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德峰:当阳非遗常态传承展风采

近日,当阳市王店镇文化服务中心传来喜讯,该镇被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局批准为第三批非遗传承示范基地。

当阳市王店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馆.jpg


来到王店镇文化服务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栋建筑面积近1500平米的大楼,其中主楼上大书标牌为“王店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馆”。该大楼造型别致,巍峨雄壮,功能齐全。其中有演播厅、培训厅、展览展示厅、排练厅、器件制作室等多种规范的非遗传承场所。据该文化服务中心主任但德峰介绍,镇文化中心由原文化站和广播电视站合并成立。从那时起,中心主任但德峰把非遗传承工作放到了重要的工作日程上,首先考虑到传承需要阵地,于是他多方求助,得到了上级支持,以500多万元造价打造的非遗传承基地。

当阳王店镇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源远流长,涉及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主要有当阳皮影戏、当阳三国传说、当阳楠管等。其中,当阳皮影戏在王店镇最具有代表性,早在清朝就已形成唱皮影戏习俗,境内曾有15支皮影戏班子,表演人员300多名。但因多种原因,这些古老的民间艺术后继乏人,处于濒危状态。

传承馆建成后,中心主任但德峰骑着摩托车,深入到各村去走访、挖掘代表性的传承人。走访中,他听民间艺人王德江说他所在的熊河掌影师刘祖礼有一套皮影子,他因年老多病多年没有表演了,影子放在家里霉散架,想把处理掉。赶忙来到这位老人家中,上房顶察看影子和物件,老人提出要一定费用,当即答应,自掏腰包买回皮影进行清洗,熨烫整平并进行连缀经过整理抢救,他整理出的影子达到600多件,可以满足各种人物和物件的搭配表演

但德峰(右)访问非遗传承人席承亚.jpg

但德峰采访席承亚


经调查了解,当时王店镇仍有一套完整戏班,其首席传承人为黑土坡村人席承亚(宜昌市级民间艺人)。其传承谱系清晰,最远可追溯到四代。第一代皮影戏代表人为清朝年间的一位艺人名叫“甘佬”;第二代代表性传承人为朱德山: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席承亚,席承亚徒弟、王家店社区居民周勇世为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现带徒弟30多人。但德峰拜访了第三代传承人席承亚重登舞台带动其他传承人,他爽快的答应了。于是,但德峰热心推荐席承亚代表王店皮影戏参加当阳市国际关陵庙演出,表演了《赵子龙大战长坡》《赵子龙单骑救主》《桃园三结义》《美人瓶》剧目,现场人头攒动,深受观众欢迎

但德峰在非遗传承馆表演皮影戏.jpg



皮影子著名传承人席承亚在王店镇非.jpg

皮影戏表演


传承馆成立了以馆长但德峰的为首的组织机构,组织机构下设皮影戏专班,负责人席承亚,传承人员达到30多人;三国传说专班,负责人周勇世,传承人100多人。为传承人提供了传承、展示、研讨、交流的平台,制定了每周星期一、三下午开展皮影技艺表演和培训,星期二、四开展三国故事传说说唱及皮影戏表演三国故事。聘请代表性传承人周勇世长期驻馆开展传承工作,为他提供场地、工具、器件、音视频教学,并支付一定报酬。近年来,传承馆共举办皮影戏撑影和表演培训24场次、打楠管文艺宣讲培训16场次、当阳三国故事传说培训12场次等活动。项目传承人从2016年起每周坚持在本辖区2所小学、2所中学开展非遗项目的传授,每季度开展非遗项目表演,传承学生人数达到1800余人次。

但德峰在双莲小学给学生非遗文化.jpg


王店镇非遗传承工作得到常态化坚持,呈现出方兴未艾景象,这与该中心主任但德峰的心血付出是分不开的。近二十年来,他热爱非遗传承,孜孜以求、毫不松懈地狠抓这项工作,克服了许多无法想象的困难。当地干部群众都说他是一个以馆为家的好主任,是非遗传承的“拼命三郎”。他把自己从文化工作的外行变成了内行,更值得一提的是他自己也向非遗传承人学习,学到了皮影戏的技艺,目前正在申报宜昌市级传承人。但德峰近年来先后获得宜昌市非遗保护先进个人、宜昌市先进工作者。王店镇文化站也被评为宜昌市先进文化站。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