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评弹·共富大潮:中小企业的机遇与转型

——在咸宁市咸宁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座谈会上的演讲        


微信图片_20210923214710.jpg

陶武成在演讲中

    

有幸应邀来到常娥故里、吴刚酿酒所取原料的原产地——桂花之乡,和大家共话桂乡明月,分享共同富裕大潮波湧,弄潮儿勇向涛头立的感倍感荣幸!十分惬意!

 

一、共同富裕的主路径

习总书记8.17讲话,吹响了“共同富裕”的集结号,迸发神州风雷,激荡共富大潮。那么,共同富裕核心要义是什么?根本路径何在?中小企业有何机遇,怎样顺势转型政府如何因势利导加持赋能?这是今天这个茶话会首先要探讨的应有题义。对共同富裕的内涵与核心要义,专家学者们解读很多,在坐的各位也都是精英智者,定有各自的独到见解,我就没有必要赘述。至于共同富裕的路径,倒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此,与各位分享一下我个人的感悟,以就教大方之家——

微信图片_20210923214103.jpg


个人财富的多寡,除了先辈的福荫、个人的努力+机会运气外,社会的分配机制是重要因素,有时甚至是决定因素。当然,在同一社会制度与分配机制下,个人的条件不同,财富的多少也是有区别的,不过如果太过悬殊,比例又不协调,获利途径又逞诡异,那这个社会就不健康了。只有公平公正配置资源,实现共同富裕社会才能和谐,天下才能咸安

那么,要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靠分配机制的杠杆支点适时位移调适所周知,社会财富是靠三个层分配来调节的。那么,哪个层次的分配是共同富裕的主要路径呢?在此,我们不妨效仿张果老倒骑毛驴,从后看到前——

首先看看第三分配其功能是慈善,是倡导社会责任,引导慈善捐赠。善款主要用于学校、医院、图书馆建设及修桥补路等等公益事业。慈善救济即使对个人,也是救急不救穷,是一种“输血式”帮扶。慈善,不具约束性、强制性。故行善者,有的是对穷人发自内心的怜悯,出于对社会的责任感;有的是一种从众心理,应景之为;有的是迫于社会压力,勉强而为的无奈之举;还有的多少带有沽名钓誉的心理,或者是投机取巧的动机。三次分配募集的善款,最有长效性的用途,充其量也只是用作基金,帮助政府对鳏寡孤独残等失去劳动力的群体实现兜底保障所铺设的辅路,而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路径。

二次分配来分析,其主要手段与方式,是税收的调节与转移支付。其中税收调节,是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什么是高收入?高收入是否分档次、分行业、分时段各按什么标准收税?是否科学合理?会不会挫伤靠智慧与勤劳创富者的积极性?长此以往会不会导致社会生产力动力疲软,甚至动能退化弱结果导致“共同贫困”?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客观的调研,系统的分析,科学的制定税收及相关配套政策,非一日之功可施策

古今中外,只有两个朝代成功地通过对高收入者实行高税收积累了大量财富可供转移支付一是我国清朝的雍正时期,通过“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实现了基本上的公平纳税,抑制了富者更富贫者更贫的马太效应扩展聚集社会财富使国库充盈,广大民众得以休养生息,社会矛盾得以缓解。二是美国罗斯福总统当政时期,为了扭转经济危机的颓势,实行了罗斯福新政,将富人的税收由25%一下子调到50%,后逐次调高,直至96%,且持续近半个世纪,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这是因为经济危机、二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接二连三的紧急状态下的非常之举能施行这样的税收政策是因为有命运危机感与民族凝聚力做支撑,否则不可持续。雍正过后,乾隆皇帝就基本上恢复旧制;美国的税制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反转,个税调节慢慢回落到20%左右,现在已降至9%。由此看来,对高收入者的高税收,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并不是共同富裕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路径。

那么,共同富裕的主要路径是什么呢?就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破除特权垄断、资本集团垄、权贵与资本结合的利益集团垄断,以及“饭圈经济”付出与所得极大的背离价值规律等等,让市场配置资源,同时用宏观调控矫正市场的失灵,让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在社会财富极大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改革完善第一次财富分配的体制机制,让经营与劳动所得公平合理,让最广大的底层社会的普罗大众都有勤劳致富的途径和上升的通道。只有“蛋糕”做大了,分配“蛋糕”的机制科学合理公平了,贫困者自身有了“造血”的功能,共同富裕才有前提与基础。西方发达社会除部分国家是靠战争掠夺来的财富外,多数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的贫富差距小,民众福利高,皆是源于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社会财富的不断增长。因此,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公平合理分好“蛋糕”,才是共同富裕的主要路径。

 

二、捕捉机遇的主战场

生产力的大力发展靠什么?靠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上层建筑——即科学的治理体系与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以促进科学技术发展,激励创新,开拓新的财富领域,充分合理的利用和最大限度地挖掘资源的潜力,使其提高效率,拓展创新创富路径,创造更多更好的社会财富。科学领域的创富是一个方面的战场;创新,可拓展财富路径;荒漠变绿洲,可让社会财富增量。这三者,中小企业进入,是生存还是毁灭,皆是未知数……而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共同富裕主要战场在乡村!农村是个广阔天地,中小企业进入,可大有作为!

微信图片_20210923214116.jpg


顶层设计“双循环”新经济格局,是在疫情肆虐+敌对势力围堵双重压力下,做出的战略擘划,旨在内部挖潜,发掘国内绝大多数人的消费潜力,以拉动经济发展。“乡村振兴”便成为全盘布局中的“天元”之位,而共同富裕则为“先手棋”。所以,乡村成为共同富裕的主战场。需提升财富增量的主人群,即月收入不足2000元的人口76%在农村,或是游移在城乡二元社会边沿标定为农村户口的人群,通俗地讲,是低文化技能的农民工。这些人的致富之路、财富上升通道还是在农村,向土地要财富,才是这类人群的可靠出路与适宜归属。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农业虽然在某些方面有所发展,有的方面甚至是长足的进步,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农业经济的“命门”没拿准,还不断探索,农村、农业、农民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因此,中央决定将乡村振兴作为新常态下“双循环”新经济格局的重中之重,而且强调五级书记亲自抓。如此一来,共同富裕的主战场就可定位于乡村,中小企业可以在这里捕捉“好风凭借力”的机遇

 

三、转型升级主方向

既然共同富裕的主战场在乡村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两大战略的叠加,更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意见》的加持,经历疫情打击的中小企业,恰似“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迎来柳暗花明,尤其三四线城市的中小企业可谓天赐良机,因为近水楼台先得月既然共同富裕的大潮是在整个神州大地湧起,就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啰!千千万万的中小企业都可分享这样的机遇,那么,我们中部地区的中小企业如何抓住普惠的机遇,春风又绿江南岸”,邀“明月自家楼台打扮得别具一格,独具风采?!

中央高层已给我们中小企业指明了前行的方向——就是向专精特新转型升级!

或许有人会问:万千企业同转型,普天公司都升级,何以“专”,何为“精”何谓“特”,怎样“新”?

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是核心,种植(养殖)什么?即选择什么产业或项目;用什么种植(养殖)?即资金从哪里来;怎么种植(养殖)?即农业技术靠谁教;谁来种植(养殖)?即乡村振兴的主体究竟是谁;卖给谁?即市场如何形成,新型小城镇农副产品集散地的功能何以体现;卖什么价?即价格体系何以构建才能保护农民利益;如何抵御风险?包括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何以避免;乡村优势产业如何做强做大?即何以延长产业链、供应链、提高附加值。

微信图片_20210923214721.jpg


这八个问号何以拉直成感叹号,一家一户的农民是无法解决的,或许中小企业在这些问题的某个环节上有所作为。要回答这八个问题,就是依据当地的资源禀赋,扬长避短,走专精特新之路,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偌长的产业链条中,中小企业选择自己最擅长、最有优势的某一个环节(产品)定准位,扎下根,心无旁骛只做一品,此为“专”。咸安乃至咸宁市盛产桂花、茶叶、楠竹和黄精,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从种子选育到栽培、植保管理(施肥、除草、防虫、治病……)、收获、加工、销售,其产业链该有多长,有多少个环节可供我们中小企业选择?如果我们选择某一个产品作为自己的专业,成为专业的人做专门的事,把它做精,做出特色,并且不断推陈出新,我们的中小企业就可能成为某一行业中的翘楚、“状元”,成为“小巨人”!百年老字号“王麻子剪刀”,只因专业做剪刀,且做成精品,故成知名品牌;现代企业福耀玻璃集团,从“小不点”到跨国集团公司“巨无霸”,一心只做汽车玻璃,其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达60%。诸如此类的企业很多(时间关系,就不展开阐述),他们都为“专精特新”做了诠释,给我们中小企业的转型指引了方向,我们何不见贤思齐,调整航向?!

中小企业家,应属于“先富起来”的一部分,我们在乡村振兴中,可大显身手,带动广大农民在家乡的土地上踏出勤劳致富的路径,打通财富上升的通道!既然共富大潮湧起,“长风破浪正当时”,中小企业家们:我在此衷心祝愿你们:抓住机遇,“直挂云帆济沧海”!

 

四、持续发展的主引擎

共同富裕的列车,靠经济的车轮承载与牵引;经济的车轮,则需政策的引擎驱动。

“政治经济学”,是人们调侃的流行语,也确实是“中国特色”,当然自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尤其在社会转轨变型的过程中,尽管“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写进了党的决议,但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往往让人们招架不住,不得不靠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勒住自由经济“狂奔的野马”。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尚且如此,何况处在市场化初级阶段的中国。

我国十分注重对市场的引导与调控。第一个关于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198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第十五条就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搞好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这一基础工作,为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农业自然资源、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农业结构调整和布局就此提上议事日程。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从2018年的一号文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到2020年“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号文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始终都是主要内容之一。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号文件出台,应该说是三农乃至国民经济发展应对市场经济的两个标志性文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较之过去“农业结构调整”的提法有了很大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三区三园一体”上。“三区”指的是粮食生产的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区“三园”指的是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一体”是指田园综合体。另外,“三产融合”、“三生合一”、“产业兴旺”、“农业产业集聚”、“拓展农业产业链”、“延长农业产业供应链”等提法颇有新意或注入了新的内涵,可是却忽视了农业产业的优化布局与县域经济格局的协调这个首要的问题,没有找准落脚点和支撑点,因而难以平稳落地,生根开花  

农业产业布局必须遵循两个规律,即自然规律与市场规律。自然规律,即土壤、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特别适合某个品种的种植或养殖,而且生产出来的是高质量的产品;市场规律,即该产品有销路,且售价合理,效益良好。两个规律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既要能生产,又要高质量,更要卖好价。这是农业产业布局与县域经济格局协调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与前提。

不折腾才能“稳中求进”!我国农业结构调整40多年来,总是“赶浪潮”、“翻烧饼”、“坐过山车”。所谓的“信息农业”引导,即什么赚钱就种(养)什么,导致东南西北中各地一窝蜂争相发展某品种,结果供大于求,致使价格断崖式下跌,甚至产品无人问津,农民欲哭无泪惨不忍睹。“去年辣椒卖不出,今年芹菜烂地里”;“去年猪肉价猛涨,今年猪肉价狂跌”之类的报道屡见不鲜,甚至不绝于耳,以致当前流传“奉旨吃肉”的调侃语。

优势产业为何出现如此囧境?正是农业完全市场化,相信“信息农业”、“市场自我调节”等信条而导致“跟风上”、“赶浪潮”的结果。痛定思痛,在“三区”划分上,如何遵循两个规律?本人以为:应该凸显自然条件“最优”的原则。水稻、小麦、玉米、土豆等主粮也好,板栗、核桃、螃蟹、龙虾等等特产也罢,抑或大宗中药材,全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绝大多数地方都能生产,而市场容量是有限的。中央农办应牵头,由相应职能部门组成具有权威性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农改办”),首先必须对全国农业资源进行新一轮普查,并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高科技手段统计建档,依照资源禀赋科学地划分各类产品“最适宜”主产区。有些资源禀赋大致相同的地区,应组织对相关同类产品的品质进行评级,并运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以原产地、高品质产区为某个品种的优势产区之中心或基地,而对非主产区则应指导其因地制宜进行调整,各地都有自己的优势,必须扬长避短。“三区”划分确定后,农改办或农业农村部则应对国内国际市场需求,提前做出分析预判,为各种主要农产品优势产区适度调节其种植养殖面积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指导不同产区主导产品种植、养殖面积随市场变化而调整。同时向全国发出预警,以防跟风赶潮,导致全国同类产品的产能过剩。政府部门给出的虽是指导性的市场指南,但信贷资金、专项资金、政策补贴、保底收购、农业保险、税收减免等等各项优惠政策,则须随之相应对接受指导的优势产业主产区给予保障;有违指导性调控的非主产区跟风赶潮盲目种养殖者,则不能享受各项相关政策优惠。将此作为杠杆进行宏观调控,以矫正市场失灵带来的失误与折腾。

微信图片_20210923214741.jpg


如此这般,才能体现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和政府宏观调控“有形的手”双手形成合力,握紧“市场指挥棒”,有效掌控自由经济这匹“脱缰的野马”。否则,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主体也好,相对规模较大的种养殖大户、农业合作社也罢,抑或实力较强的企业集团,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都如一叶小舟,经不起风浪的颠簸40多年来的实践,无数事实证明,把农业种植养殖什么(抑或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全交由市场决定的理论,在中国农村的广袤土地上是难以生根的,开不出灿烂之花,更不可能结出丰硕之果!

在农业经济体系构建方面,应以县域为经济体系基本单元。县域体制,无论是社会治理,还是经济区域规划与运行,已经延续了2000多年,如今县域经济、社会治理、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更是加强了县域的地位。因此, 由大中小企业牵头的“三区”、“三园”、“一体”只有与县域经济的布局有机结合,才能产生有效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否则,只能是点缀的“花瓶”。

那么,县域经济何以布局,形成什么架构格局才能在市场经济中纵横捭阖,行稳致远呢?

“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外来模式,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在我国多数地方“水土不服”。我国幅员辽阔,不可形而上学一概而论,大平原地区可搞一县一业,甚至可“多县一业”、“一县一品”,实现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围绕一业或一品拓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产业链、供应链。而多数地方,尤其山区、湖区是不能推广,更不能复制“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模式的。以农业经济最好的山东省寿光市为例,也不是一县只有一业,全市145万亩土地,蔬菜种植面积也只有60万亩,只能算作一个支柱产业。全市422个蔬菜品种,也不是一村只有一个品种,有的一村多个品种,有的则是多村一个品种。这就凸显了因地制宜,不是一概而论的产业格局。

因此,本人以为,县域经济支柱产业的品种选择,一定要根据资源禀赋扬长避短。其产业格局,一定要根据地形地貌气候水源等生产要素因地制宜,尤其山区丘陵地区的县域经济格局,单一产业,不具备抗风险能力;产业多元化,摊子铺得过大,多中心等于无中心。在瞬息万变、波诡云谲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县域的产业结构,既不可太单一,又不可“大而全”或“小而全”,动不动一个县十来个支柱产业,甚至一个村也有七八个支柱产业。

本人以为,一种较为优化、稳妥的县域经济产业格局(或称模式),应为“鹏飞式”或称“鹰姿式”,即一主两辅(或称一体两翼)格局。运行过程中,如果主体健康,即使两翼受伤,主体的能量可支撑滑行,让受伤的翅膀得以修复;假使主体受伤,两翼完好,两翼支撑前行一段时间,可让主体缓过气来;主体完好,仅一翼受伤,不至于伤到“元气”;如果主体与双翼都充满活力,就可“大鹏一日冲天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雪时下来”,一主两辅的产业全受创,“犹能簸却沧溟水”,苦撑危局也能坚持一段时间,待等“柳暗花明又一‘春’”。从实践来看,一个县三大领域的产业在同一时期都遭灭顶之灾的几率几乎为零,其案例十分罕见。因此,发展鹏飞式产业架构格局的县域经济,绝大多数都是“常青藤”。

由此,每个县(市、区)选择的优势产品,必须申报到中央农改办审核,防止同质竞争,产能过剩。县域经济产业格局依照资源禀赋进行优势比较审核的“三区”确定后, “三园”、 “一体”与特色小镇有机融合为产城一体,才能有依托的落地。其 “区”、“园”、“体”的主要功能是示范、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而小镇的主要功能,则是为特色产品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形成产业链与供应链。最关键的,产城一体的小镇应是当地农副产品集散地和系列加工集约园区,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载体与“引擎”。其有效半径在30~50千米范围内较为适宜,因自然、人文元素相同或相近,运输成本相对较低,易于形成专业化、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如此一来,生产效率可提高,产品可标准化生产与检测、监管,及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相对容易且节约成本,更重要的是农民不需要单家独户冒着极大风险闯市场,可有效化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这些底层社会的低收入人群,就可以跟着中小企业这些“头雁”一起飞,飞向共同富裕的新天地!

在此必须指出: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三区”划分确定后,县域经济也不是全部土地都用于支柱产业的种养殖,可根据不同条件以70~90%面积发展主导产业,10~30%面积发展当地适宜种养殖的多种产品,使专业化与生物多样性有机结合,以保持生态平衡,保障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需求。

诸位可能会说:既然是顶层设计,我们基层的政协委员、中小企业家无能为力呀!非也!非也!我们一方面可先行先试做出示范,小岗村、后陈村的大胆创新模式,不都上升为国家模式了吗?另一方面,我们的政协委员就可在这关键时刻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可就此展开深度调研,写出高质量的提案,一份提案提交给当地政府,推动先行先试;一份提案通过全国政协委员,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以此点燃“发动机”、启动“主引擎”,推动顶层设计的出台。

倘能如此,中小企业才无后顾之忧,才敢投身于乡村振兴中,才能够大显身手,成为共同富裕的带动者、领头雁。那正是——

天降甘露济苍生,

共同富裕惠百姓。

乡村振兴纳贤士,

企业转型上青云。

吴刚举杯歌酝酿,

游子返乡乐耕耘。

普世咸安共婵娟,

九州和谐享太平。

 

 

作者简介:陶武成,资深媒体人,“三农”研究者。在国家级主流媒体从业多年,曾受聘《美中晚报》主编。在国内外媒体发表长篇通讯、报告文学、新闻评论、杂文200万字作品多次获奖其中与湖北电视台合作的《三农困境突破口》三集电视专题片,获湖北省新闻一等奖;论文《传播优秀文化促进世界和谐》与图文报道天府风光惹人醉》在第四届“世界华文媒体论坛”上双双获一等奖第一名。1997年,主动请缨参与大别山扶贫开发,成为全国第一个“大学生村官”、首位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当选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写过取消农业税的议案,上过央视“东方之子”。在湖北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名家讲坛》栏目主讲“三农问题”,曾在多所大学做过三农问题专题讲座善取百家之长,敢开一家之言。

 

 

点评报告链接:


勇做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弄潮儿

——聆听陶武成研究员演讲的几点感受

黄叙阳

 

2021年9月17日下午,应邀莅临湖北省咸宁市咸安的国家发改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产业改革与企业发展委员会陶武成研究员,在咸安区政协召开的经济界、工商联界委员座谈会上,讲授了一堂题为《共富时代大潮中,中小企业的机遇与转型》的专题讲座。

我有幸近距离聆听了陶研究员的精彩演讲,真可谓受益匪浅。陶研究员的演讲,既是在给咸安中小企业转型发展指明方向,更是在为咸安推动共同富裕出谋划策。

 

第一,思想的“味道”浓。陶研究员的演讲,原汁原味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重点阐述了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中国道路的丰富内涵,分析理论逻辑、时代逻辑及实践逻辑;深刻讲清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是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进一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引领;为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的咸安篇章指出了方向。

 

第二,理论的“浓度”高。陶研究员的演讲,从共同富裕的主路径、捕捉机遇的主战场、转型升级的主方向、持续发展的主引擎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讲解,既深入到理论本源、钩沉发微,又问本思源、深入浅出;既涉及宏观经济学、社会管理学,又涉及县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中小企业转型等政策知识,还讲述了人文历史学等理论知识。可以说是折衷中西、融汇古今,把理论的本质讲通、讲透,讲得有声有色,“浓度”高、“后劲”足,耐嚼、耐品。

第三,地气的“结合”紧。陶研究员的演讲,既深刻把握时代的脉搏,正如他所讲“习总书记8.17讲话,吹响了共同富裕的集结号,迸发神州风雷,激荡共富大潮。那么,共同富裕的核心要义是什么?根本路径何在?中小企业有何机遇,怎样顺势转型?政府如何因势利导加持赋能?”,又紧扣咸安的发展实际,把地方的特色、优势、短板,研究得十分透彻,为咸安中小企业转型发展如何做到“专精特新”,在县域经济发展大潮中,何以布局,形成什么架构格局才能在市场经济中纵横捭阖、行稳致远,出实招、谋良策。

第四,学习的“反响”大。陶研究员的演讲,让在场的咸安区政协经济界、工商联界委员领略了一种责任,品味了一种智慧。大家如沐春风,就像陶研究员期待的那样,以“空杯”心态,用眼神与老师交流,用微笑与老师互动,如饥似渴地听讲。“包括‘专精特新’企业在内,我们很多中小企业老板,还没有形成完整、成熟的经营意识,跟不上时代的竞争发展。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企业家如果在智慧上落后,靠拨款、减税是没有办法挽救的。唯有从培育、帮助企业家进步、转型发展入手,才能改变企业的命运,才敢投身于乡村振兴中,才能够大显身手,成为共同富裕的带动者、领头雁。”区政协委员、湖北汇瑞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勋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企业家要以能者为师、强者为师,不断学习。这就是我听完陶研究员的演讲后的感受”。

未命名图片.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黄叙阳,男,1971年12月出生,1993年7月毕业于咸宁教育学院(咸宁师范专科学校)农学系。1993年9月在原咸宁市(县级市)马桥镇参加工作,199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马桥镇政府秘书,马桥镇党委办公室主任,马桥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马桥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马桥镇党委副书记、政协联络处主任、综治办主任。现任咸宁市咸安区政协经济人口环境资源委员会主任。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