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推介· 清茶一盏品竟陵

这是一只具有神性的大雁,从盘古开天地始,她就守护在这一片犀兕麋鹿遍野的膏腴之地。她饮着从云梦古泽流淌至今的湖水,使她的血液保持亘古不变的年轻,她羽翼翩翩苍劲有力,展开翅膀拂去了历史的尘埃,带着某种神性的、庄严的、亲切又温柔的呼唤,逍遥地游在故园上空,带你穿过古老的西塔寺,雁叫关、古雁桥,穿过天下第一茶楼、穿过形态各异的亭台楼阁、九曲回廊,让你感受古典园林的艺术之美,引你追忆那曾经辉煌过一个时代的人物以及他们的故事。

古雁桥.jpg

古雁桥

这里就是古竟陵,今天的湖北天门市。

这里曾有惊涛骇浪、金戈铁马的过往,也曾有沧笙踏歌、赌书泼茶的快意。这些生于斯长于斯歌哭于斯的赤子们,以高尚的品质、卓越的智慧、恒久的毅力写下了不朽的传奇。如春秋鲁国大夫叔孙豹所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一个人若在道德、事功、言论的任何一个方面有所建树,立其一者,定能传之久远,虽死犹生,是为不朽。看,这些不朽的人们来了,在大雁的呼唤中,汇聚成一条灿烂的星河。今晚的茶经楼注定是个不眠之夜,以茶思源、以茶入诗、以茶说经、以茶论道,一场跨时代的茶文化交流即将拉开序幕。

陆故园.jpg

陆纪念馆++.jpg

陆羽纪念馆

子文来了,乘着他的麋鹿(早在距今7000年至4000年前后,长江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遗址中,就发现了大量鹿的遗骸),带着他的神鹰。史料记载:子文生于农历五月初五,其母以为不详,抛弃于云梦古泽今天门市九真镇内的草泽中,老鹰为他取暖、母虎喂乳,后由郧国国君斗辛收养,取名子文。郧国国都位于今石家河遗址上,楚国吞并郧国后,楚成王见少年子文器宇不凡,便带回郢都。具有雄才大略的子文积功晋升为楚国令尹(宰相)后,协助楚成王大力整顿楚国内政,使楚国在长江流域成为无以抗衡的霸主,并有足够的国力对抗其他中原大国。

作为楚国的宰相,子文为官清廉,生活特别节俭,甚至到了“面有饥色,朝不及夕”的地步,有时饿了,就在随处可见的茶树上摘点嫩芽充饥或以茶叶佐粥。每遇国是难破难立之际,他都茶不离手,茶能清神志、洗心尘。孔子在《春秋》中对子文赞曰“忠”!也许是这集天地日月之精魂的茶融入到他的血液筋骨中给了他非凡的智慧和力量。我始终相信一个人的饮食习惯与其人格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

陆羽来了,乘着唐朝的月色而来,他用一部《茶经》璀璨了整个唐朝的星空。是大雁用羽翼守护过他,那是大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秋天的一个清晨,竟陵城(今湖北天门)外龙盖寺的智积禅师晨起漫步于西湖之畔,在岸边的芦苇丛里,发现有三只大雁张开翅膀守护着一啼哭的婴儿,便带回了寺院。后来,禅师以《易经》占了一卦,卦曰:“鸿渐于陆”,即大雁降落于陆地之意,于是禅师给他取姓为“陆”,大雁用羽翼护佑过他,便取名为“羽”,字“鸿渐”。是大雁给他最初的温暖,并为他种下鸿鹄志,让他与茶结下不朽之缘。茶仙、茶圣、茶神,世人将所有的美誉都加诸于他,只有大雁知道他一生所承受的刀锋磨砺之重。

他是个弃婴,被智积禅师收养后,从小在寺院砍材挑水种菜做饭放牛,沉重的杂役、貌丑口吃并没有让他湮灭在人海里,他勤勉好学、正直诚信让他屡受贵人相助,赢得了许多肝胆相照的情谊。少年时,竟陵太守李齐物助他到火门山研读深造;青年时,崔国辅与他一起钻研茶事、颜真卿与他品茶吟诗;他有心灵知己李冶,更有集长辈、导师、笃友、兄弟于一身的生死之交皎然,他是精神上的贵族。

为考察茶事,他竹杖芒鞋访遍名山大川,翻山越岭深入茶区调研实践。考察结束回到天门,在干驿镇松石湖畔结庐于东冈,潜心钻研并酝酿撰写《茶经》,历时二十六年,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他没有家人、没有俗世的欢乐,他只有深切的孤独、持久的忍耐、博学的才识、强大的内心和一盏总是彻夜通明的油灯。他说“茶有九难、方到嘴边”,说的是茶亦是自己。不经九秋风露,又如何夺得千峰翠色?

他早在一千多年前就颠覆了[美]查尔斯·威尔伯的贫穷说:“贫穷遮蔽了人的眼睛,让他看不到食物以外的东西;贫穷枷锁了人的身体,让他像动物一样不停地被原始欲望折磨。贫穷剥夺了人的力量、尊严和权利,让他在自然、神灵和权力面前自觉软弱,卑躬屈膝”。他轻蔑地推翻了这一套言论,他是天赐赤子、是草木的精魂,他从来不问这个世界给予了他什么,他只问自己能为这个世界带来什么。他热爱自然,藐视权贵、不重财富与虚名,唐代宗几度诏拜他为太子文学、太常寺太祝,他不畏浮云遮望眼。他是个征服者,征服了人生的无常和苦痛,征服了自己的命运,更征服了人类的平庸

大雁和陆羽,早有心照不宣的默契,视彼此为生命的守护神。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相逢的喜悦无可言说,彼此依伴着在故园上空作逍遥游。

我在想,子文和陆羽幼时的经历何其相似!都被弃于荒野,都有神鸟护佑,守护子文的是老鹰,守护陆羽的是大雁。原始社会就有鹰的图腾,老鹰总是与政治、军事、皇权紧密相连;而大雁乃是禽中之冠,自古被视为“五常俱全”的灵物(仁、义、礼、智、信是为五常)。他们从出生就有卓越的神鸟护持,昭示着他们的不同凡响和各自即将肩负的使命。

梦野书院.jpg

梦野书院

醉吟先生依旧是一袭布衣、一柄蒲扇、一壶茶。朴素的外表却掩饰不了骨子里的锋芒,善于思辨的人即使面对美景佳茗也是一副忧国忧民的神情。他曾任苏州刺史从事,后入京为太常博士,出生微寒的他更了解民众的疾苦,更同情大众的苦难,此刻,他在思考着怎么以茶兴农、以茶致富,怎么改善民众的生活困境。

鲁铎和鲁彭父子俩正从梦野书院出来,鲁彭手持《陆羽茶经》,这是他编辑出版的历史上第一部茶经,他视若至宝,这样的盛会自然是要随身携带。

茶经楼前东侧的观景台上,明朝吏部尚书周嘉谟和工部尚书陈所学在高声辩论,身边各有一小童端着一盏清茶,冒着袅袅热气,也许是这泛着生命光泽的茶消弥了他们身上的刀剑气,两人神情温暖又祥和。

在如白驹过隙的一生中,周嘉谟(1546-1629)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一生经历和辅佐了明代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五位皇帝,可谓德高望重的五朝元老。二十五岁中进士,少年得志,历任户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著有《沧浪集》。

陈所学秉性刚直,历任浙江左布政使、山西巡抚、北京工部尚书等职,晚年居老家松石园,著有《松石园集》。他和周嘉谟同住一巷、同朝为官、互相支持,卒后同葬于家乡竟陵。二人在波诡云谲的政治生涯以及繁重的政务中,以享年八十余岁的高龄得以善终,不能不说他们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坚毅品质与旷达心胸。

远处,钟惺和谭元春带着一帮“竟陵派”学子在茶醉亭品茶论道,一位文学新人正摇头晃脑的吟诵着陆羽的诗:“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是竟陵子告诉我们,不要执着于尘世的虚名,一盏清茶可洗净铅华,找回生命的本真。

在浮香绕曲岸、园影覆华池的唱和亭,翰林院学士、礼部侍郎蒋立镛正和他的一门五进士聚集在一起,重温着被嘉庆帝钦点状元的辉煌史。若不是他常与荷为邻,与荷早已心有灵犀,又怎会在殿试中,当嘉庆帝吟一上联“青矜争出玉宫”时,他立马对出下联“朱笔独点天门”,所有的妙手偶得都源于平时的厚积薄发。他的博学才识让嘉庆帝大为赞赏,赐他黄金回家乡天门净潭造状元府,但他经过河南时,看见万物萧条、饥民成群,便将黄金捐给了当地政府赈灾济民。如今在河南一带还广泛流传着蒋立镛的善举。

胡聘之胡老爷在浮香阁看夕阳。作为晚清重臣、山西巡抚,他有着太多头衔:“洋务先锋”、“晋商保护神”、“山西现代工业之父”,他对山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推动山西近代工业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他是山西人不朽的英雄。晚年归隐林泉,住在孝子里胡家花园,以茶佐诗自娱。

雁叫关前是谁人在用小壶汲水?专注又虔诚,近前观之,原来是周树模,这位曾代镇国公草拟《立宪疏》的翰林院编修,监察御史,和上次出洋考察宪政不同,这次他要到遥远苦寒的白山黑水之地黑龙江去任巡抚一职,任重而道远,此次一别,不知何时才能重归故里,他要带一捧家乡的泥土和湖水,以慰思乡之情。

雁叫关.jpg

雁叫关

竟陵太守李齐物正立于沧浪桥上,是在等他么?他忘不了在江汉之畔,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的欣悦,更忘不了他推荐自己到火门山书院研修深造的恩情。

他的好友刘长卿、孟郊和大唐才子才女们在司马桥上谈笑风生、追忆往事。人生最大的乐趣不过是一书一茶一知己、一潭一竹一幽居。

都来了!此刻,风起,云涌,大雁和陆羽从苍茫的故园上空回到他们的精神家园。浩渺宇宙,人的一生多像是一场梦啊,但又不是梦!他们真切的来过,他们是用茶之一线串起的散落在岁月长河里的明珠。

西塔寺.jpg

西塔寺

岁月的风吹黄了树叶、吹老了青山,却阻挡不了这些奔着灵魂的相知纷至沓来的新交故知。一方水土一方人,万里茶道万里歌。在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中走来的人们,沿着茶的足迹,在时空的交汇处、在巍峨的茶经楼、在一盏清茶里,品味生命的喜悦,同挂云帆济沧海。

近照.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彭卫霞,天门竟陵人,立于繁华拒绝被俗世雕刻坚守初心保持我本色。写作非本职,只为修行,以跋涉在大自然与文字中为乐事有散文随笔散见于报刊,目前从事一份普通的工作。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