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美景推介·黔南古城都匀

6d2bd9f636c4234aa7eaf1c7debb7c21.jpg

今日都匀



在倡导旅游经济的当今,出现了一些冒牌的,仿造的,“闹眼子”(武汉方言)的古城、古镇。其实,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城市改造,特别是 h 国殃民的S年“w革”,经过“破四旧”、砸乱“封资修”的“wg命”后,中华大地上真正的古城、古镇早已是凤毛麟角。

黔南州府都匀并不以古城自居,而是以全球绿色城市为傲,但它的确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古城。作为一个喜欢访古探幽的过客,今夏我在都匀旅居期间拍摄的五个古迹照片,应该可以印证。

这五个古迹是:一座桥、一座塔、一座阁、一条街和一处摩崖,它们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有着真实的故事。

1(9).jpg



一座桥,即横跨剑河东西的七孔石拱桥——百子桥,建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由城郊水竹园布依族贤士唐文升独资,历时五年建造。他因年过半百,膝下无子,为积蓄功德而建,并取名“百子桥”。

2(10).jpg



石桥长140米,宽8米,高11.5米。桥上建楼,桥两头建有六角琉璃亭,立有护桥石狮,极具布依族风雨桥特色。

一座塔,就是位于城南龙潭西岸,被剑河三面环绕的文峰塔。它原名文笔塔,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原为五层木塔。当年都匀东、西、北三面皆有山峰,唯独正南面缺少一峰,造成水口散漫,故在此建塔镇水。木塔年久失修后仅存塔基。

543745d84fed155ecf5058100b5cfa8e.jpg




清道光十九年 (1839), 都匀人士、甘肃按察使陶廷杰从家书中得知木塔倾毁后,捐银一千两作建塔资金。都匀知府陈西桥、知县钟海门又集士绅募银二千两,于1840年在原址上建成七层六角阁楼式石塔,并改名文峰塔。塔高33米,底径9.5米。

4(8).jpg




文峰塔镇卫南天,直指文曲星,寓意文星下界,号称“贵州第一塔”。塔的东面现嵌有陶廷杰所撰《重修文峰塔记》碑记,镌刻文字依稀可见。

一条街,即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的石板街,长约200米,宽约18米,由11000块清一色的青石铺就,岁月的浸润和路人的踏足,将一块块青石磨得光滑铮亮(我有专题介绍)。

6(1)(2).jpg



一处摩崖在东山,石壁上镌刻有张翀手书的16字:“仁智之情,动静之理,栖此盘古,饮此泉水”。字后有“大明嘉靖四十年鹤楼张翀书”的题款。草书字体遒劲奔放,托怀旷远,为书法珍品。张翀留题之后,东山因之而生色,泉因之而有灵,游人接踵而至,也纷纷题词留记。

7(6).jpg




张翀(15301581)是明朝历史上的一代名臣,王阳明弟子徐阶的学生,被誉为“柳州八贤”之一。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考取进士,后历任要职,官至刑部侍郎。因弹劾奸相严嵩父子贪贿乱政,被加害入狱,于15583月被贬谪至都匀,时间长达九年。

在当年穷乡僻壤的都匀,张翀仍然秉持儒家的正义气节,创办书院,广授弟子,传播中原文化,开都匀文教先河,使“都匀风教寝明,异傍郡”,深得百姓爱戴。

8(4).jpg




一座阁是奎星阁,在海拔960米的东山之巅,是都匀天际线上最高的古建(年过七旬的我,爬了一个多小时),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清嘉庆五年(1800年)改为钟鼓楼,名为“奎星阁”。楼阁的正室供奉着一个执笔提斗、站立鳌头的魁星神像。(老阁在文革中被砸毁,现阁是1987年按原貌建)

9(3).jpg




副室置铜铸巨钟和大鼓。每当清晨日出,晨钟响起,洪亮悠扬,飘越城区上空,声震数十里。俯视远眺,山巅流光溢彩,城中房舍若隐若现。明清时称之为“东山晓日”。 《都匀县志》称:“东山巍峨矗立,气象端严,剑河前绕,诸山罗列,为府治镇山。”

10(4).jpg



行文至此,该介绍一下这座古城的久远历史了。都匀原名都云,因城东有“都云洞”而得名。五代设立都匀县,明弘治年间设都匀府,遂成为黔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至今已600多年。

 

 

 

作者简介:周家华,男,1951年出生,湖北洪湖人。副研究员、主任记者。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员、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水运报社记者、副社长;长江航务管理局党委宣传部部长;《长江航运》杂志主编。出版有新闻文学作品选集《沧海擷浪》、摄影作品选集《镜头视野》,《京杭运河》等。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