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美景推介·三游龙脊梯田

犁耙水响。人勤春来早。柳枝萌芽,青草呢喃,莺飞燕舞,伴随着大地回春的声音,一年一度的春耕又开始了。龙脊镇的山寨前,石径上,梯田里,又出现了壮族、瑶族农民忙碌的身影。

微信图片_20230316104335.jpg


龙脊镇隶属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距县城22公里,距桂林市80公里。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壮农、瑶农,用智慧和血汗,从元代到清初,历经650年,在66平方公里的龙脊山中,开拓出了一个规模宏大、气势恢宏的、被誉为“梯田世界之冠”的梯田王国。

微信图片_20230316104349.jpg


20033月、20055月、20126月,我慕名三次前往,置身其中,在赏心悦目之时,也为人的伟力而震撼。

三次龙脊之行,我先后行摄于龙脊古壮寨、金坑.红瑶大寨、平安壮寨三大梯田观景区,感受了龙脊梯田的秀美和壮观,壮农、瑶农的辛劳和坚韧。

微信图片_20230316104402.jpg

 

微信图片_20230316104414.jpg 

艳阳高照之时,金坑.红瑶大寨的梯田金光反射。摄于201269日。

微信图片_20230316104422.jpg

2012610日,在平安壮寨梯田观景区,我们偶遇壮寨农耕节。

 

民以食为天。在我们这个传统的农业国度,老百姓为填饱肚子,从土地上刨食,已延续了数千年。较之平原,居住在大山深处的龙脊百姓,更劳累、更辛苦。

微信图片_20230316104431.jpg


当很多地方使用机械种田时,受山高坡陡自然条件的限制,龙脊的农民至今仍然承袭着祖祖辈辈人犁牛耕的原始农耕方式,面朝黄土背朝天。

这些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的梯田,分布在海拔3001100米之间,最高达1180米。坡度大多在2635度之间,最大坡度达50度。难以想象,龙脊的祖先们从最初开山造田,到拓出这些浩瀚如海的梯田,是何等的艰辛,又是何等的悲壮。

在这密如蛛网的梯田世界里,最大的一块田不过一亩,最小的“蓑衣盖过田”,仅能站一个人,大多是只能种数行秧苗的小块田。

传说曾有一个苛刻的地主,要求农夫一定要耕完206块田才能收工。农夫忙了一整天,数来数去只耕了205块。当无奈的农夫拿起蓑衣准备回家时,却惊喜地发现,最后一块田竟然就在蓑衣下面。

微信图片_20230316104446.jpg


一大一小两把铁锤、一长一短两根钢钎,一把铁锹,这位身强力壮的农民,要一锤一钎凿开这块并不大的坚石,不知需要多长时间。他辛苦劳作的成果,只是为开拓一方并不大的、只能栽几十棵秧苗的新田。梯田开拓之艰,由此可见一斑。

登高远望,龙脊梯田形成的优美曲线一条条、一圈圈,从山脚盘绕至山顶,蜿蜒曲折,如弯月,如鳞片,像春螺,似巨龙,亦像天上飘落的彩带,妩媚而潇洒。

微信图片_20230316104457.jpg


从元代到清初,整整650年,龙脊人前仆后继,硬是用血汗和生命,打造了这么一个行云流水、磅礴壮观的曲线王国。

龙脊人用他们开创性的劳动,不仅为世界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典,其愚公移山,开拓不已的精神,更是留给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

距第三次到龙脊又过去了11年,现在看当年拍摄的照片,仍然震撼,感到温暖和亲切,也特别留念。

龙脊,我还想去!

微信图片_20230316104505.jpg

 

作者简介:周家华,1951年出生,湖北洪湖人。副研究员、主任记者。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员、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水运报社记者、副社长;长江航务管理局党委宣传部部长;《长江航运》杂志主编。出版有新闻文学作品选集《沧海擷浪》、摄影作品选集《镜头视野》,《京杭运河》等。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