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岭大捷:武汉会战中的光辉亮点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活动时指出,“面对日本侵略者的野蛮侵略,全国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团结一心,义无反顾投身到这场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伟大斗争中。从那时起,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界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击日本侵略的英雄凯歌,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作为中国抗战史诗重要篇章之一的万家岭大捷,是全体中华儿女不能忘却的血色记忆。值此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为了歌颂中华民族的抗战精神,牢记历史,维护和平,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本刊编辑部特综合有关史料,整理成了该文,以飨读者。


此役歼敌几近日军的一个师团,这是抗战以来日军成师团建制被中国军队歼灭的第一次。此役,中国军民粉碎了日本大本营“数月内灭亡中国”的神话,日军由于兵力损失严重,被迫停止战略进攻,转为战略保守;

此役中国军队打出了国威、军威,使这里成了日本侵略者的“伤心岭”、“不归岭”、“死亡岭”。

此役被著名抗日将领、新四军军长叶挺评论为“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屏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永垂不朽”。

这就是武汉会战中著名的万家岭大捷。

 

2.jpg

 

战前敌我双方态势

自从南京失陷以后,武汉成为“不是首都的首都”。1938年6月,日本政府决定攻占武汉、广州,进一步从政治上和军事上给国民政府以严重打击,并切断中国与国外的通路,扼制其经济生路。日军利用占领我国战略要地徐州后,直接控制津浦、陇海两条主要交通线,沟通了南北战场联系等有利态势,决定以华北方面军和华中派遣军主力共14个师团,约35万人,企图沿大别山北麓和长江两岸西上,从南北两个方面合围武汉。

武汉是全国抗战的政治军事中心和战略枢纽。因此,保卫武汉即成为当时全国军民关注的焦点,这时,国民政府提出“保卫大武汉”动员口号,受到各界同胞的声援和支持,形成了空前高涨的抗战高潮。

国民政府决定以第五、第九两个战区所属部队“十四个集团军、一个江防军、一个武汉卫戍司令部,五十七个军,一百二十九个师,另配合骑炮工兵及飞机队长江舰队”,总兵力约110万人,参加保卫武汉之作战。当时集中在武汉及其周围的中国军队主要有:集结于大别山地区的、由徐州撤退的第五战区部队;位于信阳以北、京汉线以西地区的第一战区部队;位于长江中下游的第三战区部队等。同时为了加强武汉的防卫,还成立了以陈诚为司令长官的第九战区。

 

55bda616h7a31a1f3d21d&690.jpg

 

万家岭战役的前奏曲

赣北地处武汉外围是日军沿长江南岸西进武汉的必经之路。日军以冈村宁次的第十一军指挥此地区的进攻。国民政府也在此投入两个兵团,重兵把守。张发奎的第二兵团布防于瑞(昌)武(宁)公路及沿江各要点。薛岳的第一兵团担任南浔(南昌-九江)正面金官桥、德安等地之守备。

万家岭战役开始之前,中国军队将敌101师团挫败于东西孤岭,106师团阻于马回岭。敌指挥官冈村宁次万分焦急,乃于9月6日命由九江登陆的第27师团发动瑞武路攻击,企图占领箬溪、武宁,遮断中国军队修水北岸上下游的联络。中国第18军陷入苦战。至第24日、25日,中国军队在麒麟峰、覆血山等地与敌反复拼杀,得失往复,敌铁木联队被全部歼灭。

9月28日-29日,中国军队第91师在小坳以南的白水街与预备第6师共同向日军松浦第106师团123联队发动猛攻,经激战歼其一部,将敌阻截于白水街以东。

麒麟峰、白水街两战的胜利,粉碎了日军松浦第106师团与日军本间第27师团会合的企图,使日军松浦第106师团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为紧接着的在万家岭地区围歼该师团创造了决定性条件,可谓万家岭战役的序幕。

 

17750638.jpg

 

日军犯了兵家大忌

万家岭,位于江西省德安城西北20余公里的磨溪乡内西南,笼罩在一片雨雾中,统指曙光村、南田村、五星村、新田村、磨溪村境内的一群高低起伏不等的山脉,其中大小金山、扁担山、尖山、张古山、刘鞔鼓、野鸡垄是当时抗日战争的主战场。此一带重峦叠岭,地形复杂,山路崎岖,边驮马都不易通过。此岭高不足50米,三面高丘包围,在地图上找不到标注。然而,此地却因歼灭日军106师团万余人,至今仍流传着“山不在高,歼敌则名”的佳话。

当时,赣北方面的作战统一由第1兵团总司令薛岳指挥。薛岳,字伯陵,广东省乐昌县人,原名薛仰岳,因为他出生时,正值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的第2年,国土台湾沦丧,民族危机空前。其父为他取名“仰岳”,“就是取义效法民族英雄岳飞之意”。成年后,薛岳认为“只是敬崇岳飞尚未足以称其心意,乃去‘仰’字,单名岳,直以岳飞自况”。薛岳11岁考入广东黄浦陆军小学,开始接受军事教育。14岁,他加入了孙中山的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他于1914年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1916年毕业后,与邓演达、张发奎等一同考入保定军校第6期。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薛岳任大总统警卫团第1营营长。次年6月,陈炯明叛变革命,炮轰越秀楼,围攻总统府,薛岳率官兵曾冒着枪林弹雨掩护孙夫人宋庆龄安全撤离,深得孙中山嘉许。1926年,他作为北伐军第1军第1师师长,率部参加北伐,常常以少胜多。

抗日战争爆发后,薛岳先后指挥部队在上海、南京、河南一带与日军激战,在其他战线接连吃紧的情况下,所部连打了几个好仗。薛岳在指挥战斗中坚决果敢,被同行称为“老虎仔”。薛岳受命后,根据对日军动向的判断作出了部署,以主力固守南浔路正面阵地,一部加强鄱阳湖湖防,机动部队部署于德安西方地区,待机出击敌之侧背。其基本精神是“北守西攻”,即在南浔铁路线上北南面北,采取固守,以牵制日军,保卫南昌;对沿瑞(瑞昌)武(武宁)路、瑞(瑞昌)通(通山)路西进的日军,背东面西,采取攻势,协同沿江方面的作战,并相机歼灭敌人。

1938年6月,长江要塞马当失守后,日军在一个月内连破彭泽、湖口、九江三城,气焰极为嚣张,日军第十一军司令部冈村宁次下令一O六师团长官松浦淳次郎率领16000余人,挺进南浔一线。

7月下旬至8月初,日军第106师团沿南浔铁路两侧向德安方向推进,在沙河镇、南昌铺一带与薛岳部第8军及第64军进行了7天7夜的反复争夺,遭受重创,参与进攻的16000多人伤亡过半,冈村宁次不得不下令第106师团暂时停止进攻,在沙河镇附近休整。8月24日,日军第9师团攻陷瑞昌,并由瑞昌向西南推进。为配合第9师团作战,第106师团又开始发起进攻。8月27日零时起,在空军及炮兵的火力支援下,日军第106师团向薛岳部第70军、第64军及第4军正面阵地展开猛攻,9月4日占领马回岭,因伤亡过大,又被迫停止进攻,在马回岭地区进行休整,并补充兵源,为了加强该部的战斗力,冈村宁次还将从杭州地区调来的第11军第22师团的山炮兵第52联队配属给106师团。

9月下旬,冈村宁次从空中侦察了解到薛岳第1兵团主力在瑞(昌)武(宁)路方面作战,南浔铁路与瑞武路之间的守军兵力薄弱,出现空隙,便命令整补后初步恢复元气的第106师团向西推进,企图切断南浔路与武宁路中国守军间的联系。第106师团接到冈村命令后迅速行动,10月2日,第106师团主力孤军深入到了万家岭地区。

当发现日军第106师团孤军深入之后,薛岳认为机会难得,从空间及兵力总量上看,其兵团本身在瑞武、南浔两线占有防御的优势,再从兵力调配的空间上,也占有运动的优势。在这个地区,薛岳集结了几十万兵力,足以阻挡两翼即第二十七师团和第一O一师团的攻击,并集中兵力歼灭第一O六师团。从地利上看,山地作战对中国军队较为落后的装备无疑是有利的,而日军的重型装备却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薛岳随即给武汉军委会和9战区司令部发电请示,拟抽调大军,歼灭突入该敌,以定后方。蒋介石迅速回电同意,并表示再调遣部队支援薛岳。决心既下,薛岳乃从德星路、南浔路、瑞武路三个方面抽调第66军、第7 4军、第187师、第139师的一个旅、第91师、新编第13师、新编第15师的一个旅、第142师、第60师、预备第6师、第19师,会同负责正面阻击106师团的第4军,四面包围,全力出击。10余万军队开始在崇山峻岭中运动。10月1日至3日间,第4军部第58师向已占领万家岭、哔叽街一带的日军连续攻击。日军在飞机掩护下拼死反击,双方伤亡均重。直到4日,双方在小金山、万家岭、张古山、箭炉苏一带连续激战,阵地几度易手。此时,薛岳调遣的各部队已陆续靠拢,对106师团已形成合围之势。

身在九江的冈村宁次从空军侦察中发现薛岳给他的106师团伏下了一个口袋阵,立即命令106师团向北转进,向第27师团靠拢,同时命令27师团警戒106师团右翼,企图把106师团接出重围。日军第106师团师团长松浦淳六郎中将接到冈村命令,急忙行动,但紧要关头,松浦淳六郎和他的参谋发现难于识别地图!这次武汉会战中,日军所使用的五万分之一比例的军事地图,正是1926年冈村从孙传芳那里窃取来后,由参谋本部印刷发至各部队的,里面多有不准确之处,无法比照参照物予以纠正,他们试图借助指南针标定方向,可当地又有磁铁矿藏,指南针失灵。如无头苍蝇般在山中冲撞一两日,处处遭到中国军队阻击,也未找到一条生路。106师团注定了在劫难逃。

 

中国军队血染万家岭

据中国军队第91师营长韩声涛生前回忆:“德安万家岭战役异常惨烈,部队伤亡惨重,既是血战,又是苦战。那是我14年抗战中经历的最惨烈、最艰苦、时间最长之战。日寇每进攻一个山头或村庄,先用飞机、重炮来一个面积轰炸,然后步兵接着攻击。

“日寇完全掌握制空权。敌机欺我缺乏高射火器,超低空飞行(飞机驾驶员我们都能看得清楚),有时甚至擦树梢而过,我地面目标他看得清清楚楚,恣意对我轰炸扫射,真嚣张也!记得有两次多架敌机竟整日向我狂炸,投弹密集,阵地遂成焦土,官兵牺牲惨烈。

“我们的武器装备差,作战主要靠短兵相接和夜袭。为争夺一个山头、一个村庄,往往反复拼搏,屡失屡得,形成拉锯,阵地上尸体横陈,血迹遍地。很多弟兄被飞机重炮炸死,血肉模糊,惨不忍睹。很多弟兄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很多弟兄在弹药耗尽后赤手与敌搏斗,力战牺牲。我的一个排长打红了眼,浑身是血,就站在那里用机枪向敌扫射,壮烈殉国。我的年轻的勤务兵就在我身边中弹牺牲。

“我们91师官兵绝大多数是北方人,初至江南,水土不服,加之山地蚊虫肆虐,饮用生水,大多生病(患痢疾、疟疾、伤寒等等,到后来我全身都肿了,始信“不习水土,必生疾病。”),然药品奇缺,只能硬撑。因战斗激烈,又缺医护人员、医药和担架,很多重伤病员无法得到及时救护医治,其处境之惨,实不忍言,及今思之,心犹惨然。

“由于后勤补给线遭到日寇轰炸,加之江西省陡增大批部队且赣北的交通已被破坏,后勤供给难以保障。我们经常吃不上饭喝不上水。饭和水一般都是晚上才能送上来,白天时常饿着肚子战斗。有时好不容易饭送上来了,却已发馊,只得勉强下咽。

当时的气候是白天闷热流汗,夜晚却山风阵阵,寒气袭人。我们衣衫单薄破旧,雨后更觉潮湿阴冷。”

“10月9日至15日,在柘林以北的甘木关,第 91师师直部队和王锡山第271旅官兵奋力阻击日军救援部队佐枝支队之第27师团的3个装备精良的大队,浴血搏杀,毙伤日军千余人。日军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将我阵地几乎夷平,官兵牺牲惨烈,第271旅少将旅长王锡山力战殉国。

“王锡山(字岳刚)旅长,是万家岭战役中牺牲的唯一的将军、军阶最高的国军军官。在万家岭战役中,王锡山将军率第271旅官兵先是参加白水街阻敌,接着参加围歼,后又参加甘木关阻援,浴血苦战,奋勇杀敌。

“王锡山将军是辽宁凤城人,1902年生。他早年投身奉军,东北陆军讲武堂第八期毕业,九一八事变时任东北军第25旅中校团附,国民政府1937年8月明令叙任他为陆军少将。他英勇善战,深受官兵敬仰。在吉林榆树,他率部奔袭日军司令部,击毙日军支队长大川、副官阿部等数百人,缴获步枪数百支及迫击炮、轻重机枪等,他本人在激战中负伤。他长相英武,个子中等偏高。记得在黑龙江宾县和河北高邑他给我们讲话,很吸引人,鼓舞士气。
“万家岭血战中,王锡山将军及部下被增援强敌围攻,王将军遭敌机枪扫射牺牲,遗体都未能抢出来。王锡山将军牺牲后,将军夫人蔡书琴女士收到的王将军的遗物就是一把战刀和一双马靴。”

在万家岭血战中,整个万家岭及周边地区每天都笼罩在激烈的炮火之中,被困于万家岭之敌,抱困兽犹斗之心,对于我军围歼,顽强抵抗。中国官兵与日军在每一个山头、每一个村庄都展开激烈的厮杀,反复争夺,一日数易其手。如第51师与日军在张古山的战斗中,在日军飞机的轰炸及山炮的炮击下,阵地成了焦土,并被日军占领八夜,但中国军队利用近战、夜战,全力反攻。第306团一营副营长王鸿范,率领第二连冲锋时,与敌军反复冲杀,连长阵亡,全连生存者仅30余人。这样争夺了五昼夜,虽死伤很大,有时吃不上饭、喝不到水,但士气旺盛。正因为有中国军队将士这种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意志和决心,才得以几乎全歼日军第一O六师团。万家岭战役的胜利,使中国军队一扫抗战以来除平型关、台儿庄胜利外几乎是屡战屡败的处境,鼓舞了全国民众抗战到底的决心,振奋了中国军队及民众战胜日军的士气和信心。

 

张灵甫率队突袭张古山

张古山战斗是万家岭血中打得最为激烈的一次战斗。张古山是万家岭战场的锁钥,又是一条重要通道。日军妄图在此打开一个缺口,投入的兵力之多,火力之强,攻势之猛,持续时间之长,为万家岭战场开战以来所未有。阵地上全为硝烟弹雨所笼罩,狂轰滥炸使人的听觉神经完全失灵,张古山出现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激战场面。日军一拨一拨地冲过来,又随着一阵一阵的枪声和手榴弹爆炸声而倒下,日军尸满阵前,血流遍地。该役我七十四军一五一旅旅长周至道、三0五团团长唐生海、营长胡雄均负重伤,代团长于清祥身中数弹,壮烈殉职,官兵均遭受重大牺牲。

战斗中,有一位连长,肠子流到外面,自己却忍痛塞了进去,用绑腿扎上,冲进日军阵地提了两个日本兵的脑袋回来。他向弟兄们说:“病死、被日本人杀死,为杀日本人而死,同样是死,但这三种死在秤上过一过的话,就知道为保家卫国在战场上杀敌而死是重如泰山!我杀死两个日本兵,已经赚了一个啦!”这位中国军队的抗日英雄倒下了,可惜连名字都不曾留下。

9日,薛岳下令从各师中选派精兵强将,组成敢死队,于当日晚7时从敌后偷袭敌军,抢占制高点,两面进攻。这支敢死队的队长就是张灵甫。张古山的地势,明摆着对在山上凭险据守的日军极为有利,在这样的山势前,靠仰攻拿下山头是要付出极大伤亡代价的苦差使。由谁来担纲主攻?王耀武在师部召集旅团长们讨论作战方案的时候,已刚刚升任51师153旅少将旅长张灵甫主动请缨:“师长,张古山就交给我吧!”,讨论作战方案的时候,众人认为张古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张灵甫拍案而起,道:“各位都看过《三国演义》,魏国大将邓艾为攻取成都,出蜀将之不意,带精兵暗渡阴平,飞越摩天岭,一举攻克了江油、涪城和成都。我们也可仿此战例,大军从正面进攻的同时,再挑选一批精兵强将,从人迹罕至的张古山背面进行偷袭,以收两面夹攻之效。”于是,张灵甫亲率一支突击队效法邓艾轻装出发,他们沿着后山绝壁攀木挂树,在黑暗中披荆斩棘,穿过艰险的深山峡谷,老林恶水,从日军疏于防范的张古山后山绝壁上进攻,飞夺张古山。而后日寇不甘失败,出动飞机与重炮狂轰滥炸,几乎将张古山夷为平地。张灵甫率部浴血死战,与日寇鏖战五天五夜,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反复拉锯。亲临死线指挥的张灵甫身中7块弹片,鲜血直流也没有退下火线。张古山的攻取封死了日军106师团的最后退路,该师团最终几乎全军覆没。日本俘虏后来交代,当时只要国军再推进100米,106师团的师团长就只得剖腹了。这差点成为八年抗战中唯一一次全歼日军一个师团的战例。得知德安大捷之后,田汉受时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的委派,采访张灵甫等人,刊登《中央日报》,并编写的话剧《德安大捷》,张灵甫以真名真姓在剧中出现,从此名震天下。德安战役之后,张灵甫荣获四等云麾勋章。”

在张灵甫率部血战张古山的时候,十余万中国大军对包围圈中的松浦师团正全线出击,激战至10月9日,在中国军队的打击下,日军第106师团损失惨重,特别是日军基层军官伤亡惨重,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大将亲自组织向万家岭地区空投了200多名联队长以下军官,以加强力量,这在整个中国抗日战争中是绝无仅有的。

同日,蒋介石命令薛岳,务必在10月9日24时前全歼该敌,结束战斗,作为给“双十节”的献礼。15时,薛岳命令各部队选拔勇壮士兵200至500人组成奋勇队,担任先头突击。同时各部长官一律靠前指挥,薛岳自己也亲临一线。18时,炮火准备。19时,奋勇队出击,各主力部队紧随其后,向箭炉苏、万家岭、田步苏、雷鸣鼓刘、杨家山等地全线攻击。各部队前赴后继,踏尸猛冲。经一夜血战,106师团的防御阵地彻底崩溃。激战至10日晨,第66军收复万家岭、田步苏,第4军收复大金山西南高地和箭炉苏以东高地,第74军收复张古山,第91师收复杨家山东北无名村,第142师收复杨家山北端高地。战斗中,第4军前卫突击队曾突至万家岭第106师团司令部附近不过百米,因天色太黑,加之自身也伤亡重大,未能及时发觉松浦中将。

据战役结束后一名日俘供认:“几次攻至师团部附近,司令部勤务人员,都全部出动参加战斗,师团长手中也持枪了。如果你们坚决前进100米,师团长就被俘或者切腹了。”未能生擒松浦淳六郎,成为此次会战中最大的遗憾。11日,第106师团残部千退守雷鸣鼓刘、石马坑刘、桶汉傅、松树熊等不到5平方公里的地区内固守待援。冈村宁次严令各部不惜代价,增援万家岭。鉴于基本歼灭106师团的主要目的已经达到,而各部队伤亡均极惨重,薛岳命令各部撤出战斗,全军退守永丰桥、郭背山、柘林一线。随后,薛岳电禀武汉军委会:“此次敌穿插迂回作战之企图虽遭挫折,但我集中围攻,未将该敌悉歼灭,至为痛惜。”万家岭之战,虽然在最后的关头未能组织强大的力量,彻底歼灭106师团,但中国军队在此次战役中表现出的机动灵活、组织严密的特点,和中国士兵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大大震惊了日军上下、朝野内外和国际社会。而日军整整一个师团几遭灭顶之灾,在日本陆军历史上从未有过。106师团遭此歼灭性打击,已彻底失去战斗能力。

 

武汉会战的重大意义

武汉会战是发生在抗日战争初期阶段,即从1938年6月至10月,以华中地区为主要战场,以防守和夺占武汉为中日双方主要作战目标的一次大战。武汉会战曾经创下了三个“之最”,即规模巨大之最、千里战线漫长之最与伤亡人数众多之最。据统计,这次会战,中国军队投入12个师、40余艘战舰、上百架飞机,共计110万人参战。中日双方都志在必得,全力以赴。经过四个多月的激战,此次会战日军共伤亡10余万人,且诸多主力精锐元气大伤。中国军队在武汉会战中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伤亡总数超过20万人。

武汉会战虽然最后失利,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1938年10月24日下令弃守,但此战的战略意义却是重大的。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武汉会战后,开始了一个由旧阶段向新阶段的过渡期间,即中国的抗日战争从战略防御阶段向战略相持阶段的过渡。毛泽东曾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肯定了国民党政府这一时期对日作战的成绩:“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到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在这个时期内,日本侵略者的大举进攻和全国人民民族义愤的高涨,使得国民党政府政策的重点还放在反对日本侵略者身上,这样就比较顺利地形成了全国军民抗日战争的高潮,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

(本文根据余伯流《中国抗战时期三大名战之一的万家岭大捷》、韩声涛《忆万家岭大捷》、刘伍刚《万家岭大捷启示录》及有关资料编写而成)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