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备受国内外关注的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顶层设计规划终于亮相。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在最终圈定的18个省中,并没有湖北。然而,湖北却及早布局,主动作为,谱写了一篇大改革、大开放的新篇章。
一、抢抓机遇 落子布局
2014年年底,在西安-武汉高铁开工之始,湖北抢抓机遇,在西武高铁枣阳段率先完成了土地测量、房屋评估、环评等开工前的所有准备工作。该路线由西安引出,途经商洛、十堰、襄阳、随州、孝感最后直达武汉,全长约700公里,其中湖北境内约500公里,陕西省境内200公里。
湖北为何如此重视?省发改委铁路办相关人士表示,西武高铁的修建,将带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西武高铁建成将促进鄂西十堰、襄阳等地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更多客流。因为铁路是大动脉,建成后首先方便群众出行,节约许多时间。现在武汉到十堰大概需要6小时,建成后不到2小时。
上述人士称,武汉到宜昌的汉宜高铁每趟都爆满,说明沿途的需求量很大。“地方经济建设要交通先行,而车站形成之后,会辐射带动周边发展,逐渐形成气候。”
为了切实抓好工程建设,湖北成立了武汉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指挥部,由常务副省长王晓东挂帅任指挥长,沿线各市市长为成员。
之所以大员上阵,还有深层次方面的意义。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所长傅智能说,武汉本身就处于长江经济带的中游,西武客运专线是把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连接起来的又一个重要通道。因为西武高铁首先是把关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群连接起来,长江经济带把成渝城市群和武汉城市群连接起来,而西武高铁又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连接起来。这样,三大城市群和两大经济带这些重要的布局整体都被激活了;同时,这也是湖北在积极争取分享丝绸之路经济带来的红利,在湖北制定的发展战略中,向西开放是重要议题,这不仅仅局限于向陕西、西部开放,还包括向中亚开放,一直到欧洲。
对于荆楚大地湖北而言,“一带一路”既是经济发展的好机遇,也是挑战,更是动力。“一带一路”的蓝图之下,湖北如何抢抓“一带一路”机遇,首先要解决交通问题。湖北省发改委主任李乐成认为,湖北抢抓“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机遇,优势明显。“长江干流通航里程2800多公里,湖北就占了其中1060余公里,多达37%。同时,湖北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区位优势明显,湖北整体发展基础良好,气场很足。”
湖北除了大员上阵主抓外,还专门举办了多场有关“一带一路”的经济建设论坛,为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理论依据。有关人士指出, “一路一带” 对湖北来说,当然是机会。首先是两条丝绸之路与湖北的关系,可以归结为“汉新欧”、“汉满俄”、“泸汉台”、“汉越泰”。湖北武汉从2014年4月26日恢复“汉新欧”列车以来,至少已经开行了6趟,富士康的电子产品、大别山的大理石等,基本上是走的这条丝绸之路。湖北武汉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汉满俄”,东风公司的风神轿车通过武汉、满洲里到达俄罗斯。随着东风公司的风神、标致、雪铁龙轿车出口俄罗斯的增加,“汉满俄”会越来越忙,对周边省份也会有吸引力。
海上丝绸之路,湖北也不能错过。由于长江上一些桥梁的限高,江海直达受到了限制。目前武汉以下到安庆,主要是5000吨的船,武汉到宜昌,主要是3000吨的船。国务院已经决定“不拆桥”,只“改船型”、“深挖江”。因此,将来武汉的上游水深将达到4.5米,下游水深将达到6米,就可以分别走5000吨与万吨的船。但是由于武汉的区位优势,加上起运退税、大通关等优势,武汉到上海大小洋山港再转远洋航线的船还是不少。“泸汉台”是四川泸州、武汉、台湾的近洋航线,“汉越泰”是武汉、越南、泰国的近洋航线。至少东风公司出口东南亚的轿车可以走这条线,而武汉能不能争取成为台湾水果、东南亚水果及其他商品的集散地呢?在湖北的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这些铁路线、水路线来思考自己的产品运输问题,这是降低运输成本的机会。而适应这种运输条件的投资项目又将会在武汉周边分布,这是湖北承接产业转移的一种独特优势。
有些专家还建议湖北的企业家在融进“一带一路”建设中时,不要忘了还有一个京津冀经济圈圈。相比于长三角、中三角经济区,京津冀的发展一直受限于生态压力。因此,京津冀经济圈成为大调整的重点。湖北企业一方面要把可以把引到湖北的京津冀企业引过来,一方面还要“走进京津冀”。
二、开放高地 接轨国际
国家制定“一带一路”战略的目的,就是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湖北地处内陆,如何筑就开放高地,湖北省委、省政府精心谋划,弯道超越,敢开放、真开放、先开放、全开放,湖北张开双臂拥抱世界,亮相了一批惊艳手笔。
打好“长江牌”,激活长江黄金水道,构筑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长江经济带,加速融入国家大战略。
得中独厚,招商引资主动出击,承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抢抓“腾笼换鸟”新机遇。
双向开放,左右逢源,向东开放通江达海好行船,向西开放依托新疆博州打造桥头堡,绘就“一带一路”新蓝图。
交通网络通达全球,开放的通道不断健全——
看铁路,“汉新欧”国际班列发送量跃居全国第二,武汉加速成为全球货物中转中心。
看航空,40多条国际和地区航线,将遥远的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等与湖北一一“拉近”。
看水路,武汉开通至东盟四国集装箱试验航线、至日韩集装箱快线,武汉新港加速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一个个园区崛起,开放的平台不断提升——
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黄石棋盘洲保税物流中心获批建设并封关运行,宜昌三峡、襄阳保税物流中心成功获批,武汉阳逻港进境水果、粮食指定口岸投入运营,进口肉类指定口岸获批建设。
截至2015年底,湖北已有国家批准开放口岸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2个和保税物流中心4个。武汉成为中部唯一实施外国人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城市。2015年我省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2838.8亿元,比2010年增长75.8%,年均增长11.9%。
“一带一路”,为优势企业“走出去”制定了路线图。2013年9月,省委、省政府印发《推进“五个湖北”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坚持开放先导,积极承接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转移,支持省内优势企业‘走出去’。”
2013年12月,省委十届四次全会提出,创新“引进来、走出去”的体制机制,创新对外开放平台建设的体制机制。
走出去,省委、省政府领导率队探路——
出访法国、波兰和匈牙利,进军“欧洲心脏”,我省在中东欧地区建立首个国际合作工作站,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探访澳大利亚、斐济、新西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开辟出海新航线,将习近平主席访问的重要成果,落实为我省与南太平洋国家的一个个教育、旅游、投资合作项目。
辗转哈萨克斯坦、土耳其、伊朗,古老丝绸之路上,回响阵阵驼铃新声。落实和推动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省委主要领导密集开展登门拜会、实地考察、投资推介、项目签约、小范围会谈、企业高层见面会等活动,取得丰硕成果。
资协议,成为PSA的第一大股东。习近平总书记和法国总统奥朗德出席签字仪式。“华新”走出去了。2014年9月13日,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共同见证下,华新水泥与塔吉克斯坦政府正式签署投资协议,确定在塔吉克斯坦建设和运营第二条和第三条水泥生产线项目。
更多的鄂企走出去了。光谷北斗进军泰国,布局东南亚;湖北三环并购波兰最大的轴承公司,试水欧洲市场;人福医药建成西非地区第一座现代化药厂,造福非洲人民;中建三局签下巴基斯坦卡拉奇至拉合尔高速公路大单,推进“一带一路”大通道建设;安琪酵母落子埃及、俄罗斯,全球化版图加速扩张。
2015年,湖北企业新设境外公司及机构103家,增资项目23个。中方协议投资额达到35.8亿美元,同比增长近50%,创历史新高。我省对外投资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鄂企身影遍布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
开放的湖北,重大活动精彩纷呈——
中博会,引来万商云集;华创会,激发海归创业热情;光博会,点亮科技创新之光……
从中俄省州长论坛到中韩经贸对接,从重走中俄万里茶路到共建“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从武汉与芝加哥的双城之约到光谷与硅谷的对话,从“走进非洲”到“走进美洲”,一批批经贸文化合作项目开花结果。
开放的湖北,吸引外商投资抢滩登陆——
沃尔玛、通用、宜家等165家境外世界500强来鄂投资,数量居中部第一。2015年湖北实际使用外资额89.5亿美元,较“十一五”末翻番。2011-2015年,湖北累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340.48亿美元,年均增长17.2%。从内陆腹地到投资洼地,湖北成为外资眼中的“香饽饽”。
开放的湖北,央企民企大佬纷至沓来——
两次央企湖北行,“中字头”央企携手向湖北下“聘礼”,累计约1.2万亿元,彰显湖北身价。两届楚商大会,万商回归,陈东升、汪潮涌、刘宝林……楚商精英东湖论剑,签约1.4万亿元。“BAT”(百度公司、阿里巴巴集团、腾讯公司)大佬李彦宏、马化腾、马云,半个月内旋风访鄂,落子湖北,布局中部,掀起“互联网+”旋风。
三、学习先进 奋起作为
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深刻把握国内改革发展新要求,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开放湖北奋起作为。
2014年3月,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赴沪考察,全面学习上海推进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宝贵经验。“特别要学习上海解放思想的力度、扩大开放的模式、创新体制机制的做法、转变政府职能的成功经验,真正把上海自贸区建设中可复制、可推广的‘真经’学习到,结合湖北实际应用好。”
考察、比较、学习……种种差距撞击人心。而湖北与沿海发达根本的差距,是思想和体制机制上的差距。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谁的开放程度和国际化水平高、环境优、服务好,谁就能抢占发展制高点、赢得竞争优势。”开启思想解放的“总开关”,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自贸区寄予厚望。
自贸区,改革先行区,开放实验区。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湖北先行先试。
学在解放思想——
“法无授权不可为”,权力清单管住政府之手;“法不禁止皆可为”,负面清单松绑市场主体。解放思想才能嫁接上海自贸区政策体系,推动湖北改革开放迈向纵深。
学在体制机制——
武汉海关复制上海自贸区8项制度,在东湖高新区建设跨境电商平台、水果肉类指定口岸、特色保税交易平台、大宗商品贸易平台等。东湖高新区、襄阳市、宜昌市,纷纷转变政府职能,下放审批权限,推进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创新金融制度,三批185项改革创新事项,在体制机制上与国际规则接轨。
学在简政放权——
20多个公章合为1个,一枚行政审批专用章杜绝证明“围城”、公章“旅行”、审批“长征”。东湖高新区还将推行先批后审、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等措施,让企业享受与上海自贸区同等“待遇”。关检合作“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启动,跨关区实现无障碍通关。
“这是一场颠覆性的全新探索。”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表示,先行先试是要打造改革高地和开放高地,核心在于“放权”和放宽准入,以开放倒逼改革创新、倒逼结构调整、倒逼转型升级,最大限度地释放改革红利、开放红利。
学以致用、知行并进,开放的新体制机制,既在一个又一个局部领域取得突破,更为湖北全面扩大开放犁开一片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