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美景推介·大美新疆之旅(1)

——丁酉孟秋伊犁行记 

 

什么样的人会让你牵肠挂肚?

什么样的情会让你割舍不断?

什么样的事会让你魂牵梦绕?

什么样的景会让你流连忘返?

丁酉七月十五日开始的大美新疆之旅,让我终于有了答案。                       

——题记

 

由武汉开往乌鲁木齐的普通列车,晃晃悠悠、缓缓行驶,似乎想让我们尽情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风光。车上,我、襟兄以及姨姐、老伴和姨妹等“杨氏三姊妹”一行5人,一路说笑逗乐、把酒言欢,延续着行前一个月以来“难得此行”的兴奋。38小时的漫长车程,我们还得以有机会详细聆听襟兄和姨姐他俩当年融入援疆大军、彼此结缘及此行的背景情况。

微信图片_20220411222043.jpg


现已年届古稀的襟兄与姨姐加入新疆建设兵团、成为光荣的“兵团人”时,分别为14岁和16岁。1962年的一个雪夜,襟兄母亲在村口把一个白萝卜塞到他手里,催他赶紧随一老乡到新疆,以逃避家乡甘肃张掖因自然灾害导致的死亡威胁。那时,年仅14岁的襟兄哪曾想到,那竟是一次与母亲再无会期的诀别!

初到乌鲁木齐,因无力继续关照襟兄的老乡离去,饥寒交迫、孤苦无援的襟兄一下陷于绝境。此时幸遇某兵团人员施以援手,并以其母含辛茹苦培养的初中文化,被团部看中、收留,正式成为“兵团人”,后被调到地处塔城地区沙湾县的农七师121团。

微信图片_20220411222056.jpg


与襟兄逃生不同,姨姐则是于1965919日,响应党的号召、由武汉融入援疆大军、踏上支边征程的。最初在新疆奎屯短暂工作一段时间后,被调到炼油之城独山子工作。一年后与襟兄先后由新疆转战西藏、开始了四年的援藏生涯。其间,一次行军途中,襟兄有幸被时任团参谋长、后升任驻奎屯的农七师副师长王隆看中,被调到团部电影队放电影,与姨姐在同一个连队相识,并得王隆首长关心、结下姻缘……

微信图片_20220411222110.jpg

 

自从19757月调离新疆、回湖北工作后,姨姐夫妇等一行4人也曾于20047月专赴奎屯和121团,拜望过首长、寻访过战友。时隔13年,怀念战友的情愫,驱使他俩决定这次在身体尚好时再赴新疆。

列车未抵乌鲁木齐站,老首长王隆一日几次地电话询问、催促:“到哪里了”、“怎么还没到”,还反复叮嘱:“不住酒店、不在外吃,都来我家”,让我们无不感受到老首长严父般的慈爱!

于是,我们甫抵乌鲁木齐站、再转乘巴士到达奎屯时,姨姐夫妇带领我们不顾盛夏延续的高温、“蜗居”列车三天没洗澡的“灰头土脸”,径直奔向老首长家,开始了此行的——

 

拜望兵团老首长

这一天,公历八月七日、丁酉七月十六,刚好立秋、进入收获的季节。而这种巧合是否在暗示我们:此行会感触多多、收获多多?

当我们5人头顶烈日、拖着沉重行李进入老首长家所在的“曙光里”时,老远看到首长老伴拄着拐杖,在拐了几道弯、离家百米处的路旁迎候着我们,接着又看到老首长在家里院子门口,朝我们慢慢移动着脚步、巴望着我们的到来!此时,襟兄与姨姐不由得跑上前去,老首长像见到久别的儿女,伸出双臂迎接,头与他俩的头同时紧紧地贴在了一起,嘴里还喃喃道:“赶紧进屋、赶紧进屋”,并不停地要我们洗脸洗手吃瓜。看着襟兄大口吃着西瓜,老首长笑容满面地反复叫着对襟兄的爱称:“老娇、老娇”(一直记得襟兄当年弱幼娇小的样子,现在老了,故不叫“小娇”称“老娇”了)。看到老首长比2004年面见时精神状况明显衰老一些,襟兄、姨姐不禁感叹岁月之无情!

098e8fcfdd30f4c00846013a9968f02.jpg


一阵寒暄盥洗以后,老首长要我们进屋吃饭。只见丰盛的菜肴早已摆上了餐桌,多年积攒的新疆名酒随手可取。老首长说:“酒多得很,都是好酒,多喝一点”。席间,还不停地为我们每个人碗里夹菜,看到我们吃得带劲就由衷地高兴;只要我们稍稍停歇,就急了:“哎,你们吃啊、吃啊、多吃一点!”。

1954107日,根据中央军委决定,第22兵团与新疆军区生产管理部合并,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从此,“兵团”在占中国六分之一面积的新疆铸剑为犁、化刀为镰、开始了一场至今影响深远的维稳戍边千秋大业。一代代扎根新疆、改天换地的兵团人,书写了“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壮丽诗篇!现年80多岁的老首长作为这支部队的第一代拓荒者,在风沙肆虐的茫茫戈壁开辟绿洲、种植希望,为新疆的建设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老首长一世勤勉清廉,功德有口皆碑,深受人们尊敬。本世纪初离休后,经农七师安排,与老伴住进位于奎屯市中心“曙光里”的一幢单门独院、附带菜园的两层楼房。日常生活由老伴和一名阿姨照料,每天则总会有相距不远的孙子、重孙和四个女儿、女婿及外孙们前来看望,使老首长夫妇享受着四代同堂的天伦之乐。我们来之前和这次见面,老首长多次高兴地向姨姐夫妇透露他的工资收入,很感晚年生活滋润、幸福温馨!

微信图片_20220411222154.jpg


我们在奎屯一共呆了七天。按老首长“规定”,每天晚上必须在他家吃饭、聊天、叙家常。姨姐夫妇与老首长今朝往昔、新朋老友地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彼此亲密无间、情深意长溢于言表。老首长喜爱喝绿茶,襟兄用带来的湖北茶叶表达心意时,老首长连声说“好!好!”。老首长多年来很想到湖北看一下三峡,心愿一直未了。襟兄惦记在心,专门托人从宜昌兄弟单位弄了一本《三峡画册》,这次带来,想弥补一下首长的遗憾。

老首长拿到后喜不自禁:“呀,这东西好!这东西好!”此后每天放在手边,得空就翻看,逢人就介绍此书何来。我们也收到老首长及其女儿赠送的毛巾被及新疆大漠金丝玉饰品等礼物。

立秋后的奎屯依然灼热,却比不过老首长一家接待我们的盛情之“热”。七天期间,我们游“团场(各团与所在农场之合称)”、观果园、逛商店、品大餐,严格执行老首长为我们排满的日程。按照老首长吩咐,四个女儿对我们七天的活动轮流负责、各管一天。四女儿好几天下班后,还不辞辛劳、带领我们游览奎屯市区的夜色美景。

老首长有个20来岁的外孙十分优秀。不仅会好几门外语,文艺天赋更是了得,现为东方歌舞团二级演员,多次随国家领导人出国演出。这次还专门在首长院子里为我们表演了东南亚舞蹈和歌曲。优美的舞姿、专业的演唱和极富磁性的嗓音,真令人赞赏不已!姨妹不由得也踏着节拍、学跳起来。我们深为老首长家有这样的人才感到高兴。

今年由于高温期长、日照多、昼夜温差大,新疆的瓜果更加香甜,而且十分便宜、西瓜仅三毛钱一公斤!为了让我们实地品尝瓜果并感受团场的繁荣景象,在我们抵达奎屯的第二天,老首长一早就带领一家老小十几人陪同我们,驱车前往塔城地区天北市,游览他曾经就任团长的130团葡萄园基地。

车窗外,双向八车道的路面宽阔、平坦,且笔直得好半天也不见尽头,所感畅快真是无法形容;葡园似海,蓝天如洗,让久居水泥森林城市的我们,心情豁然开朗;路途两旁的防风林木挺拔硬朗、整齐划一,像亦农亦军的兵团人,夹道欢迎着他们曾经的首长及我们这些远方的客人!

经过约40分钟的车程,我们来到一处路旁建有游客停歇驿站的葡萄园。车刚停稳,马上受到团场人员的热情接待。坐在阴凉的驿站,我们大口品尝鲜翠欲滴的瓜果,顿觉其香其甜其纯,直沁心脾、令人食欲难抑!

一顿饱餐后,团场人员带领我们来到葡萄园内,女士们急切地选景留影。此时,姨姐当然要显示出她老“兵团人”经验丰富的优势。只见她用事先备好的纱巾裹头、摆好pose,手机一照,还真像采葡农妇!于是,妻子和姨妹兴高采烈、马上效仿,留下一张张面带收获喜悦的精美靓照。

团场人员向我们介绍:130团所在地天北市,经过近年的加快发展,已变成田园秀美、市镇繁荣的锦绣绿洲。现在农七师将在一、两年内在团部所在地共青镇把天北市改建为县级城市胡杨河市,以实现兵团人从“屯垦”戍边向“建城”戍边的转变。大家参观的是本团千亩葡萄园基地。这里种植的葡萄,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气温高、日照长、昼夜温差大,加之品种优良,所以含糖量高、脆嫩可口、挂果丰茂。一些品种,如鲜食葡萄克伦生、红提、弗雷等,绝大多数出口,畅销国际市场。耳闻目睹老首长曾经主政的130团呈现如此繁荣发展的势头,我们无不感到由衷高兴!

独山子石化公司炼油厂是姨姐来新疆继奎屯之后工作的第二站,自然怀有很深的感情。所以老首长又特意带领一家老小十几人陪同我们驱车前往。我们首先参观了老首长当年任团长时亲自筹建的团部建筑施工公司。一番关于公司发展情况的介绍后,该公司张经理携夫人便带领我们前往该炼油厂。

独山子与奎屯紧邻、相距约30公里,是我国石油工业的发祥地之一。独山子石化公司炼油厂成立于1936年,现已发展为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独山子石化公司,被中国石油确定为千万吨级炼油和百万吨级乙烯生产基地。

来到炼油厂曾经装运油料的停车场,姨姐脑海里很快浮现出当年工作、生活的情景,不免感慨万千!她说:当年每天天不亮,满停车场的油罐车一辆接一辆地装运油料后,很快由一条专用车道运出,场面十分火热!现在生产的油料由专用地下管道输出,不用油罐车、就显得冷清了。面对此情此景,姨姐十分留念地让我给她拍摄坐在一处石墩上沉思的照片及模仿当年行走在这个停车场上的视频,并与两个妹妹盛装合影-像某氏三姐妹当年那样、留下令人争赏的永久纪念!随后还在微信群发出感慨:“停车场依旧是那个停车场,它不会老;当年那个每天清晨被刺耳哨音催促跑向那停车场的情景,永远难忘!还有当年那傻乎乎的小姑娘,如今已衰老、再无青春的模样!坐在那沉思:时间都去哪儿了?怎么会这样?唉!”

“独山子石化公司炼油厂”大门前,路边一排水泥墩拦住了进入厂区的车道。我赶紧下车拿出手机对着大门拍照,这时几位“老维”(维族人)经警马上前来制止,并督促我删除已拍的照片,好在我机警地删了两张后,留了一张没删,可让姨姐留作纪念。一路陪同的张经理向我们解释说,炼油厂许多产品是高档精品油,有保密规定,加之新疆目前处在三年维稳期,所以很多单位、场景都不让拍照。我随后在炼油厂老办公楼前为姨姐拍了好几张不同背景的照片,算是弥补了她未能进厂参观的些许遗憾。

微信图片_20220411222235.jpg


在返回途中的一家酒庄,老首长为我们安排现点现宰现烹的一头活羊,被大厨做成了全羊席:焦黄的羊排、红白相间的羊肉串、乳白的羊脆骨……,可谓羊肉菜肴、应有尽有、十分丰盛,加之新疆名酒“伊力大曲”助兴,使我们享用了一顿惬意的午餐!席间,大家彼此敬酒、回忆过往,表达祝愿、笑说欢唱,一时间酒席场面好不热闹!

受此氛围感染,食量小、酒量差的我,竟然大口吃肉、仰脖喝酒起来,结果自然是神志恍惚、醉态难看!80多岁高龄的老首长也一时兴起,带着重孙女唱起了《我们新疆好地方》,大家很快便乐而忘形、手打节拍、高声和唱,尽情享受着兵团人创造的美好生活!

微信图片_20220411221854.jpg


在老首长两次亲自带领我们“游团场”之后的一天,其四女儿振红又带领我们来到位于奎屯市科克兰木镇的126团游览。接待人员介绍,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曾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戈壁母亲》,其主人公原型就是126团的一位老军垦战士;其编剧则是从该团走出去的知名作家韩天航。该团借势造势、以“戈壁母亲”为主题进行了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开发,以再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兵团人的艰苦岁月,激励年轻人继往开来、重铸辉煌。在工作人员带领下,我们首先参观了“毛泽东纪念馆”,该馆展出的850余枚各类不同历史时期的毛泽东像章和1200多件相关物品,从不同侧面,再现了一代领袖毛泽东波澜壮阔的一生。

我们还看到团场供游人参观的当年兵团人生活的一幕幕场景:地上地下各占一半、用泥砖搭建的“住房”-地窝子;主席台悬挂着毛主席头像的会场;摆成排的搪瓷缸子;长条板凳围着一个个大木桌;大号铁锅及用来翻炒菜肴的铁锨铲子;“人民公社大食堂”里人们排队打饭……姨姐把我们带进类似她和襟兄住过的“地窝子”,介绍说:这一间“屋子”中间的这道泥砖墙,中间是空的,其中空与土炉灶的烟道相通,使之成为“暖墙”、供人取暖。我想,在当年没有暖气、空调,零下二、三十度,哈气就结冰的冬天,如果没有这样的“暖墙”,如何居住、根本无法想象!不禁由衷敬佩兵团人的坚韧与智慧!

“戈壁母亲故乡军垦题材书画摄影展”大厅,一幅幅精美的书画摄影作品,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兵团人那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的岁月。工作人员听说襟兄、姨姐均是第二代兵团人,遂请他们题字留念。这时,平时不练字的襟兄竟一时兴起,提笔挥就“弘扬兵团精神”几个大字,引起工作人员的啧啧称赞!我在佩服襟兄才气的同时,还被襟兄的兵团情节所感动!

微信图片_20220411222223.jpg


七天的相处本不短暂,却仍然满足不了我们与老首长及其家人的情感需求。第七天,我们结束在老首长家的晚餐时,想到第二天即将离别,老首长竟然一反常态地没有像前几日那样、把我们送到院子门口后,再慢慢移动脚步,依依不舍地送行好几步,直到我们拐弯、消失在他的视线之中,而是在门口向我们招了招手后,就转身进了院子。此时我发现,襟兄也快步远远地走在了我们的前面,想尽快与老首长离别。了解老首长和襟兄的姨姐心情沉重地告诉我们,这是因为他俩都怕流出惜别的眼泪而加重对方沉重的心情!

e9504661b385d737499e9a06e9cadad.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周家齐,武汉市直机关退休,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常习诗文与书法,偶有发表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