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航运七十年》·第七章 千帆竞发6

第六节 支持保障系统进一步完善

1627478348528964.jpg

 

一、长江航运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高

“十五”时期,长江海事辖区年均发生一般及以上水上交通事故82起,死亡109人,沉船53艘,经济损失2 600万元。与“九五”时期相比,分别下降55.80%、34.10%、31.70%和31.90%;特别是死亡人数大幅下降,安全形势逐步好转。

 

(一)安全监管不断加强

长江海事局积极探索安全监管规律,着力优化辖区通航环境,于2004年提出“四化三步走”发展战略,即到2020年分三步全面实现管理信息化、反应快速化,执法规范化,监管现代化;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不断强化安全监管,大力实施渡船监管“牛鼻子工程”,开展“渡船平安行动”,突出重点船舶、重点水域、重点时段安全监管,打击治理船舶超载、假证书、非法采砂和低质量船舶治理。到2005年底,取得明显成效。

2001年7月12日,交通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试行),2003年1月1日起,《规则》对国内跨省航行载客定额50人及以上的客船(包括客滚船、旅游船等),150总吨及以上的气体运输和散装化学品船生效,2003年7月1日对油船生效。长江海事局选定6家国内船舶公司进行试点。12月9日,召开长江片区第一批实施《规则》船东大会。2002年6月28日,国务院颁布新修订的《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8月1日起施行。长江海事局将8月份作为贯彻《条例》集中宣传月,在港口、码头等现场大力开展宣传活动。至12月,长江海事局辖区基本实现“四个明显、一个提高”,即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安全规章制度明显完善,安全管理责任明显加强,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确保了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稳定。长航局充分发挥全线一条链的整体优势,组织海事、公安和航道部门联合开展打击碍航采砂和超载运砂船舶的专项活动83次,取缔小型吸砂船1 488艘次,大型吸砂泵122艘次。

5.jpg



2005年,三峡库区新增配备应急设备的码头单位5个,新增围油栏1 200米、撇油器2套,实现了三峡库区污染应急设备零的突破;在三峡库区开展船舶防污专项检查,共检查船舶646艘,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13家,查处缺陷869项。

 

(二)船员管理上新台阶

2001年6月1日—9月30日,长江海事局开展船员秩序整顿。以“四客一危”及三等以下船舶船员为重点,举行培训班385期、培训12 598人次;查船5 282艘次,现场培训船员4 585人次。组织长江汽车滚装船船员特殊培训,船员实际操作技能普遍得到提高。2003年8月27—29日,由交通部海事局组织的第一期长江干线船员适任证书理论统考在武汉举行,300名船员参加,打破了由原各海事局组织考试的格局,首次实行重大改革。2004年,长江海事局试行建立船员培训质量管理体系和“黄牌”警示制度,收到了良好效果。2005年,参加培训考试人员达9748人。6月1日,《内河船舶船员适任考试发证规则》在长江实施,船员考试、评估和发证质量体系从8月10日开始试行。

 

(三)长江引航成效显著

2003年,长江引航中心一手抓防“非典”,一手抓引航生产,5—6月份共引领中外船舶2 671艘次,同比增长14.80%。其中来自疫区港口船舶166艘次,没有误过一次船期,也无一人感染“非典”。全年引领中外籍船舶16 352艘次,总吨14 132万吨,净吨7 455万吨,引航里程268.8万千米,同比分别增长17.64%、18.68%、22.33%、11.95%,为历年最好水平。2004年,长江引航中心以长江江苏段船舶定线制实施为契机,健全安全管理机制,以“反违章”为重点,狠抓预防预控。全年发生上报等级事故5起,引航事故率为0.024%,安全形势稳定。成功引领50万吨级的“海上巨无霸”,顺利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外审认证。

2005年,长江引航中心基本实现“三化两率先”,即管理信息化、服务规范化和反应快速化,率先在全国引航系统实现管理现代化、率先在全国海事系统实现生活小康的战略目标。扩大网上引航业务信息平台的服务内容和用户群,使用平台的代理达107家,网上申请船舶数量达80%以上。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则,完成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第二个循环,确保了顾客投诉率为零,引航申请受理率100%,按时开航率99.98%,行风受理举报为零。基本建立覆盖长江安徽、江苏段水域的网络平台和水陆交通一体化的快速反应体系。普通船舶申请10分钟受理完毕,发生引航事故(港内)有关人员30分钟赶到现场。

 

(四)船检业务全面加强

2000年交通部海事局在辽宁、天津、上海、广州及武汉设立船舶检验管理处。武汉处业务上受部海事局领导,也是长江海事局职能部门,负责对中国船级社武汉、重庆分社和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及重庆等七省一市的船舶检验机构实施监督管理。

中国船级社武汉分社下辖宜昌分社和九江、黄石、沙市办事处及城陵矶检验处。船检业务范围上至宜昌、下至九江,覆盖湖北、湖南、江西、河南等省。2005年,完成国内船入级60艘,16.5万总吨,新造船舶完工82艘,19万总吨,营运船舶检验1940艘,106万总吨,产品检验70万套(台)每件。中国船级社南京分社2002年检验船舶1 583艘,同比上升29%,并承担30万吨超大型油轮的检验工作;检验产品1 518万台每件,同比上升39%,完成国内首只液化天然气罐式集装箱的样箱认可与检验工作。

6.jpg



2001年3月,武汉规范研究所成为中国船级社直属单位,负责全国内河船舶规范、法规、标准的编制和相关科研工作,以及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地船舶图纸审查工作。2005年4月21日,全国低质量船舶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长江沿线各省市认真组织,层层落实,将造船厂(点)和船舶数量、质量基本摸清,滩涂造船等非法违规造船有所收敛。武汉规范研究所专门成立专家评审组和船舶结构、稳性技术支持组,积极配合中国船级社武汉分社、重庆分社完成“大巴山”、“峨眉山”等10余艘船舶附加检验问题的评估及图纸确认、稳性复核工作,以及10条在建川江滚装船私自加宽问题的处理。至10月31日,完成180艘船舶附加检验,占CCS附加检验船舶总数的42%。

 

 

二、长江航运通信快速发展

(一)新技术广泛应用

2001年,交通部批准建设长江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工程,以数字微波电路作传输通路,带宽384kb,连接长江全线16个会议电视会场和30个音频电话会场。建成后,长航系统利用会议电视召开紧急会议和举行大型报告会,受到长江各港航领导机关的好评。2002年3月,重庆至宜昌935.35千米12芯光缆线路开始架设。下半年安装光传输设备,开通2.5kb/s干线电路,彻底改变三峡库区航运通信的落后面貌。2003年,初步建成长航数据通信网,长江干线甚高频无线覆盖率达98%。依托宜申、宜渝数字微波,武汉为一级节点,重庆、宜昌、芜湖、南京、上海为二级节点,万州为二级辅助节点,其他为三级节点,奠定了长航系统内部传输网络与外网实行物理隔离的基础条件。

 

(二)通信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2002年,长江无委办对6个港航单位、122座岸台进行清理核查,提出关闭注销电台22座,限期整改无线电台42座。2005年,长江水上无线电专项整顿历时1个月,检查船舶6 180艘,处理违章船舶391艘,处理违规配置大功率VHF电台72台,核发船台执照655份,办理船舶安全通信进网登记270艘,配置无线通信设备16台套。2004年5月1日,在对安全信息广播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基础上,充实播音力量、扩大工作场地、增加播音设备,长江水上安全信息联播台正式开播。每日播音由3次增加到5次,其中1次为综合互动节目,播出行业新闻、航运综合信息和专题节目,深受广大船员和港航单位欢迎。

 

 

三、长航公安力保治安稳定

2001年4月,长航公安局在长江全线组织开展声势浩大为期两年半的严打整治专项斗争,先后组织“打击江盗水匪”、“打黑除恶”、“追逃”、“质爆缉枪”、“整顿客运治安秩序”、“扫黄打非”、“整治非法采砂碍航”、“缉毒”、“整顿经济秩序,打击经济犯罪”9个专项行动,破获刑事案件3 396起,抓获违法犯罪人员34 229名;打掉犯罪团伙204个,抓获团伙成员873人;缴获赃款、赃物折款170余万元。成功破获黄石“4·1”杀害解放军战士案、宜昌“7·14”特大抢劫杀人案和重庆“4·7”特大水上抢劫案,这三起案件的主要犯罪嫌疑人均被判处死刑。针对欺客、宰客、盗窃、诈骗、围船叫卖等问题,组织全线客运治安环境专项整治,查处治安案件33 962起,处罚36 634人。积极配合水利、海事等部门,进行10余次打击非法采砂的专项整治行动,查获非法采砂船665艘,捣毁采砂设备634套,打掉一批带有黑恶性质的“砂霸”。2002年5月,长江干线重庆、万州、鄂西、荆州、武汉、九江至武穴、安徽、江苏、上海9个区段水上“110”报警服务联动中心实现全线贯通。长江水上“110”报警服务联动中心建成,不仅把长航四大保障系统联系在一起,而且增强了港航公安机关快速接处警的能力,彰显出良好的社会效益。

2004年,长航公安机关积极探索出与海事、水利、航道、通信等部门及地方公安机关相互配合,联合执法,各司其职,“打、查、防、控、管”为一体的联动体系的新路子。2005年,在长江干线推行水上治安巡逻长效管理机制。以水上“110”报警服务联动分中心为依托,建立水上巡逻防控体系,将巡逻制度、警力配备、勤务方式、执勤战术、警务建设、后勤保障逐步纳入规范化轨道。

1627478414864558.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黄强,笔名常杭,著名长江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委员,长江作家协会主席,博士,研究员。曾任武汉水运工业学校校长、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等职。长期致力于长江文化建设,著有《大江放歌》、《大江神韵》、《大江印象》、《大江经纬》、《诗情画意说长江》、《诗赋长江万古流》等诗文集,以常杭、黄山、天方、江月等笔名公开发表诗词作品3500篇,曾获湖北音乐最高奖“金编钟”奖、湖北省行业歌曲创作一等奖等。近作《长江组诗》、《长江组歌》、《长江十赋》、《长江,我的母亲河》、《诗情画意说长江》、长篇小说《雪云顶上》、《又见红叶》(与羊角岩合作)等影响较大;主编出版《中华长江文化大系》、《中华文化系大江(丛书)》、《长江诗词三百首》、《长江航运七十年》、《放眼澳门诗词选》、《当代长江航运发展史(丛书)》、《长江航运文化》、《长江儿女》、《跨世纪的长江航运》等长江文化专著多部。

1627478480760106.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孙新华,笔名新华,大学学历,高级经济师。1972年参加工作,在部队和公安战线工作多年。1994年起先后担任芜湖港务局局长、党委书记;芜湖港储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以及芜湖港口有限责任公司总裁等职务。先后荣获全国自主创新优秀企业家、中国海员工会全国委员会金锚奖、中国港口十大风云人物、交通部人事部全国劳动模范、长航十大杰出人物、安徽省改革开放三十年三十人等称号。长期致力于长江港口文化建设,成果丰硕,成为全国交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