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近年习书,多以宋代尚意书风代表人物之一的黄山谷草书为主,旁参唐代狂草大家张旭和怀素,力求互相融合,希望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笔墨语言和书风。 选取三家法帖综合来研习,目的是想让自己的书法能够在线条的质感丰富上、字形的精美结构上、字组的有机搭配上、墨色的自然转换上、章法的节奏变化和整体的和谐上,以及风格的高雅和个性的呈现上再上新台阶。
我平时对书法的临习和创作多半是在晚上进行,这也是我多年的生活习惯,不搞得很晚,11点左右就回家休息,从不熬夜,也不善于熬夜。圈内有很多师友都有熬夜工作的习惯,有的甚至每天熬到夜晚2、3点,佩服他们有旺盛的精力和强健的体魄!
在家吃完晚饭,步行几分钟就到了位于徐东古玩城内的工作室。首先烧水泡茶,做好书写前的准备工作再临帖,有时是临习三家法帖之一,有时是兼而习之。临习到兴致处,如有创作的冲动,就展纸把笔蘸墨,选唐诗或宋词佳句,拟古人笔意一挥而就。往往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和状态下,能够写出较为满意的作品。 原因无非有三:一是经过了临帖的热身,手腕活,毛笔“听话”,在书写的状态中;二是思绪和境界较接近古人原帖,笔法和字法在临习中都得到了提升;三是心情舒畅,无人打搅,头脑清晰,心无旁骛,有孙过庭所言的“五合”之佳境。
另外,在相对自由书写时,我一般不太刻意选择毛笔或纸张。如选择了秃笔和生纸就书写较苍茫、墨色对比较大、风格大开大合的大写意狂草。此路书写,往往用笔的提按较大,重点突出在用墨上;如选择了新笔和半生熟纸或偏熟的纸,就书写清秀、爽劲、飘逸一路风格的作品。此路书写,往往偏重于毛笔的使转,基本忽略提按,重在表现线条的整洁和整体的清雅上。不同的毛笔和不同的纸张书写同样的内容,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表现出来的意境和美感也各有千秋。
在大草创作的过程中,最重要而且最难的是在整体章法的把握上。草书表现的优势,是最能表达作者的心性和情感。草书有别于其它书体,它挥运速度快,动作起伏大,在短时间内要做出很多精准和高难度的动作,实属不易,非控心、控笔和控墨能力强大不能胜任。在草书作品的创作中,要有以大局为重的观念,对某一小处存在的遗憾不必太过在意,为了某一点点的瑕疵而影响全篇气息的流畅和行气的贯通是得不偿失的。大草创作必须具备才情、性情和激情,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三情”如能在同一瞬间激发,那就恰到好处了!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唯有“三情”合一,才能创作出有高度、深度、能打动人心、让人产生共鸣的满意之作。“三情”之中,才情最难,它是个人综合修养和知识底蕴的体现,须得用一辈子的精力去广泛学习、调整、消化和积淀。在风格的取舍、定调上,细腻和粗犷不能兼得,只能互掺,能突出侧重点即可。草书难为,毋庸置疑,能达到通于理、达于情、化于心,自然和谐就是最高境界了。
作者简介:袁永安,1972年8月生,湖北新洲人,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院研究员,武汉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武汉书法院特聘书法家,新洲区书画家协会副主席,武昌区政协委员。曾获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提名奖(兰亭奖为中国书法专业最高奖),湖北省第八届屈原文艺奖(屈原文艺奖为湖北省政府文艺最高奖),湖北省书法黄鹤奖(黄鹤奖为湖北省书法专业最高奖)等。出版有《袁永安书法篆刻作品集(一)》《十方书道袁永安精英特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