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有君子正风俗 代有贤良传家风

图片1(6).jpg



1126日上午,家风伦理剧《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在武汉市军山街蒲潭社区的“城市书房”国学教育实践基地上演,辖区内的居民通过八个角色的演绎体悟受继母冷落的闵子骞在父亲休妻之际用说话有理的语言——“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感动父亲、感化继母,让濒临破碎的家庭得以和睦美满。闵家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为人所称赞的和谐。在作品中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闵子骞的严格修悟自己美德和身上宝贵佛性,留给观众深深的感动。

图片2(5).jpg

 

 

古诗文诵读研究者尹礼锦先生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是国的细胞,没有家就没有国。国是家庭细胞赖以生存的肌体,国盛才能家兴,国破难免家亡。家国文化其实就是君子文化,它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标识,其内涵和特质早已成为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重要部分,君子文化浸润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人们通过家风、家谱、家训等渠道,使传统伦理在家庭落地生根,化为家庭成员的做人信条和生活习惯。

图片3(5).jpg


 

扮演剧中闵子骞的学生参与者说,家风伦理剧《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具有教化功能,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方法很受我们学生欢迎。比如,做人的道理即使课堂里老师分析得再透彻,也代替不了我们学生的主体感受体悟。我们应该以闵子骞的君子美德为榜样,行仁义、重孝道、正风俗。而正风俗,则将仁孝品德彰扬于世,进而代代绵延,形成世有君子、代有贤良的良性循环。

图片1(9).jpg


 

扮演剧中群演的家长参与者说,在“见贤思齐、择善而从”的互动环节,尹礼锦老师要求大家带着发现的眼睛去捕捉家人身上的灵巧之处与“夺目”色彩,这种崇德向善的发言方式让我看到自己的孩子身上的不足,如,不懂得关心别人、不懂得感恩他人、不懂得观察生活等,而优秀的孩子展示出来的“善于总结问题、善于分享感受、善于发现他人亮点”值得我的孩子学习。今后要引导他去善于发现他人身上优秀品质,家长就应培养孩子这一品质。引导孩子拥有同理心,懂得正确的表达内心感受。当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就会考虑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也会以同理心的角度为他人考虑。当孩子有了同理心之后,也容易体谅他人的不易。

图片4(3).jpg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