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航运七十年》·第一章 百废待兴8

第八节 职工政治地位与物质文化生活巨变

 

一、长江新海员工会的建立

新中国成立之初,接收旧海员工会,建立新的海员工会。成立较早的是上海区海员工会。194998日召开的上海海员首届代表大会上,选举了执行委员会。10月举行上海区海员工会成立大会,海员工人有了自己的工会组织。

未命名图片.jpg

海员工会会员留影


1949625日,招商局、航务处和民生、太古、三北等26个在汉的公私行业工人代表,接收原中华海员工会汉口分会,并正式组成新工会的筹委会。1950129日,在武汉召开海员工会首届代表大会,宣告武汉海员工会成立。195210月初,中国海员工会在汉口召开长江区工作会议,同时成立了中国海员工会长江区工作委员会。出席会议的有重庆、万县、宜昌、汉口、湖北、湖南、九江、安庆、芜湖、南京、镇江、上海等地代表共40人,确定中国海员工会长江区工作委员会,是从上海至宜宾的长江干线轮船企业及各港码头、仓库、货驳全体职工的统一组织。选出以李夫、周何亮为正副主任的工作委员会,并确定工会面向生产、面向群众、面向基层的工作方针。

长江区工作委员会的成立,统一了长江干线各航港厂等工会组织,成为团结海员职工的群众性组织,对贯彻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民生改革与民主管理的实施

民主改革运动分3个阶段进行:一是反封建的民主斗争,发动人民群众检举控诉封建反动分子和反革命分子;二是进行劳动保险登记工作,弄清工人队伍内部的情况,纯洁工会会员队伍;三是开展民主运动,加强工人阶级的内部团结。长江干线的民主改革运动,首先是在长航局系统开展;私营航业除民生公司于1951年开展外,其余木船民主改革运动均在1952年后进行。

长航局直属企业基本是在原招商局长江各分支机构的基础上建立,原招商局是封建官僚买办企业,必须进行改革。19518月,长航局民主改革委员会组成;9月,长航局开始在船港进行民主改革。先在个别船重点试验,然后逐步推广。“江安”轮的民主改革运动试点,是从721日开始,在取得试点经验后,组织了15个工作组深入船舶和基层,分期分批地开展运动。至1952年底,长江干线所有国营、公私合营的轮、驳、趸船和各港、工厂及民生公司的民主改革运动全部结束。

经过民主改革,干部与群众打成一片,锻炼与培养了干部;初步弄清了各单位的政治情况以及工人在历史上所受的严重压迫与剥削;清除了反革命分子、恶霸及特务,划清了敌我界限,提高了阶级觉悟;增强了主人翁责任感,增强了工人队伍团结。同时,整顿了工会组织,建立了党、团组织。职工的生产情绪高涨,积极地投入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展开了“夜航”、“满载赶航”等活动。民主改革为民主管理打下基础,给长江航运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职工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变

(一)第一次工资改革

新中国成立之初,船员队伍绝大部分是接管原官僚资本航运企业和航政机构的人员,对大多数职工实行“原职原薪”政策,工资制度极为混乱,上海地区留用船员的工资等级多达70个,最高与最低相差38倍,长江地区也差10余倍。为保证职工实际收入不受物价波动的影响,实行以实物为计算单位,以货币支付的工资形式。各地实物计算单位不同,有工资米、工资分、折实储蓄单位等。这样,很难于计算工资总额。1952年,中央决定以全国各大行政区为单位,在全国进行工资改革。规定以工资分作为全国统一计算单位,并确定工资分所含的实物种类和数量。政府机构实行29个等级制度,最低和最高工资额分别为85分和2 200分;企业建立了新的工人工资等级制度(如8级制和7级制等),人员建立职务等级制度,并制订工人的技术等级。交通部按照合理、统一、照顾现实的原则,于1952年制定了《船员工资暂行条例》(草案)。按照船舶的任务性质,工资划分为沿海、江河、港作三大类型;船员则分海轮、江轮、港作,建立了统一津贴和船岸差。江轮伙食津贴标准每月75个工资分,港作每月50个工资分,同时还规定油轮船员和燃煤船舶生火的保健性津贴;船员在船舶之间调动或代理高一级职务,按所在岗位的工资标准支付。统一工资标准,实行岗位(职务)等级工资制,每一岗位(职务)一般分3~4个级别的工资率;缩小船员之间的工资高低差距,江轮为5.1倍,其他船舶均不超过2倍,以全国统一含量的工资分为计薪单位。

经过工资改革,职工工资平均增加12.89%,从根本上结束了“驾船上了岸,不卖油条就讨饭”的穷苦生活。装卸工人也彻底结束了“一顿稀饭两顿饿,穿的还是破麻布”的苦日子。经过3年恢复时期,航运职工的生活状况有了较大改变。

(二)劳保福利的增加

长江全线职工在普遍增加工资的同时,开始享受劳保福利待遇。195122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并决定从31日起实行。这个劳动保险条例以国家法律作保障,解决了广大职工生活中最感痛苦的生、老、病、死、伤、残所带来的困难和忧虑,极大地鼓舞了长航全线船岸职工,被称为“保护工人阶级利益的伟大法令”。

解放前夕,国民党溃逃时,大量船只被破坏,造成一部分海员失业。因此,各地政府和海员工会十分关心失业海员。仅武汉市海员工会筹委会劳保部,在半年内介绍了673名失业海员到各船工作;对于未获得介绍工作的5万余人,建立了“生产合作组”,以“包工”方式,组织打捞船只,承制帆布和油漆、敲锈等项工作,基本解决了失业海员的生活问题。创办海员消费合作社,供给海员生活必需品和日常用品。同时设立工人休息棚,建立医疗门诊部、医疗站,并新建了少量的职工宿舍。

19506月,重庆地区开办医疗门诊所。195110月在医疗门诊所的基础上建立搬运工人医院,医务人员由13人增加到88人,有病床100张,并增设4个医疗站和2个急救站。重庆市搬运工会1950年支付了劳保福利费631 468 777元(旧币),其中医药费支付879 779元(旧币),医治了31 402人次工人及家属;劳保福利费支出199 124 817元(旧币),抚恤因病或因工死亡的工人126名。19501951年,各码头建立了休息棚和茶水站,并办起了集体食堂19个和澡堂1个。武汉地区搬运工人也用公积金兴办了一个医务所,4个职工食堂,11个澡堂和10个理发室。安庆地区为改善劳动条件,增添手推车、三轮车取代了部分抬、驮、挑等体力劳动,搬运公司建立了工人医院。1952721日,长航安庆办事处开办港口医务所。

(三)文化设施初步建立

海员工人流动分散,常年生活在水上,缺乏集中的政治和文化活动场所。194912月第一次全国海员代表会议上,提出建立7个全国性的海员俱乐部,中南区和武汉市的党政工会全力支持汉口海员俱乐部的建立。工程自19501015日开工,投资达43亿元(旧币),于19511115日建成投入使用。俱乐部设有海员剧院、技术研究室、图书室、阅览室、乒乓球室、康乐球室、弹子房、交谊厅、文化厅、餐室和灯光球场等,是一个大型、完善的航运职工文化设施。

微信图片_20210312183645.jpg 

上海海员俱乐部老照片

 

1951年,重庆装卸工人在政府资助下,以工人积累的资金新建了“搬运大厦”影剧院和俱乐部,是重庆当时设备优良的影剧院,曾接待原捷克斯洛伐克国家歌舞团的演出。与此同时,各地港航单位普遍组织了工人学习小组,以及轮训班、夜校等,设立简易的俱乐部、图书室,还成立了剧团、腰鼓队以及广播通讯小组等。工人参加文化娱乐活动,既丰富了业余生活,又提高了职工的文化素质。

这正是:

岸柳逢春新启芽,

改天换地我当家。

海员工会风声起,

十里江堤飞彩鸦。

1615030935518980.jpg 

黄强近照

 

作者简介:黄强,笔名常杭,著名长江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委员,长江作家协会主席,博士,研究员。曾任武汉水运工业学校校长、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等职。长期致力于长江文化建设,著有《大江放歌》、《大江神韵》、《大江印象》、《大江经纬》、《诗情画意说长江》、《诗赋长江万古流》等诗文集,以常杭、黄山、天方、江月等笔名公开发表诗词作品3500篇,曾获湖北音乐最高奖“金编钟”奖、湖北省行业歌曲创作一等奖等。近作《长江组诗》、《长江组歌》、《长江十赋》、《长江,我的母亲河》、《诗情画意说长江》、长篇小说《雪云顶上》、《又见红叶》(与羊角岩合作)等影响较大;主编出版《中华长江文化大系》、《中华文化系大江(丛书)》、《长江诗词三百首》、《长江航运七十年》、《放眼澳门诗词选》、《当代长江航运发展史(丛书)》、《长江航运文化》、《长江儿女》、《跨世纪的长江航运》等长江文化专著多部。

1615030945964922.jpg

孙新华近照

 

作者简介:孙新华,笔名新华,大学学历,高级经济师。1972年参加工作,在部队和公安战线工作多年。1994年起先后担任芜湖港务局局长、党委书记;芜湖港储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以及芜湖港口有限责任公司总裁等职务。先后荣获全国自主创新优秀企业家、中国海员工会全国委员会金锚奖、中国港口十大风云人物、交通部人事部全国劳动模范、长航十大杰出人物、安徽省改革开放三十年三十人等称号。长期致力于长江港口文化建设,成果丰硕,成为全国交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