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古以来,中国没有海军战略。刘华清接任海军司令员后,胸怀全球,放眼世界,以两代领导人关于海军建设指导思想为蓝本,提出了划时代的中国海军战略,并以改革创新、舍我其谁的勇气,一以贯之抓而不放的执行力,海军建设终于出现了一个里程碑式的飞跃。刘华清司令员也被世界誉为与马汉、戈尔什科夫齐名的当代海军战略家。今年1月14日,是刘华清将军逝世8周年纪念日,本网特连载著名军旅作家施昌学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刘华清:中国海军战略家》,以飨读者。
1980年,刘华清参观美国小鹰号航母
3、从“近岸”到“近海”的历史跨越
“制定和确立海军战略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
1985年12月20日。海军首长机关单方一级研究性图上演习接近尾声。作为此次演习的“压轴戏”,身兼总导演与总指挥的刘华清的总结讲评,无疑是令人期待的。
然而,刘华清却借台唱戏,毫无预警地引爆了“海军战略”的震撼弹。
为什么要制定“海军战略”?如何认识“海军战略”?我国“海军战略”的内容是什么?刘华清以其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和独具韵味的鄂东乡音,完成了他人生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次演讲。
尽管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但经历短暂的“脑筋急转弯”调适后,熟悉他的海军各路诸侯和高级将领们还是很快得出一致结论:这绝非刘华清一时冲动的“脱口秀”,而是他深思熟虑、谋划已久的一次战役行动。
果不其然。在1986年元旦过后接连召开的海军党委常委会和海军党委扩大会议上,刘华清再次提议确立“海军战略”。
此刻,刘华清没有了过去三年从容不迫的安适心态,显露于表的是只争朝夕的急切神情。
刘华清没法不急。1985年,在中国改革开放与军队现代化建设史上具有重大标志性意义。
5月23日至6月6日,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扩大会议,军委主席邓小平宣布军队裁减员额一百万。
9月18日,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一大批比较年轻的领导干部取代老同志晋身中央三个委员会。
这两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事件,无论对海军未来建设发展,还是对刘华清个人政治生命,都产生着重要影响。
就海军建设发展而言,随着精简整编与体制改革的深化,当务之急是要研究和制定长远建设规划与发展目标。而要确定中国海军2000年乃至2050年前远景规划,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海军战略作为理论支撑与宏观指导。
对于刘华清个人而言,要在自己海军司令员任期内主持制定海军战略,并以此为指导完成海军现代化长远发展规划,历史留给他的可控时间已经屈指可数。
一个公开透明的政治风向标是:在刚刚落幕的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刘华清与李耀文双双申请退出中央委员会,转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要使海军未来发展方向与建设目标不因领导班子的更替而夭折,最可靠的保证就是确定海军战略与中长期发展规划。
身为“封疆大吏”的刘华清,在即将交出“关防大印”的前夕,强力打开“海军战略”这个潘多拉政治魔盒,似乎有些不合时宜。在权力运行进入“船到码头车到站”的读秒阶段,即使不考虑如何从权位巅峰实现“软着陆”,也大可不必在个人权威信用度与感召力呈加速度耗散衰减的敏感时期,顶风冒险搞那些为别人做嫁衣的“跨代工程”。
刘华清偏偏不信这个邪。此刻,他心里只存一念:海军战略。悠悠万事,唯此为大!
1986年新年前后。在海军机关举行的多次高层会议上,不断响起刘华清倡导制定海军战略的呼声。他就像一个接受答辩的学者,用严谨的逻辑进行着理性的陈述。
中国应不应该提出自己的海军战略?心存疑虑者有之,公开否定者有之:我国海军如此弱小,又是在本国海区作战,有必要提海军战略吗?我国未来反侵略战争的主战场在陆战场,海战场是从属陆战场的,有海军战略独立存在的空间吗?
“提出我国的海军战略,既是一个重要的军事理论问题,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刘华清以其深入系统的研究成果,就制定海军战略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各方位多角度展开阐释与答疑。
刘华清探索海军战略所表现出来的理论勇气、创新思维与前瞻眼光,是令人敬佩与折服的。
早在留学苏联期间,刘华清就对海军战略产生了独特兴趣。文革期间,特别是第二次进入海军被打入冷宫之后,他潜心阅读了大量军事历史著作,特别是在世界海洋大国兴衰史、古今中外海战史、海军发展史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对海洋、海权与海军的认识产生了质的飞跃。担任海军司令员后,特别是在研究制定海军战略过程中,刘华清再次阅读了国内外有关海军军事理论与海战历史的学术著作与人物传记,比较研究了美国、苏联、英国、日本的海权理论与海军战略,对中国的传统军事战略思想与海军历史进行了系统总结与反思。在此基础上,组成专门的“外脑”班子,分专题完成了相关研究论证报告。
如果在军事理论学术的范畴,评价刘华清海军战略的研究成果,称其“填补国内空白”或“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亦可谓名至实归,当之无愧。但现在的问题是,刘华清不是作为一位军事理论家在一个学术讲坛探讨海军战略的学术意义与科学价值,而是作为中国的海军司令,站在国家政治舞台上确立治国安邦的军事大战略!
于是,问题的焦点与矛盾的实质,不可避免地导向一个在中国权力生态与政治语境下高度敏感的话题:刘华清有没有权力和资格提出和制定中国的海军战略?
点击中华民族汗牛充栋的军事典籍和海防史志,难觅“海军战略”的踪迹。中国,从古至今,没有海军战略。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也只有党中央、中央军委制定提出过国家和军队的总体军事战略。各大军区、各军兵种,还没有哪一家制定和提出过自己的军事战略。
按照传统的政治思维定势,即使提出和制定海军战略,这个决策权也在党中央与中央军委,而且只有第一代领导集体中的毛泽东和第二代领导集体中的邓小平拥有这个绝对权威。现在刘华清要提出和制定海军战略,无疑是打破了中国的政治禁忌,别说历史上没有先例,成功的希望渺茫,连刘华清本人最后能否从自己蹚开的这潭浑水中全身而退,也不得而知。
第一个冲击波产生的正面效应,似乎比刘华清预想的要好得多。从海军党委常委会到海军党委扩大会,与会领导一致赞同和积极支持研究制定海军战略,并以此为纲领,规划设计跨世纪的人民海军现代化建设与发展。
心齐事顺,人和业兴。李耀文政委和海军党委一班人对研究制定海军战略的鲜明态度,给予刘华清极大鼓舞。他一鼓作气,乘势而上,抛出了“刘华清版”海军战略的理论体系与军事思想。
什么是中国的“海军战略”?刘华清的结论是:“近海防御”!
这是新中国海军发展史上的一个飞跃。
初创时期的人民海军,从当时的具体国情出发,借鉴苏联海军建设的经验,确立了建设一支近岸防御型海军的指导方针,“依托岛岸,近海作战”,始终是人民海军最重要的作战原则和指导方针。
现在,刘华清将中国海军战略规范为“近海防御”。从“近岸”到“近海”,虽然仅是一字之差,但对共和国海军而言,却是经历了30多载漫漫航路之后筑起的一座新的航标。
“近海防御”的理论依据从何而来?
刘华清答曰:毛泽东、邓小平。
正是从伟人的思想宝库中,刘华清找到了描述和定位中国海军战略最科学的理论、最光辉的思想和最精准的文字。
综观毛泽东关于海军建设的论述,在刘华清脑海里打下深深烙印的:一是自始至终将海军视为与陆军、空军并举的国家武装力量体系中一支重要战略攻防力量;二是这支海军一定要“强大”,要有足够的威慑力和打击力,要使敌人“怕”;三是明确规范了这支海军的使命任务:维护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抵御帝国主义可能从海上来的侵略,收复台湾、统一祖国。
与毛泽东相比,邓小平海军建设思想更加凸显时代特色和战略色彩。
1978年6月28日至29日,邓小平在听取第六机械工业部和海军关于造船工业情况汇报时指出:“我们的战略是防御的,20年后也是战略防御,这包括核潜艇,也是战略防御武器。对海参崴、对马海峡、马六甲海峡也是防御,就是将来现代化了,也还是战略防御。”
1979年4月3日,邓小平在听取海军主要领导同志工作汇报时指出:“我们的海军,应当是近海作战,是防御性的。我们不称霸,从政治上考虑,也不能搞。海军建设,一切要服从这个方针。防御当然也要有战斗能力。海军的装备、规划要从这点出发。”
1979年7月29日,邓小平在青岛接见海军党委扩大会议全体同志时,再次明确指出:“我们的战略是近海作战。我们不像霸权主义那样到处伸手。我们建设海军基本上是防御,面临霸权主义强大的海军,没有适当的力量也不行。这个力量要顶用。我们不需要太多,但要精,要真正是现代化的东西。”
对于邓小平新时期军队战略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刘华清比一般人有着更独到、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作为国防科委副主任、总参谋长助理和副总参谋长,刘华清有幸组织或参加了1978年至1982年邓小平主持召开的多次有关国防与军队建设的情况汇报会和研讨会,亲耳聆听了邓小平一系列重要指示。就任海军司令员后,特别是设计与谋划海军战略过程中,刘华清脑海里反复映现的就是邓小平一次次论述新时期海军建设的思想内涵和音容神韵。
邓小平关于海军建设的一系列谈话和指示,为刘华清制定海军战略提供了坚实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从某种意义上说,刘华清的海军战略就是邓小平新时期海军建设思想的系统与集成、概括与抽象、提炼与升华。
“邓小平同志的一系列指示,指明了我国海军战略的两个基本问题,即战略的性质和作战的基本范围。”刘华清总结道,“性质就是‘防御’,作战范围是‘近海’。因此,我们确定我国的海军战略是‘近海防御’。我们的这一战略属于区域防御型战略。”
刘华清具体阐释“近海防御”海军战略要素时,字里行间折射出的仍然是邓小平海军建设思想的深厚底蕴。
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刘华清在设计和论述中国海军战略时,绝少提到西方经典的海权思想与海军战略理论,自始至终引用的是毛泽东、邓小平的军事理论与战略思想。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在这场海军战略的思想论争与理论交锋中,他的这种“厚中薄外”、“求近弃远”的研究方法在20世纪80年代那个特殊历史时期,为他避免可能的政治风险撑起了一把效用绝佳的防护伞。
刘华清的本意,并非“为了打鬼,借助钟馗”。事实上,刘华清是在吸取毛泽东和邓小平海军建设思想全部精髓基础上,借鉴国际先进的海权理论与历史经验,研究和制定中国的海军战略的,这就使得其研究成果既具有普遍的规律性意义,又富有中国特色的实践性价值。
对于邓小平新时期军事思想的学习与运用,刘华清往往显示出过人的超前意识与创新活力。在确定“近海防御”海军战略之后,他直接提出了海军建设的奋斗目标,即:“在本世纪末或更长一段时间内,建设一支精干顶用的、具有现代战斗能力的人民海军。”
对于这个建设目标,刘华清作出了系统的阐释:“这一目标包含有三个基本要求:一个是‘精干’,一个是‘顶用’,一个是‘现代战斗能力’。所谓‘精干’,就是要人员精干,机构精干,装备精良。要在保持一定数量的基础上,有很高的质量,使战斗能力大幅度提高。‘顶用’,就是必须有一支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的、先进军事理论和较高科学文化素养的干部队伍及战斗人员;有足够数量的、性能良好的现代武器装备;有严格的训练和合理的编成,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和武器的综合效能。‘现代战斗能力’是一个综合的总体要求,主要是具有现代条件下遂行海上全面作战的能力。”
刘华清高举邓小平海军建设思想的旗帜,大力推进海军现代化发展进程,不可能有人公开站出来唱反调。但搞海军现代化要不要制定海军战略,你刘华清有没有权力和资格来制定中国的海军战略,则见仁见智,任人评说。
慢慢地,刘华清感觉到耳根不是那么清净了。
有人开始“上纲上线”:刘华清打海军旗帜,设海军节日,谱海军军歌,现在又大张旗鼓搞海军战略,这不是破坏党对军队的统一领导、自立山头吗?
有人开始传播小道消息:刘华清已经退居中顾委,海军司令员当不长了。
有人开始见风使舵:感情上不是那么近乎了,工作上不是那么配合了。
刘华清再也不能装聋作哑了。海军党委常委生活会上,他直抒胸意:“海军战略是个新东西,有不同看法、不同意见,很正常。我们开了常委会、党委扩大会,就是请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嘛!某些人当面不说,背后乱说,会上不讲,会下乱讲,搞小动作,犯自由主义,这不是共产党人的品格,海军机关也不能滋长这种歪风邪气!”
“我再强调一次,”刘华清一字一板地说,“海军战略的研讨要深化,欢迎大家与我一起探讨,公开争论也不要紧。”
刘华清坚信,有海军党委和广大海军将士的拥护和支持,个别人叽叽咕咕翻不起大浪。海军战略能否快速向前推进并大功告成,关键在于凝聚社会各界共识,引起军委首长和总部机关的高度重视。
这是一次高层次、高水平、高难度的组织运作与政治公关活动,刘华清的协调策划能力与公关运作水平,令人叹为观止,拍案叫绝。
1986年4月29日,应张震校长的邀请,刘华清前往国防大学作了一场题为《海军战略与未来海上作战》的学术报告。虽然听众全都是高级教官和高级军官,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还是第一次聆听到如此全面、如此系统、如此新颖、如此权威的研究海军战略理论的学术报告。刘华清的长篇演讲,犹如一股蓝色冲击波,开启了他们职业思维一个新的窗口和新的视角。
1986年11月18日至20日。由刘华清倡议、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承办的首届海军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顾委常委、原副总参谋长伍修权,副总参谋长何其宗,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朱光亚,国防大学校长张震等高层领导应邀出席;来自国务院有关部委、社会科学院及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空军、二炮等军内外46个单位的85名专家学者与会;刘华清与李耀文出席联袂主持会议。
“我们这个会,叫做‘海军发展战略研讨会’。人民海军建立37年来,开这样的会还是第一次。”刘华清以其敦厚质朴的形象和真诚务实的话语,介绍召开这次研讨会的初衷与目的。
“海军是一个战略军种。既然是战略军种,就应该有自己的战略。”刘华清话音刚落,国防大学校长张震便亮开嗓门,全力呼应。
在29位领导和专家宣读的研究论文或即席发言中,张震的演讲报告无疑具有特殊的权威性和超强的震撼力。刘华清到国防大学“授业”,张震来海军“论剑”,两位开国老战将可谓“投桃报李”,为创立中国军队第一个军种战略理论,携手同心,默契配合,打了一场精彩的“协同战”。
首届海军发展战略研讨会取得丰硕成果,在中央国家机关、军委总部和海军部队产生了广泛反响。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1987年2月13日。刘华清和李耀文共同签发了海军党委上报中央军委《关于明确海军战略问题》的报告。
与此同时,由刘华清主持制定、并经海军第六次党代会讨论通过的《海军2000年前的发展设想和“七五”建设规划》,也以海军党委名义呈报中央军委;而研究海军发展战略的重要成果——《2000年的中国海军》,则以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名义上报军委总部。
3月21日。根据总参谋部要求,刘华清和李耀文再次以海军名义签发上报《关于海军战略问题的简要说明》的报告。
4月1日。根据总参首长指示,总参作战部召集总参军训部、装备部等有关部门,国防科工委、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军委规划办、海军等九个单位的领导和专家,专题讨论研究海军党委向中央军委呈报的《关于明确海军战略问题》的报告。与会领导和专家一致支持海军党委提出的海军战略,认为海军战略的制定与提出是极为适时的和十分重要的,不仅对今后海军的作战和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而且对全军军事理论研究也是一个很好的促进和推动。
此后不久,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等,先后圈阅了海军党委《关于明确海军战略问题》的报告。
至此,具有中国特色的海军战略及其理论体系宣告诞生。
曾经饱受五百年“禁海”之痛的中华民族,在即将跨入海洋新世纪的转折关头,终结了没有海军战略的漫长历史,刘华清也因此被誉为与马汉、戈尔什科夫齐名的当代海军战略家。
这是西方海军战略理论界馈赠刘华清的“荣誉头衔”。上世纪整个90年代,在对中国海军的研究中,刘华清和他的海军战略理论成为首选课题。“中国马汉”——这是美国海军战略研究专家杰弗里·戈德曼一篇论文的主标题。
刘华清看到这篇论文,曾哈哈一乐:“是不是马汉,美国人说了不算!”
作者简介:施昌学,1957年1月出生,湖北省监利县人,1974年参军入伍,中共党员,海军大校,军旅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