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八 ·一· 军 营 趣 事

铮铮铁骨,锻造钢铁军队,铸就热血军魂;

赤胆忠心,撑起民族脊梁,守卫祖国安宁。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4周年,在八一建军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我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微信图片_20210801195823.jpg

作者曾经的戎装照


少年从军,挥洒无悔的青春;峥嵘岁月,留下美好的回忆。1978年初,正在原黄冈县上巴河公社电影队当电影放映员的我听从祖国召唤,满怀一腔热忱,17岁便毅然踏入了梦寐以求的军营。到达旅顺新兵连接受半个月的短暂军训后,我和部分战友被分配到北海舰队第二训练团进行为期一年的业务培训学习。在此期间,发生了一些令人终生难忘的逸闻趣事——

 

紧急集合

一进训练团十三中队,我们便投入到紧张的军训之中:早晨出操、队列练习、整理内务、业务培训、实弹射击……成天忙得团团转,累得气喘吁吁。动作迟缓一点的新兵根本跟不上节奏。偏偏又遇上了一个不苟言笑、严厉凶狠的刘明忠中队长,这位彪形大汉是黑龙江人,长得浓眉大眼,高高的鹰勾鼻子特别引人注目。有人私下给他取了个绰号,叫“德国鬼子”。刘中队长带兵作风硬朗,雷厉风行,因而在整个训练团很有名气。二区队有个姓吕的山西兵,身材矮胖,说话做事都是慢吞吞的,人称“憨皮子”,由于平时啥事都跟不上趟,不知道挨了多少训,遭了多少罪。

微信图片_20210801195833.jpg

作者第二排左二)在训练团时与全班战友合影留念


有一天凌晨一点钟,战士们睡得正香,一阵急促的哨子声,将大家从睡梦中惊醒。“起床!打好背包,两分钟内在大厅集合!”刘中队长噪门粗犷,声震楼宇。我们这些新兵只能在黑夜里手忙脚乱的穿衣打背包。因为以往紧急集合都是安排在白天进行,半夜紧急集合,还是第一次。“开灯!列队!”大厅里顿时乱成了一锅粥。灯光下三个区队好不容易列队完毕,却是丑态百出:有人衣斜帽歪、军容不整,有人忘了戴军帽,有人将背包捆成一团挂在身上,像难民逃荒要饭似的。刘中队长在巡视中目光犀利、脸色阴沉,只见“憨皮子”小吕慌乱中不仅穿反了水兵服,还来不及打背包,竟然将被子抱在手中。“出列!”刘中队长厉声将小吕叫到队伍前站着,“憨皮子”吓得瑟瑟发抖。“看看你这个熊样!”刘中队长训完,“扑哧”一声忍不住笑了,立刻引来哄堂大笑。小吕知耻而后勇,以后反复练习,终于熟能生巧,以后紧急集合,再也没有拉浠摆带了。

 

半夜惊魂

在训练团里,新兵们都来自五湖四海,祖国各地,南腔北调,性格各异。有人豪爽,有人内敛,有人机敏,有人木讷。有个姓陈的浙江兵,身材瘦小,性格内向,不知是否是因为不适应紧张的集体生活的缘故,总是沉默寡言,不愿与他人交流。有一次上培训课,他心不在焉,教官点他回答问题,他却答非所问,召来一片嘘声。同乡战友称他为“小迷糊”,时常提醒和照顾他。初秋之夜,训练了一天的战士们进入了梦乡,半夜时分,只听得“嗵”的一声闷响,紧接着“哎哟!”一声惨叫,将一屋子人都吓得够戗。区队长急忙打开电灯察看,原来是“小迷糊”从双层床上铺跌落下来,手臂被摔成粉碎性骨折,连夜被送往医院包扎治疗。第二天一大早,班长只好将“小迷糊”调整到下铺睡觉。当战友们看到“小迷糊”打着个绷带,再不必受出操、训练之苦,大家说他是享福,但他却成天愁眉苦脸的。他说,这幸福吗?我这享的是“霉福”,不信你们试试?

 

训练归来

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所在的3区队8班。我们班长姓王,比我们早两年入伍,辽宁丹东人,他性格热情开朗,为人风趣幽默,很受我们新战士喜爱。有一天,他突发奇想,要求我们班的战士都剃光头,免得经常理发。在他的带领下,我们班10人有9人剃了光头,可是来自吉林省的李子龙特别害羞,死活也不肯把一头秀发剃掉。小李长得眉清目秀,说话轻言细语,我们都笑他像个姑娘。班长讥讽他:“你还叫李子龙,我看你干脆叫李子虫”。经班长暗示,三个人按住小李将头发中间剃成一条沟状,小李哭丧着脸只好无可奈何地剃了光头。

有一天下午,我们班在野外训练归来,一路上唱着“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当行进在旅顺街道上时,班长见我们一个个无精打采的,唱得有气无力,突然大声喊道:“听我口令,脱帽!打起精神来,齐步——走!”顷刻间,10个光头一齐亮相,精神抖数地阔步前行,引来几位女孩子的嘻笑声和众多路人的阵阵喝彩声。

时光荏苒,往事如歌,43年过去了,我依然无比怀念青春洋溢的军营,怀念激情燃烧的岁月,怀念亲如兄弟的战友。

微信图片_20210801195917.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易晓寒,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黄冈市黄州区作家协会原主席、巴河文化学会顾问、退休公务员。有部分散文、随笔、诗歌、报告文学等文艺作品散见于各级报刋、网络,曾获湖北省好新闻一等奖,论文获全国特等奖。主编了新闻作品集《浪花集》,已出版诗文集《爱是阳光》。个人简介已被录入巜鄂东当代人才库》。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