采访过武汉市某社区一个让座的年轻人,他说孔老夫子要我们讲仁爱,爱别人,其实这个很容易做到,在公交车上给老幼妇孺让个座,不就是实践了仁吗?可见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
       从“地铁泼面”事件,可看出教化之功的显著作用。2013年3月28日,一名女青年在武汉地铁上吃热干面,不仅不听劝阻,还将一碗面扣在一名对其拍照的女乘客头上,引起了全国各地300多万网友对武汉城市文明的广泛关注。为此,有关媒体、专家学者、布衣参事开展了一次大讨论,就共护城市文明、提升武汉形象,发表看法、提出建议。
       有位参事认为:该事件反映出了两个问题:一是武汉近几年向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快速转型发展,高铁及地铁等大型公共交通工具发展迅猛,但部分市民由于素养不高,因此在上述城市公共空间出现了地铁“泼面”等“不文明”行为方式,对公共环境质量和社会秩序产生了不良影响。二是造成各种城市“不文明症”的主要症结在于,目前的国内公民教育体系改革(包括思想教育、启蒙教育等)还未能很系统、科学地拟定针对公民养成习惯方面的先进教育思路和政策规范体系。
       大家同时认为,该事件也可以变成好事,好事指的是社会各界正好可以围绕对武汉未来迈向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目标,科学制定今后若干年培养锻炼公民良好养成习惯的相关教育政策制度,大力推进公民素质教育的改革创新,培养城市未来具有国际化高素养的文明公民。
为此,大家建议,要把汉派文化做大做强。城市文明创建和公民素养教育,特别需要培育大量的优秀的集聚社会正能量的文学剧本和影视巨片,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每一个城市公民对其创作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全人类的公平正义道德观产生认同,并自觉转化到日常生活和行为习惯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公民养成教育习惯。其次,在内容方面,建议以辛亥百年中国梦为主题,以平凡人做不平凡事为主线,又融合国外高科技谍战大片等现代娱乐文化元素,打造中国的“好莱坞梦之队”。此外,还要积极谋划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端论坛,例如承办“百年中国?梦论坛”(以湖北武汉为启动论坛,其后可由广东、湖南、四川等省份轮流承办),向海内外同胞输出“中国价值观”、“湖北价值观”,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富民强国”之路的社会正能量。 
       二是评选“一城好人”,增强武汉市民的荣誉感、尊严感
       当今社会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期,也是一个矛盾多发期。如何构建和谐社区、和谐城市、和谐社会?武汉市数千个“吴天祥小组”探寻出了一条成功的运行模式。这个小组可以说是群众性组织,既有党员,也有普通群众;既可发挥集体的力量,又可透过每一名成员,帮助化解一个个“结”,增强人们的信任感,营造出一种真诚相待、相互帮助、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
       “浪子”刘某40出头几进“高墙”。白沙洲街堤后社区吴天祥小组的领导听到群众反映后,劝他重新做人。平日里,领导带头组织吴天祥小组成员给他送衣送物,问寒问暖。春风化雨,现在身为社区保洁员的刘某不但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且每周带领低保人员义务清理社区大街小巷的垃圾死角。
       三角路中学吴天祥小组的帮扶对象是救人英雄方俊明。交往中,同学们问方叔叔:“因为救人高位截瘫,后不后悔?”方俊明说:“如果见死不救,我才会后悔自责一辈子!”之后,老师们欣喜地发现,同学们身上发生了一些细微变化,宽以待人的多了,斤斤计较的少了;关心他人的多了,唯我独尊的少了;活泼开朗的多了,孤僻倔强的少了。
       当前,武汉市数千个“吴天祥小组”活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他们有难就帮,见危就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些小组的帮扶事迹如星星之火,燎原整个江城。
       自2007年开始,武汉市共8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有50名“中国好人”和40多名武汉市道德模范,这一活动的持续推进,让武汉开始享有“一城好人”的美誉。今年的武汉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有政协委员建议武汉设立一家道德群星展览馆,宣传先进典型的故事,将其打造为城市重要景点和名片。这一建言得到实施,将为武汉“一城好人”的宣传评比活动再添新的动力。
       三是铁腕整治,把文明城市建设提到中心工作地位
       近几年来,大武汉正式拉开大建设的序幕。在这常住人口超过千万、版图面积达到8400多平方公里,被人们认为中部地区唯一有资格“候选超大城市”者。大建设带来的“大动静”有强大的震撼力,在建工地就达1万多个,创建文明城市,仅观感上的难度就非常大。
武汉市将责任细化,千斤重担众人挑,把责任细化到各部门,各部门又细化到人头。
       渣土车夜间随意穿行、超载掉渣不仅人人生厌,也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是不文明行为多发处之一。为此,武汉市派出300余名交警和协警,坚守在布下的32个卡点处,查处渣土运输车辆的闯红灯、超载、超速等危险驾驶行为。行动仅两天时间,交警共查处涉牌涉证、走禁行线、闯红灯、超载和沿途漏撒的渣土运输车113辆。
       为减少建筑工地扬尘,全市所有施工现场执行“八不准”,2000余台渣土车纳入视频监控,严查严罚渣土抛撒;应对交通拥堵,特警、巡警、民警都来援手交警,在重点时段、重点路段全部上路疏导交通。  
       2011年武汉市掀起治庸问责“武汉风暴”,武汉市每年根据市民呼声确定十个突出问题,由分管市领导、责任单位“一把手”公开承诺整改,并走进电视问政直播间,就践诺情况接受市民考问,一批难点问题被攻克的同时,政治文明新风在树立。通过日常明察暗访、市民投诉等渠道查找出来的更多问题,第一时间传达到责任单位,督促限期整改,严格追责问责。
       政务审批过去一直遭人诟病,这是影响文明城市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武汉市将武汉市民之家建成全国最大“政务航母”,实现市级43个部门、15个区464个部门的4368项审批事项“一网式”运作、“一站式”审批,市民办事只进一个门,这是方便;所有部门窗口在市民眼下办事,这是监督,也是比拼。去年,武汉市率先公布“权力清单”、“程序清单”、“责任清单”,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行政审批流程、承诺时限达到全国最优。
       如何让人们文明过马路?刚开始武汉市推出了志愿者文明劝导的方式。起初人们不以为然,认为这是搞形式主义,不过是一阵风而已。然而,当这一形式历时数年延续,而且志愿者风雨风阻劝导市民文明过马路,这一方式开始被武汉市民广泛接受,人们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认可了他们的劳动。大家都养成了文明过马路的习惯,以此感谢志愿者们付出的劳动。
       12年来,武汉市一直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而冲刺攻坚。武汉市委、市政府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城市中心工作的重要抓手,一个个“难啃骨头”被列入整治清单:发起“城管革命”,整治市容市貌;整治不文明过马路;整治不文明驾车、停车;整治“麻木”非法营运;整治空气、湖泊等环境污染问题;整治城乡接合部乱象;完善“门前三包”制度……
小区空地上堆满垃圾,社区书记免职;工地扬尘污染,区建设局副局长被党内警告……在创建过程中,部门治理不好、履责不到位,都会被严肃问责。依据《武汉市2014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目前全市共问责188人,其中处级干部8人。
       四是瞩目远景,树立创建文明城市的远大目标
       “驾乎津门,直追沪上”是18世纪晚期国人对大武汉的评价,而今,武汉市明确提出要将武汉建成国家级中心城市。如何重拾昔日荣光,树立创建文明城市的远大目标,让东方芝加哥的美誉成为现实,武汉市曾多次组织专家、学者以及各大城市政协委员为武汉建言献策。
大武汉期待文化大复兴。一些政协委员认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如果没有文化的引领,就没有社会发展的强大支柱。从历史上看,武汉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发祥地和商贸集散地,曾经长期发挥着类似于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作用。因此,武汉要建设成为新时期的国家中心城市,就应该把历史文化底蕴挖掘、展示出来,特别是知音文化和‘汉阳造’近代工业文化等,应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色。”
“要以创新为核心,保持发展活力”,有的政协委员认为,应挖掘并展示历史文化底蕴,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并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公正、包容、责任、诚信”为核心的价值取向,推动武汉始终保持旺盛活力,形成积极、乐观、包容的城市氛围。
       大武汉应成为主导区域的大舞台。湘、鄂、赣三省地处中国腹地,自古以来就有着十分密切的地理人文关联。在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大背景下,三省加强互动交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有的政协委员建言,从武汉实际和中部地区区情出发,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应该是区域性、产业型和特色要素支撑型中心城市。这就要求发展规划要从全球经济转型以及整个国家经济转型的角度,来把握和定位武汉的地位和下一步的战略重点,避免就武汉谈武汉。要以承担和实现促进带动中部地区和长江中游经济区发展的国家使命为基础,在推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区域性中心功能。特别是要加快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以科技自主创新和交通区位优势为基本支撑要素,逐步扩大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与带动作用。
       为了让创建武汉文明城市的远景目标成为武汉人民家喻户晓的愿景,武汉市于2013年专门组织专家论证武汉从2013-2049远景战略发展规划。武汉市的领导认为,这个规划从某种程度上,就是给城市决策者和管理者的一剂“头脑清醒剂”。
依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初步研究,2049年的武汉将是一个更具竞争力、更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一个拥有更具活力的城市空间、更加绿色低碳的生态环境、更加宜居的市民社区、更加包容的文化环境、更加高效的交通体系,并在创新、贸易、金融、高端制造方面拥有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的世界城市。
       2049年的武汉城市功能定位为四个中心:国家的创新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与高端制造中心;城市的发展应当朝着五个方面转型:活力的城市、高效的城市、绿色的城市、宜居的城市、包容的城市。
       专家论证会议结束以后,武汉市的领导要求,未来30年,随着交通发展打破时空概念,城郊公共服务均等化、产业生活一体化将成为必然,要进一步放大武汉2049的研究区域,至少要在1+8城市圈的基础上勾画大武汉都市圈格局,并尽快启动武汉城市总体规划新一轮修编;进一步启动战略相关性研究,如未来30年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趋势,全球一体化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区域发展之间的关联性,人口、城市空间、产业结构等动态变化规律,指导全局性战略制定。
       这一远景规划,对于武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升城市市民幸福指数,凝聚人心,共创伟业意义重大。

光谷g.jpg


缤纷过往,文明城市建设永远在路上
       5月11日,武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述永带领市文明城市督导组进社区检查高空抛物治理及行车文明建设,他们一行先后来到江岸区西马街模范社区、台北区宝岛公园内、硚口区汉正街旌德社区等地,李述永分别就持续推进城市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他表示,随着武汉市城市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将重点抓好全市“十大工程”之一的“陋习整治工程”,强调针对“高空抛物”等陋习,各个击破,久久为功。
整治高空抛物,最难的在于获取证据,否则管理部门没有处罚依据。根据科学常识,物体坠落地面只有1-2秒时间,人对变化作出反应的最快时间约0.2秒,最后在剩下的时间对准目标,按下快门,还要抓拍设备有足够强大的对焦能力;而且高空抛物不比车窗抛物,难以预判,一个楼栋几十户,无法确定哪一户有可能抛物。
       整治高空抛物,是一件比较棘手的工作。武汉市之所以把这个最难啃的骨头作为整治难点之一呢?因为事关城市文明环境,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事关创建文明城市的成败。据统计,从去年11月至今,曾发生两起高空抛物砸伤行人事件;去年10月份至11月11日的42天时间里,武汉110报警台共接到高空抛物相关报警45起,平均每天都会发生。高空抛物现象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
整治高空抛物这只是武汉市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奖牌之后所抓的一项工作,只是文明城市建设永远在路上的单项举措之一。自获奖以来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武汉市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

大厦g.jpg

       一是市委、市政府强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全国文明城市这块牌子沉甸甸的,这是全市人民长期以来齐心协力、团结拼搏的结果,是对武汉市长期坚持不懈深化文明创建工作的充分肯定。全国文明城市的荣誉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
阮成发认为,武汉下一步不仅要保持荣誉,还要做得更好。为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持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推动武汉市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市委常委会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建立健全文明城市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意见》进一步完善修改后将在不长的时间内正式出台,形成一套具有武汉特色的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制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阮成发强调,武汉正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武汉的文明创建进入了新的阶段。武汉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他提出,全市干部要认真贯彻学习领会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的精神实质,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抓常、抓细、抓出实效,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是武汉首评功勋市民和模范市民。4月14日,武汉市在琴台大剧院举行了首届武汉市功勋市民、模范市民、文明市民颁奖晚会。吴天祥、赵梓森、夏菊花获首届武汉市功勋市民奖;章开沅、李德仁、冯天渝等18人获模范市民奖;长江救援志愿服务队获首届武汉市模范市民群体奖。“向一城好人致敬,为大城崛起放歌”成为当晚颁奖主题。
武汉是首个设立城市荣誉制度的城市。功勋市民、模范市民荣誉称号由武汉市委、市政府设立并颁授,每两年评选一届。此次颁奖,旨在引导武汉市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增强武汉市民的城市荣誉感和幸福感,增强城市核心凝聚力,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作贡献。
       三是开展问卷调查。4月20日,武汉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武汉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此前该草案广泛征求了广大市民意见。这次共收到了23万份有效问卷,包括网络、电话等征集到的民意,条例草案中共列举了9种不文明行为。
9种不文明行为中,票数最多的是“乱过马路”。接着依次是:乱扔纸屑、烟头等废弃物;非机动车闯红灯、走机动车道;乱贴、乱发小广告;公共场所吸烟;机动车强行超车、随意变道;随地吐痰等。
条例就处罚办法作出了规定:出现上述行为,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可责令改正,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同时,可将处罚决定告知行为人所在单位或者社区居民委员会,或者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此条例还在征集意见中。
四是启动“文明出行,从我做起”公益活动。4月12日,武汉市出租车、公交 、地铁三大行业的先进代表,云集欢乐谷,集体宣誓共同承诺从自身做起,倡导市民文明出行。他们发出倡议:“从我做起,做文明出行的践行者,不加塞、不抢道、不闯红灯,以身作则,绿色出行,擦亮城市文明窗口……因你,因我,武汉每天不一样”。
活动当日,华中农业大学“本禹起愿服务队”率先行动起来,在武汉欢乐谷闸口及部分设备排队区域开展文明排队引导服务,以志愿服务倡导游客文明出行。
       本次活动由市文明办、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市旅游局、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付办,武汉市华侨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办。旨在传播文明出行理念,提升市民文明素养,进一步擦亮“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展现大武汉城市魅力。
       武汉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永远在路上,届时,武汉带给你的不仅是每天不一样,而且你的幸福指数每天会油然上升……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