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辽沈战役烈士纪念碑
从秦皇岛去丹东的路上,经过锦州。由于锦州是新中国建国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座城市,我们决定在此停留一天。
这座城市,镌刻着地缘博弈的古今传奇。隋唐东征讨伐高句丽,它是粮草转运的命脉;明清两代,它是抵御游牧民族南下的屏障。在这里,感受近代列强海上叩关踹门、遥想当年渤海湾的硝烟与旅顺口的屈辱悲歌,无不警示着陆权与海权交织的脆弱性与增强自身实力的重要性。
1948年秋,辽沈战役的炮火撕裂了东北大地的沉寂。毛泽东以“关门打狗”的军事智慧,将解放全中国决战的第一枚棋子重重落在锦州,正是看中了其“控山海之险,扼南北之喉”的战略价值。这座扼守东北与华北咽喉的关隘,自此成为改写中国命运的坐标之城。
在那个秋天,毛泽东于萧瑟的秋风里,抓住了美苏为争夺二战胜利成果,在德国各自陈列重兵,上演“柏林对峙”而无瑕东顾的战机,硬怼美苏“划江而治”企图分裂中国的图谋,霸气地以“三个必须”作出回应:中国必须统一,中国人民必须解放,中国的主权必须独立。果断地以锦州为重要节点,切断了华北与东北的连接通道,挡死了国民党的退路,进而解放了东北三省,牢牢地把握住了战略主动。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经天纬地的岿然定力——中国的命运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掌握。
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
七十余年后,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风云再度激荡太平洋,渤海湾畔的锦州依然屹立于历史的潮头。它不仅是中国革命胜利的“落子之地”,更是东北新时代振兴的“破局之眼”。
在“东北陆海新通道”的蓝图中,锦州港三十万吨级航道改扩建工程全速推进,铁水联运的“大动脉”贯通东北腹地与京津冀经济圈,成为“一带一路”向北开放的重要支点,正在成为辐射辽西、联动蒙东、对接京津冀的增长极。
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棋盘上,锦州同样落子如飞。黑山风电项目并网发电,凌海石化储运基地崛起,义县智能制造园区的产业链集聚……更深远的是,这座城市将枢纽价值与民生福祉深度绑定:打造“一小时医疗健康服务圈”、建设“零工市场”、改造农村公路编织城乡融合网络。“硬联通”与“软服务”双重发力,让战略支点真正成为民生的幸福支点。
面对当前国际局势的波诡云谲,锦州一路的牺牲奋斗让我们看到:战略主动权,从来不止于地理优势,更在于自主发展的定力。当美国等西方势力,试图以“脱钩断链”阻碍中国崛起时,锦州以“保姆式”的营商环境,吸引四百二十多个亿元项目落地,打破了“投资不过山海关”的魔咒。这种一门心思抓发展的精神,与辽沈战役中“敢打硬仗,善打巧仗”的作风一脉相承。锦州,从“战争枢纽”到“振兴枢纽”,始终是中国战略祺局中的“胜负手”。
锦州夜市烟火
落子无悔,向新而生。
目前与美西方的博弈,本质上是对发展权的争夺。当年,锦州战役的胜利,打破了美苏对中国“划江而治”的幻想;今天,锦州振兴的实践,正击碎“东北衰落”的偏见。
这座城市的历史和今天启示我们:落子的智慧,在于看清时代的经纬;破局的关键,在于坚守人民的立场。一个地方也好,一个国家也好,要想赢得真正的战略主动,就要像毛泽东一样,无论何时,无论什么困难,都要敢于定义自身的命运!
2025年4月9日写于锦州市
作者简介:清风徐来(本名徐斌),曾任武汉市市直某单位主要负责人,现为武汉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参事室)咨询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