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作品·漂浮在油菜花海里的村庄

这片土地位于江汉平原西北部,本属小丘陵地貌,经过农业学大寨年代的土地平整、农田改造之后,现在已基本是一片平原了。

早春时节,这片土地是一片墨绿色的海,七十万亩油菜挤挤挨挨茁壮挺拔,散发出清新浓郁的甜甘之气,使得这里有感觉的生命无不感到心旷神怡,浑身舒畅,连动物们发出的叫声都欢快动听。

jpg有小孩.jpg

三月刚过几天,有人在傍晚时偶然看到一块地里的几棵油菜株上的花苞张开了,甚至看到针尖样的黄。睡过一夜,早起睁开眼瞭望田野,哇,满田满畈的油菜花全部绽开了,开得轰轰烈烈,开得敞胸露怀,开得毫无保留,开得尽情尽意,开得丰盈开得大方开得亮丽开得妖娆。七十万亩的一片啊,当太阳出来了,蓝天白云之下,云蒸霞蔚,我们只能用一望无涯的金色大海来形容了。

中国·荆门油菜花旅游节开始了。

我到的村子,是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曾集镇张池村,这个村有十二个村民小组,五百零一户,二千零一十七人,分居在十点零二平方公里面积的约两百个自然村落里。怎么有这么多的村落?我在张池村结识的朋友老王见我有些疑惑,解释说,这两百个自然村落有的只有一户两户或三户人家,最大的也只有十来户,独家湾两家畈三家村的不少,散居而不喜聚居,也可能是这里农民多年形成的习惯。这两百个自然村落,在三月的油菜花海里,就像两百个漂浮的岛屿、停泊的帆船。

我考证了一下历史,沙洋这地方还真有些来历。公元前十二世纪,商朝分封武丁后裔于汉西建权国,春秋时期楚武王灭权国,设权县,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县。唐贞观八年(634年),鄂国公尉迟恭在此地建沙洋堡,明洪武九年(1374年)改权县为沙洋巡检司。 1928年民国时沙洋建市,与汉口、沙市、宜昌、樊城、老河口、新堤、武穴同为湖北八大重镇。解放后,沙洋撤市为镇,后又改区,1998年12月才重新设县。可以说,沙洋是中国最古老的县,也是中国最年轻的县,这祥老资格的地方,其历史文化的底蕴自不必说。人文方面,沙洋有战国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其墓冢在后港镇的黄歇村,冢高12米,直径80米,周长200米。黄歇生于沙洋长湖之滨,黄歇墓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沙洋五里镇207国道友联村,南宋爱国名将鄂王岳飞曾在此驻扎八年,后人在此修造了岳武穆庙,其城堡被称为岳飞城。岳飞城风景区面积有七平方公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沙洋还有始建于隋开元年间的红梅寺,座落在纪山镇的纪山之巅,后曾更名长眉寺、白雀寺,尉迟恭驻此地时,更名为纪山寺。纪山寺后经战火或遭受灾祸,多次重建,现存寺庙为清光绪七年(1881年)所建,占地一百二十五亩,建筑面积一千五百平方米。寺内有明永乐十年(1412年)时的大钟,至今有六百多年历史,其他文物还有不少。纪山寺现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沙洋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曾是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全国人大,还有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单位的五七干校所在地,几万人在这里劳动改造数年,留下了文化与文明的种子。

jpg+.jpg

张池村在沙洋县城的西面,从县城到张池不到半小时车程。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的滋养,五七干校时期几万名干部与知识分子留下的影响,这里的人民勤劳守德,纯朴厚道。张池村有土地万余亩,人平均土地达五亩左右,村民们世世代代以耕种为主,汗流在田地里,收获的水稻远近闻名。荆门市号称中国农谷,沙洋的水稻和油菜是扛了大旗的。张池村村民遵循的是耕读传家,村民日子再苦,也要尽力供孩子读书,村里走出的大学生很多,有在人民大学当教授的,有在美国名校搞科研的。

这么好的土地,这么好的人民,但在改革开放之前农民的日子却过得十分艰难。那时村民的房子住得破破烂烂,一家人住着从一个门进出的筒子屋,生产队的粮食都交了公粮,村民们半饥半饱。这里的土地适合种油菜,这里种油菜有几千年的历史,但那时以粮为纲,每个生产队只能种一点供给村民吃用油的油菜,超过的部分宁可用犁翻掉。村民老王记得很清楚,有一年他们家五口人只分了一斤二两菜油,现在村民家家户户用水缸盛菜油。那时国家要粮食啊,农民们一年种两季水稻,人累得要死,收入还低。

张池村以至沙洋大种油菜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都说是从改革开放后,农民分到土地 可以自由耕种时开始。这中间要感谢华中农业大学,要感谢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先生。傅廷栋先生毕生研究油菜,所培育出的“双低”即芥酸低、硫甙低的华杂系列油菜,曾获过国际油菜科学界最高奖和首届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华中农业大学和傅廷栋教授到荆门到沙洋到张池,推广良种油菜的种植和技术,在张池村建了油菜研究基地和研究生实验楼。可以这么说,他们对于荆门、沙洋、张池的油菜大面积种植起了倡导推进的作用,他们是油菜花海蓝图的绘制设计者,他们得到了当地各级政府的支持与帮助,得到了农民的信任,所以他们的贡献是不可忘记的。

是谁最先提出举办油菜花节的?我问村民老王,他一点也没思索,脫口而出说:曾云!在我与沙洋县文化局、文联、作协的朋友一起吃饭时,同样问他们这个问题,他们也答:曾云。看来曾云是中国·荊门油菜花旅游节最早的倡导鼓吹者无疑了。曾云何许人也?曾云是沙洋本地人,而且是曾集镇曾集村人,与张池村紧邻,不仅出生在乡村,而且长期在农村工作。当过乡镇领导,后来担任沙洋县分管农业的县委副书记。沙洋大面积的油菜种植,油菜花轰轰烈烈的场面,多么壮观多么艳丽多么震撼人心?这么好的景色,让更多的人来观看,让更多的人来领略油菜花的壮美,享受油菜花的艳丽,不如办个油菜花节,既能扩大沙洋的知名度,还能拉动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曾云提出举办油菜花节,立即得到沙洋县委和县政府的支持,荆门市政府也支持,湖北省旅游局也支持。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于是在2008年3月,首届中国·荆门油菜花旅游节以沙洋为中心正式举办了,到2017年共举办了十届。

jpg+.jpg+1.jpg

十年十届油菜花旅游节,主会场都设在张池村。

我是2014年3月22日应中国· 荆门第七届油菜花节组委会的邀请,到沙洋参加一个“我爱家乡”散文征文颁奖活动的。我与活动的组织者与征文的获奖者一起到张池村,一条宽阔的柏油大马路穿村而过,路两边都是油菜花的海洋,村子里的空地上停满了各种各样的车辆,旅行社的大巴一排排摆满了停车场。我们二十几人很快融进了观赏油菜花的人群,就像几滴水珠融进了大海。油菜花一株株精神挺拔,昂起缀满花瓣的头发,在一畦畦地里田畈上列阵欢迎,田埂上村路间那些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游客们,脸被油菜花映得明亮,眼被油菜花照得放光,心被油菜花摇曳得怒放,他们握着手机举着照相机,把油菜花海的壮阔宏伟照下来,把油菜花的妖娆与灿烂留下来,把花海里的人流村庄和在花海人流村庄上氤氲的芬芳、飘飞的欢快与喜悦,永远定格在镜头里。攝影发烧友们,大镜头小镜头长架子短架子还有航拍器一起都来,他们为拍到的毎一个镜头喝彩。

临近中午,人越来越多,村路间田埂上田角地头到处到是人,人流有些凝滞了,真正的摩肩接踵。我们的队伍已经散开了,我随着人流看了金花台上表演的音乐歌舞,登了观景台看了更广阔更辽远的那黄色延展到地平线那边的花海。我还过了湿地湖上的栈桥,看有的人去体验各种古老农具的使用操作过程,这个景点叫农耕文化体验园;我路过了浣花池、油菜迷宫、生态釆摘园、农事授时图等景点。后来我干脆靠近一片油菜花不走了,我把我的肺扩得大大的,尽情吸取油菜花的清香,我抚摸那粗壮的油菜花杆,我回到了儿时,回到了乡土,回到了那一抹浓得化不开的乡愁,我泪流满襟。

同行的伙伴终于找到我,带我到一个只有三户人家的村落。这三户人家开门迎客,堂屋与房间里摆满了桌凳,门前写着“农家乐”。 到农家乐吃饭的人在排队等待,一桌客人吃完,另一桌客人跟着上 ,端饭端菜的村民忙得团团转,额上汗晶晶,脸上笑盈盈。我们吃到的是农家柴火饭,菜是农家菜园里的有机菜,肉是他们自己养的猪杀的肉,鱼是鱼塘里捕捞的鱼,还有酒,村民自己酿的粮食酒。油菜花海里的一顿午饭啊,那淳朴那真正的乡土味,令我难以忘怀。

在九届油菜花节举办成功后的秋天,我重返油菜花节的中心会场张池村,村民老王陪着我在张池村的各个村落行走。收拾得干净整齐的农舍,村民正在拾掇收回家的水稻,一户两户三户的自然小湾,绿树葱笼,亮如大地之眼的小水塘和小水池,眨巴在村落边,有鹅鸭在水面安祥戏水,一片恬静平和的乡村景象。

老王带着我走遍了张池村。在村民委员会办公室里,我看到了挂满墙壁的二十多块荣誉牌子,这些牌子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人口和计划生育、年度综合考评等等的先进单位和荣誉称号,其中含金量最高的两块牌子是2013年12月由湖北省环境保护厅授予的“省级生态村”、和由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2011——2013年度文明村”。

张池村全村以农业为本,经济收入以优质有机稻、优质双低油菜、生态养殖、花卉苗木、乡村旅游为主,村民人均年收入一万零五百元。村里很多人家都买了小汽车,过去一家数口住一间的筒子屋没有了,家家都是砖瓦房小楼房。除了生态观光旅游通道五洋公路穿村中心而过外,通村环村硬化公路、通户碎石结实路如网络般将全村联在了一起。

说到张池村今日的变化,除了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外,油菜花节的举办是一只巨大的推手。老王算了一笔帐,张池村万亩土地,除了种一季水稻外,第二季有八千亩种油菜,过去就是水稻和油菜籽的收入。举办了油菜花节后,每年接待游客五十多万人,村里有条件的农户开办了四十多家农家乐,村民在村头路边摆个小摊子,卖点糍粑、韭菜饼、卤鸡蛋、甘蔗等小吃和农副产品,做得好一天能赚五六百元钱,农家乐做得最好的一户,一天能赚一万多元。毎年油菜花节,时间不到三十天,据不完全统计,张池村村民收入有一百多万元,村集体利用停车场、摊位、会议室等资源收费,也有十几万元。一届油菜花节办下来,使张池村人均增收五千元。

油菜花节还促进了种植产业结构的变化,沙洋大面积油菜的种植,使得沙洋获得了中国唯一的“菜籽油之乡”的美誉,张池村在发展油菜种植方面,在沙洋名列前茅,“世界油菜看中国,中国油菜看湖北,湖北油菜看沙洋,沙洋油菜看张池”, 这话一点都不假。

告别沙洋,告别张池村和老王,回到武汉,我忘不了那片土地,忘不了那片油菜花的海,忘不了那油菜花海里漂浮着的两百个村落岛屿,那是两百艘载满美丽乡愁的船吧!

作者简介:刘益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协副主席。曾任长江文艺杂志社社长、主编,现任《芳草·潮》杂志特邀主编。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