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推介·滠水河情思

——黄陂竹枝词自序

 微信图片_20211222220118.jpg


作为新华社湖北分社一名编辑,我在几十年与文字打交道的生涯中,接触格律诗词并不多。几年前我退休以后,试图探取文学皇冠上的明珠——开始学习、创作格律诗词。这是我学生时代就憧憬的远方。渐渐地,写作格律诗词有了一些起色,也有作品能在全国诗词赛事中获奖。

而钟情于竹枝词的写作,得缘于沙月(陈荣华)女史的“有为而歌”那场精彩绝伦的竹枝词讲课。她那激情飞扬的演讲,深深地打动了我。先生那挥洒自如的“抑扬顿挫”,把我引入一个深邃而又近在身边的多彩空间。    

沙月先生倡导的“有为而歌” ,应该是竹枝词直至诗词乃至所有文学作品的方向。解决的是为什么写、写什么的问题。同时,要做到“有为” ,也包含着怎样写的问题;“而歌” ,写出来的东西,能否称“歌”而传扬,能否写出“歌”的效果?

竹枝词是要写实的。诗坛耆宿徐明庭老先生提出,竹枝词的创作要坚持“三亲三贴近”,即亲历、亲闻、亲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百姓。 

微信图片_20211222220056.jpg

         

于是,我开始尝试围绕黄陂这个主题写竹枝词,因为那是我熟悉的地方。

我作为老三届知青的一员,下乡在黄陂。尔后又在黄陂工作十余年。那是我祖上栖居的故乡,我熟悉那里的山山水水,通晓那里的世态人情。于是,就从我最熟悉的地方写起。    

下得笔来,黄陂情结犹如蓁蓁嘉禾在我心田葳蕤着。而催生着她的熟稔,在于我从儿时起所受到长辈耳提面命的培育浇灌;在于我从十六岁起,在黄陂生活十多年的发荣滋长;在于几十年来乡情不断的拔节隆高。

一一这是一个多么值得讴歌赞美的地方。    

黄陂,具有4400年筑城史、1800余年建置史悠久的历史时间、拥有二千二百多平方公里广阔的天地空间、赋有世世代代荟萃、而今一百多万人口的繁茂人文。一座城市,一个地方,繁荣昌盛离不开水。我不由想到,被黄陂人称之为母亲河的滠水河。如果说,大江大河造就了大武汉;那么,大江的支流一一滠水,造就了钟灵毓秀好黄陂。

亘古流淌的滠水河,发源于湖北省大悟县三角山,她从北到南纵贯黄陂全境汇入长江,黄陂段全长94公里,流域面积1500余平方公里。滠水以她纯净的清流,万千年来哺育着流域内的儿女,滋养着流域内的丰阜物产,孕育着流域内的璀灿文明。

我的祖籍黄陂东寺畈就在滠水边。

尽管我生长在武汉,但我的父母辈都是土生土长在黄陂,像所有黄陂人一样,他们也深深地热爱着家乡,这情愫也贯注于我的血液里。这注定了我来到人世就接受了黄陂人文的洗礼,从小就是听着“无陂不成镇”的故事长大的。而且,在我汉口居住的地方,有那么多的黄陂人,让我无时感受到乡风乡俗的熏陶。

微信图片_20211222220106.jpg

   

一九六八年底,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大潮中,我没有跟随学校去知青点,而回到了黄陂家乡。那时的滠水,是那样的清澈,河床是那样的平坦,以致不谙水性的我,常常在滠水河里扑打翻腾,沐浴在母亲河的暖流中。在接受 “再教育”的日子里,一方面战天斗地修理着地球,一方面耳濡目染熟悉着乡情。

应该说,那时的我,就有用笔来抒写家乡的朦胧萌芽。若干年后的一个元旦日,我写下一阕《蝶恋花·乡思》:

三始甫辞春意骤,年又移年,心绪常怀旧。

十六下村躬垦耨,名家梦断惆挥袖。     

绣地莫言时不久,此辈铭心,乡谊尤淳厚。

已逝年华流卌九,犹思东寺丝丝柳。    

一九七O年六月,在知青首批大招工中,我被抽调到工厂,依旧在黄陂,依旧在滠水边,不过,那是在家乡小村的对岸。而且,这边的河岸,巍然立着鲁台,鲁台之颠,耸立着纪念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的双凤亭。    

还是在十年动乱时期,没有人顾及双凤亭景区管理。山上野草丛生,杂树交错,山间黄泥小路坑坑洼洼。经历了多少年风霜雪雨的侵蚀,亭上青瓦朱檐都已陈旧,亭内雕梁画栋黯然失色,碑石污迹斑斑,游人留下的胡乱涂鸦随处可见。那是个斯文扫地的年代,古景雅致的文化名亭遭受着冷落荒凉,兀自孤零零在山颠聆听风声鸟语,俯瞰人间演绎的一幕幕人间悲喜剧。那时,我常常倚亭伫立,居高临下地注视着脚下奔涌南去的滠水。我内心也像河水一样澎湃着,似乎想呼唤,想放歌,却又什么也道不出。

微信图片_20211222220032.jpg

作者青年时代留影

   

后来,虽然我又变换了工作岗位,但依然依偎在滠水的怀抱。随着对黄陂了解的愈深,我对清波碧水的滠水河愈加一往情深。在我而立之年离开黄陂的前夜,我特地又到滠水河岸边,看着涌动的河面,想着多年来滠水给我人生的洗濯磨淬,心潮起伏不已。涌动在胸的是,我要为故乡奉上我心中的歌。

离开了黄陂,我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倏易,但我觉得我心依然在黄陂,那如绢如缎的滠水一练碧波,依然在我心中荡漾。我与黄陂依然保持着千丝万缕的系。我为改革开放以来,黄陂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倍感欣喜。在与老友一次次聚会中,我分明感觉到我依然是他们中的一员。有诗为证:《如梦令•黄陂旧友会饮》∶霜重前川花柳,甘露菊黄如绣。唤少小知交,陂邑酢酬故旧。拈酒,拈酒,豪饮岂言老朽。

虽然近年来,我写了若干关于黄陂的文字,但因笔力不逮,总觉得辞不达意。在诗界几位名家的鼓励和指导下,我写下了三百多首黄陂竹枝词,力图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反映、描摹黄陂,完成我赞美故乡的夙愿。相对于黄陂的壮美宏博,我这点文字只能算浩荡滠水一朵小小的水花。深为欣慰和振奋的是,以黄陂诗联为代表的乡土文化高地正在崛起,好似滠水春潮后浪推着前浪滚滚而来!(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微信图片_20211222220047.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刘啟超,黄陂人,媒体退休编辑。曾下乡黄陂。多首诗词获全国性赛事奖项。著有诗集《东湖竹枝词》。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