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南洋寻根》是作者早些年考察南洋时的所见所闻,这部五十多万字的游记散文立足于南洋,站在幽深历史文化的角度,对千百年来中华先祖在南洋的血根和历史文化在南洋的播撒,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将即行消失的非常宝贵的中华根脉文化,点点滴滴展示在读者的面前,读之,让人回溯,让人审视,让人深思,让人于九庙恫哭之外而砥砺奋起……
4、古城老街 (下)
(5)
再往里面走,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则更浓了,我们看到,一些古懂店里的瓷器、木雕,尽是中华的老款式,它们甚至比今天中国大陆的样式、色彩更传统、更地道。
中国建筑随处可见
有些中国庙宇的建筑,不仅样式属于中华远年的姿态,就连建庙的材料和工匠,据说也均是来自中国的南方,那里面的装饰,则更是以中国神话人物雕塑为主。
还有什么广东会馆、福州会馆等场馆,那里面就供奉着华人仙逝者的遗体。街上的敲糖,也是我们小时见过的模样,转糖的糖画、顶糕的木架、绿豆汤的木桶、铲刀的条凳、配钥匙的响铜板等等,都是昔日我们所熟悉,而如今中国大陆已难以一见的“古懂”,今天,我们与它却在遥远的南洋幸遇了,自然而然地,它在我们的心头,引起了极其复杂的人生情感涟漪。
我们终于来到了一家川菜馆!说是“终于”,其原因是大家来到这里,感觉在情感上,好似经历了一场长途跋涉,一种似牵似挂的依依,始终萦绕在心头,在逛时难以割舍。
待大家进得馆来,只见到处都早已坐满了黄皮肤、黑头发的华人,忙得脚不沾地的胡姓老板娘,一边满面笑容地欢迎大家,一边为我们端上了一滚烫的大砂锅。
杨导见状,指着砂锅说:“你们看,这就是马六甲颇为有名的肉骨茶……”不等杨导再作介绍,饥肠漉漉的我们,迫不及待地喝了起来。
嘿,不知道它是四川味,还是南洋淆,中药感极强的汤,一滑进嘴,我们便觉细胞偾张,周身快畅。看来,这菜,也有脉络相通呢!其它还有什么花椒炒花饭的,吃得大家啧啧连声,青筋爆张,那个辣感,让此次来访的川哥们,真是大大地开了一次眼界。
吃过晚饭,馆内清静了不少,老板娘清完餐桌后,走了过来,与我们聊起了家常。当我们问及华侨在南洋打拼的情况时,她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像是纠正错误似的,她对着我们说,:“中国内地有些人,总以为华侨富裕,创业轻松,唉,他们哪里知道华侨真正创业的艰辛和苦痛啊?说句老实话,我们在南洋,就如同飘泊的游子,没有祖国作后盾,富裕轻松得起来吗?”
说完,她的神色似乎有点黯然起来。我们觉得她的话里有话,就又追问,过了一会儿,在我们的急切等待下,她稍稍沉思后,开始向我们讲出了一个尘封多年,现在已鲜为外界人所知,华人在南洋打拼的血泪故事。
(6)
她说,她自己的老家,就在广东的番禺,其祖上到马来打拼,已经有好几代人了,据她爷爷说,百五十年前,马来曾发生了一起震惊南洋的屠杀华人惨案,她祖上不少来马打工的亲眷,就在那一事件中命丧南洋。
惨案发生所在地之一
那事件发生在1857年,当时的马来亚砂越古晋附近,有一个叫石隆门的地区,集中居住着一批以中国客家人为主的打工族,人数约有4000多人,其生产任务主要是淘洗黄金,种植粮食、胡椒、甘密等。这些中国劳工以其日以继夜的辛勤劳动,维持起了一个叫由英国殖民者詹姆斯·布洛克组建的砂越王朝,并在石隆门建起了中国式的农业社会。
那时候,在砂越王朝管辖的境内,以华工所开发的石隆门地区经济最为发达。为了更多地榨取华工的血汗,布洛克王朝以发现石隆门华工私下进行鸦片买卖为由,颁布了一系列严酷的、志在获取更多利益和管束华工的野蛮法令和措施,从而强迫华工去遵守,由此而引发了当地华工的请愿和暴动。
那年的2月18日元宵夜,受到祖国南方一带人民反抗英国侵略运动和当年元月新加坡华族移民反英压迫事件的影响,不堪忍受的600多名华工,在华工领袖刘善邦和王甲的率领下,从华工所在公司大本营的帽山出发,抵达到布洛克王朝的首府古晋,向王朝首领拉惹布洛克请愿。
拉惹布洛克躲了起来,他不仅不与华工见面,而且在与英国投资企业慕娘公司负责人密谋后,亲自带队,乘着英国公司提供的蒸汽船,率着数百名政府和英国军人,沿着砂越河而上。
他们首先屠杀了手无寸铁的友兰肚山丘内的华工以及华工领袖刘善邦,然后又杀害了新尧地区大约300多名华族移民,随后,拉惹的队伍到达石隆门,他们无比残忍地血洗了华工所在的公司总部——帽山。
在踏平了帽山后,拉惹布洛克又指挥武装部队,将毫无反抗能力,已经逃入石隆门石洞(今称鬼洞)的华人妇孺,用火烤,用烟熏,使华人妇孺有的被火炙焦,有的被烟熏痛苦窒息而亡,其现场惨状,难以忍睹。还有少数躲藏在树林里的华工,也未能幸免,他们被稍后搜索的拉惹军人乱刀砍成肉泥。
这一惨案,华工和其妇孺家属被屠戮者,达3000多人,华人公司周围的尸体,堆积如山。据当时有人清点,华人公司的华工,几乎被斩尽杀绝,公司由此而被迫关闭,砂越河水被染得鲜红。
此血腥事故是华族移民在砂越的开发史中最大的惨剧。当时,加里曼丹的荷兰殖民政府,也协助布洛克王朝,将逃入境内的华工杀戮。
据现今石隆门一些父老的描述,当时只有极少数华人逃过劫数。根据布洛克王朝一名英籍官员的调查,到了1861年,石隆门只剩下4户人家。目前,居住在石隆门一带的华人,主要是“灭族”事件发生10年后,才从加里曼丹或直接从中国或马来半岛过来的移民的后裔。
那时节,由于尸体长期暴晒,无人敢收,以至造成帽山周遭,臭气冲天,蚊蝇遍地,尸水横流,疾病肆虐,长时间都难以消除。而胡氏老板娘的几位祖上亲人,也丧生在这一惨案之中。
(7)
惨案的发生,震惊了南洋和亚洲,也震惊了中国。那时的中国,刚刚经历了鸦片战争的惨败,成为任列强宰割的糕羊,从而导至这一惨绝人寰的案件,不仅没有得到也没有能清算,而且它像一把利剑,百多年来,一直高悬在南洋打拼华侨的心头,不知道它何日还会落下来。石隆门,因这一惨案而名闻南洋,石隆门,也因这一惨案带来了其长年的尸臭,而赢来了另一名称:“臭味”(bau)。
后来,英国殖民者布洛克因他此前在马来亚的殖民开拓,英政府让他以英雄的身份返国,受到上流社会的热烈追捧,牛津大学赋予他民法学博士(DCL)学位,英国女皇向他颁发了巴斯爵级司令勋章(KCB),弗朗西斯·格兰特爵士特地专为他绘画了一幅全身立像,著名出版人凯珀尔还精心修改了他的日志之后,将之集结出版,在英国一时成为追捧浪潮。
此事发生后,当地华人十分怀念刘善邦和另三位反殖义士,时隔不久,他们就在附近悄悄建起了一座“义德庙”,用以供奉和缅怀义士。几十年后,此庙又被重修,重修后的庙,正厅设有“三义堂”,供奉了刘善邦和另三位反殖义士:王三甲、刘大伯及刘珍珍的神位,使之成为西马独特的四仙师爷。不久,又有书籍出版,书中专门介绍了“石隆门帽山国王古庙”,点赞与之相系的“河婆神”三山国王与城岳公王。
历史,在历经曲折后,最终都会走向正义,1989年,此一事件被马来西亚砂捞越州政府平反。1993年,该州政府为此建立了国家英雄纪念碑,以纪念在英殖民时期牺牲的抗殖民民族英雄,刘善邦更是唯一一位被政府铸像在上头的华人领袖。
(8)
翘首之间,百五十年已经过去,如今的马六甲,当年华人领袖郑芳杨于1567年建造的青云亭,还是在当地娉婷而立,它将华夏的古风播撒向南洋,那马来西亚最早的庙宇,里面仍然供奉着中国传统的观音菩萨、关帝、王母娘娘等神仙,它是华人宗教活动的中心。
中国山,这座小山冈,它仍是马来西亚和马六甲保留中国史迹最完整、最丰富的地方,那山上纪念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的三宝山 、三宝井、三宝亭等等,还是中国明代以来代代传承的模样。
还有代际变化而来的葡萄牙式古迹,圣地亚哥古城门和圣保罗教堂、荷兰式建筑史达特斯教堂 (现为市政厅 )、荷兰民宅改建的马六甲博物馆,馆内陈列的国王 (苏丹)曼苏尔·沙越国构想图、郊外的苏门答腊型式建筑东奎那教堂、柔佛苏丹陵墓,以及马六甲博物馆内永久保存的由郑和与公主汉丽宝朝见国王的图文、古代兵器、农村用具等等,它们仍同往昔一样,在海洋文化隐退,华夏文明攒伸的今天,仍然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
马六甲,这座自汉代以来,中国就有记载的南洋古城,在汉代至唐代被称为哥罗富沙的城邦,唐永徽年( 马六甲50年-655年)中,他们曾向中华贡献过五色鹦鹉;明永乐三年(1406年),酋长西利八儿速喇遣使曾向中华上表,愿为属郡;永乐七年(1410年),明成祖命三宝太监郑和封西利八儿速喇(即拜里米苏拉)为满喇加王,从此不隶属暹;永乐九年(1412年),拜里米苏拉继承王位,率领妻子和随从540人,曾向中华朝拜,进贡过麒麟,明成祖赐黄金镶玉带、仪仗、鞍马、王妃冠服。九月拜里米苏拉王辞行,明成祖又赐宴于奉天门,赠黄金镶玉带、仪仗、鞍马,并赐黄金一百两、白金五百两、钞四十万贯,此后直到明成化末年,都多次来华朝贡,让中华文化在南洋大放光芒。
马门甲街道上的新建筑
《榜葛剌进贡麒麟图》曾载,明永乐至宣德年间,郑和下西洋,曾以马六甲为大本营,建立城墙、排栅和鼓楼、角楼,并建设仓库储存钱粮百货。郑和船队开往占城、爪哇等国,都先在马六甲停泊;由暹罗、忽鲁莫斯等国回程时,也在马六甲聚集,打点钱粮,入库保存,等候信风驶返中国,以上这些遗址,如今也都仍在,它让世世代代的华夏子孙,永远拜褐了。
历史,就这样,在古城老街时而走得飞快,时而走得缓慢;时而走得艰涩,时而走得轻快,如今,那华夏在南洋曾经的辉煌,已经惭行惭远,华人在南洋打拚悲凄的故事,也一个一个被飞逝的时日所尘封,但是,在近代史上,整个华族被蹂躏的过去,却难以被尘封,被淹没;整个华族所闪射的耀眼辉光,却难以被遮蔽,被掩藏。
我想,如今正在崛起的中华民族,已经把命运逐步转入了自己的手中,那么,昔日的惨案还会再来吗?中华民族还会再受欺凌吗?华夏民族的辉光,还会再被恶意雪藏吗?对此,决定性的回答:是国力,是强盛!
国力,强盛,它决定一个民族的命运:这不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也无论是在祖国,还是在遥远的南洋。
就要离开这座古城的老街了,看着这满街的华文霓虹,满面笑容的华族后代,我心中默默地开始祝福:但愿,但愿祖国一日一日强大起来,那往日的恶梦,不要再重演;那华族文化的辉光,不要再暗淡……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刘锋,湖北省长江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社会科学协会、自然科学协会会员,已出版《北纬绿斑——长江流域的七彩名区》等专著20多部,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戏剧学院研究员与客座教授,在《人民日报》《中华散文》等30多家报刊发表历史文化散文250多万字,撰写和编导的多部故事片和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并主编出版了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重点图书出版工程《中华长江文化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