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航运七十年》·第四章 百折不回6

1627478348528964.jpg


第六节  加大投入促进水运工业发展

 

一、修造船工业体系初步形成

(一)加快川江修造船工业建设

“四五”时期,国家对长江干线水运工业的投资分别比“二五”、“三五”时期提高98.50%166.40%。为适应扩大川江通过能力,加快了川江修造船工业的建设。“三五”、“四五”时期,川江修造船工业(包括港机工业)的投资分别占水运工业总投资的42.77%57%

民生船厂1966年更名为东风船厂,是川江修造船基地,由唐家沱、铜钱坝和土地滩三个厂区组成。1970728日,交通部调整东风船厂扩建计划,唐家沱为修船区,铜钱坝为造机区,土地滩为铸钢和锚链区,新增1 200~1 500吨浮船坞一套,使坞修能力与已有设备配套。1971年的修、造船工业产值分别比1966年提高34%69.20%1970723日,交通部在长寿兴建驳船厂,国家计委批准投资1 780万元,船台滑道可对2 000千瓦拖轮进行水线下船体修理,年产值1 700万元。19741217日改名为川江修造船厂,由长航局直接管辖。建有移动梳式滑道及配套的650吨整体式横向托船斜架车,是川江当时拥有此项设备的第一家。川江修造船厂边建设,边生产,“四五”时期完成造船总值179.37万元。

(二)扩大中下游修造船能力

交通部和长江航运公司对宜昌修船厂进行扩建,先后建成横向梳式滑道1座、船台6个、船棚2栋和船体车间等,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总投资1 500万元。梳式滑道的建成投产,结束了单纯依靠人力上下船舶的历史。从此,船长70米、净重950吨的“江蓉”型客货轮以及1 470千瓦拖轮和1 500吨级驳船上下自如。同时建成长江第一条驳船生产流水线,为加快批量造船创造了条件。宜昌船厂经过扩建后,至1975年,修、造船工业产值分别比1970年提高77.89%141%。青山船厂是长江中游大型修造船厂,经过14年的建设,于197212月完成第一期工程,基本形成修船、造船和造机三条线的生产能力。厂区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拥有12股道横向梳式滑道1座,可供5 000吨级以下客货轮上下;船台7座,有轮机、船体、电工、模型、铸造、造机、锻工、电镀等14个车间,建筑面积42 309.4平方米。此外,还有材料仓库、工作船等配套设备,航行在长江上的大中型船舶均可建造和修理。1973年交通部投资4 500万元,对青山船厂进行第二期扩建,被列为国家520项和湖北省75项重点工程。第二期工程主要解决工业生产中造船未形成能力、船台起重能力不配套、铸锻能力不足3个薄弱环节,尽快形成以造船为主,造机、修船相应发展的综合生产能力。

长江下游水运工业较为发达,交通部和长江航运公司对芜湖、南京、镇江、吴淞等地的水运工业基地进行了新建和扩建。19701972年,江东船厂投资600余万元,新建船台和造机车间,开始小批量生产6300型、294千瓦柴油机。金陵船厂新增厂房设施33 758平方米,以及40吨轨道高架吊车、龙门吊、悬臂吊等生产设施。1976年,试制成功第一台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数控液压弯管机,不仅提高了弯管质量和弯管的准确性,而且减轻了劳动强度。1972年,投资450万元扩大吴淞修船厂修造船能力;1975年,吴淞修船厂完成工业产值230万元,为计划的143%1976年,工业总产又值有大幅增长。同时,投资1 000多万元在重庆、武汉、南京等地新建和扩建三个船舶配件厂。武汉船舶配件厂是生产船用柴油机的专业厂,同时分工承担部分柴油机生产的协作件,包括汽缸套、进排气阀及活塞销、摇臂轴及各种轴承和机油泵等。新建的南通船舶配件厂主要生产300E350系列柴油机传动齿轮、冷却器、舵机液压阀和齿油轮泵、柴油机弹簧以及杂型船机配件等,年产值200万元。

1973年,国家计委、交通部和长江航运公司分别投资新建和扩建阳逻航道工程船厂、南京航标厂、长航电机厂、九江轴承厂等。阳逻航道工程船舶修理厂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投资2 000多万元,建设船台滑道、码头、轮机、船体、铸造、煅工、机电、机修等车间及配套设备和设施。建成后,主要担负长江航道工程船舶修理,兼造部分长江航标、灯器和打捞浮具等任务。南京航标厂到1974年,能够生产半导体霓虹灯和半导体回声测深仪等;197513日,长江航运公司投资314.1万元扩建舵机车间。长航电机厂原系武汉河运学校校办工厂,1973511日,交通部投资500万元进行迁厂建设,除担负干线船用和港机配套的交流、直流电机制造和修理任务外,还为部分沿海港口制造门吊及船舶电机进行配套。九江港机厂1973年改建成九江轴承厂,担负港机制造所需的各种普通轴承和专用轴承等13个品种。此外,还在船舶比较集中的沿江地区新建和扩建航修站27个。

 

二、实现“江船江修”、“江船江造”

(一)修造船实现“江船江修”、“江船江造”

随着干线水运工业修造船能力的提高,基本上能修理各种类型的大小船舶,修船技术也有相应提高。青山船厂在修理“江蓉”、“荆门”、“夔门”、“人民13”轮和1 470千瓦推轮的基础上,1969520日又对长江下游大型客班轮“东方红7”轮进行修理。“东方红7”轮,船长109.9米,宽17.7米,深4.27米。上船台修理,不仅检验了新建船台的承受能力,而且标志着青山船厂生产能力与修船技术进入新阶段。结束了长江大型客班轮只能远驶上海修理的历史,实现了“江船江修”的战略目标。

图片2.jpg


东风、宜昌、江东、金陵等修造船厂亦根据各自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对大中型客班轮、货轮、推轮及区间客货轮进行修理。至1976年,船舶修理竣工数中干线水运工业占90.65%,船舶技术状况有所好转。此外,各分局和船管部门还发动群众,对船舶进行维修保养。1976年,芜湖分局共抢修、维修船舶760艘次;重庆分局发动船员进行设备维修,不断消除隐患,改善船舶技术状况;上海分局积极开展船员自修活动,自修船舶占计划修理完工艘数的21.40%。“汉道1201”艇自1965年投产以来,坚持10年自修,安全运转7 898小时;货字1073725驳坚持日常维修保养,10年安全无事故。全线运输船舶经计划修理和群众性的维修保养,船舶技术状况有所好转。1975年,纳入技术排队1 376艘船舶,一、二类船舶比1965年增加2.10%,比1972年增加11%

1970427日,长江第一艘双体船在青山船厂建成,命名为“东方红117”轮。双体船是国家科委下达的建造任务,船体总长39.4米,总宽15米(片体宽5米),型深3.6米,主机2×294千瓦,载客758人,载货40吨,航速23千米每小时。新型双体船从原材料到机电设备均为国产,采用液压传动舵和主机遥控装置,与一般客货轮相比,稳定性好,抗风力强,能在9级风浪中航行,适于川江航行。双体客货轮的建造成功,表明青山船厂造船能力和技术水平向“江船江造”的目标迈了一大步。1226日,青山船厂设计和施工的汉渝大型客班轮“东方红38”轮建成试航。技术人员经过反复研究和比较,首先在客班轮上将五等统舱改设三层固定铺位。这样不仅未减少旅客容量,而且改善了旅客环境,又增加了国家收入。这一设计,受到了旅客和用户的好评。“东方红38”轮被评为全国8种优秀民用船舶之一。1975320日,青山船厂仿造建成“江峡”轮。“江峡”轮是毛泽东主席三次乘坐过的船舶,为使这艘有意义的船舶能在长江上长久航行,国家计委决定重新仿制1艘“江峡”轮。仿制的“江峡”轮,船长80米,宽16.9米,深3.4米,吃水2.4米,主机2×970.2千瓦,载货306吨,载客757人,主要尺度和数据不仅超过了原“江峡”轮,而且超过了“东方红38”轮。外形与原船相似,造型美观,乘坐舒适,设备齐全,装潢精致。“江峡”轮经汉申线试航,符合设计要求。同时,东风、宜昌、江东、金陵、吴淞等船厂也开始建造1 500吨级甲板驳、1 000吨级分节驳、3 000吨级原油驳、1 940.4千瓦推轮,以及适应区间航行的客货轮等。19744月,东风船厂设计制造的“东方红119”轮获得交通部船型设计一等奖。19752月,金陵船厂受上海海运局委托建造“华山”船坞。这艘船坞举力为9 000吨,总长164米,宽27.7米,总高14.6米;空坞吃水1米,最大下沉吃水12.1米,配有1 300立方米每小时水泵6台、10吨起重能力吊机2台、440千瓦发电机2台、90千瓦电机1台,浮船坞自重5 000吨。建造这样大的船坞,在长江上还是第一次。船坞由6只浮箱、两边各上下道坞墙组成,该厂采取立体分段建造、水上焊接合龙实施方案。职工顶住“文革”干扰,不分昼夜,住在厂里、吃在船台。经全厂干部职工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在上海立新船厂、安徽荻港船厂等兄弟单位的配合下,终于在19751226日毛主席生日当天将“华山”船坞建成试浮。1.9万吨级“大庆50”油轮开进浮坞,浮沉自如,各种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二)试制船用柴油机

制造船用柴油机,是“江船江造”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航运公司在技术力量较强、设备较好的青山、东风和江东船厂,分别试制1 102.51 470294千瓦船用柴油机。青山船厂承担试制8300ZC型、1 102.5千瓦柴油机。制造这样的大型船用柴油机,该厂还是第一次。试制工作从19699月开始,经过8个月的努力,于19704月制造出第一台1 102.5千瓦柴油机。东风船厂在一无图纸、二无样板、三缺设备的情况下,干部职工团结奋斗,在1970916日造出机型为8E350样机,定名为“长江”牌;接着,又制造出一台同样机型。当年,这两台主机安装在“长江4002”大型拖轮上。19705月,江东船厂试制完成第一台6300型柴油机样机,装在“东方红247”轮上。造机所需要的活塞环、中冷器、进排气阀、缸套、轴瓦、水泵、机油泵、铝活塞等配件,由重庆、武汉、南京配件厂组织生产供应。交通部和长江航运公司分别对8300ZC8350ZDC型和6300C型柴油机进行技术鉴定,并批准批量生产。截至1976年底,共生产8300ZC型柴油机5台、850ZDC型柴油机5台、6300C型柴油机11台。

江苏省镇江船厂在1973年开始试制6 160型柴油机,由南通地区轮船公司保修厂和盐城船厂制造配套件。经过两年多努力,共生产各型6 160柴油机218台、21 639.08千瓦,其中包括99.23110.29183.75千瓦6160型增压增速三种型号。船用柴油机小批量生产,为江苏省新船配套和旧机更新创造了条件。

 

三、干线港机工业的兴起

长江港机工业在“二五”、“三五”时期,特别是1973227日周恩来总理作出“三年改变港口面貌”指示后开始兴起,先后在沿江主要港口建立港机维修和制造基地。到1975年,长江干线港机工业不仅能够修理各种装卸机械,而且能够批量制造浮吊、岸吊、铲车、桥吊、牵引车、轮胎吊和皮带机等。

重庆川江港机厂是国家工业建设的重点工程,总投资3 500多万元。197061日开工兴建,1975年基本完成,并局部投入试生产,建设规模和能力仅次于上海港机制造厂,“四五”时期共完成港机与船舶制造等产值283.25万元。宜昌红光港机厂是生产16吨轮胎吊的专业厂家,196611月动工兴建,完成投资750万元,1968年基本建成,并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197071日,第一台轮胎起重机试制成功,鼓舞了全厂职工。按照“边基建、边生产、边受益”的原则,逐步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到1976年,该厂上缴利税199.84万元。武汉港机厂和南京港机厂生产的浮吊和铲车、牵引车、卷扬机、皮带运输机等装卸机械,分布在长江上下,随处可见。武汉港机厂生产的链板机、牵引车、皮带机、缆车、少先吊和电瓶车等成为港口装卸作业中不可缺少的装卸机械,特别是1~5吨叉车深受工人的欢迎;制造的PM8501 000的大型减速箱、螺旋式卸煤机、大型卸煤机头和整套大型皮带机等为改变港口装卸落后面貌、提高装卸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1627478414864558.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黄强,笔名常杭,著名长江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委员,长江作家协会主席,博士,研究员。曾任武汉水运工业学校校长、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等职。长期致力于长江文化建设,著有《大江放歌》、《大江神韵》、《大江印象》、《大江经纬》、《诗情画意说长江》、《诗赋长江万古流》等诗文集,以常杭、黄山、天方、江月等笔名公开发表诗词作品3500篇,曾获湖北音乐最高奖“金编钟”奖、湖北省行业歌曲创作一等奖等。近作《长江组诗》、《长江组歌》、《长江十赋》、《长江,我的母亲河》、《诗情画意说长江》、长篇小说《雪云顶上》、《又见红叶》(与羊角岩合作)等影响较大;主编出版《中华长江文化大系》、《中华文化系大江(丛书)》、《长江诗词三百首》、《长江航运七十年》、《放眼澳门诗词选》、《当代长江航运发展史(丛书)》、《长江航运文化》、《长江儿女》、《跨世纪的长江航运》等长江文化专著多部。

1627478480760106.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孙新华,笔名新华,大学学历,高级经济师。1972年参加工作,在部队和公安战线工作多年。1994年起先后担任芜湖港务局局长、党委书记;芜湖港储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以及芜湖港口有限责任公司总裁等职务。先后荣获全国自主创新优秀企业家、中国海员工会全国委员会金锚奖、中国港口十大风云人物、交通部人事部全国劳动模范、长航十大杰出人物、安徽省改革开放三十年三十人等称号。长期致力于长江港口文化建设,成果丰硕,成为全国交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