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古以来,中国没有海军战略。刘华清接任海军司令员后,胸怀全球,放眼世界,以两代领导人关于海军建设指导思想为蓝本,提出了划时代的中国海军战略,并以改革创新、舍我其谁的勇气,一以贯之抓而不放的执行力,海军建设终于出现了一个里程碑式的飞跃。刘华清司令员也被世界誉为与马汉、戈尔什科夫齐名的当代海军战略家。今年1月14日,是刘华清将军逝世8周年纪念日,本网特连载著名军旅作家施昌学撰写的纪实文学《刘华清:中国海军战略家》,以飨读者。
3、核潜艇不能断线
1988年国庆前夕,新华社受权公告:中国海军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成功。
六年前。继常规潜艇水下发射弹道导弹之后,刘华清加快了组织协调弹道导弹核潜艇研制生产步伐。
自核潜艇工程重新上马,在导弹核潜艇研制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上,也曾出现过多次争议。1967年11月。时任国防科委副主任的刘华清主持召开导弹核潜艇总体方案论证会。会议听取了艇、弹、核动力、控制、水下试验等主要方面的专题报告。刘华清明确表示支持核潜艇总体研究所提出的基本方案,即第一代导弹核潜艇集中力量解决艇总体和导弹武器系统及相应主要配套设备问题,第二代再努力实现全面赶超的先进性要求。刘华清的决断很快获得聂荣臻元帅和中央专委的批准,为导弹核潜艇的研制统一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导弹核潜艇研制处于“艇等弹”的停滞局面。面对停建第Ⅰ型导弹核潜艇、集中搞第Ⅱ型的呼声和争议,兼任军委科学技术装备委员会副主任和军委战略武器定型委员会主任的刘华清力排众议,仍然坚持“第一期先把艇搞出来,以艇促弹,第二期最终完成全系统”的研制路线图,终于使我国第一代导弹核潜艇顺利建成下水,并交付海军服役。
核潜艇水下发射洲际弹道导弹获得成功,以及最大自持力长航、极限深潜和出岛链远航等重大试验圆满完成,标志着中国核潜艇部队已经迈向以战斗力建设为中心的更新换代的发展新阶段。
1990年,中国研制规划的第一代核潜艇中最后一艘鱼雷攻击型核潜艇建成下水。
第一代核潜艇按规划数量研制生产并交付海军服役,其间经历的坎坷曲折,刘华清记忆犹新。自中国拥有核潜艇以来,其存废多寡之争不绝于朝。1978年,刘华清重返国防科委担任副主任期间,就专门约请军地相关部门领导和专家开会讨论核潜艇还造不造的问题。研究来讨论去,整整扯了10多天,最后达成共识:继续造,不造不行。随后,刘华清专门向邓小平呈送报告,邓小平一锤定音:还是要继续搞!如此,才有了今天的核潜艇数量和规模。
第一代核潜艇研制生产终于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那么,新一代核潜艇还要不要研制生产?刘华清态度十分鲜明:核潜艇、核武器、核动力堆的发展,既要有近期目标,又要有长远发展规划。早在研究制定海军装备发展规划期间,他就多次强调,核潜艇工程,一方面要下功夫抓好核安全和现役艇形成战斗力,一方面要考虑新型核潜艇发展研制和生产不断线。不仅要研制新一代导弹核潜艇,而且要研制新一代攻击型核潜艇。随着科技的发展,敌人反潜力量的增强,原来用常规潜艇就可以遂行的任务,现在必须靠攻击型核潜艇才能完成。
为了理顺第二代核潜艇发展思路,早在70年代末刘华清就曾主持召开发展规划座谈会。对于第二代核潜艇研制,有关方面围绕核动力研制存在三大争议:是否采用新堆型?功率如何选择?堆舱布置采用何种方式?潜基弹道导弹研制,有关弹、艇、筒的匹配问题,更成为协调统一过程中的一个巨大瓶颈。
面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僵持局面,刘华清审时度势的科学态度、统揽全局的协调艺术和胆略超凡的人格魅力,赢得各路权威专家的拥戴与赞佩,所有争议与歧见终于在谈笑间灰飞烟灭。有感于第二代核潜艇研制马拉松式的协调大战,时任副总参谋长的张爱萍在出席座谈会时,曾以诙谐的口吻形容道:“现在是‘张飞战马超’,互不服输赢,挑灯夜战,战不下来,还要刘备下来打躬作揖(指刘华清)。”
往事成追忆。如今,中国核潜艇一个时代结束了。面向未来,面向新世纪,中国核潜艇如何继往开来、再铸辉煌?刘华清将自己的设想向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做了详细报告。
江泽民当即决定:亲自前往视察。
1990年4月7日。江泽民主席在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国防部长秦基伟的陪同下,来到海军某试验基地和核潜艇造船厂。
下午4时许。在检阅核潜艇、驱逐舰和护卫舰部队后,海军和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汇报了核潜艇工程进展过程,提出了新一代核潜艇研制生产的建议。核潜艇制造厂也如实报告了工厂面临的困境,希望海军继续订货,以免陷入后继无艇、生产断线的危机。
听完三方汇报,刘华清心里沉甸甸的。
早在1987年3月底,他就曾建言军委总部重视核潜艇科研生产队伍的保持问题。然而,机缘造化,命运难测。令刘华清没有想到的是,保持核潜艇科研生产不断线的历史重任又压在了自己的肩头。
“核潜艇从这条完了以后就要断线。”面对现实,刘华清不无忧虑地说:“实际上现在的配套厂都已经断线了。这个问题怎么办?如果国家一年能给海军几个亿采购费,那么再搞个二三条是可以的,七八年的时间就不会断线。否则,如果停产了,实在太可惜。”
“停产会涉及到最早配套的2000多家工厂,现在主要是抓关键的200多个厂。”刘华清神色严峻:“设想一下,如果核潜艇制造总厂的工人都不造核潜艇而去干别的,配套设备厂都不生产配件而去干别的,专业科研院所都不研究核潜艇而去搞什么电站、捣鼓一些石油大罐子,那么所有的技术人员都放走了,今后一旦需要会怎么样?”
“核潜艇不能断线!”刘华清话音刚落,江泽民当场拍板。
“核潜艇断档是不行的。要加码,要很好地宣传这个事。”江泽民侧身面对刘华清,语带幽默地笑着说:“我明白了,心有灵犀一点通嘛,你点一点我就知道了是什么意思,不能断档!”
刘华清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两眼溢满喜悦的泪花,带头为江主席的果断决策鼓掌叫好。
是日晚。江泽民欣然为核潜艇部队挥毫题词:“加强核潜艇部队建设,壮我国威,壮我军威。”
1991年6月中旬,海军召开第三次核潜艇领导小组会议,决定核潜艇部队从当年10月1日起正式担负战备值班任务。
海军的请示报告,经由总参谋部呈送到刘华清的案头。
这是一个具有重大象征意义的历史性事件。刘华清心潮澎湃,激情难抑。30年,整整30年!从舰艇研究院院长到中央军委副主席,从第一张设计图纸到第一根钢铁龙骨,从第一道水下航迹到第一支具有第二次战略核打击作战能力的海上劲旅,他与核潜艇结下的传奇情缘,壮怀激烈,举世罕闻!
1992年5月29日。刘华清在海军上报的关于核潜艇部队建设情况的报告上批示:要持续保持科研发展和认真做好安全工作。并在当日将海军的报告转呈江泽民主席。江泽民随后也作出了重要批示。
1994年,中央军委和中央专委作出重大决定:将新型鱼雷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列入“国家专项”,第二代核潜艇研制工程由此全面展开。
中国核潜艇,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看到核潜艇事业后继有人,后继有艇,我也就放心了。”相伴中国核潜艇走过36个春秋的刘华清,无怨无悔,备感荣耀。
而更令他欣慰的是,进入新世纪,有幸目睹了由他亲自决策部署和组织研制的第二代新型核潜艇,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高速度、高质量地建成下水,服役成军。(全文完)
作者简介:施昌学,1957年1月出生,湖北人,1974年参军入伍,中共党员,海军大校,军旅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