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乡里巴巴。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年代里,乡下人确实是寂寞难耐,想方设法寻找精神寄托。劳动人民智慧充盈,湾头湾尾、田间地里总是呈现出一派娱乐闲情,玩得儒雅,乐在中其,回味无穷。
当年毛主席号召:“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领袖的感召力是多么的强大。集思广益,大伙儿都在想法子自娱自乐。大集体的土地是寸土寸金,条件不允许,要在农村发展一项体育运动还非常难。别说是水泥球场,空地也是难寻,湾里的确没有好场子。记得很小时,小队把湾中的一口大塘给填了,一下雨仍然还是一口塘。别无选择,由小队组织大家齐上阵,完全靠人力,从山里一担一担的挑回碎沙石,铺在填的塘基上,就这样建起了个简易的篮球场,一头架起一个木头结构的球架子。
说起这篮球架子倒还有很多名堂,我这说的那可是真事,不知咋的?常常是好端端、四平八稳的球架子,好几次总是深更半夜被人挖出来放倒。先总觉得莫名其妙,大伙儿为这事总是窃窃私语,说是占了方道,过些时日大伙儿又把球架子安上,无端的球架子也有说不清的那些道道。
有球场还缺蓝球,大集体是靠工分吃饭,一个工日只有几毛钱,玩了就没有吃的,吃了就没有玩的,还得等到年终小队决算才能分配。为了买篮球,十多个年青人不辞幸苦,一同到几十公里外的长农去浇野鱼,把鱼卖了再去买篮球,可见多么痴迷。那时买双回力白球鞋再加上买个背心印个号真是令人羡慕,还是很耀眼的亊。说起来湾里篮球真打的不错,还经常走岀去搞邀请赛,在全大队比赛大多总是排在前三名,得了奖回来还要放个鞭炮庆贺庆贺,球打的好也是一种荣耀。青壮年个个生龙活虎,从此玩篮球风靡全湾二十多年。
除了玩篮球外,每逢农闲时,特别是在大雨天不出工,玩的机会就来了。劳力和青年小伙子们聚在一起用扁担撑劲或摔跤,你一盘我一轮,总要比个高低,赢的一方有时能得到一支大公鸡烟的奖励。有时两人象两条水牛样对擂,几十人围观看热闹,男女老少呼声一片,两人你擒着我,我缠着你,你腿扫来,我腿拌去,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彼此几十个来回,不分胜负,双方平手一笑了之。
有趣的是要算用屁股拱石滚,不是只有蛮劲的壮汉,就能玩的东西。石滚好几百斤重,也不会随便听人使唤。玩石滚要得法,有劲者以屁股为支点,两腿屈膝,双手叉腰,大吼一声,石滚乖乖地被拱起。有劲不得法者,即使脸涨得通红,那石滚是纹丝不动,还自言自语地说:“不效不效”。
再看那挑砖比力气的硬活儿,常常也是几十人围观。那一口大土砖足足有好几十斤重,从八口大砖、三百多斤起,一轮一轮的加到十八口、八百多斤才罢休,那是一轮一轮的淘汰,这会儿真要比实力,一般人是纹丝不动,望尘莫及。此时此刻,要显英雄本色,唯有那大力士泽佑和培阶能挑起这千斤重担,他们不慌不忙的撑起担子,只听那两头的麻绳吱吱作响,原本两头翘起的大抬尺,这会儿也低下了头,个个为他们鼓掌,大伙儿连忙称赞:好有劲……好有劲……真大力……真大力!那不是吹的,真称得上是大力士。
那个年代没有什么好逗乐的,在田畈地畈里劳作的人们很疲劳之余,常常寻开心的事儿以解劳顿。总有那几个“惺头宝”爱逗老媳妇儿们玩,要么偷偷的向她们脸上摸把泥,再不是向她们身上浇把水,他们完全是找亏吃、找当上。这帮子老媳妇们哪是好惹的,个个麻利得很,谁都不是善角儿,孩子一大堆还害什么羞。夏日里炎热,大老爷们用牛常常是半身泥巴、半身湿,穿个短裤好干活,这倒给那些大婆姨们提供了“报复”的机会。只要你对他们动了手脚,那总是有好戏看的。当你单人往一群婆姨们面前经过时,那是很危险,只要她们盯上你那是绝对跑不脱的,几个人常常围在一起私语,那好戏就开始了。乘落单的壮汉毫无防备之时,婆姨们突然一拥而上,群而攻之,三把两下的把你按倒在地,这时壮汉只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更没有半点还手之机。婆姨们把你扮成一个泥人倒也不说,这些大妇联婆子哪还顾得半点羞涩,从田里捞起泥巴不停地往你裤档里塞,直至塞满了为止,这些妇联婆子们过足了隐一欢而散。壮汉子无奈把泥巴一把一把地往外掏,只是口里说:下回捉到你莫怪。妇联婆子自觉报了一回仇,个个是笑得前瞻后仰,老少爷们见到这一幕更是笑弯了腰,唯有那刚进门的新媳妇好似腼腆,粉红的脸蛋带有几分羞涩,笑眯眯的低头转开。闹剧结束,吃了亏的壮汉无奈跳进湖里洗上一番,如今这种开心时刻,永远不再。
人们白天忙得不亦乐乎,一到晚上没有什好消遣的,全湾唯独叔叔家有个半导体收音机,也算挺稀奇的。吃罢晚饭都陆续聚集在叔叔家听样板戏、相声什么的,以解除白日的疲劳。即使是盛夏,蚊虫叮咬,亦或是夜已深,大人们非要把戏听完,直至收音机没有播出的波段,才各自哼着小曲回家。
七十年代在农村放一场电影更是件很新鲜的事儿,虽说是计划经济时代,但湾里每年总是留有一些积蓄,放电影小队还是舍得花钱的,不忙时队里时不时的把乡电影队接来放上一场。那时乡下没有电,要是县电影队下来就带个汽油发电机,人倒是舒服多了,可老远就听到发电机隆隆的声音,我们都围着那玩艺儿看希奇,闻到那少有的汽油味,个个是鼻子直耸直耸的。如是乡电影队,那还要派几个后生踩发电机,那发电机就象自行车样,两人一组要配合好,踩得越快电就越足,踩累了换人时,那喇叭就发岀吱吱喳喳难听的声音,银幕上出现一闪一闪的波浪和许多不规则的图象。
放电影既活跃了文化,也鼓舞了生产干劲,还增强了凝聚力,更是开阔了群众的思想境界,扩大了影响,湾的名声也愈来愈好听,真是几全齐美。如今影视业发达了,电影银幕又在乡村挂起,但看不到从前人们渴望的那种激情!
听评书也是那时最流行的文化生活之一。不太忙时,队里不时请个说书先生,说唱几个晚上,为大伙鼓鼓劲。回味起来每当说书先生说到经典之处,总是鸦雀无声。当你听到兴奋之时,先生不知不觉口干舌燥,就要停停快板、喝杯茶、抽支烟,吊吊大家的口味。特别是听到入神的时候,已是夜深人静,先生惊堂木一拍便说:“欲知后事如何,且听明日分解……”这时大伙儿还未过足瘾,谁也不愿离去,就哀求先生再唱上一段,再过把瘾。说书先生无奈清了清嗓门,于是快板又一阵响起,唱词余音绕梁。
时至今日,茶余饭后,谈起那时说书听书的场景,人们总是津津乐道。品味生活,是丰富多彩。时代的乐章,诗意难忘,乡里巴人更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