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长江港口建设步伐加快
一、干线重点建设主枢纽港
“八五”、“九五”时期,长江港口作为航运建设的重点继续强化。“八五”时期,完成基建投资11.18亿元;“九五”时期,完成基建投资15亿元。
1991—1995年,先完成重庆九龙坡港区总体改造一期、涪陵白涛化肥码头、万县牌楼作业区、宜昌临江坪新港区、城陵矶外贸码头、武汉外贸码头和武汉港7、8、9号码头改造与池州港非金属矿码头、芜湖港裕溪口煤码头扩建,以及南京港上元门13、14码头等一批货运码头建设工程。新建扩建货运泊位29个,新增吞吐能力1 214万吨,缓解了港口通过能力严重不足的矛盾。客运设施方面,完成重庆、涪陵、巴东、监利、洪湖、武汉、武穴、九江、安庆、芜湖和高港客运设施续建和新建,新建、改造客运泊位16个,站房面积7.8万平方米,新增旅客发送量1 530万人次。沿江主要港口客货运输条件得到较大改善。1993年1月10日,武汉港新客运站开通使用,成为中国内河最大客运站。
1996—2000年,完成或基本完成重庆港猫儿沱港口扩建、九龙坡港区二期、万县红溪沟一期、城陵矶客运码头和黄石2、3号码头扩建、安庆五里庙二期、铜陵铜矿砂进口专用码头、马鞍山外贸码头工程、仪征石油化工码头、南京港35号码头堆场扩建、南京港客运码头、泰州杨湾港区一期,以及江阴老港区扩建等工程。1989年11月,芜湖港裕溪口33号码头开工,1992年11月投入试生产,1993年9月交付使用。芜湖港是长江四个煤炭中转港之一,1995年再次扩建。工程总投资8 625.68万元,1997年6月3日开工,1999年8月23日完工。南京港浦口作业区磷矿石码头改扩建工程,系国家交通部投资、南京港务局建设的项目,批准概算为4 667.38万元。1994年11月开工,1996年10月竣工。城陵矶港原8、9号码头的城陵矶港外贸码头,1991年5月23日开工,1997年11月7日竣工。该工程实际投资(总造价)为11 550.0万元。
长江港口建设以干线主枢纽为重点,完善煤炭、矿石、集装箱、滚装、液气体等运输系统的建设,使港口码头结构趋于合理、综合通过能力基本满足需求、配套设施有所改善,力争尽快建成大中小结合、江海直达,以及水陆联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协调的现代化长江港口。
二、沿江省市加快港口码头建设
“八五”、“九五”时期,上海统筹调整内河港口布局,发展集约化、专业化港口。1994年,全市11个内河港口,年吞吐量7 000余万吨,港口运输总量的23%~27%由内河承担。江苏形成以南京、镇江、南通、江阴、张家港和徐州、无锡等为枢纽,大中小、深中浅相配套的港口群;开发建设太仓港,扩建沿江3.5万~5万吨级深水泊位,提高集装箱吞吐能力。安徽“八五”时期投资1.38亿元,比“七五”时期增长178%,相继建成码头1 119座、泊位131个,其中1 000吨级泊位7个,新增码头岸线4 520米。1995年,内河港口达169个、码头泊位947个。1994年,江西以九江为重点,建成2个5 000吨级海轮泊位和10多个1 000吨级以上的内河泊位,建成南昌主枢纽港,新增泊位20个,新增吞吐能力805万吨。湖北“八五”时期建成港口泊位69个,新增吞吐能力149万吨。重点建设襄樊煤炭作业区,建成煤炭装船泊位2个,年装船能力500万吨。“八五”、“九五”时期,湖南完成港口投资1.81亿元、1.06亿元,新增码头26个,形成以长沙、岳阳为主的大中小相匹配的港口格局,城陵矶、岳阳、长沙等12个港口货物吞吐量过百万吨。四川“九五”时期重点建设宜宾、泸州等枢纽港区。泸州集装箱码头1996年12月开工,建设5万TEU的1 000吨级直立式泊位一个。
三、港口生产与集装箱吞吐量大幅增长
(一)长江干线港口吞吐量增长
通过“八五”、“九五” 时期的基本建设,沿江干线港口吞吐能力比“七五”时期翻了一番,货物吞吐量从1991年的1.4亿吨上升到2000年的2.2亿吨。1991—1998年长江干线港口货物吞吐量统计,详见表6-1。
表6—1 1991—1998年长江干线港口货物吞吐量统计
年份 | 货物吞吐量(万吨) | 同比(%) | 船舶停港时间(天) |
1991 | 14 022.2 | 6 | 3.0 |
1992 | 15 472.6 | 10 | 3.2 |
1993 | 15 844.3 | 2 | 3.0 |
1994 | 15 186.4 | -5 | 3.2 |
1995 | 16 620.2 | 9 | 2.9 |
1996 | 17 707.2 | 7 | 3.1 |
1997 | 18 377.0 | 4 | 2.9 |
1998 | 17 950.0 | -2 | 2.8 |
资料来源: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档案中心。
1991年、1992年,长江干线港口吞吐量增幅较大;1993年增长趋缓,1994年严重下滑;此后,稳步上升。1999—2000年,增速达两位数。1991—2000年,长江干线港口吞吐量年均增长6%,主要得益于国家经济快速复苏和发展。长江沿线煤炭、石油、金属矿石和矿建材料占70%~80%。其间,长江航运受到国内经济低迷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港口货物吞吐量出现负增长。
(二)沿江省市港口吞吐量的增长
1991年,湖北省地方港口货物吞吐量7 697.9万吨,其中进口4 257万吨、出口3 440.9万吨。以散货为主,煤炭、非金属矿石、矿建材料占60%以上。1996年,水路运输需求减少,除煤炭略有增长外,其余货种均有所减少。2000年,湖北省地方港口旅客吞吐量1 223.8万人次,货物吞吐量4 113.5万吨,其中矿建材料1 918.55万吨、非金属矿石137.55万吨、煤炭及制品508.89万吨、件杂货669.95万吨。
“八五”时期,江苏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2.67亿吨,比“七五”时期增长41.80%;1995年,完成货物吞吐量3.06亿吨,比1990年增长近1倍。1995年有港口企业78个,港口生产有所增长,部属五大港、地方港口企业货物吞吐量,分别比1990年增长61%和4.80%。“八五”时期,累计完成1.61亿吨,比“七五”时期分别增长5.30%和10%。“九五”时期,累计完成1.85亿吨。
(三)集装箱运输快速发展
“九五”时期,长江干线开展集装箱装卸业务的港口达17个(重庆、涪陵、宜昌、沙市、城陵矶、武汉、黄石、九江、安庆、铜陵、芜湖、南京、镇江、泰州、江阴、张家港、南通)。定期航线主要有:重庆—上海;沙市—上海;武汉—上海;九江—芜湖—上海;南京—日本、香港、韩国;张家港—日本、香港、韩国、西北欧;南通—日本、香港等。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黄强,笔名常杭,著名长江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委员,长江作家协会主席,博士,研究员。曾任武汉水运工业学校校长、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等职。长期致力于长江文化建设,著有《大江放歌》、《大江神韵》、《大江印象》、《大江经纬》、《诗情画意说长江》、《诗赋长江万古流》等诗文集,以常杭、黄山、天方、江月等笔名公开发表诗词作品3500篇,曾获湖北音乐最高奖“金编钟”奖、湖北省行业歌曲创作一等奖等。近作《长江组诗》、《长江组歌》、《长江十赋》、《长江,我的母亲河》、《诗情画意说长江》、长篇小说《雪云顶上》、《又见红叶》(与羊角岩合作)等影响较大;主编出版《中华长江文化大系》、《中华文化系大江(丛书)》、《长江诗词三百首》、《长江航运七十年》、《放眼澳门诗词选》、《当代长江航运发展史(丛书)》、《长江航运文化》、《长江儿女》、《跨世纪的长江航运》等长江文化专著多部。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孙新华,笔名新华,大学学历,高级经济师。1972年参加工作,在部队和公安战线工作多年。1994年起先后担任芜湖港务局局长、党委书记;芜湖港储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以及芜湖港口有限责任公司总裁等职务。先后荣获全国自主创新优秀企业家、中国海员工会全国委员会金锚奖、中国港口十大风云人物、交通部人事部全国劳动模范、长航十大杰出人物、安徽省改革开放三十年三十人等称号。长期致力于长江港口文化建设,成果丰硕,成为全国交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