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航运七十年》·第三章 雄姿初展2

第二节 长江航运的大起大落与调整发展

1627478348528964.jpg

 

一、“大跃进”对运输生产的影响

(一)正常运输秩序被打乱

1957年,具有长江航运特色的“全国一盘棋、全线一条链”的经营方针和专线运输的组织形式在长江形成。1958年,全国“大办钢铁”。为保“钢铁元帅升帐”,长航局在全线开展一场以增加载量、提高航速、多装快跑为中心的群众性运动。提出“不计长短(运距),不计大小(货宗),不计吨千米,不怕到小港,不怕打乱运行组织;‘元帅’需要到哪里就到哪里,‘元帅’需要运什么就运什么”的口号,批判“一长制”和单纯依靠少数技术人员的思想。随之,出现“高指标”、“浮夸风”、“瞎指挥”状况。有效的运输管理和规章制度,视为“束缚生产力”的“陈规旧章”加以破除,造成运输秩序混乱。1959年第一季度,因作业混乱延长船舶停港时间,损失运力22%1960年,运力损失有增无减,全部运输船舶有一半以上的吨位和近1/3的拖轮停泊在港。在停港时间中,非生产性停泊占56%,运力损失惨重。

1961年初,长航局党委在《长江运输生产三年跃进基本总结》中指出:“我们深深体会到搞好运输组织工作,是保证持续跃进关键性的问题。运输组织一乱,港口、工厂、供应各方面工作都受到影响。”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运输组织工作混乱的状况。

(二)“一条龙”与“龙王化”运输一哄而起

1958年,长江干线根据“一条链”方针,坚持并扩大专线运输,同时组织发展“一条龙”运输,通过定船、定线、定货、定码头、定时间,把产、运、销各个环节连结在一起,实行运输大协作。195911月,重庆九龙坡港区率先学习秦皇岛港的做法,开始由路、港协作,发展为路、港、航大协作。长江下游也相继组成裕申、浦申、铜卸(卸甲甸港)“三条龙”。

实践证明,组织大面积的“龙网”不切合实际,能较好完成运输任务的“龙线”为数不多。这些“龙线”未能真正把产、运、供、销组织起来,或有头无尾,或首尾不接,或仅具龙腰而无首尾,大多为“半截子龙”,随时间推移自然消失。

(三)恶性事件不断发生

19589月以后,合理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运输生产秩序混乱,航行事故上升,货运质量下降。1959年,长江干线重大事故比1958年上升67.40%,死亡人数增加75%,损失金额增长233.30%1960年海损事故240件,其中重大事故50件,损失金额为259.9万元。

重大海损事故不断发生,引起长航局高度重视。1960年,长航局发出《关于加强川江船舶安全工作的紧急指示》。11月,全线船舶安全工作会议总结船舶安全航行10条经验,要求“树雄心、立大志、争口气、抓的紧、抓责任心、抓责任制,誓过安全关、当好先行”。船舶管理采取“支部领导,书记挂帅,委员分工,船长负责,小组保证,党员带头,人人管生产,人人管安全”的工作方法。到年底,全线海损事故下降,但与1957年、1958年相比,重大事故仍未有效控制。职工伤亡人数比1958年增加171.80%,比1957年增加307.70%;重伤人数比1958年和1959年增加531.60%90.50%,比1957年增加313.80%。机损事故487起,其中重大事故21件,损失运力818千吨天。发生货物运输缺溢、混装、破损等事故30 537起,比19551957年的3年增加183%

二、贯彻八字方针调整运输生产

(一)恢复和加强专线运输

1961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39月,中央确定再用三年时间继续贯彻八字方针。长江干支流经“大跃进”风暴后,航运各环节比例失调,运输生产秩序混乱,运输能力大幅下降。随着国民经济滑坡,干支流货运量下降;后随着国民经济复苏,货运量缓慢上升,于1965年走出低谷。

1962年,由于经济波动引起长江客货源的重大变化。干线货运量比1960年下降37%,主要货种煤炭下降12.30%,客运却出现了“二五”时期的最高点,客运量比1958年增长33.50%,比1960年增长51.80%;客运周转量分别增长54.30%27.60%3月,党委书记贺崇升代表长航局在长航全线工作会议上作了《回忆继往,深刻接受几条根本性的经验教训——四个阶段,十大经验》的讲话,深刻反思经验教训,强调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全线一条链,扭成一股劲,当好先行”的经营方针,健全以专线为骨干的运输组织,尽快扭转运输生产混乱局面,按“农、轻、重”的次序安排运输生产,继续采取直达和换拖不换驳等措施,并根据客货运量与流向的变化,在确保干线、照顾支流的原则下调整部分航线。

1963年,全国经济形势逐步好转,但长江干线客货运量继续下降。至1965年,干线客货运输开始全面增长。196349日,长航局制订《关于改进运输组织方案》和《关于改进运输组织工作的技术措施》。除继续巩固提高汉申、汉渝二线班轮和裕浦申煤运、汉石“一条龙”的专线运输外,重点做好申渝、申湘、汉渝、汉申4条航线的直达运输,以及汉申支农货班的运输组织工作。为此,加强货源调查,随时掌握重点物资动态,依据农、轻、重的次序,把支援农业物资放在首位。经过连续几年调整,干线运输秩序渐趋正常。

(二)抓安全质量提升船舶完好率

长江干线在调整、整顿的过程中,牢记船毁人亡的历史教训,贯彻“安全质量第一”方针,提出“把安全质量放在心尖上”。

1961年,长航局调整和充实川江船舶劳动组织和定时分批发船的规定,海损事故大幅下降,海损事故数比1960年减少42%,沉船艘数减少48.40%,死亡人数减少58.30%,安全面上升23%。但安全质量问题仍然不少,港区事故增多,长航局狠抓安全不放松,1963年海损事故件数比最低的1950年降低22.80%,损失金额比最低的1958年降低65.40%。全线连续两年没有发生航行船舶沉船事故,特别是川江做到不沉船,安全质量逐步深入人心,既保证国家运输计划完成,又提高干线运输信誉。

 “大跃进”期间,干线船舶设备因没有按计划修理而欠账较多。1957年每吨船舶修理费为60元,1958年则降为32.7元,1959年再降为14.8元,1960年更降为9.99元。长期超负荷运转,致使船舶技术状况恶化,完好率不断下降,使用寿命缩短,直接影响汉申、汉渝班轮班期,上游仅3艘班轮、下游仅6艘班轮艰难营运。196012月,重庆分局40.68%的船舶带病航行,17艘“华字”艇仅剩5艘营运。

面对这种情况,长航局实行“管用并重、养修并举”的方针,同时把开展群众性保养维修与专业性修理结合起来,加强船舶技术管理,狠抓船舶配件制造;每吨船舶每年修理费增加到19.64元,从而使船舶和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初步得到恢复和改善。一类船舶由1961年初的35%上升到年末的39%,二类上升到41.12%,三类降到19.80%。至1962年,船舶与机具设备技术状况明显改善。

三、干线支流船舶运力的增加

(一)干线船舶运力的增长

“二五”时期,船舶运力仍以发展拖驳运力为主,新增拖轮功率达100%,新增驳船载重吨为96.50%

长江干线客运运力自1958年逐年下降,而1962年客运量较1958年增加33.5%,运力与运量矛盾突出。1958年,江南造船厂建造的“江蓉”轮川江新一代客货轮,采用封闭式舷伸甲板,双层底,船首呈波浪式,船体呈“宝塔形”,航行性能良好。后相继建成“江津”、“江陵”、“江阳”、“江泸”等轮。同年,湖北省船厂新建“跃进”型中游区间客货班轮。至1965年,长江干线载客位比1958年提高3.25倍,客运量和周转量分别提高2.7倍和54.30%

1962年,上海沪东船厂建造长江第一艘豪华客轮“昆仑”号,该轮主要为中央首长和国际外宾服务。船总长84米,型宽13.4米,型深3.4米,吃水2.85米,排水量1 800吨,主机1 470千瓦2台,载客548人,时速29.7千米每小时。4层甲板,即主甲板、上甲板、游步甲板和驾驶甲板;设有特等舱房2间(国家元首级)、一等房2间(总理级)、二等房15间及三等房若干间。游步甲板楼层间隔高,前部是半圆型豪华休息室兼会议室,特等舱和休息室四周均采用特制防弹玻璃和防弹板。

微信图片_20211021085920.jpg 


(二)支流船舶运力的变化

1962年,四川内河轮驳的艘数、吨位、客位及马力,与“一五”末相比分别增长13.1%13.1%14.3%10.3%1958年,湖南个体木帆船过渡到国营企业,吨位分别比1957年增长32.70%30.60%1958年后,轮驳艘数逐年下降。1965年,湖北拖轮和驳船艘数与1957年相比分别增长5.5倍和7.5倍,总功率和吨位分别增长2.7倍和3.32倍。江西运输船舶有较大发展,艘数增长3.2倍,吨位增长4.2倍,客位增长0.59倍,马力增长0.28倍。江苏船舶保有量增速平稳,1962年比1957年上升21.70%

1627478414864558.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黄强,笔名常杭,著名长江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委员,长江作家协会主席,博士,研究员。曾任武汉水运工业学校校长、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等职。长期致力于长江文化建设,著有《大江放歌》、《大江神韵》、《大江印象》、《大江经纬》、《诗情画意说长江》、《诗赋长江万古流》等诗文集,以常杭、黄山、天方、江月等笔名公开发表诗词作品3500篇,曾获湖北音乐最高奖“金编钟”奖、湖北省行业歌曲创作一等奖等。近作《长江组诗》、《长江组歌》、《长江十赋》、《长江,我的母亲河》、《诗情画意说长江》、长篇小说《雪云顶上》、《又见红叶》(与羊角岩合作)等影响较大;主编出版《中华长江文化大系》、《中华文化系大江(丛书)》、《长江诗词三百首》、《长江航运七十年》、《放眼澳门诗词选》、《当代长江航运发展史(丛书)》、《长江航运文化》、《长江儿女》、《跨世纪的长江航运》等长江文化专著多部。

1627478480760106.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孙新华,笔名新华,大学学历,高级经济师。1972年参加工作,在部队和公安战线工作多年。1994年起先后担任芜湖港务局局长、党委书记;芜湖港储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以及芜湖港口有限责任公司总裁等职务。先后荣获全国自主创新优秀企业家、中国海员工会全国委员会金锚奖、中国港口十大风云人物、交通部人事部全国劳动模范、长航十大杰出人物、安徽省改革开放三十年三十人等称号。长期致力于长江港口文化建设,成果丰硕,成为全国交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