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疫美文推介· 从下沉社区到康复驿站

2月15日,我早上7点到五园里社区卡点接班,天气突变,大雪纷飞,还未搭建帐篷的卡点寒风刺骨,与我一起值守的李兵主任、章云峰科长接到紧急命令,要求他们到武汉市第三职业学校安排临时隔离点,卡点只剩我一个人值守。我放弃喝热水取暖,怕上卫生间而卡点失守。为了取暖,在一家不到3米长的商铺屋檐下,我靠来回跑步暖,一直坚守到晚上7点。在长达12小时恶劣天气和枯燥环境下,我毫无怨言,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守好家园,不辱使命”。

卡点值守.jpg

作者在汉阳五里园社区卡点值守

 

在挨家挨户摸排的时候,我和同事们留了一个心眼,在测查体温的同时也记录各家情况。在协助社区分发爱心菜时,我和同事们心中有底,精准地把爱心菜优先发放给困难家庭,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给困难居民。其中一户有透析病人,我们主动到社区申请米、面、油等物品,黄道武、章云峰同志和我亲自送到这一家,可谓雪中送炭。我们的行为引起了市人社局卡点领导的高度重视,市人社局以更大力度及时帮扶了这一家。

分米分油.jpg

作者与同事将米、面、油等物品送至困难户家庭

 

当我发现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每天靠吃方便面从事繁重工作时,我主动联系汉阳区教育局办公室肖勇同志,请求我局订餐时多订10多份,帮助社区解决了中餐问题。

其说我们和居民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倒不如说,我们下沉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全体居民携起手来,共同谱写了一曲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歌。

 

3月6日10点,我接到去武汉市财政学校康复驿站的命令,在完成卡点工作交接,匆忙吃过中餐后,12点半就来到康复驿站,协助李兵指挥长和方新林组长做好接收康复者的准备工作。我接受了担任副组长重任,负责接收登记、分配房间的工作。

原定下午3点接收病人,其实1点半就有病人陆续送到。引导、测体温、消杀、分配房间、搬运行李等工作快速展开。我根据康复者的年龄和出院小结,将年龄大、病情重的病人分配到2楼,年轻的分配到6楼。第一天共接收了77名康复者,虽然接收过程手续繁杂,时间漫长,人手少,工作强度大,但是在全体队员共同努力下,全部病人到晚饭前都被安顿好,上报数据准确无误。第二天,我和数据组的同志一起简化了转运流程,提高了康复者入住效率,三天时间一共接受了183名康复者,做到了没有一位康复者有怨言,没有一个数据有错漏。接收工作完成后,我和一位战友负责二楼28位病患的服务工作。

搀扶老人.jpg

作者(左一)在康复驿站护送83岁老人回养老院隔离观察

 

第二天,我主动申请值夜班,本来值夜班后可以休息一天,当我看到康复驿站人手不够,新派来的战友业务不熟,我和一起值夜班的李雄伟同志主动留下,又紧张地战斗了一天。

要说在康复驿站工作不怕是假的,尤其是第一次全体康复者核酸检测后,发现一部分康复者呈阳性,而且分布在各个楼层,大家都有被感染的可能。我的想法与其他战友一样,既然组织上信任我,我又是一名党员,就要拿出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按照党中央、习总书记的要求,坚决打赢这场抗疫阻击战!

 

其实,像我们这样的60后,基本上是家里顶梁柱,在疫情风暴眼工作,承担着社会、家庭防疫的双重责任,是不容我们倒下的!所以,我认真听了康复驿站组织的两次防疫培训,严格按照专业医护人员要求做好防范工作,时时提醒年轻队友注意安全。在驿站工作期间,一次家里断了炊,我赶紧联系卡点志愿者,帮我代购生活物品。我悄悄把米、面、油、蔬菜放在家门口,通知家人消毒后再拿回家,连老婆、孩子的面都不敢见。

记得一次,一位病人需要到汉阳医院就诊,我主动提出由我送诊,因为我原来值守的卡点在这家医院附近,熟悉环境。还记得一次,有一位病人突然发热,要马上送到武汉市第五人民医院(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就诊住院,我也主动承担送护任务,经过与区指挥部、街道反复沟通,最后病人得以住进医院。我提着病人自带的制氧机,将病人送至住院部,返回驿站休息点时,已过了晚上10点,才发现自己没有吃晚饭。

第五医院.jpg

作者将发热病人送至定点医院就诊

 

在驿站增派了人手,逐渐走上正轨后,我们一批60后按照局领导要求,下火线隔离观察。两天后,李兵主任要求我回驿站,协助数据组做好统计,接听康复者电话,也为康复者离站做好准备。我二话没说,再次回到驿站与战友们并肩作战,直到4月1日安全撤离。

 

在李兵主任、方新林、代双、张基文和韩金刚组长的带领下,我们实现了局党委提出的“零感染、零事故、零投诉”的工作目标,完成了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为武汉抗疫取得阶段性成果作出了微薄的贡献。

获赠锦旗.jpg

作者和同事获赠锦旗

 

从下沉社区到康复驿站,我深深感受到什么是“家国情怀”,正如一首歌“都说国家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在此疫情隐患未退的情况下,我想到的是,没有强大的国,就没有安定的家,更不会有富裕的家。

抗疫战友合影.jpg

作者与抗疫战友留影

 

从下沉社区到康复驿站,我深深感受到什么是“中国力量”,一个人力量有限,但是只要我们人人贡献一份力,就能凝聚起磅礴的“中国力量”,这力量是我们国家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源泉!

写于2020年4月9日

 

作者简介:沈洪斌,男,1968年生,研究生学历,现为武汉市拦江堤中学副校长,借调到汉阳区教育局职成和学前教育科工作。曾主编《云端寻梦——武汉教师建设教育云风采录》,获得中国教育协会论文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两次,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核心刊物发表。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