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深深·妈妈是部写不完的书

“丝丝白发儿女债,道道深纹岁月痕”,转瞬五十多载,我们已成人,母亲更是丝丝白发,道道深纹了。

未命名图片.jpg

作者与妈妈(右)留影


微信图片_20210225192855.jpg

人们都说妈妈年轻时很象当时的电影明星王丹凤



我曾经说过:我不要让妈妈为我掉一滴眼泪。事实上她为我操碎了的心。她为我们做了她能做到的所有事情。想起来着实愧疚:我们为她做的事情真的很少。

母亲长得秀气,聪慧。这张她年轻时候唯一一张和爸爸谈恋爱在东湖边的合影被我收藏,母亲齐齐的刘海下面是一双大大的会说话的眼睛,母亲皮肤白净,那时候她应该是亭亭玉立的。二十多年前,电脑刚刚在公众视野出现的时候,我就请人把这张照片扫描进电脑放大打印出来装裱好送给她做生日礼物。

微信图片_20210225192844.jpg

父亲与妈妈恋爱时在东湖留影


记忆里,我的母亲带大我和弟弟很不容易。小时候,爸爸在很远的湖北武汉的武钢工作,妈妈在湖南乡下接近"孤儿寡母"似的带着我和弟弟生活。爸爸每年仅有一次探亲假回来看望我们娘仨个人,我们对爸爸很陌生,我清楚地记得我曾经好几次操起木棒嘶声力竭地要把陌生的爸爸赶出家门,挺身而出地要保护妈妈。人亲骨头香,等到"混熟"了,熟悉的爸爸又要走了,每次是悄悄地走的,于是弟弟满屋子嘶声力竭地喊着"爸爸"到处寻找,那此起彼伏喊"爸爸"的声音总是令左右邻居动容摸泪……

妈妈身子骨瘦弱单薄,承当耕田,插秧,收割稻谷之类的农活很吃力,生产队最终照顾了只上到初中一年级的妈妈去了大队当小学老师。那年月,每到农忙的时候,妈妈依然要把我和弟弟反锁在家里,带着高年级的学生或插秧或收割稻子,她不胜高强度的劳动,经常会晕倒在田间地头,被乡亲们抬回家里。

有一年尤其"悲催",她是在下着大雨时候被人抬回来的。外面下大雨,屋顶漏雨,屋内下小雨,我和弟弟把能接雨水的盆盆罐罐全部用上都于济无事,妈妈哭泣,我和弟弟也爬在她的身上哭泣。到了半夜电闪雷鸣,屋子似乎摇摇欲坠。妈妈能够做的事情是把我和弟弟塞进她认为安全的大衣柜子里。我和弟弟都还年幼。妈妈带着我们接近孤儿寡母似的日子太不容易了。比如要挑水,要做饭,要洗衣,要教学,要忙双抢农活,要应酬亲戚邻里……那么多的事情,尽管有娘家人的照应着,没有爸爸在身边帮衬着,心里头的"凄风苦雨"我们当时不懂得,现在能够想象和感受,是多么的不容易。

有几件小事情我记忆很深。一件是妈妈有天去厨房给我们做饭,去烧火时候,发现一条很大很大的蛇盘居在柴火堆里头,高仰着头,冲着妈妈吐蛇星子,妈妈吓的拔腿就跑,大声哭泣后来是我叔叔找了几个人把蛇请了出去。以后,我们和妈妈的心里头都有阴影,每次进厨房都小心翼翼胆心惊的,生怕又有一条新的蛇躲在那个角落里,准备着趁我们不注意的时候要袭击我们。

弟弟从妈妈肚子里出来就不是很消停。最先是因为有疝气哭夜哭,哭得小脸蛋发红发紫,哭得周围的人不得安宁,哭得周围的人唉声叹气。弟弟小,不能说,也不知道他哪里不舒服,妈妈抱着他到处寻医问药。连封建迷信的道场都给布置了除魔驱邪,到处贴字条地广而告之"天惶惶,夜惶惶,我家有个夜哭郎"弟弟哭了一年多才算挺歇下来,妈妈说实际上是乡下接生婆接生时候脐带没有处理好,留下了很大的伤口,伤口得很长时间长好。妈妈已经被折腾得奄奄一息了。妈妈不以为然地说:吵死人的孩子长大会有福气一些。

是真的吗?弟弟再大一点点又开始吵了 。记得是某个黄昏,弟弟和村子里的小朋友一起在一个高坡地玩耍。弟弟一定是和村里的小伙伴干起架来了,也许是有小伙伴欺负我们没有"爸爸",有小伙伴把我弟弟从高坡上推下来了,弟弟的一个手臂肩膀处的关节脱臼了!痛得也是日苦夜哭的。妈妈又开始哭着带着弟弟四处求医。她打听到很远的地方有一个上个抗美援朝战场骨科医术高明的老医生,怕弟弟的手延误治疗落下残疾,她和两舅舅一起,连夜轮流抱着弟弟敢夜路,走了几天几夜,老医生高明的医术很快治好弟弟,也没有落下任何后遗症,大家终于嘘了一口气。

记得有一次我高烧不退,还出麻疹,盖几床被子都冷得发抖,时间久了就打摆子,翻白眼睛,当时村子大队部缺医少药。妈妈急得赶紧哭着找大舅,大舅找来几个壮实的劳力,把我放在一个摇篮里,抬着我往十几公里外的镇医院,不想半路上下起了大雨,大伙来不急躲雨,找人家要了一块塑料布盖在我睡的摇篮上面,拼命地赶路,妈妈则一路哭着,深一脚浅一脚地扶着摇篮跑……等赶到镇医院,我几天不退的高烧不治疗而退了。我大舅伤寒大病了几个月,差点点丟了命。

小时候,我和弟弟的轮番生病着实煎熬着妈妈。记忆里她总在哭,哭得眼睛红肿,哭得眼睛得病,见风就流泪,流泪就红肿,如此恶性循环,不见她好过。

我的妈妈绝顶的聪明。主要表现在两件事情上,第一件是她只读到了初中一年级,被安排在了小学教语文,一到六年级的所有语文课程她都能轻松拿下。学生都喜欢上她的课程,学生屡次考试都是年级第一名。我是亲眼见过她好学不倦,见证过她课后在备学生备教材备课文上下的功夫。后来,我也做了语文教师,才明白她骨子里头有做一个优秀教师的天分,就是她是个有天生表演气质的老师,她只要一开口,她的举手抬足一笑一颦就开始活灵活现起来,听的人会被情不自禁地吸引。

19851月,国务院总理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提出立教师节的议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这一议案,确定每年的910日为教师节,1985910日为新中国的第一个教师节。妈妈迎来了她人生的一个重要机遇,可以通过考试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几百名教师里才十几个名额,我看见妈妈拼命了。她找来了小学一年级到高中的所有教材,没日没夜地读书,可以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那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没见过她脱衣睡过觉,她每天几乎是24小时抱着书,只要醒来就在读书做笔记结果她的考试成绩在那十几个转正的名额里头,把许许多多读过高中初中的民办教师都甩出了几条街。母爱给与孩子的有一种最爱是"自强不息"的形象,妈妈的这个形象深入我和弟弟的骨髓。

她聪明的另一个表现是无师自通地成为远近闻名的裁缝大师。

记忆里妈妈有一把做衣剪刀,比一般家里用的普通剪刀要长很多,嘴口很尖,很长。打从我记事起,时常听见母亲拿着剪刀,咔嚓咔嚓,在裁剪衣服。妈妈做衣服都没有样板,全凭自己手工测量。母亲就是一位会做很多款式品种的裁衣师傅,比如女人的裙子、衬衫、大衣,男人的上装、西裤等,她都会做。

当年日本电视连续剧«血疑»在陆地播放,大街小巷万人空巷,妈妈模仿做出来片中"幸子"穿的学生裙,我最爱,至今还保存着。微信图片_20210225192823.jpg

当年日本电视连续剧«血疑»在我国播放,大街小巷万人空巷。妈妈模仿做出来片中"幸子"穿的学生裙,我最爱,至今还保存着。


家里有这样一位裁缝师,那真是整个家族的福气。那时候,我家总是人气特别旺,只要母亲不出门,左邻右舍,甚至离村坊几里开外的人家,凡知道母亲手艺的,都会带上一段或几段布料来我家,让母亲给她们量身定做衣服。

母亲拿着她的白边红字的软皮尺给她们量身,从两侧肩膀量起,量后背到衣底的长度,腰身的宽度,最后是袖子、袖管的尺寸,母亲默记在心。她记性特别好,不用量一个记一下,她是等所有尺寸量完了,才一字不差地写在她的记事本上,一条一条,清清爽爽。

无论胖胖的阿姨,矮矮的婶婶,还是大妈们,过几天,她们来我家取新衣,试穿时,因衣服做得特别合身而满心欢喜,镜子里映出来的一张张笑脸,无不喜上眉梢。那一刻,他们总不忘夸我母亲。

母亲还是一个非常热心的人,邻居们要是掉个纽扣,破个衣服,掉个线呀,都会拿来让她缝补,补完后,客气的人家总要给个零钱,母亲一律不收,总是笑盈盈地说:举手之劳呢,我一踏脚洋机的工夫就好了,不用钱,不用钱的。母亲越是客气,越受到大家的尊重。

母亲裁剪衣服时,整个人是安静的,那是一种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静气,她时而拿粉块在布料上打个叉叉,时而画条横线,时而又把布料折上一截。母亲工作时的背影是悠远的,眼神是深邃的。

后来搬家到武汉,那台老式缝纫机不远千里一起搬到了武汉,给我和弟弟做衣服。给我们下一代做衣服。她却不肯教授我,说学会了辛苦。今天,那台她用过了很多年的老式缝纫机总拿一块方巾盖着,依然放在她的卧室,仿佛不曾被年轮和尘埃遗弃。

妈妈的衣服做得好,她编织的毛衣更好,从小到大,我们一家人穿的都是出自她手的温暖牌毛衣,毛裤,手套,围巾……厚的,薄的,各种颜色,令旁人无比羡慕。

妈妈是一个很有情怀的人。六七十年代人们的文化生活并不丰富,妈妈会扛着长条形的板凳带着我和弟弟走一个多小时路赶场式的看各种露天电影,那个年代流行的样板戏电影«红灯记»«智取威武山»«林海雪原»«大浪淘沙»«早春二月»«奇袭»«铁弓缘»«卖花姑娘»«红色娘子军»«渡江侦察记»«红楼梦»«追鱼»«孟丽君»«茶馆»等,我们都赶场看了很多次,看得每个细节几乎都可以背诵得下来。我常常想如果我有一颗文艺的心,不知道是不是妈妈小时候带我们追的这些电影有关系。

世界上有一种幸福是妈妈帮我带孩子,就算出嫁,就算当了妈妈,我依然是妈妈的女儿。遇到麻烦,首先要问她怎么办;带孩子手忙脚乱,她简直就是我的救星;有时候甚至会对她任性、发脾气……而她总是包容我的一切,总是把这句“趁我身体还行,可以帮你带孩子”挂在嘴边。就这样子她无怨无悔地帮我带大了两个儿子,又帮我的弟弟带大了一对双胞胎女儿。帮我带小儿子伺候我坐月子时候,自己的家里被盗,钱财损失了大半,妈妈没有在我面前表现出一丝一毫的不愉悦,所有的付出都那么自然和理所当然。

微信图片_20210225192831.jpg

妈妈帮作者带大的两个儿子


如今母亲虽年岁已高,还基本健康,这是我们儿女的幸福。因为有母亲在,我们心里感到塌实、温暖。我的母亲给了我极大极深的影响,我的母亲是一本写不完的书。我之所以能够坚强正直、自强不息,与人友善,都归功于我的母亲。

做儿女的有一位好母亲,将终生幸福;做好儿女的母亲,将终生骄傲。妈妈,下辈子我还做你的女儿。

妈妈,生活告诉我们:真正重要的东西,总是没有的人比应有的人更清楚。世界上有两件事等不得:陪孩子、陪老人。孩子大了,不要你陪了;老人走了,你陪不到了。所以在你拥有的时候好好珍惜!

妈妈,我祝你天天安好,我会多出时间陪伴你的……

1606933776531148.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汤令,1967年生人,供职于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东湖小学,区语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一直以来的文艺青年,年轻时候起笔耕不辍,诗歌散文发表为多。近年来游记写得多,写游记的动力缘于孩子,都是带孩子走过的地方,游记作为一份挚爱的载体,留存给孩子。游记媒体发表的多,摄影作品也多次获得大奖,追随的粉丝大有人在,有一定的影响。我们的旅行口号是带上最简单的行李和最最丰盈的心随时出发吧。”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