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廖忠海,是一个把族谱看得比生命还重的人。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本族监利、洪湖五修谱修成,承蒙墩台上族人们的高抬,让他保管族谱,他简直受宠若惊。但同时又怕保管不好,当时我们家是个低矮简陋的平房,有的地方甚至还有屋漏,因此,他再三推辞过。
为了不让族谱受潮,他起先想放在柜子里。可是又怕家人不小心翻出来,撕去几页或弄皱弄破。又打算吊在床底下,但床下地皮潮湿,很容易波及族谱,因此也没放成。后来,他决定放在楼板上。说是楼板,实际上只是两块板子搁在横梁上。为防鼠咬、屋漏,他先用牛皮纸包了两层,后来用塑胶袋子装好,才放心地安到上面。
2006年农历3月,他因病自知来日无多,首先想到的便是把族谱交给族人。完成这一任务后,他就像交完了人生的最后一份答卷,脸上绽开了舒心的笑容。
他为什么这么看重族谱?
我曾经问过原因。
他说,族谱可传承家风、族风。从族谱上我们知道,我们族里曾出过朝廷公卿,也出过士绅豪杰,他们之所以成功,与家风族风是有渊源的。离开了家庭教育及族风熏陶,他们的成长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满清名臣曾国藩,为什么后世世代荣耀,也是好的家风、族风奠定的根基。
族谱可以传承文化。族谱里面除了孝悌、家训文化外,还有祭祖文化、姓氏文化等。古往今来,大凡有所成就者,首先就是寻根问祖,光宗耀祖。在谱中,你不仅可以找到自己的始祖、先祖、宗祖,还可根据派序文化,追溯到祖宗十八代。姓氏文化也蕴藏着丰富的知识,我们廖姓是怎样起源,经历了怎样的演变,都可从谱中找到答案。
族谱是一根源远流长的纽带。常言说,没有千百年的亲戚,只有千百年的宗祖。中华上下五千年,虽然改朝换代多次,但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没有断层,宗族始终紧密相联。因为每逢朝代盛世,宗族都要修谱。所以说,族谱就是一根纽带,而每个宗亲成员都是这根纽带上的一个点,血浓于水,永远不会分开。
我的父亲廖忠海去世至今已11年了,他30多年教书先生的形象及他的事迹好多我都淡忘了,唯独他的爱谱情结却永远烙印在我的脑海深处。
盛世修谱,重铸新篇。承继先辈的爱谱情结,传承传统文化,在当今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实现供给侧改革的大战略转移中,我们全体族人一定要顺应时代潮流,在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带头振兴实体经济,带头振兴农村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为此,有感而发成诗一首,题为《族谱礼赞》:
历史烟云早已远去,
未来总是斑澜无比。
可不如铜板册上的名字,
千秋万代让人铭记。
诗书传家,
立身孝悌。
观念虽有万千,
但这是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五千年虽长,
不老的是你。
常读常新,
心中永远有希望升起!
写于2017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