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包头知青小镇称我新郎官

——刘冠凡先生走进曾经插队的包头市召湾村

微信图片_20251001165559.jpg

知青代表留影

 

那天,我们一行人作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二师上山下乡知青的代表团,重返故地——包头市召湾村,走进了承载着青春记忆的包头知青小镇。

阳光洒在青砖灰瓦间,仿佛为这片土地镀上了一层岁月的金光。刚进村口,便受到当地乡亲们热情洋溢的迎接,那一声声熟悉的乡音、一张张真挚的笑脸,瞬间唤醒了沉睡五十年的记忆。午饭是地道的农家菜,粗粮细作,热气腾腾,吃进嘴里,暖在心头,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那个朴素而热烈的年代。

微信图片_20251001165534.jpg



饭后,我和妻子被安排入住一间复原于1975年知青家属旧居的院落。推开门扉,映入眼帘的是门楣上一副墨迹苍劲的对联,由包头知青小镇史玉春会长亲笔题写:“青春无悔走边疆,岁月有情归故园”。字里行间,饱含深情,令人动容。

屋内陈设简洁却极富时代印记:一个老旧的木头大衣柜静静伫立墙角,柜面略显斑驳,却仍散发着桐油的清香;床头一张矮木柜上,一只老式闹钟滴答作响,仿佛仍在丈量着那段激情燃烧的时光;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张木制“高低床”,漆色已褪,结构却依旧结实。这曾是我们结婚时梦寐以求的“三大件”——衣柜、床、矮柜,如今竟完整重现眼前,恍如隔世。

微信图片_20251001165459.jpg

作者留影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们夫妇邀请了几对当年一同下乡的老知青夫妻共聚一堂,重温往昔岁月。年岁最长的是1951年出生的马志刚和他的妻子,言语间尽是坚韧与温情;陈凤梅与丈夫张锦相视而笑,五十载风雨同舟,皆化作眼角的细纹与掌心的温度;特别令人感动的是,史玉春会长携爱人李丽也欣然赴约,他不仅是这场重逢的组织者,更是我们共同记忆的守护人。

微信图片_20251001165541.jpg



家和万事兴。大家围坐一起,有人弹起手风琴,有人轻声哼唱起那首熟悉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歌声飞扬,笑声回荡,我们仿照当年习俗,“闹新房”、讲笑话、忆苦甜,仿佛时光倒流,重回青春年少。

夜深人静,月光如水,洒满小院。我挽着妻子的手,坐在门前石阶上,抬头望着那轮皎洁明月,一如五十年前照耀过我们奔赴边疆的路。她依偎在我肩头,发丝微动,眼中泛着温柔的光。那一刻,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心底最深的感激——感谢这片土地,收留了我们的青春;感谢这段岁月,锻造了我们的灵魂;更感谢彼此,携手走过半生风雨,还能在此刻,共赏一轮故乡月。

微信图片_20251001165745.jpg




这不仅仅是一次回归,更是一场灵魂的朝圣。在中国知青康养互助联盟的包头知青小镇,我们找回的不只是旧物与旧景,更是那份永不褪色的信念与热爱。

 

 

作者简介:刘冠凡,男,1958年生,湖南常德市人,中共党员,东北师大教育系毕业,湖南省中小学教育整体结构改革实验课题组副组长,湖南省优秀教师,曾在长沙湖南第一师范、湖南农大继教院等任教,曾任湖南省防洪总指挥部办副处长。北京世界家风大会组委会执行主席。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