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寻根·l四、马来史根1亚洲之角

编者按:《南洋寻根》是作者早些年考察南洋时的所见所闻,这部五十多万字的游记散文立足于南洋,站在幽深历史文化的角度,对千百年来中华先祖在南洋的血根和历史文化在南洋的播撒,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将即行消失的非常宝贵的中华根脉文化,点点滴滴展示在读者的面前,读之,让人回溯,让人审视,让人深思,让人于九庙恫哭之外而砥砺奋起……

 

四、马来史根

1) 

从马来西亚归来,心情就一直难以平静,那就如同本长篇游记开头的一首小诗一样:“竟痴痴,凝望着,那遥遥的乡影”的情状。

那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愫——一种来自希腊文所称之为的“黑土地”上的冷悄悄的山岭,绿油油的胶林,黑黝黝的农夫,以及灵巧巧的马来亚答小屋,这些来自南洋山野里的独特,又恰如故国江南里浓浓的况味一样,它无时无刻不在拨动着我的心。

那里,有留下华夏悠久历史的老街,有弥漫华人浓浓风情的礼仪,有充满炎黄子孙音容的笑貌,更有那令同胞们灵魂震颤、肝胆欲裂的华人巨大坟场!

那是什么呀?那叫“中国丘”的,就是华人们在南洋的灵魂聚集之地,那里,有数以万计的一代代华夏子孙的坟墓,它们的碑镌竟悉如故国的传统,在那远离祖国的南洋之地,无一例外地,一律齐刷刷朝向故国的方向,面向家乡和先祖,在那里长跪不起!

于是,置面此情此景,远在异国他乡的我们,在如同梦呓般华夏情感的遥接中,隐隐感到,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似乎与那已经流传久远的先祖史实息息相关,我的眼前,开始出现了三次随明朝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的通事马欢的形象,以及他所著的《瀛涯胜览》的南洋历史场景,它与马来西亚文学名著《马来纪年》中的史影交相重叠着,让我们这次极普通,又极平凡的马来西亚之行,重新赋予了一个全新的涵义,为了追求这一涵义,我和大家辞别新加坡后,终于踏上了马来西亚的土地,朝着那个向往的目标,探索寻踪……

 

1、亚洲之角

21、马来新山市的标志物钟楼,虽历.jpg

新山市的标志建筑物-钟楼,凝聚了华人的智慧

 

1) 

若要问亚洲的面积有多大,大家也许一口气可以回答出:4380万平方公里。若要问亚洲之角在哪里,也许大家一下子会瞠目。

没有想到,我们这次的南洋之行,七拐八弯,竟弯到了亚洲之角的新山!新山,是马来西亚柔佛州的首府,马来西亚,是我们南洋之行的第四站。

这是我们呆在新加坡的最后一天,吃过早饭,我们全体成员就登上了新加坡的大巴,再过几个小时,按计划的行程,我们就要由新加坡转入到马来西亚了。

我们的车,按计划朝着新马两国交界点的新山市驶去,随车相送的新加坡林导,这位一路认真负责,且总是把新国子民的骄傲溢于言表的年青人,这天兴致特高。他站在车厢前面一大堆的礼品盒旁,清过数次嗓子后,就仰起脑袋,把下沉的眉头突然上挑,以一种十分傲然的口吻,对我们说:“各位,美丽的新加坡之旅,马上就要结束了,但愿此行,能给诸位留下我们这个高度发达和文明的国家终身难以忘却的印象。在此,我躬祝大家一路顺风!”说完,林导弯腰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

一阵热烈的掌声,在车厢里响起,这是我们全体成员对林导这几天辛勤服务的回报。大家认为,短短的几天,林导带着大家,转了一个又一个的景点,一路上,他马不停蹄,口若悬河,也算累得够呛。且他一路服务,言颇鄙商,不有些导游,把游客拉得满专卖店里转,弄得旅客发烦。

掌声后,林导的下巴抬得更高了,他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眼光对着天,待他胸脯挺得无法再高的时候,突然,他又以一种饱含情感的语调对我们说:“诸位,再过一会儿,你们就要到马来西亚了,怎么样,你们舍得离开新加坡吗?”说到这里,他顿了顿,望着大家好一会,才又道:“我想,你们可能有点舍不得吧?

上面话语落完,林导做了一个怪相,然后接着说:“前面就是马来西亚,马来西亚,过去与我们拽成了一个国家,真是没得法,那可是热脸挨着冷屁股啊,只有他们愿意。后来,幸亏是我们敬爱的光耀总理,才领导我们摆脱了马来西亚的束缚,成立了如今这个令全世界羡慕的富裕国家。

听林导的话里有音,我们团的傅总赶忙插嘴追问道:“林导,你说‘幸亏’二字,难道马来西亚不好,与你们有什么过吗?”林导听后,脸上立即显露出了鄙夷和不屑的表情,他回答说:“马来西亚好什么好?他们如果好,就不会懒惰、肮脏、愚昧、低能、自私,就不会不堪教化,就不会被人骂为马来猪!”

“啊……”林导突发激愤的语调,弄得我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内为何因。待我们再想细问时,柔佛州已经在望,对面的马来西亚新山市也拾步可及。此时的林导,转过话语,用手指着对岸,向大家发问道:“你们到过柔佛洲的首府吗?你们看,对面就是,那可是颇为闻名的亚洲之角、真正意义上的天涯海角哟!”

 

2)

亚洲之角,从南向看,它位于亚洲的最南边,将马来西亚的土地,沿着马来半岛推向了亚洲的遥远尖端,其形状正像一把长长的锥子,猛可地刺入了烟波浩渺的大海,把这里无穷无尽水的世界,剖成了两半,一半为具有悠久历史的马六甲海,另一半为中国海域最南端的南海,而马来西亚的新山市,就位于这个锥子的最尖端。

远看,这里苍穹遥遥,云霞翻卷,万顷波涛,滚滚而去,流向天水一色,一元混沌的地方。近看,一条又长又直的新柔长堤(桥),从新山市直直地延伸过来,它与新加坡的北部港口对接,使那个属于海岛的新加坡,与亚洲大陆连为一体了。该桥长1056米,高23米,凌空飞架,直直卧于沧海横流的涛波之上。其桥下画舫如飞,巨轮游弋;桥上车水马龙,列车奔驰。

到新山口岸还有一点点时间,乘着这个当口,林导从身边礼品堆里拿出了一个金灿灿的新加坡鱼尾狮八音盒,他旋开盒上开关,一曲清新悦耳的音乐,顿时弥漫全车。

林导眼望着大家,指了指开车的师傅,对大家说:“诸位,这几天,师傅挺辛苦的,让我们现在为他的辛苦奉献而鼓掌!”待掌声息后,林导接着说:“我们这位师傅,可是一个热心快肠的人,而且,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华人!为了表达他对祖国亲人的心意,今天,他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点礼品。新加坡人的生活十分富裕,他准备礼品,不是为了赚钱,只是为了友谊啊!

他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眼睛热情地望着大家,又道:像这个八音盒,就是新加坡的象征,也是华人的情结,你们如果到商店里去买,也得两百元(人民币)钱,而我们师傅给大家,只收一百元钱的象征费。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你们还是发展中的国家,口袋不暖和呀,而我们又是乡里乡亲的,能图个感情啰!

顿了一下,他又补了一句:“这是师傅的意思,主要是想图个友谊,要不要随便,不要会错了意思,以为我们是推销商品。要知道,新加坡的导游,从来就不推销商品!”

听着林导亲情融融的剖白,大家颇受感动,我们随团的中国长航青山船厂工会副主席方汉园,还情不自禁地大声叫起来:“好!真是老乡念老乡,越念越情长,林导,你们到底还是高度文明的国家,态度又真诚,服务又到家,不像泰国的‘沈屌’(导游),总是挖空心思想赚我们的钱!”

方汉园的话音刚落,大家就一拥而上,你挑我捡,不一会儿,那一大堆纪念品就光了,我们的大巴,此时也正好到达了新加坡至马来西亚的边境口岸。至于后来,我们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市地摊上,见过满世界这样的商品,才不得不惊叹,新加坡华人做生意的谲巧,这是后话。

 

3) 

对面,就是马来西亚的新山市。新山,这个亚洲之角的小城,它三面临水,一面傍岸,其南部的尖端,突出在马六甲海和中国南海两海的包容之处,整座城市,如同大海中凸起的一颗明珠,璀灿夺目。

24、这座带有清真寺风格的乐高乐园.jpg

这是具有清真寺风格的乐高乐园


新山这个亚洲之角,一个关口,一下子扼锁住了太平洋和印度洋连接线的咽喉,其战略地位可想而知。它与新加坡只隔着一条狭长的水域,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亚洲南方的门户。当今,由新加坡北上马来西亚,新山是必经之地。

说起它的历史,可与咱华人连上了关系,近代,也即1855年的时候,当地土人天猛公·达因·依布拉欣把他位于新加坡直落布兰雅的政府行政中心迁至丹戎·布蒂里,那时候的新山,即被俗称为丹戎·布蒂里,它为马来一个渔村。

1858年,其王子苏丹阿布峇卡登基为苏丹,于1866年1月1日把它改称为新山(马来语译音:柔佛峇鲁)。其后在苏丹阿布峇卡管理之下,它迅速发展成为了一个城市。

那一时,此地实行港主制度,因其地广人稀,南洋不少华人来此开垦,为了鼓励这些华人北迁柔佛落户,港主又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华人从中国南下到新山来种植黑儿茶和黑椒粉

一时间,一大批清朝时期沿海的华人,在优惠政策的吸引下,纷纷携家带口,到此落脚,不久,就一个小小的渔村,迅速开发成一个商镇。1880年代,一个拥有138条港柔佛,崛起于南洋。这样一来,成千上万的华族先贤,闻讯后,又先后涌向此地各个港脚,他们以挥洒的汗水,把柔佛在短时期内建设成全马最繁荣的一州。

这些荣膺开垦新山的先躯,他们由五个不同籍贯华人所组成,潮州籍(潮帮)、广东(广帮)、闽南(闽帮)、客家籍(客帮)、与海南籍(琼帮)。时的新山市被纱玉河分成两边,此条由河口闸门演译而来名称的河流,发源于新山义兴路绵裕亭内,然后沿着敦拉萨路流下,穿过市区的黄亚福街,尽头在柔佛海峡出口。

没曾想,这条充满沧桑的河流,虽历经了一个半世纪的风雨,但那个闸门至今在,它仍在调节着该河的水位。正是这条,组成了华人聚族打拼的基地,即一边由广东人聚居,另一边则由潮州人合籍,其他籍贯的华人则散居在当中。

当时的广东人,来此后,迅速成为了当地建筑业的翘楚其中,在新山留下黄亚福街”街名的黄亚福,则为当地的闻人。黄亚福,这位马来柔佛州大名鼎鼎的港主和企业家,原籍为广东台山县一名木匠,他1853年移居至新加坡,通过艰难的打拼,逐渐成为当地屈指可数的橡胶种植园主及建筑商,并成为柔佛州政府的主要建筑承包

那时的,眼光独到,一眼就看中了碧水悠悠的纱玉河,并把它的两岸,发展成了华人聚族打拼的基地,通过艰辛的开垦和贸易使寂静无名的新山 (前称旧山),在他手中变成繁忙的对外港口。

由于外交,故而与当时的苏丹阿布峇卡形同莫逆,其妹并与苏丹喜结连理,由此,苏丹阿布峇卡将建筑新山大皇宫的工程交给黄亚福来承建

为了在南洋一举成名,留下华人的绝唱,在精心设计后,从中国引进了最为优秀的工匠,将当地的清真与中国宫廷风格为一体,建成了震惊马外的辉煌柔佛大王宫,又称苏丹阿武峇卡皇宫,现名柔佛皇家博物馆,是柔佛皇朝时期苏丹的九个皇宫之一

该宫于1864年,“柔佛现代之父”苏丹阿武峇卡主持奠基仪式经过两年建造,于1866年正式完工。它宽绰挺拔,曲角直檐,蓝瓦白墙,簇柱环绕,雍荣端庄,在茵茵绿草和蓝天白云衬托和辉映下,面向柔佛海县,与新加坡隔相望。

走进大皇宫面的博物馆宽敞明亮,气势恢宏,从苏丹皇朝各种珍贵的照片,到各式珍奇的展示品,以及许多篆刻在墙上的中文诗词和充满中华色彩的建筑特色,真是让人目不暇接。那里面的回教堂主祈祷堂庞大,可容纳多达千名教徒同时进行礼拜,其洁白的大圆顶穹顶底座,为这里增添了神圣的气息。此地为整个皇宫的地区被称为巴西柏兰宜它为皇家在大节日时的场所。

黄亚福自从成功建起柔佛大皇宫建筑后,名声雀起,自此以后,新山的许多历史建筑物,全开始由他承建,这些甚至包括新山监狱建筑等等真是堪称新山开埠之大建筑师此,他苏丹颁发柔佛王室效忠勋章,并被封赐皇宫勋衔

1910年,黄亚福创建广惠肇留医院,并购下大片土地充作华人义山,并开设马来西亚第一间华人银行“新加坡广益银行。由于他在开发马来半岛新山作出的贡献,因而先后获英王赐予太平局绅荣衔及被柔佛苏丹封为拿督以其命名的黄亚福街,为新山市中心最繁忙的街道之一。 

以后,他的功勋甚至荫及子孙,其长子黄兆南被送回中国接受传统教育被清廷金榜题名次子黄兆坤协助他打理生意,亦获成功;三子黄兆祯代表马来亚华人第一位考获牛津大学法律系学士四子黄兆矽律师,以拿督SQWong(Datuk SQWong)称于新山社会。

 

4) 

华人早期的开拓精典从许多现有建筑物及古庙察,这当中,那里的一座代表华族精神的柔佛古庙,它可以见证新山过去一百五十年华裔先贤在新山的奋斗历史。

2.jpg

柔佛古庙热闹非凡


古庙位于在新山直律街,多年以来是新山华人的心灵与精神上的支柱。1870年此地港主陈旭年耗资兴修扩建,它以柔佛古庙为名,开放于华族各籍贯人士。

古庙供奉五尊神明,包括潮帮的主神元天上帝外,左边是闽帮供奉的洪仙大帝右边是客帮供奉的感天大帝,主神两边有武将华光大帝及赵大元它们分别由广肇帮和琼帮供奉。庙内供奉观音娘娘风雨圣者速报爷皇令爷及英烈神主牌等。

柔佛古庙黑瓦白墙,赭色檩柱,飞檐翘角,墙壁墨绘,古朴典雅,一派华式风格。其庙于何?因至今没有发现碑记,无可考据。现存古物最早的匾额上书:“总握天枢”,于同治庚午(1870年)“潮州众治子敬立”。现存铜钟于1875年由“惹呀坡众弟子同敬”。此外,另有四幅匾额,即敬赠者为“福建众弟子”(1873),“广肇府众”(1873),“客社众信”(1874)及“琼州府众”(1882),由此,或可推断众神进庙时间。

此处为萍飘南洋华族的精神归依之处,这里每年的农历正月二十一,将会举行一年一度的盛大游神仪式,柔佛人称之为古庙大游行。古庙里的五大神明将由五大籍贯护驾出游绕市区一圈,场面之浩大叫人难以想象的。

此一地,交通四通八达,其街道多为华人所建,那时,因此处正处于拓殖期,新山发,早期的落户者,若希望能有道路通往他们自己的产业地点,就必须自己兴建道路。

如本地的义兴路,乃为当地华人的义兴公司所建,它直公司所属的会所当年留下的地契上它为华人林亚相所建如现在留存的陈旭年路,便是当年华人陈旭年所建,它主要是为方便陈旭年在纱玉河上岸的货物运载所需,那一带,至今还留存有当年的陈旭年店屋与栈房。而至今仍存的仁贵路,它直达当年华人馀仁贵的住宅。还有黄亚福路,从已故的华人吴德州夫人拿着当年所摄的照片讲述上看那上面还留下了其祖辈黄亚福先生在烈日下,拿着一把雨伞监督建造黄亚福街的情景

此地华人陈旭年,乃为中华清代海阳县上莆都(今潮安县彩塘镇)金砂乡人。早年丧父,少时家境贫寒,从家乡砂陇来到南洋后即到新山打拼,并把在柔佛首府新山最大的一个港口称为老砂陇港。

致富后,又结识柔佛贵族阿布加(华侨称他为天猛公,据传其母是潮州人)并与他结拜为兄弟。陈旭年39岁时,便已成为马来半岛上最大的港主。

清穆宗同治七年(1870年),富贵后的陈旭年,不忘老家,他带着巨在家乡金砂斜角头兴建“从熙公祠”。后来,他从柔佛移居新加坡中国潮州请去工匠同时运去原材料,按从熙公祠的规格和式样,新加坡的克里门梭路和槟榔路间,又建成被该国列为国家第五古建筑的“资政第”。由于此建筑浓厚的历史与在南洋华工中的影响,1984年6月,新加坡以这座当地仅存的潮式古建筑物理图为样,而印发了邮票

 

5) 

上述这些庙也号,路也好,由于它们承载了早期华人下南洋打拼的身影,因而,也留存下了后期南洋华人挥之不去的情结,这种情结,让南洋华人不惜舍弃一切,而去奋不顾身地捍卫它。

1990年代,当马来西亚柔佛州政府以发展为理由,而地,并要拆除此处的柔佛庙地当地的新山华社华人,则奋不顾身,以身躯捍卫古庙,不准州府强拆。

由于矛盾激发,政府与华社双方水火不容,虽华社最终敌不过州政府的一纸通令下,见证新山百年风霜的古庙围墙被无情的发展洪流推倒了,但州政府还是耽于华人的义愤,最后还是留存了柔佛古庙的庙身。

未命名图片.jpg


庙身的保存,它对当地的华社意义不减。以后,为了使庙身的保护能代代相传,当地华社付出了许多努力,才让古庙得到了法律上的保证,并再受受到其地让无情的摧它包括诸如此类的许多大型的建筑物如国家回教堂大皇宫和州务大臣的官邸等等,这些在苏丹阿布峇卡的领导期间建成,有着华族精神凝结的建筑,陆陆续续受到了不同类型的保护。

时光一晃多年过去,新山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几年,由于新、马两国经济发展差异变大,马来西亚1995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4027美元,仅及新加坡的三分之一,在亚洲次于日本和新加坡,而位居第三,所以,马来西亚的消费,明显比新加坡低,因而,不少的新加坡人,在假日里,都喜欢到新山去度假并采买物品。两国市场的差异,导致了两地人货的交流,使得亚洲这个本不起眼的尖端,不仅没有想象中的边缘荒凉,相反,其高楼大厦毗,建筑风格考究非凡,车水马龙,也好不热闹

在历史的回溯片段中,我们一行下车了。下车后,一道宽阔的海峡,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是不是“角”的原因我不清楚,只知道,这里的海,是无穷的大,无穷的远,它拥抱着大大小小的无数岛屿,白色的浪花,在澎澎湃湃地扑向海边苍老的岩石上,仿佛是摔碎在山岩下,却又像是有节奏地在缓缓引退中。

此时,天空正值风和日丽,清凉的海风吹拂着,形状各异的船只行驰着,碧水和满布岩石的海岸,以及岸边一栋栋维多利亚时代的老建筑,在这里构成了一幅绝好的图画。我想,倘若是在晚霞斑斓的时候,或者是在鱼肚黎明的时候,也或者是在月色朦胧的时候,那天涯海角的景色,也许会更加迷人吧。而此时,虽为晴天白日,我却已经快为这绝地的风光所沉醉了。

再往前行,就是颇为闻名的跨海长堤在等待的间隙,我们看到此处地摊商品不少,它们一处处满布道上,这些地摊货,有马来西亚的,也有新加坡的,在那其中,大家竟然发现了我们刚刚在林导手中所买到的新加坡音乐盒。

这些盒,就在街上铺的一面布上一排排地放着,其金灿灿地闪着光,与大家刚才所买的一模一样,见此,我们赶忙上前打听,方才知道,此商品为两岸绝对的地摊货,每个单价不超过三十元(人民币),明白如此,大家相视一笑,“亲不亲故乡人啦!”“咱们最敬爱的总理李光耀啦!”呵呵,华族们,你们是否也该多思考了呀?!

在这儿,等了一会,我们见到了从马来西亚过来接团的杨导,这位皮肤黑黝黝的导游,年龄四十来岁,长得十分健壮,也很健谈。他告诉我们,他本人是地地道道华人的后代,长在马来西亚,毕业于马来西亚大学,马语、英语、华语他都会。他告诉我们,在马来西亚,马来语为马来西亚的国语和官方语言,英语为通用语言和函电语言,汉语和泰米尔语,则被列入了部族语言。

我们一行行走在跨海长堤上。所谓跨海长堤,它又叫星柔长堤或柔佛陆桥,其桥建于1924年。远远望去,这座既瘦长,又孤独,横跨在宽阔海面上的桥,却连接起了南洋的两个国家。看见我们大家正在观赏这座大桥,林导开口了,他说:“你们别看这座桥既陈旧又粗糙,它可有着一段涉及世界战火纷飞的故事呢。”

此时,我抚着那有着七十二年悠久历史的桥栏,脚踏着满布沧桑的桥板,听着杨导口述的历史回溯,那消逝久远的战争风云,渐渐地袭上了心头。

 

6) 

战争,又是一场战争!时间已经逝去了六十个春秋,六十春秋,在人生的长河里,只是一个短暂的花甲子,想必,当时经历这场战争的人们,要么已经作古,要么已步入垂暮之年,然而,这座饱经战火的大桥却依然健在,它此时正在连接新马两国的海面上静卧着,作为历史的陈迹,在静静中,似乎向游人们诉说着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据史载,1942年,日本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并把整个印支地区拖入了战火,那其中的日、英新加坡的攻防战,就在这里展开。

杨导给我们介绍说,这座桥,是一座决定当时交战双方攻防胜负的战略大桥。桥的这一边,是马来西亚的新山市,它是日军山下奉文中将领导的第5师团和第8师团的东路部队驻地。这批日军,是于1942年1月6日攻陷马来西亚的关丹后,到达这里的。

桥的那一边,是新加坡,当年,那里是英军第18师的驻地和有50架飓风战斗机保护的重要港口。这批英军,是在马来半岛节节败给日军后,退入新加坡岛上防守的部队。1942年2月1日,鉴于当时日益紧张的新加坡攻防局势,为了保住新加坡,英军不得以,在其驻防新加坡总司令帕西瓦尔的命令下,派遣空军驾机炸断了这座连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柔佛州的长桥。

在离星柔长堤以西约1500千米的地方,就是建于1866年的柔佛巴鲁王宫。如今,该宫维多利亚时代的风格,依然如旧,只是不见了当年不可一世的日军官佐们了。在王宫的旁边,还有一座高塔,它可以俯视柔佛水道。1942年2月8日,日军山下奉文中将的司令部,就驻扎在时下的那座绿宫里。他的师团炮兵,那时就是按照高塔上的瞭望指挥,向对岸的英军阵地进行了集中炮击的。

导说,那一晚的10时左右,柔佛水道的天空,被日军炮火烧得通红,对岸的新加坡岛,在日军的炮火轰击下,发出阵阵的震颤。40多分钟后,从马来西亚新山所发出的一发蓝色的信号弹,在对岸上空升起,跟着一颗红色的信号弹,一掠而过。这分别是日军第5师团和第18师团登陆的信号。一批约4000人的日军部队,从新山市出发,在新加坡的西北角登陆。

他们一上岸,就像锥子一样,直接插入了新加坡城的战略要地。英方守军由于对日军主攻方向判断失误,很快就撤退了。2月9日夜,日军的近卫师团从马来西亚向新加坡北面登陆,跟着,日军第25军又从马来西亚向新加坡的西北角发出进击。

胜利,已经在向日军遥遥招手,2月10日,日军山下奉文中将的司令部指挥人员,踌躇满志地全部涌出了新山的苏丹绿宫,他们一批批地渡过柔佛水道,进驻了对岸新加坡天嘎机场北面原英军的高炮阵地指挥战斗,日军的太阳旗,也开始竖到了临近新加坡岛中央的曼代和布基帖马附近。

2月11日早晨,日军的观测飞机向英军投下了29份“劝降书”。接着,日、英双方又在布基帖马高地展开了激战。不久,日军第25军拿下了这个高地。下午2时刚过,在进入布基帖马街道的日军第5师团先锋部队的正面,出现了三个扛着白旗的英国人,他们中的一个,就是英军的帕西瓦尔中将,他的到来,使英军历史上最大的投降在新加坡出现。

亚洲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就从这里开始,新加坡的国名,从这天起,在地球上消失了,而取而代之的,就是所谓的日本“昭南特别市”。

1942年,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日军千里跃进马来半岛,于新山进击一举成功,自此以后,南洋的大势已尽归日军矣,日军山下奉文中将的“马来之虎”绰号,从此而响彻南洋了。

历史,已经翻去了最为沉重的一页,昔日的战争烽烟,现在已经全部消散,如今,长桥上来往如潮的人流,几乎全部是当代最时尚的休闲度假一族,我想,那一场战争双方罹难的冤魂,大概也有好几万人吧,春秋六十,他们的灵魂安在?世事沧桑,眼前,只有这桥下滚滚不息的海涛,仍在诉说着这人间的不幸。

 

7) 

杨导的故事告一段落,我们随着长桥涌动的人流,也到达了马来西亚新山口岸的入境大厅,回到现实的我们,这才注意到,眼下的口岸入境大厅的通道上,几乎清一色全由头裹伊斯兰头巾的妇女关员把守着。杨导熟练地把我们一行带到了有FOREINGER(外国人)字样的通道上,因我们是从富国那边过来的,据说进关要顺利得多,如果我们是从穷国那边进关的话,可能要有不少麻烦。

42、新山柔佛古庙的游神庆典,让海.jpg

柔佛古庙的游神庆典,让人们如痴如醉


马来西亚过关速度很慢,守着关口通道最前面的,是身着制服的马来西亚海关男关员,在我们所要经过的通道口上,我看见一个肩扛官员职衔标志,留有典型马来小胡子的官员,他嘴唇一翘一翘的,胡子也跟着成块状地突起,口里叽里咕噜,手里还拿着一个可能叫做“官员棍”什么的,正在指指点点。

精于事故的杨导见状,悄悄地挨了上去,把200林吉特(马来币,约合726元人民币)偷偷塞进了“小胡子”的制服下袋。“小胡子”似有感觉地把手放进口袋,摸出马币一角,快速地看了一眼,然后把手中的棍子挥了一下,我们这群正欲等待的客人,没有经过任何检查,就一下子顺利过关。

过关口后,乘着整队的间隙,我抓紧时间问道:“杨导,关口那么多人,刚才那位官员,难道他不怕别人看见么?”杨导以见怪不怪的口吻对我说:“嗨,你们以为这里是新加坡,别忘了,这里是马来西亚,他们那号人,怕什么?你不见,他们的衣服口袋有点特别吗?那么大,那不是用来装钱的,还能装什么?!”闻杨导之言,我感到阵阵的惊讶,这才知道,先前新加坡林导的激愤之语,是有些来头的。

新山市海关所见,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聊作我们当日的饭后戏谑罢了,等我们到达市区后,就顿时觉得眼前焕然一新,但只见,市内高楼竞相挺拔,酒馆商店风格处处出新,由于马国地大人少,其环境虽美,可格局却充满了疏落之感。

新山市城市不算大,但交通却四通八达,车流虽然如龙,秩序可是十分井然。在此我随便一打听,方知,那马国私家车所拥有的比例,已大大高于中国最发达的沿海城市,他们国家的多数家庭,都拥有小轿车!

街面上,我们看到马来西业华人熙熙壤壤,还真是多,后来,我们了解,他们官方统计华人,大约有633万占到了马国总人数2010万人的31.5%。

而新山的华人更甚,其数量远远多于马来人。我曾随意访谈了几个华人,始知,这里的华人,从其祖辈算起,在此已经居住好几代了。一百多年来,他们与马来族人民一起为开发、建设新山作出了贡献,华人们的勤劳、吃苦和奋斗的精神,有目共睹,同时,也为他们赢得了大量的财富。

 

8) 

这方面,在马来西亚,已经形成了两个特别值得研究的现象,一个是华人越多的地方,其地区的经济越发达,富裕的程度就越高。据马国统计,马国华人占有的社会财富总数,目前已高于当地的马来人,新山尤其如此。不信,你只看该市的建筑,就可一目了然。

那就是,你越往该市南走,房子就越好,房子越好,华人就越密,这已成为马国的一大规律。另一个,是该国所有的景点、路段,其标牌基本上都是用马来文、英文和日文标示的,这让占马国人口总数三分之一强的华人,多少有一点难受。

造成这一现象,有两个原因,一是1957年,马来西亚从英联邦独立出来时,据说当时该国的华人领袖号召华人不要从政,说是华人来到这里只求生活富足,不为其他所求。此号令一出,马国政府、军队、警察三界,华人一一淡出,从此往后,逐渐由马来人所控制了,华人自此丧失了参政的大好时机。

二是我国五六十年代,由于极左地向马国不断输出“革命”,最后导致了马国共产党在国内夺权失败,造成流血事件而被取缔,从那时起,华人在马国整体感到压抑,直至如今,这已经成为当地不争的事实。

正因为如此,一些当地华人谈到马来族当政人员时,总是有点愤愤然,他们认为,新加坡从马国脱离,独立成为由华人当政的国家,给长期排挤华人的某些马来族当政人员,以当头一棒,令马来华人万分鼓舞,这就是新加坡林导激愤之语的内在之因。

离开车还有一点时间,为了感受一下该地的华人经济,我与傅志勇先生在周遭随意转了一圈,发现新山吃的方面十分方便,一些广场上的大排档多达百家,他们卖的有中餐、马来餐、印度餐,种类繁多,价格也不比中国的广州贵。

这里的华人众多,中餐餐馆遍地皆是,可以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美食城,我们在这里闲逛,没有语言的困难,也没有习俗的不便,有的,只是远在南洋遇老乡的血缘情感。

在新山的一个不太起眼的小宾馆,我找到一个叫张德重的老华裔聊了聊,他见我只是个过客,便把心中的苦闷随意向我倾吐。他说:“我们华侨的根都在中国,我是福建人,总想回家乡看看,但是,就是怕。原因是,多年前,我曾回中国大陆探亲,因我家族的人多,那时所有的亲戚朋友,都把我当作富翁看待,见了熟人,按习俗,我还得派个红包,那次回乡一趟,仅仅只几天的时间,便把多年的积蓄花了个精光。钱虽然花了,但是,没有得到红包的乡亲还说我屁,弄得我左右难以做人了,自那次后,吓得我以后再也不敢轻言回故乡了。”

我听后,告诉张先生说,按推算,那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现在我们国内福建这样发达地区的富裕程度,已经在直逼马来西亚,你可以再回去看看,你所担心的事,可能不会再发生了。张先生听后,颇有些心动,我从他眼神的光泽里,十分明显地看出,那一股无法遏制的乡情,又在他眼中闪耀出来。

新山的阳光,已经移过了正午线,我们也即将离开这个历史厚重,难得一到的亚洲之角了,短短的几个小时,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但小小的亚洲之角,却留给我们鉴戒未来的历史和创造财富的华夏精神,它那样地浓,又是那样地深,让我们一行今生今世,真是难以忘怀呀!

1625958490755590.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刘锋,湖北省长江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社会科学协会、自然科学协会会员,已出版《北纬绿斑——长江流域的七彩名区》等专著20多部,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戏剧学院研究员与客座教授,在《人民日报》《中华散文》等30多家报刊发表历史文化散文250多万字,撰写和编导的多部故事片和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并主编出版了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重点图书出版工程《中华长江文化大系》。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