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五明佛学院看天葬

有人说:“如果尘世烦扰,心乱如麻,请去色达;如果贪恋红尘,堕溺欲望,去看天葬!”

——题记

稿定设计导出-20200815-222012.jpg 

天葬台整体布局


天葬在藏地是极为常见的丧葬方式

《要行舍身经》中载,即劝人于死后分割血肉,布施尸陀林(葬尸场)中。将死者的尸体喂鹫鹰,鹫鹰食死者尸体后飞上天空,藏族则认为死者顺利升天。

在西藏观看天葬属于违法,于是拥有康藏地区最大天葬台的色达五明佛学院,成为世人了解神秘天葬的唯一途径。色达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

天葬台在一座山的半山腰上,距离佛学院大约67公里。这里有逝者被送来,色达天葬一般在午后进行,我们一行抵达的时间是202082日下午3点左右。

人们对天葬始终充满好奇,我们抵达天葬台时候,看见许多人已经在静静地等候,天葬台外都挤满了观客。

直到天葬师开始磨刀......等待的时间里只感觉氛围神秘而又肃穆,当一只只秃鹫展翅从头顶飞过,在围观者的掩鼻、惊叹、呕吐和不断转身离去的过程中,它们便完成了今天的使命。

稿定设计导出-20200815-221608.jpg

飞翔的秃鹫


不同于在火葬场我们同亲人告别时的撕心裂肺,藏人对待天葬台的分别似乎格外平静。甚至在背逝者上天葬台阶的时候,脸上也是挂满了笑容。

藏传佛教讲“六道轮回”,生死对于他们有着更长远的意义。死亡便是很多人提起天葬不自觉地出现在脑海的都是一些血腥恐怖的画面。

当你真正亲眼目睹时,逝者亲人平和的眼神、天葬师肃穆的表情,他们没有过多的悲伤,因为他们都相信,灵魂已经去了新的轮回,肉体也有了最好的归宿,悲伤似乎有些多余。

世间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闲事。葬台下方的广场上,一块块黑色大理石上雕刻着各种有关天葬诗歌和对无常的教言。

从鹰鹫的口中,觉察到无常的本质;

从累累白骨中,生起了出离之心;

从腐尸恶臭中,觉察到轮回的过患;

从尸陀寒林中,通晓了生命的真谛。

稿定设计导出-20200815-222056.jpg


稿定设计导出-20200815-222141.jpg


稿定设计导出-20200815-222326.jpg


稿定设计导出-20200815-222431.jpg

天葬台细节布局


我活着的时候吃了很多肉,但并不是因为我贪婪,吃肉只是因为那是我生命的需要,所以,等我死后我的肉也给你们吃,用我的身体去延续你们的生命。

藏民这种朴素的观念,让你发现一个很自然却容易被忽略的真相:

人,有时真的太在乎自己了,讲究隆重、繁复的丧葬仪式,却唯独不知道如何去平静地面对死。

生为见识,不为活着。活着从来就不应该漫无目的,我想我大概知道之后的日子该怎么过了。

看了这个你认为人身体最丑的部分是哪里? 人身体最丑的部分,不是鼻子、下巴、眼睛、胸、屁股、腰,而是思想。

不要问我这个场面是否血腥恐怖,讲真,我不觉得,不是我胆子有多大,而是面对天藏,你感受到的是生命的本真,肉身终要回归自然,无论它是以什么形式。

稿定设计导出-20200815-221907.jpg 

存放骷颅的宫殿


天葬这个仪式就像色达炽热的阳光一样,让你觉得这就是高原该有的干净和质朴,自然和敬畏,悲悯和善良。

目前全世界有三大天葬台,一个在印度——斯白天葬台,由密教大师龙树开辟;一个在西藏山南,叫做青朴天葬台;还有一个在西藏拉萨,叫直贡天葬台,由直贡噶举大师觉巴·纪登贡布开辟。这三大天葬台中,以直贡天葬台最高最大,有“直贡曲佳”之称,意思是永生永恒之地。

色达的天葬台虽不在三大天葬台之列,据说却是世界上唯一对外公开的天葬台。

汉文史籍《大唐西域记》中有关古印度弃尸葬法的记录:“送终殡葬,其仪有三:一曰火葬,积薪坟燎;二曰水葬,沉水飘散;三曰野葬,弃林饲兽。”但与天葬不同之处在于,天葬是动机明确的布施行为,布施是佛教的主要修法之一,它的最高境界便是舍身,回归自然,且无言诠释了佛教无常和空性的教义,警醒人们放弃对实有的执念,寻求永恒的解脱。

天葬传统起源受到释迦牟尼布“舍身饲虎”故事的影响。佛义里人的身体只是一具“臭皮囊”,死后将血肉之躯布施给鸟禽生灵,是在世的最后一种功德,也是化作微尘回归自然的一种方式。

鹰鹫划过的天空不留下痕迹,尸陀林外的尼玛堆转移着光阴。看完天葬,不觉时光匆匆,过客攘攘,生命有时像汛期的潮,蓬勃时气象万千流云高山,消逝时又恍若雪泥鸿爪无影无踪,吝啬得连一丝痕迹也不留下。

稿定设计导出-20200815-221708.jpg

头发存放之处


想来,贪念执著该当放下时便需放下,断除自身痛苦的根源,寻得自在。

大抵就像仓央嘉措所说,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生不可喜,生也不可悲。我想,当内心充盈柔软,找到一种默然欢喜的朦胧,当在某一时刻感受到自然的般若智慧,生命的美好和平衡,那么,我们的心灵大概已经在信仰的路上了。

看完天葬回到山脚下,阳光炫目。遇见两位可爱的藏族小朋友。我与她俩合影留念。

稿定设计导出-20200815-221808.jpg

作者(中)与藏族小朋友留影


向死而生,好好活着!活在当下!该来的会来,该走的会走。物来则应,物去不留。余生很贵,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相信:所有的美好都在来的路上了。

 

作者简介:汤令,1967年生人,供职于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东湖小学,区语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一直以来的文艺青年,年轻时候起笔耕不辍,诗歌散文发表为多。近年来游记写得多,写游记的动力缘于孩子,都是带孩子走过的地方,游记作为一份挚爱的载体,留存给孩子。游记媒体发表的多,摄影作品也多次获得大奖,追随的粉丝大有人在,有一定的影响。我们的旅行口号是带上最简单的行李和最最丰盈的心随时出发吧。”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