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茶道 人物·一个悦耳动听的茶名

——访“四姑白茶创始人俞大胜

未命名图片.jpg

 

108省道出口下来到大悟县四姑镇的韩相寺林场,一路虽是乡间小道,但都是水泥路,路况不错。虽然曲曲折折,可曲径通幽。这时将车窗打开,一股浓浓的香气扑鼻而来。

放眼望去,远处山峦如黛,眼前丘陵起伏,林木茂盛,花草遍地,特别是色彩斑澜的乌柏红叶,铺满了山川沟壑。据资料统计,大悟现有乌柏树6万余棵,而四姑镇就有一万余棵,占全县总数的六分之一。每到秋季,这里人流如织,为的是争睹灿若云锦的乌柏红叶……可见其浓烈的香味是旷野上的乌柏红叶和百花发 出的芳香。还没到四姑镇的韩相寺林场,我们一行就已陶醉其间。

早在半年前,笔者就听说了四姑白茶 当时就觉得这个茶名有点来历。但因事务繁多,也就没有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次前来四姑白茶生产地的途中,终于弄清了其来历。

四姑镇有个四姑墩,因春秋时期禹王城的四个姑娘在四姑墩寨顶占山为王而得名。四姑墩寨顶遗址于1981年被大悟县人民政府确定为大悟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姑是一个红色旅游胜地,这里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爆发过农民运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境内农民赤卫队驰援黄麻起义,后建立了境内第一个乡苏维埃政权。抗日战争初期,中共党的组织率先在四姑墩地区恢复。

韩相寺主峰海拔432米,位于仙居山脉最南端,山谷悠悠、重峦叠嶂,曾经是何耀榜、罗厚福、钱运华、董玉森等老一辈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留下了 "革命洞"、曾昭碧烈士纪念碑等革命遗迹。大吴家还是我国早期优秀理论家、宣传家、革命活动家、《解放日报》第一任总编辑杨松的故里。19321011日黄昏,红四方面军在四姑墩集中红十、十一、 十二、七十三等四个师和少共国际团共2万人,分左右两路纵队向西转移,离开鄂豫皖根据地,进入陕南。

 

2012年武汉金圣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俞大胜受朋友之邀,前来大悟县四姑镇韩相寺林场参与招商,韩相寺林场原名韩相寺知青茶场,既产茶叶,菊花,又产茶油。是目前大悟县规模最大、茶叶菊花品种最多的一个基地,茶叶、菊花、茶油从种植、制作到成品,全程纯手工制作,无任何污染和添加剂。

这里是大别山余脉的尾部。听专家介绍,韩相寺林场海拔400多米,土壤是沙土,透气性能好,很适合茶树生长;另外这里远离村庄平均3公里左右;后山是一片兰花,这里产的茶就含有兰花香。尤其让俞大胜感慨的,这里只要下点小雨,山上就会云雾缭绕,好似蓬莱仙境。

俞大胜虽是金箔制作专家,同时他还是一个茶人,对茶十分喜爱,所以一来这里,他就深深地爱上了这块风水宝地。

这次招商,他当仁不让,拿下了韩相寺茶场69年的经营权。

俞大胜是一个非常自律的人。他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做金箔,他在武汉做到行业第一。1997年香港回归,湖北省委、省政府送给香港的礼物是一只金黄鹤,也寓意香港归来,出自俞大胜之手;1998年广州军区和济南军区在湖北抗洪抢险,立下赫赫功勋,湖北省委、省政府分别赠送给他们一只金黄鹤,上面还镌刻 了一副对联:抗洪铁军凯旋归,风雨同舟楚天行,以表达湖北人民发自肺腑的感激之情!这一对金黄鹤也由俞大胜亲自操刀;2000年天坛公园的世纪钟,也产自武汉金圣箔业。接手茶场后,他表示要做就做到一枝独秀。

 

大悟县也是湖北产茶重点区,12年前主要是绿茶,俞大胜经再三调研和考察决定引进浙江白茶和红茶的生产,种植了300亩,并给该茶取了一个悦耳动听的名字四姑白茶。

为了将红茶品质做到极至,他专门前往福建、浙江拜师学艺。

梁骏德是金骏眉茶的创始人,他当时是元勋茶业的茶师,受命执行和制作了首泡金骏眉。 俞大胜专门去福建拜他为师,向他学习制茶技术。现在俞大胜有一手制茶的好功夫,就源自梁骏德的教诲。

图片2.jpg


几年来,韩相寺茶场在俞大胜的经营下,已打造了四姑白茶、红茶、茶油三大品牌,年产四姑白茶3000多斤,红茶2000多斤,茶油3000多斤,这三大品牌现已成为大悟县的支柱品牌。其生产的四姑白茶在第十三届农博会上荣获金奖。

致富不忘乡亲。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俞大胜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将茶场红利回馈给当地民众。在他的倡导下,茶场成立了农业合作社, 吸纳当地民众200多人,并招聘职工十余人,每年付给村民的报酬达40多万元。

鉴于俞大胜所做出的成绩,大悟县委、县政府、农业农村管理局的领导经常前来表示感谢慰问,历届县委书记都与俞大胜交上了朋友。

 

任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作为南京人的俞大胜,放弃在城市里做得风声水起的金箔生意,已在韩相寺茶场扎根8年,靠自己的努力和人品,在大悟这片深山红叶中活出了精彩和别样的人生,

他笑谈今天的生活:

闲来一杯茶,静看云来花开,浮沉浓淡,沉时泰然,浮时淡定;秋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眼前的秋景足以让他留连忘返!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