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评弹·如何搞好调查研究(下)

按语:这是湖北省委政研室二级调研员余爱民同志向中央党校前来调研的老师们所作的一篇汇报材料。编者在编发前,曾认认真真地阅读了三遍。文中因为有故事,重数据,接地气,所以虽时隔两年,读来一点也不觉得过时,也不觉得文长而罢手。从中不仅明白了搞好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也深刻明白了搞好调查研究“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的意义所在。为此,特予以连载,以飨读者。

20170212000052_796eef5304c48ec20.jpg 

湖北乡村风光

 

二、改进方式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说:“调查研究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一门致力于求真的学问,一种见诸实践的科学,也是一项讲求方法的艺术”。接下来就说说调研方法问题。

调查研究的诸多问题大都与方法有关。记得全国政协有位领导这样评价:“现在各方面的调查研究都很多,质量不高的调查研究也很多,表面上热热闹闹,但有价值的东西不多。”我在这么多年的调查研究中发现,调查研究有这么六个问题。如鸡不下水,有些机关干部可能因为太忙而很少下基层调研;如鸭沉不到底,有的干部下是下去了,却如同鸭子浮在水面,沉不下去;如盲人摸象只见局面和表面,看不见事情的本质和真相;如乱麻理不清,千头万绪,抓不住纲;如雁过水面不留痕,搞了很多次调查研究,但一篇调研报告都没有写过;如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写是写了,写得不好,领导不中意,没有变成成果。

改进这些问题,要从三个环节着手。调查研究活动本身有三个环节,第一是抓问题的环节,第二是搞调查的环节,第三是做研究的环节,虽然这三个环节互联互通,但可以将其分开来说,也就是说说掌握这三个环节基本的方法。

c81f662d45261d7da44e19.jpg

湖北美丽乡村


第一,抓问题的方法。调研奔着问题去,问题导向是主要导向,这是由调查研究的本质特征和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所决定的。我们的省委书记最近写了两篇调研报告,一篇是《乡村振兴要着力解决六个问题》,一篇是《聚焦问题抓整改,完善政策促攻坚》,分别得到了汪洋同志、胡春华同志的批示肯定。这两篇调研报告,题目就是问题,问题直接摆在题目上,我把他叫做问题贴在额头上,这样的调研报告,更能引起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省委政研室的主要职能之一。 我们的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以问题调研为主,可以分五大类:问题调研、战略调研、经验调研、典型调研、指定调研。

那么究竟如何抓问题呢?

管总有八个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主要方法四句话:围绕党政所需、发展所急、群众所呼、自己所能。

我的办法就是“两点一线”抓问题。两点,下面一点是群众的着急点,上面一点是领导的关注点;一线,就是我们工作的责任线。

我用一个故事来说说。

我原来在监利县委办公室当副主任,兼县税费改革办主任。搞税费改革需要一个村一个村去跑,检查改革政策落实情况。第一次下去跑,碰到两个农民为争一亩田相骂打架,打得头破血流。这个农民说要把属于自己的责任田收回去,那个农民说你弃田不种几十年了,你的田都转手好几个主了,我是出钱买过来了,决不会给你。当地派出所长告诉我,该镇像这样的土地纠纷已发生130多起。怎么得了!我是县税改办主任,这事该我管。我就跟派出所长、乡镇干部一起,采用合情合理合法的办法,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个乡镇的土地纠纷问题,那两个农民也握手言和,还请我们去吃荷包蛋呢!后来我到全县一调查,发现土地纠纷是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各乡镇都在寻找解决的办法。我就把我解决问题的办法写成了一个讲稿,4万多字,到几个乡镇去讲,效果还不错。

省委办公厅的干部按照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的指示,到我们县里来调查土地纠纷问题。县委办公室安排我去陪他们,我就跟他们说,“我写了一个讲稿,请你们看看。”省里干部一看觉得我这个报告挺好,但是4万多字太长了,要求我将讲稿改成调研报告。我晚上回去就改,但我不知道调研报告应该写多长,我就打电话请教别人,同事们也不知道调研报告究竟写多长。有个同事指导我,毛主席好像写过调研报告,让我找找看。我找到毛主席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赶紧数多少字,一万七千三百字。于是我就把我那四万多字的讲稿改成一万七千三,交给省委办公厅的领导,我还跟他们说“我是照毛主席的报告改的”,领导当时一笑,肯定笑我幼稚,笑我连调研报告写多长都不知道。

没料到的,这篇调查报告获得了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的重要批示和省委副书记邓道坤同志的重要批示。俞书记批示:此文很好,请道坤、友凡同志阅研,如无大错,可批转各县市参阅,请酌定。道坤同志批示:这篇调研报告情况清楚、思路清晰、方法实在、措施可行,按正声同志批示发全省学习。这还得了!我当时是县委办公室第八副主任,一不小心写了个报告,被省委书记、省委副书记批示发全省学习,我们县里就震动了,很多同志向我祝贺。有位领导悄悄问我:“你刚刚调过来,怎么一下子就获得省委书记批示?”我问他:“你们以前是不是经常获得省委书记批示?”他说:“解放以后就没搞过,你是破天荒啊,我怀疑你是不是抄的哦?”我说:“我抄哪个的呢?我写的监利县呀。”他说:“你有可能把广东顺德县改成监利县,你为了证明你不是抄的,你再写一篇,再让俞书记批示,我们就相信你。”领导可能说的是玩笑话,可我当了真,成了我的动力源。

刚好那个时候温家宝总理到湖北来调研,有一个长篇讲话,里面有一句话是“税改后农村公益事业怎么办?以前是找群众收钱办,现在税改有纪律不能收钱了,国家又包不起,请你们调查研究一下”。我是税改办主任,这正是我的事,我也要为俞书记分忧呀,因为俞书记联系我们县里税费改革工作,这叫“位卑未敢忘忧国,小余当为大俞忧”啊!于是我就下去搞调查。跑了全县105个村,怎么跑的呢,全县有21个乡镇,每乡镇选5个村,好村差村各2至3个,足足跑了一个月时间。好村问经验,差村问原因,好村差村都问有什么意见和建议。百村跑完,答案早就出来了。于是我动笔写调研报告,直接写一万七千三百字。又一次获得了俞书记批示:“此文很好。”俞书记批示有一个特点就是先肯定,接着是:“如果作者同意、如果《湖北日报》也同意,可在《湖北日报》上分期连载”。书记为我们考虑得多么周全呀!我一万七千三字的调研报告,他想让全省干部群众都看一看,但是太长了,不符合《湖北日报》的要求,要分期连载。大家可能听说过报纸连载长篇小说的,没有听说过连载调研报告的吧。编辑在连载前写了一个长长的编者按,介绍这篇调研报告为什么成功,是因为“作者深怀忧患之心和爱民亲民之情,紧紧抓住了税改后农村工作的一大热点和难点;在于以严谨踏实的作风,走百村、串千家,打捞到第一手鲜活的材料;在于作者远离‘八股’、不饰雕琢,以朴实无华的文风,为我们奉献了一道真正散发着泥土芳香的精神食粮。”。我们县委书记看了这个编者按很激动,打电话跟我说:“老余这不得了,好像省委把你当成革命烈士在歌颂!”。办公室领导不再 “将我的军”要我再次证明了,但是不管领导将不将军,我就是电视广告里面说的“吃了什么药,已经停不下来了”。我从两篇报告获得批示中,悟出了写调研文章要用“两点一线”抓问题的道道。我体会,最重要的是找准下面一个点,人民群众的着急点;也要找准上面一个点,上级领导的关注点;然后,将“两点”和自己的工作责任“线”连接起来,这就能找到调查报告的成功选题。

后来我就用“两点一线”的办法坚持写调研报告,共获得俞正声同志23篇批示、罗清泉书记16篇批示、李鸿忠书记32篇批示,三任省委书记共给我批了70篇调研报告。其它领导批得更多。这些年,参与或独立开展调查研究两三百次,写调查报告200多篇,获中央和省领导批示170多篇。

还记得李鸿忠书记上任以后,我们报了好几篇调研报告,都没有获得批示,有人说书记“惜墨如金”。我和农民日报记者何红卫合作写一个调研报告,得到书记充分肯定,书记不批就不批,一批就批得“铺天盖地”,批了300多字,并且要求把这篇调研报告作为工作的教材用。

我搞调查研究,领导给我的关心多多、鼓励多多。有一件事让我铭记终身。我在监利县委办公室工作两年时间,俞正声书记给我批示肯定10篇调查报告,俞书记亲自关心,把我从监利县委办公室调到省委政研室工作,后来又在书记关心下,把我爱人也调进武汉工作。 “寸草春晖无以谢,汗流浃背报党恩”。我体会,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我们基层干部和机关干部成长进步的绿色通道!

第二,搞调查的方法。我把调查方法分为老办法、新办法两套。老办法有典型调查(解剖麻雀)、全面调查(跑马观花)、开调查会、开研讨会、蹲点、试点、详细地占有材料并抓住要点、交换不同意见、亲自调查、间接了解。现在我们更多地运用新办法,比如统计调查、问卷调查、专家调查、专班调查、委托调查、招标调查、联合调查、网络调查、手机调查、微信调查。老办法不能丢,新办法要会用,新老办法结合使用效果更好。

我用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四个字,一看、二听、三访、四查。我一般会把这种办法写在报告的开头,比如,可以这样写,我们按照中央党校办公厅领导要求深入湖北省市县党校调查,采用了一看二听三访四查的办法,参观了8个市委和县委党校、开了5场座谈会、听取了10位党校校长的介绍、走访了20多位党校老师、查阅了近5年党校招生和毕业资料等等,我的调查结论是什么什么。将方法放在前面可让领导信服,让这个调研报告可信、可用。

我搞农村工作多年,有个“三字工作法”, 就是跑、蹲、住,常往乡里跑、常在村里蹲、常在农家住。既是做群众工作的办法,也是调研方法,虽然有点笨、有点土,但很管用、很有效。那是我和一位老领导的三次对话。在监利工作时候,他问我:“搞调查什么办法好啊?”我说:“什么办法好,老往乡里跑。”后来我调到省里来了,他问我是不是有新办法了,我说:“现在办法新,常到村里蹲。”再后来他问我究竟什么办法靠得住,我说:“什么办法靠得住,就在农民家里住。”总结起来就是:跑乡蹲村住农家,就是调研好办法。我用“跑蹲住”三字办法搞工作、搞调查,每年完成10篇以上获得省领导批示的调查报告,坚持了10多年。

有这样三本书就是用三个办法写出来的。一本是《沉下去调查研究》。那是我在监利县搞的十几次调查,每一次调查都要跑100多个村,有人笑我“老余办法土,就靠脚板走”。第二本是《玄坛村调查》,那是按照省委主要领导指示,学习费孝通先生《江村调查》作法,我带了12个教授、博士、高级记者、作家到革命老区大悟县玄坛村去做了3个月蹲点调查,按照“所在、所有、所收、所支、所喜、所忧、所怨、所骂”调查全村9个小组45个自然湾313个农户1261人,包括调查1180亩耕地1.28万亩山场103亩水面,然后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多个方面分析解剖,完成30多万字的调查报告,省委领导主编,我们参与撰稿,写出了 100多个人物300多个故事,被称为“中国乡村好故事”,成为省委领导的“礼品书”。第三本是《住在农民家里》,那是三届“三万活动”结集。省委连续多年组织10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我参加了三轮“三万活动”,住在大别山锥子河村陈奶奶家里,每年住三四个月,三年住了300多天,我们走遍了4个村37个小组全部1464个农户,收集整理所有农户提出的119条意见建议,帮助群众解决了上百个困难和问题,疏挖了37口当家塘,硬化了上万米水沟,建成了5个文化广场,为老百姓办了上百件好事实事。同时,写了170篇民情日记,完成了10几篇调研报告,作了100多场农民辅导报告,可以说“发了一笔大财”。

第三,做研究的方法。调查和研究是互相交融的,但是我们经常是搞调查而忽略了研究,习总书记就说过,“我们有调查不深入的情况,也有研究不透彻的情况,看来后一个问题比前一个问题更突出。”调查不研究等于白调查,研究不调查等于瞎研究。调查不研究,所获得的材料就是一堆烂草一盘散沙;研究不调查,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如何搞好研究,我认为要搞清楚四个问题:

一是与谁研究?基层干部群众、部门干部、专家学者、调研组和自己这五种对象都是研究主体。毛主席说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们要拜人民为师”,这是真理。比方说我作税改后公益事业怎么办的调研, 群众告诉我,办法有的是,有个小队会计编了一首顺口溜:“大伙都说干、选出代表办、过程请人看、搞完从头算、干部靠边站(干部不经手收钱用钱管钱)。”这是个好办法,我把它称为“群众代表领办农村公益事业”模式,后来成为全国通用模式。

调研中常见“一高一低”的问题需要引起注意。就是带队领导高级别,报告质量低水平。比如说某位省领导或厅领导带队搞调研,十几人参加,写调研报告的往往是排在最后的一个同志,谁排最后该谁写,好像是个潜规则,这个写稿的同志可能是刚刚调来的一个副科级干部,或者是下面来挂职的,相对来说水平要低一些。初稿完成后,大家如果不是那么认真的话,就一路“浠泥巴上拖船”一样地报到厅领导或省领导那里去了。这就是,虽然是省级厅级领导带队,调研报告却只有一个副科级水平,这就是“一高一低”的现象。如何避免这个现象?我们的作法是,每一次调研结束,调研组必须就地召开研讨会,吸收被调研单位有思想会写稿的同志参加,从低到高位,人人都发言,谁说得对就采用谁的,不让一人独立写稿,一般是三人写,每人写一部分,然后交一位领导统稿,统完之后发所有调研同志修改,这样就能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避免“高进低出”的问题。

二是怎么研究?我有个“烧熟七个菜,熬好一个汤”的研究方法,也是“私房菜”。我觉得研究就像烧菜一样,把七个问题烧熟,然后进行综合、比较和创新,弄出解决问题的一碗鲜汤。这七个问题烧熟,是指相关的政治要搞熟、相关的政策要搞熟、相关的法律要搞熟、相关的理论要搞熟、相关的史情要搞熟、相关的外情要搞熟、本身的问题更要搞熟。分别说一说如何烧熟“七个菜”。

第一个菜“相关的政治要搞熟”。比如说农村土地问题调查,先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怎么讲,党的十九大报告怎么讲,搞调研的同志要把党代会报告随身带着,无论搞什么调查,都要把党代会报告翻出来,用它来作指引。我们单位有个领导差不多能把十九大报告背出来,我也能背出好几段,因为天天要用到、不会背不得。

第二个菜“相关的政策要搞熟”。比如说农村土地问题,国务院的政策、农业部的政策,还有省委省政府的政策都要熟悉。

第三个菜“相关的法律要搞熟”。我当时写第一篇关于土地纠纷调研报告,找来了七部法律,包括《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物权法》、《妇女权益保护法》、《村民自治法》、《婚姻法》等,我是把七部法律关于土地问题的几百条全部找出来,一条一条地对照,让自己写的合法而不违法。

第四个菜“相关的理论要搞熟”。写农村问题,要看当时中央农办的陈锡文怎么说、韩俊怎么说,中国社科院的张晓山怎么说,再看湖北省高校徐勇老师、贺雪峰老师,还有宋亚平老师他们怎么说,多听听专家学者的意见有好处,所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你才用锄头刨开这个问题,人家早就用挖掘机作了几丈深的发掘,堆起了山丘高的著作。

还有两个菜,“相关的史情要搞熟”、“相关的外情要搞熟”。比如如何解决农村土地纠纷问题,沿海地区在20多年前就遇到过、解决了这类问题,用不着再在黑暗中继续慢吞吞地摸索,完全可以拿过来参考借鉴嘛。再把眼界放大一点,韩国搞过新村运动、日本搞过造村运动、美国、德国、法国都搞过乡村方面的建设。这样一研究视野就开阔了,在大视野下再去写,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最后一个大菜,最重要的是把“本身的问题搞熟”。在七个问题搞熟的基础下,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写出来的调研报告就不一样了,所谓“看似寻常最奇崛”,奇就奇在政治的、政策的、法律的、理论的、实践的、历史的、现实的都有了,且都藏在里面。把这样的调查报告推到中央领导和省委领导面前,他们是识货的人,手一惦就知道轻重。我们经常评价,文章和讲话有政治高度、理论深度、措施力度,还有温度湿度什么的,这些度都从学习来、从调查来、从研究来,或可以从我这“七菜一汤”的烧制来。当然,不是每次调研都要烧熟这七个菜,有三四个菜也可以吃一顿了。

三是研究什么?我认为要着重研究“成绩之经验、问题之根源、事物之规律、解难之对策”,重中之重是研究对策,每一篇文章都必须有对策。

四是如何研究对策?我认为要用“五性”的尺子去量一量。这五性是,形成主见有原创性,不能抄,说自己的话;解决问题有针对性,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代表方向有科学性,不能就事论事,不能水里按葫芦;指导全局有普适性,在立足于解决一时一地问题的基础上,还要在更大层面起到指导作用;跳起来摘桃子有可行性,目标定得太高,就跳不上去,定得太低,又没多大价值,定得适中,把握可行度。用五性尺子量好了,才可以呈给领导。

举例来说吧。比如我们调研天门华丰合作社,写了一个调研报告,分上下两篇,一篇写华丰合作社的先进事迹,一篇就以华丰为例,研究农村土地流转带规律性的七个问题。这个调查报告分上下两篇刊发在农民日报上,又以上送件报党中央领导参阅。

再比如关于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问题调查。我长期搞农村工作,人家说我是三农问题专家,后来全国妇联发邀请函,请我到全国妇联主席大会上去做报告。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同志给我作的妇女群众问题讲座作了批示肯定。机关同志纳闷着老余怎么一下子成了妇女问题专家呢?

这里面有个故事的。有次全国妇联副主席曾甄同志来湖北调研,开座谈会,谈到妇女权益保护得怎么样,好几个厅长都说好。我是代替领导去参会,坐在最后面,曾主席点我也说说。我就说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大面积流失,她一听很惊讶,问怎么会是这样呢,我说这里面有政策性问题,有个政策叫“增人不增田”,就是农户家里添人不添田,因为土地承包权是长久不变的,而农家添人是年年发生的,添的人就是新媳妇,而所有的妇女都是从新媳妇过来,这样就导致了新媳妇没有田,时间久了,大多数种田妇女都没有田。现场有位厅领导说我研究不够,他说新媳妇的娘家有田啊。我说:“没错,她娘家是重庆的,嫁到湖北,能不能把重庆的山地搬到湖北来种呢?”那位领导就不作声了。我说这叫“娘家有田带不走,婆家有田没得分,扁担无扎,两头失塌”。 我接着汇报我对这个问题的调查研究,我认为,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受到侵犯,问题出在六类妇女身上:普遍问题出嫁女,突出问题三村女,重点问题务工女,棘手问题离婚女,部分问题招婿女,个别问题空寡女。再分析原因,根在封建文化岐视,因在经济利益调整,缺在法规政治模糊,病在村规民约违法,弱在自身素质偏低。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综合施策,中西药结合,当前最重要的是规范村规民约对妇女土地权益的侵犯。曾主席听了表扬我,当场邀请我去全国妇联会上作一次报告,后来还给我发了一笔思想观点贡献奖金呢。

pt18.jpg

湖北美丽乡村


再后来有关方面搞了一个全国妇女性问题研究,也邀请我去做一个报告,我怎么会作这样的报告呢?不要紧,搞调查、作研究。当然讲我熟悉的,我讲农村留守妇女的性问题,从我蹲点驻村留守妇女的问题说起,她们一年到头见不到丈夫,处在严重的性饥渴状态,然后说到农村留守妇女三四千万,这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开头讲故事,大家都好笑,后来越说越严重,没有人能笑得出来了,她们都是我们的姐妹啊,我们家的姐妹也有留守妇女。

这里还有一篇文章,《建设平安和谐的湖北新农村》,因为与党校有联系,我也把它放上来说说。我感谢省委党校经常的培训,曾在这里学习两个月,写了一篇《党性分析九问》,被时任常务副校长马哲军同志批示发到党校报纸上,发了头版大半个版,那次还得了优秀学员称号。这篇平安和谐调查报告被俞书记批示肯定,省委副书记杨松批示作为省委党校新农村建设的开班辅导教材。其实我对这个问题以前也没接触过,只是作了一番调查和研究。我的体会是,“七菜一汤”做研究,十有八九成专家。

 

三、切实转变作风

比方法更重要是是作风、是感情和责任。转变作风永远在路上。调查研究本身是转变作风的根本性举措,所以要不断加强;但调查研究在实践过程中,也感染了作风不实的病毒,所以要切实改进。《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调查研究提高调查研究实效的通知》特别强调,要切实转变作风,提高调研实效。提高实效要靠转变作风作保证。

t01abe9a7a472eaa6aa.jpg

湖北乡村风光


第一攻重点,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有林林种种的表现,在不断打击下,又有隐性的变异的临床反应。党中央文件指出了调查研究中存在多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划出了一道道红线、底线,我们要坚守底线、把守红线,决不去碰高压线。我在学习中整理出15个“不”——

不能居高临下、颐指气使,不能粗枝大叶、道听途说不能看人下菜、看来头行事,不得设计所谓“经典调研路线”,不得安排有关人员当“群众演员”,不得要求干部群众统一口径“背台词”;不得编假情况、造假数字、摆假现场、树假典型,更不得对反映真实情况的人打击报复;不能先入为主、以偏概全;不能断章取义、各取所需,不能避实就虚,回避矛盾,不能提前定调找实证,更不能默许暗示纵容调研对象编假造假;联系点不能成为堆盆景、垒大户的特殊单位;领导干部培训搞调研不能安排他人代劳。等等。

第二抓关键,敢说真话、敢报实情。习总书记说,有一说一,是喜报喜,是忧报忧,这是党性的一个标志。我这些年的调查研究,以问题调查为主体,努力做到说真话报实情。比如我搞了一个农村自来水厂调查,有个县共建了102个自来水厂,我一家家去看,把102个全部看遍,发现三分之一的自来水厂早就倒闭了,铁门紧闭,铜锁生锈,院子空空,荒草凄凄;三分之一的自来水厂运行艰难、要死不活、时死时活;只有三分之一的运行良好。这还得了,国家大把大把的银子有一半扔在水里。俞书记觉得这个问题非常严重,一定要解决,做了严厉的批示,省委省政府把加强安全饮水管理提到更加重要位置,做到加大投入和加强管理两手抓。

在俞书记快要离开湖北赴上海上任的时候,我写了一个调研报告,俞书记最后一次给我作批示。我在报告中反映党给农村十大好政策、农村还有八个大问题。当时有同志跟我说,“老余,俞书记这么关心你,他在湖北主政六年,马上要调到上海去了,现在是总结成绩的时候,你还说有八个问题,后面一段不要了,只说十个好政策。”我说俞书记跟我们的想法不同,他是政治家,说问题有利于解决问题,说不定还要拿到全国层面去解决。我将材料报上去,俞书记不仅做了批示肯定,还要求把这个报告、来信和材料送档案部门保存。所以我的调研报告就放在了省档案馆,听说还被国家档案馆收藏了。省档案馆有次请我作嘉宾去参观,我一看那篇调研报告放在唐朝、宋朝、明朝、清朝的后面,用铜锁锁着,贴着“永久史料”标签,档案馆的同志跟我说:“老余,你的调研报告算是‘永垂不朽’了,你死后一千年,你这个报告还在这里”,我心里想:一不小心就搞了一个“永垂不朽”的调研报告,这说明问题是时代的呼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调研报告,才更有时代价值和历史价值。

第三倡新风,推广“四不两直”调研作法。所谓 “四不两直”, 就是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在湖南、江西、山东,包括我们湖北,都在用文件的形式倡导这种调研新风,

W020160908711730707271.jpg

湖北美丽乡村


说到“四不两直”调研新风,想起俞正声同志当年联系监利县,不就是这种风格吗?我找来两张照片,是我当报社总编时给他照的,一张获得了湖北新闻奖,一张获得湖北新闻总编奖。这张照片拍的是俞书记和村支部书记交心谈心,谈得非常融洽,谈着谈着村支部书记就把脚悬起来,甚至习惯性用手拨脚趾,再看他们后面的背景是两扇窗户大开着,似在说明干部和群众“打开天窗说亮话”。第二张照片抢拍了俞书记和村里群众大笑瞬间,标题是《干部和群众笑在一团》,为什么会笑一团呢?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忧着你的忧,因为乐着你的乐。

俞书记联系监利六年,先后16次到监利去调研。第一次调查税费改革,用了6天时间。不要市委书记、县委书记陪同,直接开车或者坐船到村里去,几次在乡镇食堂和路边的小餐馆吃饭。省委书记这样的作风我以前没见过,所以我觉得报纸给他编发消息的时候要写得不一样,我就用了一句群众语言作标题《省委书记下湖区,一个猛子扎6天》,真实地反映了俞书记调研作风,这篇消息也得了湖北新闻奖。

 

四、践行优良文风

调查研究还有“最后一公里”,就是写调研报告。我认为搞调查而不写报告等于白调查,浪费了行政成本和公共资源,那有负罪感、内疚感。但写报告又是一门学问,需要下一番功夫。有的同志不大会写调研报告,没有产生效果,前功尽弃或是半途而废,这是很可惜的。我们要做到,既肯写、又会写、还要坚持写。

未命名图片.jpg

湖北美丽乡村


我曾有过这样一次教训,也给大家“分享”一下,不能光说成绩不说问题啊。因为我当初并不知道调研报告写多长,就学习毛主席的写法,写了一万七千三百字,写了一篇、两篇、三篇、四篇,都获得了俞正声书记批示肯定,接着写第五篇,估计俞书记“忍无可忍”了,做了一个“特别批示”:“此材料虽长,但易读,可发到县。”看了这个不同以往的批示(以往都是“此文很好”),我有点心惊胆战、汗流浃背。我由此开始研究怎么把调研报告写好,进而研究办公室的各种文体写作,一边实践,一边写成体会文章,大概写了上百篇写文章的体会吧。中央办公厅《秘书工作》爱我懂我帮我,这些年给我发了26篇文章体会,开头几年每年发3至4篇,第一篇《勤为农民出主意,善帮领导当参谋》,破例发了9000多字,加了很长的编者按,给了我长久的动力。这些年,我慢慢养成了学习与写作的习惯。我认真学习习总书记讲话,一方面学习思想,另一方面学习文风,一篇篇地写体会。比如我前天学习习近平主席在尼泊尔发表的署名文章《将跨越喜马拉雅的友谊推向新高度》,我觉得这就是短实新优良文风的示范作品,连夜写成一篇体会《中国好文章》。

怎么写调研报告,我认为有这么“四个把握”。

第一,把握文章遵循。就是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良文风的指示精神为指引。我们办公厅、政研室的同志们写文章,都要把习总书记两句话抄下来,贴在办公桌前,压在玻璃板下,作为天天的指引、篇篇的指引。

第一句话是:写文件、作报告、发表文章,都是为了解决问题。

第二句话是:提倡优良文风,克服不良文风。

习近平同志对文稿写作提出八句话要求:“开篇单刀直入,分析鞭辟入里,论证顺藤摸瓜,结果水到渠成,思路很清晰,观点很明白,重点很清楚,要求很具体”。

这前面两句话是方向指引,后面八句话是具体要求,讲话写文章,拿这做准则。

我在学习中理解总书记讲话“五美”风格、四大语言特色。“五美”是,治国理政韬略美、有效管用务实美、坦诚真挚情感美、清新活泼语言美、娴熟高超技巧美。我也专门写了一个讲稿,两三万字,讲起来很受欢迎的。我认为总书记讲话有13种常用手法,语言上有四大突出特点:引经据典、群众语言、打比方、讲故事。

第二,把握领导要求。高质量的产品是两个概念,一是产品过硬、二是消费者满意。我们的消费者是谁?是领导,是“关键的少数”,或者就是书记和厅长局长。我们首先要将领导意图和要求把握准,才能写出让领导满意的文稿。

比如说,我们省委主要领导曾修改一篇讲话草拟稿,前后改了五次,改了98处。改完后,明确提出四句话要求:站位要高,逻辑要严密,条理要清晰,表述要准确。领导经常要求我们,写文稿要做到,既接天线又接地气,既说北京话又说湖北话,既要短更要实,既要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又要逻辑严密如拨茧抽丝,特别讲究条理化,要我们把条理化进行到底,要在用数、用典、用俚上下一番功夫。

第三,把握鲜明特点。人各有体,文各有体,调研报告是有独特体征的,我把它叫个性,大概有五个个性吧:

一是更加突出问题导向。如同不解决问题的会议不要开,不解决问题的文件不要发,不解决问题的调查报告也不要写。其它的文体不一定要如此重视和突出问题,调查报告一定有鲜明的问题特质,以问题制胜,有问题则胜,无问题则败,这是调查研究根本目的所决定。

二是更加突出建言献策。对策建议报告是调研报告的灵魂。有些高校教授写调研报告,注重写“是什么”和“为什么”,不大重视写“怎么办”。关于“是什么、为什么”,领导其实也想知道,或者说需更多知道,但领导们更想知道的是怎么解决问题。有位省委领导,原来是省委党校领导,后来当了省委秘书长,他告诉我一个“小秘密”,他说:“我看调研报告,是翻过来看,从后面往前面看。先看建议可不可行,建议写得好,还可能继续往前看。”我听了这话,醍醐灌顶,一下子开窍了,我这才明白一件事,我获得100多篇领导批示,回头想想,批得最多的就是两三句话,例如六条建议可行、五个对策值得研究,再没有写别的了。有可能,领导只看了后面六条建议五个对策,前面就没时间看。这个小秘密,揭示大窍门,我们要下足功夫写对策建议,用主要精力写对策建议。

三是更加突出事例数据。有些调研报告没有事例和数据,那不叫调查报告,是伪调研、假报告。我有时参加全省优秀调研报告评审,对于这种没有事例和数据的调研报告一般都打低分,我认为至少没有深入调查。有人说我调查了,搞了好几天呢!调查了为什么不举个例子、不列个数据、不讲个故事呢?一般写法,一个部分里面要有一两个事例。

四是更加突出灵动变化。调研报告是最容易写活的文体,是最能够让人纵横驰骋的文体,是最充分展示“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文体,要尽量把它写活,做到不拘一格写调研报告。

五是更加突出群众语言。调研面向基层,接触群众,如果一句群众语言都没有,一句方言土语农谚俗话也没有,哪像是从基层来的,好的调研报告要像一清早从菜园子里采摘的晶莹剔透的露水菜一样新鲜清新。

第四,把握基本要求。写文章要把握好主题、材料、结构、语言等基本要素,写调研报告应该在几个方面下功夫。

站位要更高。中央党校的老师写调研报告,我想肯定都是写一些大事情、大问题、大战略,但是我们基层的同志写调研报告很多都是小事情、具体事情,要把小事情和具体事情写得有价值就要立意高,如一滴水见太阳。比如说我们写赤壁市双丘村的调研报告,开始写了一稿,题目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设新农村——赤壁市双丘村调研报告》,获得罗清泉书记批示肯定,他认为这个主题好,新农村建设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推进。后来我又找到一个机会,再一次深入双丘村调研,又写一篇调研报告,山还是那个山,梁还是那个梁,事还是那些事,人还是那些人,但是我写的主题就不同了,我写的是《喜看科学发展观生根发芽在山村——湖北赤壁市双丘村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是什么主题呢?是科学发展观落地生根的主题。获得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贺国强同志批示肯定。再比如我写堰河村的调查报告,此前我写了40多个村里的调研报告,主题不能重复啊,老炒现饭没味道,那天想到半夜都没想出主题来,当时墙上闹钟当当作响,我一看闹钟上面有个时间,是6月15日,一下子便有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6月15日,党的生日7月1日快到了,那我就应该写个党建方面的调研报告,更有时效性,更有针对性,于是,党建主题就冒出来了——《富民强村关键要靠党支部——堰河村依靠党建促发展调查报告》,省委组织部长批示肯定,指出这个报告揭示了农村党建规律,农民日报头版隆重推出,并专呈党中央领导参阅。我体会,事情不怕小,立意不怕大,既要接地气,更要接天线。

tianyefengguang-30142123_1.jpg

湖北乡村风光


布局要更明。写文章好像有个结构性规律,包括写讲话、调研报告都一样,一般都是三段式。有位写稿专家告诉我,他说写省长讲话不难,就写三部分,也叫“三搞”,第一部分写为什么搞——讲意义,第二部分写搞什么——讲任务,第三部分写怎么搞——讲要求。放之四海皆准,放之千古皆准,高层领导都这么讲,乡村干部也这么讲。其实调研报告的一般结构也是三段式,写经验总结就是成绩、经验、启示,写问题就是问题、原因、对策,写战略就是重大意义、总体设计、重要举措和要求。但是,老写这种三段式不好。习近平总书记发现了这个问题,他就指出三段式虽然是一个规律,也要改变一下,要让人耳目一新。我们看看,毛主席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它的结构就值得我们好好琢磨。这篇报告如果让我写,那我很容易就把它写成三段,第一是农民运动的大背景,第二是农民运动搞些什么,第三是我们的结论。但是毛主席用了八个部分写,一至七部分加起来只有六千多字,第八个部分有一万一千字,这样的结构看上去“极不匀称”,用个比喻就好像“姚明的下半身嫁接给潘长江的上半身”。但是毛主席为什么要这样写,为什么这样写还成了经典的马克思主义作品呢?这就值得我们反思,是否说明文章本来没有法,文无定法我是法,要用创新精神写文章。

语言要更接地气。我们说要更多运用群众语言,毛主席那篇调查报告的群众语言真是“土得掉渣”,似乎美女和少女都不宜看,文章里面竞有这一句话“湖南的农民协会的委员真多,多到屙尿都屙到委员身上去”,伟大领袖毛主席光辉灿烂的经典篇章里面有“屙尿”,难以理解啊,但事实就摆在这里。后来省委办公厅一个同志说,他说毛主席有首诗,还写了放屁呢,还记得《念奴娇·鸟儿问答》最后一句是“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又是屙尿又是放屁,都写进去了。我们写报告、写讲话、写材料,敢写一句这样的话吗?为什么又不可以写呢?我们不是要学习写屙尿放屁,而是要学习这种接地气、亲群众的语言风格和文章风格。我觉得我们应该运用多种语言写文章,包括领袖语言、学者语言、历史语言、外地语言,诗词语言、歌词语言、群众语言、乡土语言、市场语言、网络语言等。习总书记讲话和文章群众语言特别多,比如,习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讲话,我认真学习了,我还列了20个问题呢。我有一次在省直机关党校交流,就把这20个问题提给党校老师参考。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大量引用群众语言,其中引用这样一句话:“中央党校风风光光,省委党校稳稳当当,市委党校勉勉强强,县委党校哭爹喊娘”。再比如,习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用了大量的群众语言讲:“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人在家里热得跳,稻谷在田里热得笑;青蛙打鼓,豆子入土;人怕老来穷,稻怕秋来寒”他一连用八句农村谚语。我们要好好地补一补群众语言这一课。还有网络语言,总书记说“为我们的人民点赞”、“我们的干部蛮拼的”;克强总理说:“大道至简,有权也不能任性”, 这不都是网络语言吗?网络语言是不断更新的,以前说“我爸是李刚”、“我妈喊我去吃饭”、“打酱油”、“躲猫猫”;现在的网络语言早就更新换代了,什么“扎心了老铁”、“皮皮虾,我们走”、“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一言不合就怎么样”……这些网络语言我们都应该了解和熟悉,应该学习和掌握,应该甄别和运用。

标题要更鲜活。一般写调研报告可能就是这样的标题模式“关于+什么事+调查报告”,比如“关于中央党校办公厅转作风改文风树新风的调查报告》《关于湖北省委党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我们可以把它写得活一点,有一个办法,把这个“两+标题”放下来变成一个副标题,再写一个主题放上去。比如说我们写鄂州市统筹城乡发展的调研报告,我就用了一个标题《用一体化推倒二元墙——鄂州市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这篇文章发表后,网上就把“用一体化推倒二元墙”这句话当作了统筹城乡的主题。再比如,写林业改革发展调研报告,为了开好省委林业改革发展大会,那是60年以来召开的林业最高级别会议,被称为百年机遇,我们为此作了一次湖北省林业改革发展调研,领导说,还是应该搞一个响亮鲜明的标题,让我想想,我就拟了一个标题《百年机遇当抓住,万顷青山在等待——湖北林业改革发展调查报告》。领导看了很满意,表扬说,有气势啊,又形象,还准确,万顷青山在等待,正好反映千万林农急切呼唤党的改革政策。再比如,写黄冈市小池改革调查报告。小池是湖北省1061公里长江的末尾的一个乡镇,改革创新搞得风声水起,省委把它作为改革发展省级战略来打造。我站在长江边上,忽然想起伟大词人苏东坡也来过这里,写下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豪迈词句,灵感一闪,火花一冒,一个标题就出来了《小池卷起千堆雪——黄冈市小池开发区改革创新调查报告》,书记省长作了长篇批示,给予高度评价,估计这个标题是有功的。总之,我们可以下一些功夫,把主题定准、把结构理顺,把语言写活,把标题写新、把调研报告写得更好。

2019年11月2日,根据录音整理)

1631276190228270.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余爱民系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 省委财经办)二级调研员,华中农业大学兼职教授。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