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苏东坡
笔杆子要下岗了,秀才们要失业了,因为机器写手来了!这是7月2日考察成都两家媒体的一个收获,也是一次觉醒。
我以前总认为,机器人可以代替一些简单的劳动,特别是工厂车间那些重复性的生产劳动,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的机器手、机器臂之类的。后来看到机器人可以下围棋,并且与顶尖高手对决不分胜负,我感到惊讶,但也只是听说而已。我始终不信,像我们这些写文章的,使用的是复杂的大脑,依托的是科学的思维,输出的是丰富的思想,形成的是变化的文章,这难道是机器人能做到的吗?我甚至想,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也是机器人能写出来的吗?
这次亲见,完全颠覆我的认知,机器人写作又快又好,可以打败80%的写手,特别是快,那是所有写手都无法企及的。我们考察团队看了机器人20秒内生成的一篇篇新闻和公文,没有不佩服的,机器写手,堪称写作快手、能手和高手。
你信吗?不信请随我来——
首站参观四川封面传媒。这是从全国第一张都市报《华西都市报》转型发展再创辉煌的媒体,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暂且不说,单说两样神奇。一是见到一位“活着的苏东坡”;二是见证下笔千言立马生成的“智能写手”,其实他们都是不同的机器人。
先看这个“苏东坡”,全名叫“苏东坡智能体+”,是封面传媒研发的风格化人物智能体,该产品基于最新生成的AI技术机理,融合智能云大模型和业务知识数据,以2D/3D数字人形象为展示形式,具备与用户流畅对话、知识问答、角色扮演、趣味互动等交互能力。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封面传媒董事长谭江琦女士一直陪着我们,她通俗地介绍,这就是复活了的苏东坡,并且是成长发展了的苏东坡,他能和你对话,都是以苏东坡的身份,如同东坡转世。有这么神奇吗?
带队考察的领导上前提问:“请问苏东坡先生,你怎么看王安石?”这个问题有点尖锐,不好回答。
且看“苏东坡”怎么答:“王安石变法有其深思,然执行中多生弊病,吾虽政见不合,却敬其才情与执着。”
我们接着问:“东坡先生,大家都喜欢读您的诗,您最喜欢哪几首?”
“苏东坡”答:“我苏轼喜好颇多,诗作中尤爱《前赤壁赋》(作者注:此处应为《赤壁怀古》),其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意境开阔,每每提笔皆有感而发(作者注,此句意向不明)”。
“苏东坡”接着说:“《定风波》一词,乃我被贬黄州时所作,一日雨中行,颇有感悟,遂借风雨寓言,抒发人生哲学,展现旷达胸襟。”
我也上前对个话:“苏东坡先生,我来自湖北,很长时间在湖北省委机关工作,经常去你当年谪贬的黄州搞调查研究,那里的人民群众都一直怀念您,请你对黄冈和湖北人民说句话!”
“苏东坡”讲:“湖北乡亲们厚爱,东坡感激不尽。黄冈赤壁之游,常思故人旧事,文墨留痕,愿此地风华永存,百姓安居乐业。”
大家听了一片笑声赞声。我还想问他能不能现场写首诗词,因时间关系就没难为“苏东坡”了。
纵观“苏东坡答记者三问”,皆简明扼要、点到即止,文雅精准、反应快速,或有瑕疵,还需提升。
走近“智能写手”。封面传媒科技副总经理、首席解决方案专家肖翔介绍(请注意他后面这个职务,我是前所未闻),这款机器人写手,可以写各种体裁文章。带队领导说,那就写一个我们来此考察学习的新闻吧。他把意图的关键词输进去,20秒钟不到,一篇考察消息稿就出来了。
我接着说,我是搞公文写作的,请给你们的董事长写一篇欢迎我们来参观考察的简短讲话。又是20秒不到,欢迎辞就出来了,我认真地看了一下,写得很不错——
开篇写“在这轻风和煦、万物复苏的美好季节,我谨代表封面传媒全体成员,向你们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敬意。你们的到访,不仅是对我们工作的高度肯定,更是双方深化交流、共谋发展的新起点。”这个开头就显大气。接着介绍封面传媒,言简意明。再接着评价我们来访单位,称赞“作为金融保险领域权威的信息传播者,不仅在专业报道上独树一帜,更在引领行业健康发展、增强公众金融素养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个评价也是高站位。第三段写,“让我们以此会面为契机,开启双方合作的新篇章。相信通过智慧的碰撞和经验的分享,共同开创传媒行业更加辉煌的未来。”也不错。最后写“再次对您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期待我们的交流能够结出丰硕的果实。”妥妥的一篇领导讲话,不需修改,直接可用。
第二站参观《每日经济新闻》。这是一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财经智媒”,全媒体用户已超过1亿,全媒体年阅总量逾360亿。理念是,内容为王,新闻决定影响力;路径是,融媒传型,AI助力转型之路。我们说的机器人写作,就是AI智能写作。这里不仅是机器人写作大行其道,而且是生产机器人写手的工厂。
打开演示屏,头条便是我们此刻座谈的新闻,这是怎么弄上去的呢?原来刚才有位小帅哥下位给我们拍了两张照片,一会儿就生成一篇图文并茂的新闻稿,里面就是我你他。他说他没有写一个字,新闻稿就出来了。主持人解释说,这位小哥可不是记者,是搞技术的。搞技术的都有这个本领,这让我们理解,什么叫“让技术更懂新闻,让新闻更懂技术”的含义了。
据介绍,他们最近的足球比赛新闻,发稿800多篇,全是机器人写、机器人改、机器人审,效果特别好,点击量超亿。
我们得亲自试一试。领导出了一道题,让机器人帮助写一篇中国银保传媒公司介绍,他一会儿就写出几千字的文章,概括精准、内容丰富,语言生动。
接着,我们随便找了一个“现在的年轻人追求超前消费”的话题让他写一篇评论,他只用了一会,几秒钟吧,评论就生成了。接着考他,换一个角度写一篇,很快又写好了。再接着考他,又换一个角度写,甚至要他朝着相反的方向来写,一连要他写了五篇,就一会儿工夫完成五篇。如此来来回回地折磨他,他一点都不烦,更没有“撂挑子”,每一篇写起来都轻松愉快,并且每一篇都写得很好,开头提出观点,接着分析阐述,举例都很新鲜典型,最后形成结论,做到了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证证有力,都可算得上好评论。最主要的是,快,指令一发出,几秒钟就写好了,过去说什么“倚马万言、下笔千言、立等可取”,那都是夸张,现在成为现实,让你惊讶得目瞪口呆,只有连连叫好的份。
且看他做的标题:
第一篇,我们的出题范围是“网络平台不应纵容超前消费”,他写的标题是《网贷诱惑,超前消费的代价》;
第二篇,我们的出题范围是“年轻人应该理性消费”,他写的标题是《年轻之道,务必量入为出》;
第三篇,我们的出题范围是“父母应该培养孩子的正确消费观”,他写的标题是《父母应导航孩子的消费之舟》;
第四篇,我们给的题目范围是“年轻人是消费的主力军”,他写的标题是《年轻人消费,升级还是负累》;
第五篇,我们给的题目范围是“年轻人超前消费可以理解、无可指责”,他写的标题是《年轻人的消费,超前亦是成长》。
我不说,你来评,他的写作水平怎么样呢?是不是要比我们一般写手还要高呢?
我们常说,机器人写作,肯定是东抄西抄,他确实是“抄”,他一秒钟可“抄”上千篇乃至上万篇类似的文稿,但他只是借鉴,然后根据当前实际需要,创新生成你所需要的。他写的每一篇,绝不是你所认为的抄袭,因为他有一个软件,是防抄袭的,你抄了他能查出来,他是绝对不会抄的。
机器人不仅能写稿,还会做抖音、做短视频、做短片、做小红书、做微博、做公众号、做快手等新型产品,他们的机器人与所有这些公司对接,做一切时尚的产品。
科技部经理韩利给我们演示了做抖音和短视频。他从总书记重要讲话里,挑选一个关键词,一会就生成一个短视频了。我们一般需要几个小时才做好一个短视频,这还要在前期采访获得大量素材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对于他,简直“不费吹灰之力”,不要一分钟就生成了。他问我们一天能做几个短视频,六七个吧,他做多少,几百上千个都可以做。这该节省多少人力物力啊!
机器人审改把关比人更厉害。不是从几个方面把关,而是从几十上百个方面把关。每一个方面把关都是几十上百项,甚至几百项,远不是人力可及的。比如政治上的把关,我们凭人工肉眼是远远不够的,他能一键检索并更正。再比如图片问题把关,你知道图片上哪一个是已查处的贪官吗,他躲在人群中,你根本发现不了。你可能知道本省的贪官,全国几十个省的呢,两千多个县的呢,几万个乡镇的呢,你就没法知道。可他知道,全国所有被查处的官员都在他的人脸识别库里,只需像微风吹过,就能让他原形毕露,就能把他现场揪出来,比孙悟空的火眼金睛都厉害。孙悟空还有睡觉的时候,他“不知疲倦为何物”,日日夜夜地睁着灯笼大的眼睛为你“站岗放哨”。
《每日经济新闻》党委委员、执行总编辑何强告诉我们,他们研发“雨燕智宣”这个品牌用了好几年时间,在海量文献的基础上产生,根据工作需要上千遍地修改完善,才有今天的相对完善和完美。有了这样的品牌软件,记者写稿可以轻松得多,或者有的领域有些条线根本不用记者编辑来写稿编辑,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而这一些,一点都不影响他们新闻的质量和影响力,一点都不影响他们拿中国新闻奖。他们已经拿了好几个中国新闻一等奖,地方和行业一等奖都拿得手软了。
于是我问,这个写作软件多少钱?韩利说,简单的只要2万元,成系统的要几十百把万。那我可以私人买一个简单的。其实很多家庭都可以买,我估计,它将成为新时代的“新家具”。学生可以买去写作文,年轻人可以买去写情书,中年人可以买去做抖音,老年人可以买去写人生回忆录。成系统的不仅单位上可以买,有条件的家庭和个人也可以买。这正是《每日经济新闻》的理念,过去是人人手中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发声权,现在因为有他们的创新,让人人都可以办一个电视台,“策、采、写、编、审、发、考”可以全包,一人可当百人用。如果反过来看,问题严重,百人因此会下岗。
学习成都,太多收获,走出成都,有些沉重,因为这款写作机器人将干掉我们这些笔杆子。我们当了一生的秀才,写了一生的文章,就只有这门谋生的手艺,只有这个讨吃的饭碗,而今,饭碗要砸了,该怎么办呢,得另谋生路,得早想办法啊,我已老矣,年轻人当计长远啊!
忽然记起古人的一句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昔秦汉文赋、唐宋诗词、元代戏曲、明清小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独领风骚的文章。俱往矣,数风流人数还看今朝,今朝未了,文章的接班人迎面走来,竟然不是人,而是机器。千万别小看我们人造出来的机器人,他不仅会帮助甚至控制写作,还将帮助甚至控制整个人类。那我们还有什么纠结的呢,拦不住就跟着走,顺势才能成事,所谓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每一个写文章的人,都应该是识时务的俊杰,那就让我们一齐欢呼和拥抱这个机器人写作的新时代吧!
作者简介:余爱民,系湖北省委政研室原一级调研员,湖北省政研会调研部长、华中农业大学兼职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外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