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茶道 人物·根书家的茶人心

——记中国民间根书艺术家张永清

图片4.jpg 

易志学采访张永清


用大自然的树根可以创作出中国文化之大成的书法艺术,你一定见识不多。它不但 需要高超的根雕工艺,更需要你慧眼识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根书 家张永清将书法融入根书中,创作的根书作 品神形兼备,多次荣获国内外大奖,是不可 复制的艺术瑰宝,令人叹 为观止。张永清被誉为荆 楚根书第一人。

 

客来敬茶成佳话

图片3.jpg


左往右念“客来敬茶",右往左念为"茶敬来客”,该书法出自中国著名美术工艺大师、书法家王士杰老先生之手,根书作字张永清。这幅作品为何悬挂此处,说起来有一段佳话。1996年春,张永清上街买画框配件,来到汉口前进一路。看见一幢精致典雅、 古色古香名为"陸羽”的茶艺馆。后得知,该馆名系原湖北省副省长邓垦老先生之手笔。

喜爱茶文化的张永清颇有兴致推门进入大厅, 只见一颇有风度又温文尔雅之士在与人交谈, 此人正是创办"陸羽茶艺馆”的总经理易志学先生,时任江汉区教育局劳动服务公司负责人。见有客人进来,易先生赶忙迎了过来躬身 张老师入座、敬茶。

张永清说,此馆环境优雅、清新,如能在厅中挂上一幅根书作品,更添中国传统文化氛围。接着张永清介绍了根书的基本知识,它是利用天然根材,在掌握传统根艺制作工艺基礎上,将各类书法作品用材的形、意等,表现其书法作品的意境和神韵进行再创作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门类。根书和茶道皆为中国传统文化,两者相得益彰。

易经理非常高兴地请张老师给茶艺馆创作一幅根书作品。回去后,张永清立即请他的好友—中国高级美术工艺大师、书法家王士杰老师书写了"客来敬茶”的条幅。两个星期后,张永清就把精心制作好的根书作品赠送给了茶艺馆。

"好!妙!”易经理爱不释手,立即要给张老师酬劳,表示感谢。但张永清执意不要:"你能欣赏我的作品,是对根书最大的肯定和抬爱,挂在茶艺馆是对根书艺术最好的宣传。当王士杰老师来茶艺馆看到张永清的这幅作品,称赞说:源于书法,高于书法

2016年,张永清还专门创作了一幅茶道作品赠送给易经理。出于好友的礼仪,易志学将张老师的部分作品定制为红木画框,以示对张老师的回敬。俩人因茶结缘的忘年之交至今永驻。

 

“归”字彰显爱国心

图片2.jpg


1997年,香港即将回归祖国,武汉广电局领导亲自上门请张永清把李杏元局长书写的字制作成根书,欲赠送给香港特首董建华先生。时间短,任务急,张永清很是犹豫。

当时因家中非常困难,夫妻双双下岗,老伴在汉正街摆摊做点小生意,张永清要在家中照顾小外甥。于是他和老伴商量,老伴是个老共产党员,她豪不犹豫地说:为迎接香港回归,以表拳拳爱国心,我们一定要精心制作好这幅作品。在老伴的支持下,张永清把小外甥寄托在朋友家中,集中精力,寻找根材,认真领悟作品, 用时近半 月,终于 "" 字作品按 时制作完 成。当他 和老伴看 到此根 书,兴奋 之情,难 以言表。其作品荣 获 1 997 年和平杯金奖。

年,张永清在翻阅资料时,看到原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先生在其98岁时写的一幅对联:“灯火万家能共酒,海峡两岸愿同春”时,他觉得此对联很有现实意义,表达了两岸同胞盼统一的心声。他认真琢磨此作品,要尽力还原其特点和表达的内涵。他日以继夜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创作完成。把自己盼望统一的梦想融入了根书的字里行间。该作品荣获湖北省第五届盆景(根艺赏石)评比金奖。 

 

毛主席诗词振人心

未命名图片.jpg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这是张永清最喜爱的毛主席诗词之一,它字体龙蛇飞舞、 潇洒飘逸、气势磅礴、神形兼备,把其创作成根书一直是他的愿望。经过多年的沉淀,他决心在毛主席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创作出来,以表达对一代伟人的敬仰之情。

创作该作品并非易事,它对根材要求极高。为了准备充足的树根,張永清两次赴咸宁老家大山中,爬山涉水,早出晚归,口干喝点山泉水,饿了吃点干粮,有一次还险些跌入山下。功夫不负有心人,用了四天时间,弄了满满两卡车树根,一车送给了自已的老师。回家后,张永清全身心投入创作,阅读有关历史资料,反复领会毛体书法艺术的精髓,在选材上一丝不苟,悟道其中线、形、意、弯、钩等书法艺术特点,用时八个多月完成了毛主席诗词《清平乐•六盘山》根书作品, 20071226日在武汉市博物馆举办的纪念毛主席诞辰110周年展会上,因作品把主席书法的俏俊飘逸、汪洋恣肆、跌宕起伏和神彩飞扬的狂草还原得淋漓尽致;把毛主席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和伟人的雄才大略的磅礴气概融其中,故作品堪称根书一绝。后荣获全国名家艺术精品邀请赛金奖。

在这次展会上,一位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迷上根书艺术的黄先生愿以一套新装修的三居室住房交换该作品,張永清非常感谢黄先生对其作品的厚爱,但他抱歉地说:"我年事已高,此作品不可复制,我和老件决定把它留给子孙,世代相传。’

 

耕耘根书四十余载,张永清唯一的遗憾是,有一位在深圳工作的年青人酷爱根书艺术,他在网上寻师学艺,看到的作品大多只有形似,当看到张永清神形兼备的根书,其深深地打动了他。最后联系到了张永清老师,通过几次电话交谈,张永清了解他人品不错,虚心好学,就通过电话给他教学,把制作根书的知识要领, 心得体会和宝贵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该学生进步很快。有一年春节前,该学生要来探望张老师,但被张永清婉言谢绝,说:"你回重庆过节,转辗来汉花钱费时,还要给我带点礼品吧!你用心创作好作品,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学生深受感动。此后,因故一直失去联系。

因为根书是一门新兴的艺术门类。有人想急于求成赚大钱。只要有这一动机的学生,张永清一口拒绝。他说:"根书艺术,首先要热爱,而且要耐得住寂寞,吃得苦沉下心来,坚持学习,潜心研究,不断修练自己,方能学有所成。’‘

根书数载,张永清的创作热情日益高涨,根书巳成为他生命中重要的部分。由于他长年弯腰选材,低头创作,最终落下眼疾。现在只要低头就会双目下垂,眼睛模糊,但他离不开他热爱的根书艺术。至今他还坚持创作一些根书小品,赠送给朋友。

望着满屋悬挂的根书作品,张永清浮想联翩,他久久凝视一幅根书,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