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休逛北京胡同散记
作者在北京东四胡同留影
双休游北京,近日逛胡同。
逛长城、逛故宫、逛天坛,逛圆明园和颐和园,那是逛的国之大景、壮景、名景;逛胡同,逛的是咱老百姓的景,走进胡同,就走到了北京市民家门口。
胡同是蒙古语,水井的意思。这个名词反映了中国人逐水而居的共性,体现了北京人围着水井建房的特性,至少传递三个信息,一是老百姓集中居住的地方,二是主要在北方城乡,三是元代蒙古人从马背上驼过来的。百度查得,胡同是城市中一种狭长的通道,是由两排院落墙体、宅门等连成的两线建筑物构成的。其实胡同不仅为城市特有,乡村亦有,在城里比街道小,在农村比村组小,用官话叫作“中国最小基层治理单位”。胡同是社会的毛细血管,是大树的根须,是人类的生存家园,是百姓的幸福港湾,是孩子们的天堂,是老人的归宿,是游子的乡愁,最具人间烟火味,也最撩天下游客情。从大处看,北京胡同跟北京长城、故宫、天坛一样,都是北京标志性建筑,都是中华文明风景线,完全可以列为世界遗产,所以我在“北京胡同百遍逛”之后强烈建议,有关部门要抓紧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申报,让全世界人民在更高层面共享这一文明成果。
我逛北京胡同,先是零散地逛,信马由缰地逛,走到哪里是哪里,“野渡无人舟自横”。逛了十几个胡同之后,才想到有目的地逛,有计划地逛,按朋友们指导和网上推介去逛。似乎逛得差不多了,又回到自由自在地逛、想怎么逛就怎么逛、想逛哪里逛哪里。并不是那种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三重境界。我逛胡同无境界,吃饱了撑的,权当双休走路吧;有空闲的,一个人在北京,双休总要干点什么,不能老是伏在桌上写文章啊,玩呗,老伴来了正好,结伴玩呗;还有一条,逛胡同不要预约,不买门票,还不打烊,逛他个天昏地暗也无妨,大不了披星戴月打车回租房。
北京八大胡同
八大胡同是北京最有名的胡同,也是名扬天下的胡同。大家都知道,那是花街柳巷的代名词,是上千年男人们馋得流口水、女人们恨得牙齿咯嘣响、天下人津津乐道的地方。“八大胡同”离天安门不到1公里,离紫禁城近,在前门大街、大栅栏边上,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铁树斜街以南。他们集中在一个片区,胡同间互相关联,形成一个“红灯区”的整体,由西往东依次为: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现棕树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现小力胡同)。当年这里分布着大小上百家妓院,分为清吟小班、茶室、下处、窑子四个等级,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并不只是当官的经商的有权有钱的吃饱了撑着的在这里逍遥自在,包括拉黄包车的卖苦力的底层百姓饿着肚子也来这里寻欢作乐,这么说吧,是个男人都需要也都好着这一口。就连同治皇帝也数次偷出宫到此寻找快活,他又不敢进上等妓院,唯恐与王公大臣不期而遇,只能与中下等妓女偷着乐,不幸感染“花柳病”,慈禧害怕这事传出去丢人丢国,命太医以天花病医治,无效而死。
如同南京秦淮河出了柳如是、马湘兰、李香君、董小宛等“秦淮名艳”,八大胡同也出了四大名妓,个个都倾国倾城。还真有一个倾了国、毁了城的。相传李自成攻破北京,手下刘宗敏掳走吴三桂纳为小妾的陈圆圆,吴三桂一怒之下不顾民族大义引清军入关,这就有了“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惊天闹剧。有倾国倾城的就有护国护城的,赛金花,四大名妓头牌,跟八国联军中的德军元帅瓦德西早年就好上了,后来为保护北京城做了一些好事,被称为“护国娘娘”。看来并不全是“商女不知亡国恨”,妓女也有家国情,虽然国破如此,妓女护国,荒唐至极。还有一个活跃在话本和戏剧里的名妓,那就是苏三,“苏三起解”为国人家喻户晓,她的一句唱词“洪洞县里无好人”对今天山西省洪洞县是极大的伤害,也是一个铺天的广告。第四个是为掩护蔡锷将军出逃云南反袁闹革命的小凤仙,有首歌专门唱她们“高山流水遇知音”。她写的那幅挽蔡锷联算得上中国著名挽联:
九万里南天鹏翼,君正扶摇,那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
十八载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俱往矣。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取消了妓院、遣散了妓女,还中国和北京一片干净。改革开放后有些地方沉渣泛起,妓院妓女以新的形态冒了出来,有漂的就有卖的,有低级的也有高级的,前几年赖昌星的红楼,现如今某大集团歌舞团不都是这样性质的场所吗?并且都是围猎当官的有权的,跟过去的“清吟小班”没有多大的区别。扫黄一直扫,黄也一直黄,人在人性就在,只不过是没有过去那么扯旗挂牌张扬而已。
我来并非问花柳,花柳早被雨打风吹去。我用了一天时间,把八个胡同一条一条走了个遍。今日八大胡同,繁华喧闹不再,早已平静如水,巷道略显冷清,屋舍俨然有序,百姓生活安宁,跟北京其他胡同无异。偶见墙上残存的字迹,恰似泪眼迷蒙的老人在深情回忆过往京华烟云;一如窗前悬挂的铃铛被风轻轻吹起,惊起一帘幽梦。偶有一声贩卖的吆喝,打破深巷的宁静,摇曳着冷清,略带着悲怆,向遥远的天空扩散。八大胡同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妇,见证了明清两代商业社会的繁荣,经历了无数起伏激荡的政治风云,融入了西风东渐的文化碰撞,承受了风花雪月的深度浸染,终于回归岁月静好,共享新中国新时代盛世辉煌。阅尽千帆归来,你已老了,我来看你,并不想打扰你,更不带一丝世俗的偏见,只是想凭吊你的历史遗存,只是想倾听你的娓娓讲述,只是想抚摸你的累累伤痕,走近你,因为尊重你,也感谢你!
作者简介:余爱民,湖北省委政研室原一级调研员,湖北省政研会调研部长、华中农业大学兼职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外导师。现聘中国金融传媒首席顾问、公文写作小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