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族源流考· 廖姓大房祖人湖南邵阳发家记

小时候我常听父亲讲起我们廖家有一支系,很早就在湖南邵阳宝庆府仁风“双港桥”发家,连生九子落藉的传奇故事。

1.jpg

洪湖茅埠地处长江之滨,由于年年水患,江堤溃决,民不聊生。廖姓大房之祖人,就与陈氏祖人结伴沿江而下,找寻栖身之地。行至邵阳(宝庆府)天色已晚,就在邵阳一座古桥下借桥洞安生。次日清晨,廖姓大房祖人上茅房,忽见地上有一搭链(包裹),打开一看,喜出望外。里面有元宝和散碎银两,还有一封文书。当时大房祖人捧着搭链,经过三思后就在原地等候失主前来认领。两个时辰过去,只见一人行色匆匆,满头大汗,心急如焚的样子,在四处寻找什么东西。我廖姓大房祖人走上前问:“客官是否丢失什么东西?”此人回答道:“正是。”经过对证物品后,我廖姓祖人将原物奉还此人。此人拿出银两作为酬谢,我大房祖人分文不取婉言谢绝。此人就在集市上买了两斤猪肉,打了两斤白酒作为酬谢。廖姓祖人提着肉,拿着酒,回到桥洞与陈氏祖人言及此事。陈氏祖人听后大声嚷道:“你做好人就要做到底,为何取别人之物?”一气之下,就将肉抛下桥底河中,我廖姓大房族人就下河去摸。此时脚底不知踩到什么硬物,用手一摸左手一只金元宝,右手一块银元宝。左脚踏到一缸金,右脚踩到一盆银。就这样廖陈两家就有了万贯家财。

老闸.jpg

有了这么多金银,就在宝庆府附近,买田置地,大兴土木,兴建商铺。廖氏大房祖人迎娶了三房夫人,连生九子。分别为:渭、淑、淮、涪、洪、浩、淳、淇、清,各房因为传承了祖人古道热肠之风,人丁日盛。距今360余年历史,繁衍裔孙十四世,总载谱人数达2万余人,分布湘、川、黔、粤、赣,或侨居海外者,真是枝繁叶茂,花萼相辉,一门鼎盛。

从这里走出了一位国民党将领,爱国民主人士,曾任蒋介石“五大王牌军”之一的新编第六军军长廖耀湘将军。

那时的我就对邵阳仁风“双港桥”这个地方充满了无尽的遐想。想必那一定是小桥、流水、人家;杏花、春雨、江南的好去处。

20145月我有幸随族人为世彩堂建祠修谱到湖南邵阳寻访宗亲来到邵东县。邵东离“双港桥”只有三、四十里路程,由于时间关系没能成行。这个令我朝思暮想的地方只能与我擦肩而过。但我知道了那个地方其实并不叫“双港桥”而是叫做——双板桥。可能是我父亲很小的时候听到的这个地名将“港”和“板”两字发音误会了。

回到洪湖后我把我去了邵阳宝庆府“双港桥”的事告知我八十六岁高龄的老父亲后,我父亲激动不已,饱含热泪连连点头说道:“好,好…,那里有我们的亲人啦!……”

父亲一生勤劳质朴,性格刚毅。以铜匠手艺立身。解放后公私合营进入洪湖县农机厂铸造车间工作。历年被评为县劳动模范,技术标兵,革新能手。用现在的话讲为“大国工匠”。

九十年代初得知廖氏宗族五修谱,主动捐款。201411月老父亲临终前郑重地将族谱交给我,要将《廖氏族谱》代代留传下去……

201711月我再一次随族人来到了邵东,来到了令人心驰神往的双板桥。

第一站抵达长沙,湖南宗亲廖四林总经理亲自迎接并安排我们入住他的凯威斯大酒店,得知我们是为建祠修谱而来,他盛情款待,慷慨解囊相助。

第二天,宗亲(昭字辈)廖福庭开着小车带着我、宝昭叔、海涛哥从邵东县城出发走进双板桥。

双板桥座落在国家级林场皇帝岭下。这天和风细雨,仙雾缭绕的皇帝岭被森林覆盖,远处就看见乡村公路旁的小河上,有两座青石板桥。听福庭叔讲,古时候这河上的桥是由木板搭建的,两河相汇,两桥相依。河水清澈流淌,岸边水草丰茂。我想这就是双板桥的来由吧。

石桥.jpg

青石板桥边上笑弯了腰的千龄古樟穿着浓绿的盛装欢迎我们湖北宗亲的到来。我们和她相拥着合影留念。这是我们廖氏先祖在这里繁衍生息的见证。

这里还有断碣不见残碑的下马石古遗址。

还有尔宇公遗留下来的百年故居。故居背靠远山山脉,前庭水田分列,河水清澈见底。故居内的匾额由于历史原因早已不见踪影。但正中间先祖牌位部分木刻《本宅屋堂石马湾寅山申向》文字依稀可辨。还有乾隆五十一年书写的《孝友名门》,《大雅遗芳》巨大匾额文字,至今都铭刻在当地每个廖氏族人心目中。

祖屋.jpg

这里真是一个气候宜人,山美,水美,人勤物丰的风水宝地啊!睹物思情,不禁令人感慨万千。

皇帝岭下板桥村,尔宇传承数百年。

古树楼台今犹在,青山绿水彩云间。

细雨绵绵炊烟袅,花香四溢胜桃园。

板桥村里景色秀,湘鄂胜地宗亲绵。

读书敬业家国美,仁风堂下子孙贤。

汇聚家族复团聚,合修家乘喜空前。

 

2018228日写于武汉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