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航运七十年》·第四章 百折不回7

第七节  长江通信工程的建设

1627478348528964.jpg

 

一、长江干线有线通信的建设

1965年,交通部批准在汉渝邮电代维的干线上扩建十二路载波段设备,使用国产312型载波机,大大缓解了汉渝间有线电路紧张的局面。1966年,为了改变汉渝区间多数港站和部分航道信号台通信不畅的局面,国家投资650万元,建设汉口至重庆沿江的通信干线(代号664工程),于1970年完工,沟通了汉渝区间各个港口的有线通信。1971年,又投资93万元,增开汉口至上海的12路载波长途线路。1974年,投资90万元,建成江阴战备通信线路。1976年,投资100万元,完成汉口至沙市3路载波线路。从此,长江干线通话便捷、联络迅速。

 

二、无线电通信设备更新换代

“三五”、“四五”时期,长江航运公司陆续将船岸电台使用的美制电台,更新为国产的XFC—ZD—100型、TC—401、1.6—A、7512型、56型发讯机和收讯机;先后在重庆至上海间设立船岸电台380座,船岸无线电话台376座;在重庆至上海17座电台之间建立当有线电路中断时,启用无线传递电报业务,有20座电台利用有线载波电路,开放人工“莫尔斯”电报。

长江干线通信工作的加强和建设,促进了长江航运发展。船舶与港口、船舶与航道、船厂与船舶,指挥机关与基层单位,不受时空限制,电波将其连接成整体。发展现代通信业务,成为发展现代长江航运事业的必备条件。

 

三、长江航运公司成立通信总站

1972年5月27日,交通部同意长江航运公司设立通信总站,负责长江全线的通信业务管理。各分公司设立通信站,负责所辖船岸电台和有线无线通信管理。江阴、镇江、南京、马鞍山、铜陵、安庆、九江、黄石、沙市、宜昌、万县、涪陵及洪湖等13个港设立通信段,船管部和长江航道局成立通信科,负责辖区内的机线管理。为搞好日常机线维护工作,平原地区每20~25千米、山区每10~15千米设立巡房点。重庆到上海的2 500千米干线上,共设巡房点98处;在芜湖、宜昌、巴东、涪陵区间线路上,还设有6艘线路维修船。这些巡房点有的建在峡谷上,有的设在悬岸陡坡上,维护线路的工人艰苦、辛勤的劳动换来了通讯联络的畅通无阻。

 图片2.jpg

 过去宜昌话务台.1973年5月29日 ,成立了长航通信总站,相继在重庆、武汉等地建立4个通信站,形成长江通信系统,负责长江全线各单位通信部门的业务管理指导工作。

1627478414864558.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黄强,笔名常杭,著名长江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委员,长江作家协会主席,博士,研究员。曾任武汉水运工业学校校长、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等职。长期致力于长江文化建设,著有《大江放歌》、《大江神韵》、《大江印象》、《大江经纬》、《诗情画意说长江》、《诗赋长江万古流》等诗文集,以常杭、黄山、天方、江月等笔名公开发表诗词作品3500篇,曾获湖北音乐最高奖“金编钟”奖、湖北省行业歌曲创作一等奖等。近作《长江组诗》、《长江组歌》、《长江十赋》、《长江,我的母亲河》、《诗情画意说长江》、长篇小说《雪云顶上》、《又见红叶》(与羊角岩合作)等影响较大;主编出版《中华长江文化大系》、《中华文化系大江(丛书)》、《长江诗词三百首》、《长江航运七十年》、《放眼澳门诗词选》、《当代长江航运发展史(丛书)》、《长江航运文化》、《长江儿女》、《跨世纪的长江航运》等长江文化专著多部。

1627478480760106.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孙新华,笔名新华,大学学历,高级经济师。1972年参加工作,在部队和公安战线工作多年。1994年起先后担任芜湖港务局局长、党委书记;芜湖港储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以及芜湖港口有限责任公司总裁等职务。先后荣获全国自主创新优秀企业家、中国海员工会全国委员会金锚奖、中国港口十大风云人物、交通部人事部全国劳动模范、长航十大杰出人物、安徽省改革开放三十年三十人等称号。长期致力于长江港口文化建设,成果丰硕,成为全国交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