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南洋寻根》是作者早些年考察南洋时的所见所闻,这部五十多万字的游记散文立足于南洋,站在幽深历史文化的角度,对千百年来中华先祖在南洋的血根和历史文化在南洋的播撒,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将即行消失的非常宝贵的中华根脉文化,点点滴滴展示在读者的面前,读之,让人回溯,让人审视,让人深思,让人于九庙恫哭之外而砥砺奋起……
新加坡风光
9、码头灵光
(1)
或许是骨子里,就留有祖祖辈辈依港傍水的情结,自幼生长在华夏江城的码头边,大半辈子的职业,都侍奉在长江航运业的我,对于与码头不可分割的水、船、港,总是感到亲切有加,这也许是职业生涯的缘故所在。
来到星洲探访的这些日子,几乎每天,我们一行都要坐在豪华的旅行车上,慢慢穿行,穿行于这个小小岛国的大街与小巷之中,这其间,总是有一条灵光闪闪的小河,时不时从我们面前一掠而过,那里有一座座的岁月码头,就座落在其间,这些码头遗留下来的存迹,伴和着现代正时尚着的风味气息,在静静地映现着昔日的情怀和当代的彩风。
我们每天就这样穿行在其间,听着林导好似从不停歇的侃侃而谈,同时呼吸着、感受着这岁月遗留下来的码头文化,那就仿佛着是进入了一个充满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文化长廊中,让满车游客探访或者休闲的体味,充满了一种码头历史变迁文化的厚重感。
确实,要说起来,在当代的世界上,还真是没有哪一个国家,其码头文化有如新加坡那样般地独特。论其地理位置,它是东南亚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无法比拟的。
1819年,英国的史丹福爵士在发现了新加坡岛,看到岛上天然的勿拉尼岛的屏障优势,港内地处赤道无风地带的优越条件,以及差位极小的海潮浪损,能使港内一年四季风平浪静,免受暴风袭击时,就曾惊呼,这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具有良好停泊环境的天然良港!
这个良港,它像一个自然设置的战略堡垒,扼锁住了太平洋和印度洋水上及空中航线的咽喉。它的东面,频临着烟波浩淼的南海;它的南向,俯视着新加坡海的通途;它的西头,拿捏着马六甲海的瓶颈;它的北部,紧靠着柔佛海的怀抱。一句话,自从这世界的东西方发展海上贸易以来,这里,就成了世界得天独厚的中转之站。
自从史丹福开埠新加坡港以来,历史,在这里已经流逝了一百八十多个春秋,站在海港中心地带的马利那湾,我们把目光从新加坡河的入海口,从北向南沿着河的上游慢慢地延伸,可以看到,正是这条横穿星州小岛的小小河流和由它与马六甲海连成的“T”字形地带,才汇聚出了一个彩光闪烁的海湾,这个海湾,把那无数古往今来的码头文化,就撒落在充满历史厚重感的两岸摊涂大地上。
这也许正应着了英国理论家亚当·斯密斯所言的:从来文明的灵光,就诞生在各国的沿海沿河一带,看来,新加坡也亦然。
(2)
你也可能怎么都没有想到吧,小小的新加坡,它竟然也有多达32条河呢,这可是大自然对新加坡的恩赐和造化,而新加坡河则为当地的主要河流。
此河从西部的金声桥源起,向南倾入滨海湾的蓄水池。昔日,自从斯坦福从新加坡河口登陆后,这河的两岸,就圈入了新加坡未来发展的商贸中心了。斯坦福从英国引入了河流免税的政策,那设立在河口的商港,顿时产生了巨大的吸引,一排排的货仓在沿河建立起来,这些极具历史意义的房屋,如今已成为重点建筑,受到了整修及保护。
更有那一家家的高级餐厅,一个个的商品店铺,一处处的休闲客栈,先后建立,一艘艘的小型机动船,每日就穿梭于新加坡河上,它载着货物,载着游客,载着世界各地的眼球,每日为家家户户送来物品,为新来游客观赏河岸,为那些眼球寻找目标……
直到如今,那河口竟然还建起了一个大闸门,这流水清清的新加坡河,顿时成为了水光澰滟的人工湖,加上各种新潮的建筑沿河而立,绿化海洋此起彼伏,各色霓虹交相辉映,一个现代人居的仙境,就这样诞生在南洋。
新加坡河,这国家的生命之河,别看它总长只有3.2千米,但这来自世界四面八方的移民,都靠这河在维持着生计,因而,它最先繁荣,最先兴旺,最先见证风雨,最先历尽沧桑。
那土著王朝的没落,早期移民的血泪,殖民统治的兴衰,外来侵略的罪恶,新兴城市国家的诞生,都在这里找到了注脚,正因为这一点,此河流两岸港埠的地方,都成为国家保护和开发的重心,它是当今新加坡历史文化旅游的重中之重,其富纪念性的标志和建筑如:鱼尾狮公园、莱佛士登岸遗址、新加坡旧国会大厦艺术之家和维多利亚纪念堂等。它并上河岸两旁的驳船码头、克拉码头和罗拔申码头,那可是成为了新加坡最繁华的街区和最享受美食夜市的胜地呀!
从1819年,总督斯坦福·莱佛士爵士在新加坡河登陆,到自由港,免关关税的设立,仅只有短短的两年时间,世界各国的船舶就蜂涌而来,一下子使进出船只竟达3千多艘,到1823年,其贸易总额高达1,300多万元,新加坡河沿岸建起的各国商行,也数以千计,一个万商云集的大港市,就这样诞生了。
新加坡河,真可谓之是该国的母亲河,它的出口,就是新加坡港,此港连接着新加坡海峡、马六甲海峡和南海航道,面向着印尼廖内群岛、东南亚各地以致于东西方航运的船队,这样一个世界级的货物集散地,在世界已进入文化竞争的当代,那沿河两岸百年老屋,已化变为历史点、博物馆、文化点和娱乐、饮食、休闲服务中心了,更加之绿海花潮的簇拥,使一批批本地人和外来游客,品味无限,流连忘返了。
当今,随着新加坡河畔林荫道的诞生,那绿色蜿蜒的休闲长廊,那百花竞开的周遭花道,那娉婷而立的露天餐座和露天小吃亭,那世界知名的独特的饮食、消闲和娱乐之乡,让这条行人林荫道长达6千米,宽10到15公尺的步道,加上造型特异的复渥桥和李德桥,它将一线的美景,从新加坡河口一直延伸到金声路。
新加坡人工湖的诞生,一下子把全国的蓄水池和水道都连接起来,成为水上的动感之都了 ,它让水,为国家增添了网道,为绿色增添了血液,为城市增添了灵气,为生活增添了乐趣,于是,这儿的水上活动,空前活跃起来,一时间,此处顿时龙舟竞渡,画舫如梭,人的生命,在这儿得到舒展和更张!
(3)
在新加坡河畔绿丛如荫的小广场上,即别具特色的亚洲文明博物馆旁,如今肃立着一座通体洁白的雕像:一位年轻英俊的绅士,昂首挺立,双臂插在胸前,凝望远方。这就是传奇人物斯坦福·莱佛士的雕像。这个姿势,已经成了他的标准站姿,新加坡无数的旅游纪念品,都是他的形象翻版。
这尊塑像,除了纪念莱佛士本人,还有一层特别的含义。塑像基座的铜牌上铭刻着这样一段话:在这一历史性地点,托马斯·斯坦福莱佛士爵士于1819年1月28日,首次登陆新加坡,由此将一个小渔村的命运,改写为一个伟大港口和现代化大都会。
简单地说,套用李光耀评价孙中山的话,就是"莱佛士,一个改变了新加坡命运的人"。这里就是莱佛士首次到访新加坡的登陆地点,新加坡河边又一个可圈可点和谋杀相机内存的地方。
克拉码头一景
当今,身为伟大的历史人物,莱佛士在河畔众多高楼大厦的背景下,显得孤单、落寞而忧郁,他似乎正在凝望这个如今天翻地复第二故乡。斯坦福·莱佛士,伟人耶,罪人耶?这位一直被中国史学评为近代殖民侵略者的英国人,新加坡国和中国的评价怎么相距是这样地远啊?!
然而,在这里,在南洋,历史的河水一直在向前,再向前,它们最终汇入到博大的海洋,无可逆转。当年的风云人物也好,英雄俊杰也好,他们虽然一朝风流倜傥,但却终究化为河边的静默雕塑,这就是真实的历史和人生!
在驳船码头的对岸,原是英国殖民地政府的办公地区,当前还保留下来的代表性建筑物,有旧国会大厦(更早时期的法院大厦)、皇后坊和新加坡维多利亚纪念堂(1905年为市议厅)。
其中,皇后坊和旧国会大厦之间沿岸地带,竖有莱佛士爵士的白色雕像,一般相信,他应该是从这里上岸的。然后,如今,你再乘坐驳船,就会通过加文纳桥和安德逊桥,在那里可以看到新加坡旅游业最为人熟悉的标志──鱼尾狮公园和它背后的浮尔顿大酒店。
那被称为浮尔顿大酒店的,其前身就是1924年建成的新加坡邮政总局,后来,它成为新加坡政府部门的办事处。离浮尔顿大酒店不远处,就是俗称"红灯码头"的克利福的驳岸。当驳船来到码头外的滨海湾后,调头就可开到克拉码头去了,到那里,可欣赏新加坡金融区的景色,以此角度来观看,真是最好不过的了。
新加坡河北岸的克拉码头,在1860至1870年代时,曾是该国的造船和修船中心。码头东面那绿郁起伏的福康宁山,山上宫堡参差,仍然隐现着曾经的辉煌和霸气,相传那里曾是苏丹王宫的所在地,当年的莱佛士登陆后,就把他的官邸设在此地。
(4)
当驳船再往南面朝河口行驶时,你还可以在东面,看到即将作为新闻艺术部的禧街大厦。这座建于1934年的建筑,原为该国的警察局。接着,驳船在通过哥里门桥和霭仁桥后,就会来到位于南岸的驳船码头。
在1983年迁离新加坡河之前,在这里,每天都上演着起货卸货的忙碌情景。如今,这里的数十座货仓和办公室,已经改为多元特色的餐馆和酒吧了,那翻新后的店屋,同背后的现代化摩天大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成为如今附近金融区职员和外国旅客夜晚最爱光顾的消闲去处。
新加坡河上有十来座桥,其中安德逊桥、加文纳桥和埃尔金斯桥是最著名的3座。伫立在浮尔顿酒店前的加文纳桥,还有个外号叫"乌龙桥",它建于1869年。
此桥,原先设计,中间的桥身是可以敞开的,以便能够让商船通过。但后来由于建造设计出了问题,导致桥身建好后无法开启,当时的那些高桅杆船只来此后,也就只好停在港口外了,真是令人叹息的。
以后迫于需要,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就只有改用驳船入港进行贸易,于是,就这样竟让驳船业兴盛起来了。到了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河出现了最繁荣的港运高峰期,河畔每天停泊驳船的船只,大小竟达3000多艘,那一时,到处是人声鼎沸,船鸣号叫。
可以想象,这座原为纪念总督加文纳上校而命名的桥,却出人意料地,让当时普遍用来运载货品的高桅杆商船,再也无法驶入新加坡河了,“一失足达千古恨!”以后这种"自摆乌龙"的景象,使整个新加坡河的面貌,竟是那样地尴尬不堪。
新加坡河上的另一座埃尔金斯桥,那可是与华夏习习相关了,想当年,桥名的主人埃尔金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中国抵御外侵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的英法联军最高统帅和全权谈判代表。
不曾想,当时,开赴中国的英军途经新加坡时,就驻扎在离新加坡河畔不远的政府大厦前的大草场。而在他们动身去中国前,突然接到急电,要求他们折返印度镇压当时爆发的印度兵变,于是一场血腥的屠杀,先于中国在印度爆发。
可以说,埃尔金斯一手沾满了中国人的鲜血,另一只手沾满了印度人的鲜血。他,也因为这两大非常的"功劳",被任命为印度总督,并统辖包括新加坡、马六甲和槟城在内的海峡殖民地。
如今,历史的烽烟早巳散去,新加坡华人说,“埃尔金斯桥已经成为历史的‘第二乌龙’,虽然不能拆掉它,但我们华人经过此桥时,常常奋力地跺它几脚,以泄历史上的血泪之恨。”我想,这虽然是一种幽默的行为,但就不仿当成一种“自摆乌龙”的快乐吧!
(5)
国小、河小、桥小,真是巴掌大的新加坡啊!地盘实在是太小了呀,可是,可是,它的地盘虽小,那码头的看点,却是摭拾皆是呢。
从新加坡河与马利那湾交汇的新月地貌开始,我们团队一行的目光,就被礁驻住了,那里有一尊巨大的鱼尾狮雕塑,就雄伟地伫立着,它面朝着辽阔的大海,背靠着安德逊桥畔,在海洋的潮起潮落推动下,那鱼身之上的狮头,正大张着嘴,二十四小时不断地把它那满口水的雪柱与碎玉,喷向那沧茫横流的大海上。
闻名新外的鱼尾狮像,就座落在当今的新加坡鱼尾狮公园内,它由粗重麻石垒成的长条形基座,从汨汨流淌着的新加坡河水底深处挺拔而出,那雄浑而厚重的基座,上面就立着高达8米、重约40余吨的洁白鱼尾狮大理石雕像。它的旁边,还有一座小鱼尾狮像与之相毗邻着,它也立在新加坡河的河边,面向着大海,在与大鱼尾狮相互守望着,呼应着,似乎在遥遥地凝望着河的淌流和大海的涛波,向游人们娓娓讲述着那一个个已经飘逝而去的故事。
狮头鱼尾雕像是新加坡国的标志和象征,它将往日的历史荣光和现代的繁荣有机结合起来,成为艺术了的想象与真实的现实融合在一起的杰作,这就是新加坡码头文化的第一闪光点。
白天,那狮口向外喷水,水柱雪白耀眼,直冲入海;夜晚,那彩灯齐齐放射,洁白的塑像晶莹夺目,美艳动人。假如你站在鱼尾狮像下眺望大海,白日里,只见港吊铁臂伸空,装卸异常繁忙,周围栈桥飞架,车船奔跑如梭,港内的超级油轮、集装箱货轮、客轮和近海捕鱼船,还有画着一对大眼晴来“看路”的驳船,一齐在忙碌的水道上你来我往着,真是好一派世界航运枢纽的景像!
假如是在夜灯下,那港口将是另外一幅面貌。但只见,到处所现,都是朦胧的船影和移动的吊臂,那里有千万条灯火飘摇闪烁,完完全全再现了一派海国风光的夜景图!
据林导告诉我们,鱼尾狮标志来源于十四世纪新加坡强大的斯里佛室帝国,当年帝国的那个叫斯里佛室的王子,因在星州的岛上,看到一只巨大的怪兽,其面如雄狮,发毛血红,威武之态慑人心魄,于是,就将之视为降世的神灵,而雕塑其像供奉起来,久而久之,最后,终于成就了新加坡人精神上的图腾需要了。
(6)
新加坡的码头文化,实实在在是有点与众不同,如果从大文化的角度上看,新加坡的港即为国,国即为港,它是以港来立国的!按林导的说法,就是“国以港富,港以国兴”。新加坡国1999年的国民生产总额为949亿美元,人均达到了25367美元,而其港口的总收入,每年都要超过该国国民生产总额的20%,这确实有点惊人。
作为亚洲四小龙的国家之一,新加坡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按照其生机勃勃的经济循环趋势,新加坡百分之六十的本地工业产品,是外销的,即那其中,有一半是输入到发达国家的。这些出口货物的多数,它们靠的就是新加坡港口。
如果论起港口的吞吐量排位,按世界2004年的排法,荷兰的鹿特丹港吞吐量约为3.54亿吨,当位列为世界港口的老三。中国的上海港吞吐量约为3.79亿吨,因其当年生产爆增了19.8%的缘故,使其已经稳稳坐上了世界港口老二的交椅。而那个小小岛国的新加坡港呢,其国虽为“小不点儿”,那吞吐量却是十分吓人,它竟达10.4亿吨。由此,那港口第一的桂冠,自然是非它莫属了。
来到新加坡港,我们举目所见,那港口的装卸与运输,真是如火如荼,到处都闪现着现代的文明和光华。
在有限的职业生涯里,我也曾探访过中外的一些颇为有名的大港,如国内的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诸港,以及如地区或国外蜚声世界的香港和鹿特丹等港,这些港,无论其地理位置,发达的程度,或者是码头的文明状态,都无法与新加坡港相比肩:
新加坡港有长达14千米的码头群!那上面有各港口国无法比拟的46个远洋泊位,有15个机械高效运作的沿海海轮泊位,有超乎行业同类的70个万吨油轮泊位,有30和40万吨级的巨型旱船坞3个,那船坞可以修理世界上最大的超级油轮,甚至能够同时修理总吨位达204万吨的船只。由此可见,其港口的发达程度。
除此以外,新加坡港还有超过350个应用在处理港埠管理、规划与作业上的信息科技系统,使其物流充分体现出了港口运作体系的自动化和现代、高效、科学、文明的含量。
在新加坡港,我曾亲眼所见,其下辖的港口集团公司颇为强大的枢纽网络。就当前而言,这家公司共有集装箱码头4个,泊位37个,用地339公顷,岸桥112架,场桥365架和拖车700多辆。它们平均每天可以处理60多艘船舶,8000多辆拖车和50000多个集装箱!
大家可以想一想,在这些惊人的数字中,饱含有多高的文明程度?据世界权威部门的统计,现在全球每5个集装箱的中转箱中,就有1个是该公司码头装运的!
这家公司目前已经实现了集装箱装卸、转运的全自动化作业。其发达程度,世界上可以望其项背的,只有德国汉堡港的哈拉码头和荷兰鹿特丹港的ECT码头。
这样的一家超现代级港口公司!而他们的职工,也仅仅只有4200多名,我们不得不为此而感到惊叹。强大的集装箱装卸和运输能力,以及超越全球港口的文明发达程度,使其保有了多年世界最大集装箱中转枢纽的位置。
(7)
文明,高效, 为了保住全球枢纽港的位置,新加坡的政府也开始介入进来了。他们进入后,不仅舍得投入巨资,去实现港口运作的自动化,而且其国家整个的大交通网络框架,竟也是以新加坡港为中心而构建的。
谈到这一点, 林导曾不无骄傲地说:“与港区相配套的樟宜国际机场,眼下的旅客年运输量已经突破了3000万人次,新加坡本岛的10余条高速公路和3条地铁,也早已与港口贯通,目前,由港口向岛内辐射的公共汽车线路,已经达到百条之多。”
这些综合交通的大骨架,共同托起了一个高效、先进、文明的全球海运中心,使该中心的年接纳入港的海轮量,高高地登上了10多万艘次的台阶。换一句话来说,即在当今的新加坡港,每2至3分钟,就有一艘海轮在该港进出。现在,其飞速发展的港口,已有国际航线500多条,它们通达世界近400多个港口,联系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新加坡港,我们还十分有幸地碰到了中国长航南京油运公司大庆号在此转运原油的船舶,据该船的一位高级船员告诉我们说,现在每个星期,中国远洋航运集团就有20多艘集装箱船停靠新加坡港。
为了中新双方的友谊,该集团还将一艘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能装卸5400个标准集装箱的新船,命名为“中远新加坡号”轮,时下,该轮的处女航,已经到达了新加坡码头。
新加坡交通部部长姚照东在“中远新加坡号”轮首航仪式的讲话中说:“该轮的首航,确立了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在新加坡枢纽港的地位。作为输出,新加坡港亦参入了中国大连、福州和广州三大港口的投资与合作”。
新加坡河流一瞥
新加坡港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庆言,接着以咄咄逼人的姿态,和主动出击、光彩闪闪的言辞,向世界航界宣告:“未来我们的目标,将直指中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勃海湾等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由此看来,在全球的区域,抢占码头的商机,看来是刻不容缓了。
新加坡河的河口文化是光彩照人的,如果我们再将探访的目光,沿着河流逆向上溯,我们就立即能够体味到新加坡码头文化的幽深了,这种幽深,它是需要我们用平稳的心情,花去一点时间去品尝的。
离新加坡河的河口不远,是新加坡远近闻名的高等法院,其建筑虽然经历了历史风雨,但当今仍然坚实的科林斯圆柱,独具特色的圆顶,至今流淌着欧风南渐的艺术风格。
相邻的市政厅,它的正面,是希腊式的圆柱和大而宽敞的楼梯。正是这个楼梯,它时时在向世人闪耀着新加坡人的世纪荣耀:
——1945年9月12日,英国的路易斯·蒙特巴勋爵,从这个楼梯上慢慢地迈了下来,在这里接受了日本伊藤将军的投降,由此而完结了一个民族被奴役的痛苦时代;1959年,世纪伟人李光耀,从这个楼梯进入了新加坡的市政大厅,宣布了一个新的新加坡国正式独立,它标志着富甲一方的岛国,开始了它的萌芽。
(8)
新加坡河的河口,是该国的政治中心,当我们的脚步一迈入河口上溯不远的南岸,就顿时能呼吸到那以码头为标志的文化与休闲的气息了。那里的每一个码头,都曾经历了历史的沧桑,如今,那些装饰一新的文化景点,成为了当代雅皮士们聚会的场所了。许多维多利亚时代的商店,经过翻修以后,变成了时下非常时髦的酒巴和饭馆,那一个个赖以休闲的室外座位,足以让众多的游人们品评沿河的集贸村,以及附近颇有一点岁月的冒险骑马术了。
新加坡河从岛的中部蜿蜒而缓慢地流淌着,它流出的,是一个个艺术大师岁月的杰作。要看达利的作品,何必去西班牙或巴黎的蒙马托呢?这里的码头边,就有一件其超现实的作品:《向牛顿致敬》。雕像是一尊魁梧的男体,其敞开的心胸和低头沉思的脑袋,有着达利独特的诡异风格。简介牌写着的是:包容万物的胸怀和一无所拘的头脑,是发现自然法则和创造人类伟业不可或缺的。码头边有的是水,水,是最具有包容度的,看来,这码头雕塑的象征意义,是再明显不过的了。
在新加坡河老旧的码头边,有一只站着的骄傲肥鸟,它十分醒目。“肥”,让你联想到什么?是和平,还是富裕?抑或为安祥?码头的劳作,是辛苦的,艺术家创作出这样的作品,或许是想让码头上的人,能高兴或者轻松吧?在职业的生涯里,辛苦而紧张的码头劳作,哪里能笑得出来?那么,就去看看这只肥鸟滚圆的身体吧,包你的嘴角能自然扬起。这,就是码头文化的魅力!这位拉丁美洲最负盛名的雕塑家费尔南多·布特罗的作品,其艺术的张力,就在于“圆”,他说:圆胖的艺术,就象征着快乐。那么,就让这快乐能相伴辛苦而又劳作的人们终身吧。
再往上行,就是那新加坡有名的加文纳桥了。那桥边的新加坡河畔,碧波荡漾的河水衬映下的三只青铜猫给人以极大的趣感。这被称为“稻草猫”的,是用来吓走老鼠的吧?我这样想着。也许当年的新加坡河边码头货仓老鼠猖獗得很,还好,这里终于有了这三只永远警惕着的新加坡猫,旁边还有两只小猫呢!真可爱,它让我们在流涟中,去体认了当初码头仓储的况味。
著名的码头作品,还有台湾雕塑家朱铭的白领雕塑《太极》,美国建筑学家贝聿铭的系列建筑艺术,以及形似巨型计算机的华侨银行,像一根玻璃玉米的威信史丹福酒店,外形像东南亚万果之王榴莲的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活灵活现如一叠硬币的圆形财政大厦等等,等等。它们都能让人于艺术的灵光中,去再次感同身受那已经消逝久远的沧桑岁月。
(9)
还有一些更为静静美丽着的码头文化,它们就位于新加坡河的上游地带,那里的如罗拔申码头,岁月的流痕,好像已经抹去了昔日码头劳作的闹热和辛艰,如今,它们已经远离了驳船和克拉码头的喧嚣,在悄悄地流逝着那往日的思念。
所有高高低低伫立着的新型时尚建筑群,它们都有人行道与码头相连,那里有造型怪异的休闲屋,还有在逐步修复,正在开发新使命的旧货仓。驻足于老码头,流涟在货仓文化的休闲屋中,喝上一杯咖啡,外加一本什么书随意翻翻,也是够惬意的了。那里的书咖啡座,为爱书也爱咖啡的时髦客,提供了合二为一的人文咖啡香氛。
书和咖啡本来就是分不开的,所以就有了咖啡书吧。在崇尚知识的新加坡,随着阅读人口的增加,大规模的书局越开越多了,于是书店里的附属咖啡座,已经满足不了无处不在的现代书友,如果受不了太嚣张和太吵闹的娱乐厅的氛围话,那么,罗拔申码头随处一见的书咖啡座,就会是你绝好的去处。
那里往往有数百本包括畅销的小说、旅游资讯书、设计书、生活潮流和生活工具书等,它们正在等着你呢!它让一些外来的客人和雅皮士们陶醉得深陷沙发。更有不少的客人还带着随身的电脑,他们把咖啡吧竟变成了网上工作室,在轻轻松松地品茗轻食和简餐中,完成了自己即兴而起的工作。
号称为新加坡第一家“喝彩与欢呼”的酒店,从外观上看,就让人热血沸腾了,这间很有点后现代风格的店子,最近成了新加坡河畔码头夺目的一景。那一张张不同大小的五颜六色的窗口,不同形状建筑块和建材的集合,从每一个角度看,它都是一张不同的表情,最精彩的,也许算是玻璃游泳池了,那可是非常的后现代,再加上两个诸如的不循规蹈矩和多元化。
上面这看似与周围环境跳跃异常的酒店,其实在设计上没有脱离码头文化,那仿货仓门的外墙,仍旧十分忠诚地在与原有的老货仓改造建筑呼应着,室内一扇扇的窗,都恰到好处地把码头景象纳入了画框,那涂上强烈原色的排气管和输送管,让人回想起不可眠灭的码头经历,它们与那醉生梦死的星级酒店相比,更加浓郁了旅人想像的生活氛围。
还有一些翻修一新的旧货仓,如今也成了新加坡河边的专业剧场和休闲中心了,它们与几家书咖啡座相邻着,这些建筑用色的时尚和昔日苍老的遗痕,恰如其氛地成就了风味浓厚的罗拔申码头艺术长廊,它让我们既感到陌生,又好似似曾相识。
我正在那里痴痴地搜索着记忆的长河,“这不就是我国江城长江十里滩涂文化的惊人再现么?”猛然间,同行的付志勇先生来了个发问。
他这一问,倒是使我如梦初醒,此时的我,让意识的流向流入了江城的长江,流入了星洲的新加坡河,流入了武汉已经融化了的罗拔申码头文化,让那远隔着重洋的两地文化灵光,就这样发生了一次异地的碰撞。
我仿佛感到,胸中突然迸射而出一束耀眼的火花,此时的我,才真真地领悟到,两地华人的祖根文化,虽然远隔着千山万水,但它始终有着一条条的毛细血管相连着,正因为这一根根、一丝丝毛细血管里中华文化血脉的流淌,才使伟大而古老的华夏祖根文化代代相传,经久不衰。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刘锋,湖北省长江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社会科学协会、自然科学协会会员,已出版《北纬绿斑——长江流域的七彩名区》等专著20多部,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戏剧学院研究员与客座教授,在《人民日报》《中华散文》等30多家报刊发表历史文化散文250多万字,撰写和编导的多部故事片和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并主编出版了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重点图书出版工程《中华长江文化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