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以文明之美激发未来力量

——写在《爱在华》连续原创出版十七年之际

微信图片_20220516214352.jpg

 

这些日子,我一直在读一部书,书里面讲述的是作者们与一所学校之间的感人故事。这本书的名字叫《爱在华泰》。

2022年新年伊始,《爱在华泰》的执行主编李利华先生约我为即将付梓的第十七部作品集写一篇序。

常言道,“序言好读,序文难写。”我一向认为,对于一部书而言,作序的责任重于泰山。但再三推脱无效,只得恭敬从命。为了写这篇文字,我特地找到十几年来编辑出版的《爱在华泰》,潜心阅读。

一部好书,应当是传播文明之美的火种。《爱在华泰》这部书,自2005年以来,每年编辑出版一本,已连续出版十七年,这本身就是一种奇迹。她的作者是天门杭州华泰中学的学生、家长和教师,近两千人,总共创作美文两千多篇。

一所学校,十七年间,有多少人来来去去,发生了多少事。时光流逝,会冲刷或模糊这一切,但有了文字的记载,就不一样,它会永不磨灭。

 

读着这本书,我发现一种现象,叫做“天门杭州华泰中学现象”:

一部校本教材,连续原创17年,还将继续写下去;

一名聘任校长,连续干了17年,还将继续干下去;

一份办学初心,连续坚守17年,还将继续守下去;

……

这种现象,发人深省!

天门杭州华泰中学,坐落在天门市竟陵元春街61号。这儿的“元春”二字可是有点来头的,它不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角色“贾元春”,而是被载入《中国文学史》的明代竟陵派文学创始人之一谭元春。

元春街61号,原本是天门中学的所在地,校园囊括清代天门书院、校士馆等旧址,堪称天门的教育圣地,有据可考的历史记载250多年。

乾隆十九年(1754年),时任知县李云飞在这里创办天门书院,因培养秀才举人享有盛名,是鄂地最早的三大书院之一。有史家考据,从天门书院里走出了17名进士,63名举人。清代状元蒋立镛一门五代进士,有四人曾就读于此书院(其中状元一名,探花一名),还有山西巡抚胡聘之,黑龙江巡抚周树模,同治年间翰林敖名震等。还有很多大有成就的举人,难以尽述。

1912年秋,参加过辛亥首义的同盟会会员沈肇年与曾在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前身)结业、也是天门最后一名举人的胡子明,在天门书院校士馆旧址创办天门中学。这是天门县有中学之始,也是湖北省最早的县办中学之一。

2005年春,身为百年名校的天门中学,为了达到建设全国示范学校的硬件要求,从元春路整体搬迁到钟惺大道与状元路交汇处新校区。

当年秋天,新学期开学前,我接到王庆中先生来电,商定在《天门日报》二、三版做一期专刊,向社会推介一所新创办的民办学校——华泰中学。他还特地说明,是市教育局局长建议找我策划的。

微信图片_20220516214437.jpg


第二天,专刊以“开放办学 封闭管理 学生成功 家长满意” 十六个字为主题推出,如此,天门杭州华泰中学正式亮相。王庆中何许人也?他是九真中学校长,被聘任为天门杭州华泰中学校长。

第二年,学校即声名鹊起。招生不用推介,更不用炒作,而且一座难求。

大约两年后,天门日报社联合天门市教育局等部门开展“最具影响力的民办学校”社会评选活动,天门杭州华泰中学位居榜首。

天门杭州华泰中学,没有辜负天门人的期待,扛起民办教育为民族复兴奋斗的旗帜,成为新时代民办学校的标杆。

学校坚守“开放办学 封闭管理 学生成功 家长满意”的初心,实现了高品质的“蝶变”,先后被评为“全国素质教育示范校”“全国首批民办教育教学质量示范校”“中国社会组织5A级学校”,连续七年被授予“湖北省文明单位”,其他省级荣誉不胜枚举。《楚天都市报》曾报道:“全国2000余所学校逾2万人(次)的同行前来访问交流”。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校长崇拜教育家,教师崇拜校长,学生崇拜教师。在民办学校,一位校长干得如何,看他的任职时间就知道了。王庆中,在天门杭州华泰中学校长这个位置上,一口气干了17年。这个记录实属罕见。网上搜索一下,只出现“梅贻琦执掌清华17年”。

 

一千多年前,圣人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完整地定义了教师的职责。

在阅读即将付梓的《爱在华泰》时,我做了一些圈点和金句摘录。在80篇作品中,教师20篇、学生30篇、家长30篇。30篇家长作品中,妈妈作者25人、爸爸作者4人、爷爷作者1人。我深深感到,爱孩子的母亲真伟大!这位爷爷真可爱!

正如一棵树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一篇文章都真实记录了不一样的感受和最接地气的真爱。《爱在华泰》,是学生、教师、家长互相交流的平台。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有的只是学校、教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爱,无微不至的爱,温暖如春的爱。

时常听到有人说,“最大的恶,是不懂得感恩。”阅读《爱在华泰》中家长写的一篇篇美文,那流淌在笔下的华泰之爱,无一不是深情的感恩。

里面讲述着孩子在学校的变化,讲述着教师如何爱生如子,如何倾心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等。他们对学生的爱,不是居高临下,而是与学生做朋友,发自肺腑去关爱。一篇文章里写道:“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学校的工作,也是父母的责任,在今后的学习教育之中,我们一定与学校相互配合,共同进步,让爱弥漫在华泰,让爱陪伴孩子健康成长。”那篇《爱系华泰 我家合奏“三心曲”》里写道:“孙女进华泰中学这几个月,让我们全家上上下下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改变:从入学‘独奏’时的忐忑不安和担心,转变成了现在的欣喜期待的‘合奏’模式”。老兵爷爷感叹,学校的管理“严谨如军营,温暖胜似家”。

倾注在教师笔端的华泰之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那篇《种在心里的那颗种子,发芽了》,讲述的是作者从华泰的学生成长为华泰的高中教师的故事。“要让每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其实不单单是成绩优秀,还要发展心智,涵养人格。有位教师写道,要把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紧紧围绕“成长”展开,突出成长的主题: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为家长的希望服务,为社会的发展服务;尊重主体,尊重全体。

“教师、家长、学生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如果说,教师是学生的帆,助力学生不断向前,乘风破浪,披荆斩棘。那么华泰大家庭也是我们青年教师的船帆,在人生茫茫大海中,不迷茫,不迷失,砥砺前行。”读着这些发自肺腑的“金句”,才真正明白“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

微信图片_20220516214409.jpg


名家洛克有言,健全的心智寓于健康的身体,才有人生幸福可言。在学生们篇里,更是奏响着一曲曲感恩的乐章。

“我赞美华泰中学,因为它像一位母亲,呵护着我们每一个人。当我们有一点进步的时候,她会对我们说“孩子,你不要骄傲”;当我们退步了,她会用她那轻柔的手抚摸着我们说“孩子,你不要气馁”;当我们犯错时,她不会责备,而是用爱滋润我们的心灵。”

“夜幕笼罩,星光闪烁。明亮的灯光里,风扇摇摇晃晃地转动,老师坐在讲台上批改作业,教室里静得只听得到笔尖触碰书本的‘沙沙’声,同学们专注的神情被光线烙在页页汗青中,我们都在为将来奋斗,为青春奋斗。”

“我将迎来高考,面临离别,我将带着行囊,带着梦想,带上六载时光中华泰给予我的浓浓师生爱、暖暖校园情,去奔赴远方,追逐梦想。我将永远铭记这段青春的时光,并让这份温暖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给予我前行的动力和不惧困难的勇气,让人生活出自己的精彩,绽放华泰人的精彩。”

 

今天的教师不生活在未来,未来的学生就会生活在过去。校长、教师,一个不经意的举措,往往会成就(或者毁掉)一个人的未来。

《爱在华泰》,除了在思想品德方面熏陶学生,还在写作上给学生提供发表的机会。我粗略统计了一下,两千名作者中,学生占到一半,这意味着,有一千多名学生的文章如愿发表,这写作的成就感是会伴随他们一生的。也许会引领他们走上文学创作之路。

天门籍著名作家蒋经韬先生说,“写作没有第一,但可以把自己打造成唯一。写作,是排解负面情绪,斩断负能量的最佳良药。有温度的文字会照亮你的心,有灵魂的篇章会让你涅槃重生。”想起自己上小学四年级时,作文被老师在班上念过之后,那种喜悦和憧憬,对文学的期待,受到的鼓励,弥漫在身心久久不散。正是老师这一“念”,引领我爱上了写作。

《爱在华泰》,情满华泰。立德树人,以文明之美激发未来力量,这里的故事很精彩。我赞美这部不一样的校本教材,更赞美华泰和每一位华泰人。

2022年芳菲四月

微信图片_20220516214342.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 向金祥,湖北省天门日报社原副总编辑,主任记者(职称)。曾任湖北省记协群工内参专业委员、湖北省市州报新闻奖评委,获湖北省优秀新闻工作者、湖北省双十优编辑记者、湖北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出版《心海帆影》、《喊出时代强音》等专集,《天门蒸菜》编审,《湖北省天门中学校史(110年版)》执行主编。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湖北日报》《半月谈》和今日头条、搜狐等报刊传媒,作品获全国省区党报好新闻一等奖、湖北新闻奖一等奖等各种奖项百余篇(次)。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