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寻根·六、越南情根5巴亭情怀(上)

编者按:《南洋寻根》是作者早些年考察南洋时的所见所闻,这部五十多万字的游记散文立足于南洋,站在幽深历史文化的角度,对千百年来中华先祖在南洋的血根和历史文化在南洋的播撒,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将即行消失的非常宝贵的中华根脉文化,点点滴滴展示在读者的面前,读之,让人回溯,让人审视,让人深思,让人于九庙恫哭之外而砥砺奋起…… 

 

 

5、巴亭情怀

 

1)

如果有人要问我,用什么能将感动留住?我将回答说,曼妙的旋律,只能唤起昔日的淡淡回忆;生动的影像,也只会随着岁月渐渐泛黄,而只有那些珍藏在人们心灵深处生死相依的情感体验,它才能在或静或动的不经意间,激发出人们内心最为深层,最为永久的感动。

说句实话,那一次的越南首都河内之旅,当我一立于那个具有特别意义的巴亭广场,向着周遭环望的时候,作为我们这一代人,对这曾经在无数的活动、影像和广播中熟悉的,但始终却没有亲身经历过的场景,尤其是那年代不少人都知晓的,有关中越高层领导之间的情怀,和那一段凄美不可或忘的涉及到越国高层领导的中越恋情时,不禁会生发出无限的感慨来。

那是我们体验了下龙湾浓浓的仙氛和昔日抗美援越产生的感悟中越生死情结的第二天,一大早,阮导就把我们集中在车上,待大巴开动后,他慢慢举起话筒,瞪着滚圆的眼珠,看了我们好一会,然后调了调情绪,面色严肃地说道:“各位,今天咱们要参观的目的地,你们知道吗?”

他说到这里,顿了顿,接着道:“告诉你们吧,今天,我将带你们去看我们越南人民国父的陵寝。国父,晓得吧?也就是我国伟大领袖胡志明主席,去那个庄严的地方,瞻仰他老人家的遗容,让大家去缅怀一下过去那段中越之间不同凡响的峥嵘岁月,这项安排,按原计划,可是我们本次旅游的核心啊!”

5dd30e68effd4461914f08aac500c25e.jpeg

年轻时的胡志明


“啊,去看我们这一代人个个熟悉,且怀有特殊情感的胡志明主席,那被每一位越南人虔诚敬仰的京族国父?”以中老年人具多的我们一行,听阮导一说,心潮顿时波动了起来,一种早已消逝而去的情怀,又重新袭上了心头。

望着我们这群来自中国内地的驴友容颜渐趋凝重,阮导想了一想又道:“昨天,你们看的是我国名胜中的精华——自然山水,今天,我将再带你们到我国的政治中心河内,以及河内的核心巴亭广场,去那儿看看我国的民族精神,让你们真正体会一下我们越南人的情怀。”

 

2)

到河内!那可是我们这一代人心中长久揣有血肉情怀的地方呀;到巴亭广场,那可是中越两国共知,与越南人民深深爱戴的领袖胡志明拆不散,分不开,充溢着人生生死恋情的一隅呀,我们的心绪漾动起来。

“好!抗美援越时代,河内打得满世界闻名,我们这一代人,不少人都到那里打过仗,像我们没去的,更是想到那个地方看看啊。”待我话音刚停,大家便“是呀!好哇!”地闹腾开了。

“眼望着北方的天,北方的天空阳光灿烂,啊——盼哟盼,盼哟盼,红日快快照遍全越南,照遍全越南……”在大家闹腾的同期声中,我的脑际回荡起了那首近四十年前日日撞击着我耳鼓的歌曲,眼前也渐渐浮起了那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

27、河内巴亭广场的独脚亭,古风幽幽,它是越南历史的象征.jpg

巴亭广场的独脚亭

 

那一时代,共同的政治信仰和狂热的革命追求,把中国和越南紧紧地扭结在了一起了。想必同伴们此时和我一样,沉浸在了对那段历史的追忆中,眼前浮现出的,同样是共产主义阵营旗帜飘扬满世界的红海洋,是高举着革命拳头怒吼而涌动的人潮,是肩扛着巨幅标语牌向前挺进的游行队伍;是国际主义精神感召下,三十万大军,一支支身着平等的没有阶级徽标的草绿色军装,于无形无声中穿越中越边界,走向援越抗美,御敌卫国于国门之外战场与我们同时代的中国热血青年。

“各位!”我们正自沉浸在那段历史的回味中时,阮导一句话把我们拉回到了现实,他道:“我们伟大领袖胡主席的陵寝,就在我国首都河内市的巴亭广场,这就像你们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纪念堂在天安门广场和苏联人民的伟大领袖列宁的陵墓在莫斯科红场一样,每天到巴亭广场去瞻仰胡主席的人,可是人山人海啊!”说到这里,阮导不无自豪地道:“河内市,是胡主席的陵寝所在地,但那儿不仅仅是因为有胡主席陵寝,才成为了旅游胜地,单就河内这座城市本身形成的历史来说,就已经够悠久、够知名了。

“公元1010年,我国的李太祖就在那儿建起了都城,你们算算,有多少年了?呵呵,一千年了喂!虽说不敢和你们中国比,请问,这世界上又能有几多这样的城市呀?嗯——是呀!不多啊!所以,我们越南人,为有胡志明主席,也为有首都河内,而感到自豪。”阮导自问自答地说完了这段话。

 

3)

接着,阮导介绍开了,他说,河内坐落在红河右岸和红河与墩河的汇流处,地处亚热带,因临近海洋,四季如春,花木繁茂,素有“百花春城”之称,河内具有热带城市特色,树木终年常青,鲜花四季盛开,湖泊星罗棋布于市区内外。

21、鲜花拱门下的越南妹子,使河内.jpg

花拱下的越南美女


在建筑物周围,以及街道两旁,生长着高大的铁树、椰子树、棕搁树,街心花园千姿百态的鲜花,四季不断。此处,无论是从南方到北方,还是从内地到沿海,均是必经之地,水、陆、空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其城始建于公元621年,当时名叫“紫城”,后又改称“罗城”、“大罗”。11世纪初,越南历史上的李朝李公蕴太祖认为大罗位居“天下之中”的地方,此地物产丰富,人丁兴旺,是实施大越国统治的理想之地,于是,便将国都由宁平省花炉迁到了大罗。

据传说,当时李太祖率众迁都时,大罗地面曾飞腾起了一条金色的巨龙,太祖见状,便认为这是一块不同凡响的吉祥地域,于是,他就将大罗更名为“升龙”了。

后来,越南的陈、后黎等许多朝代,也都曾把这里作为京都之地。在过去的几个世纪,这个城市曾多次易名,直至1831年,阮朝的明命王基于该城环抱于红河大堤之内,以“河内”(意思是河流环绕着的城市)二字定其名后,河内——越南都城的这一名字,才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阮导接着告诉我们,这其中从1902年—1953年,河内成为了法属印度支那联邦总督府的所在地,1940年日本人占领了这座城市,1945年,日本投降后,河内正式成为了越南民主共和国的首都,这座城市便成为了越南共产党领导下的越南人民同盟与法国殖民政府交锋的战场。

我们的旅行大巴朝着河内巿急驰而来,见时候尚早,于是,阮导又向我们娓娓谈来,他介绍说,这河内分为内城(市区)和外城(郊区)两部分。内城又分紫城、皇城和京城3部分。皇帝、后妃及其子孙、侍从居住的地方称紫城;环绕紫城的是皇城,是朝臣、官吏的办事机构所在地;皇城之外的街坊、集市、居民区是京城。

昔日,皇城内御苑园林,景色秀丽,紫城内楼台殿阁,金碧辉煌,京城内宝塔高耸,寺庙林立。后来因改朝换代,兵荒马乱,战事频发,近千年的李、陈、黎、阮朝的古建筑屡遭破坏,宫殿已经荡然无存,城垣也只保存下来不足200米的正北门以及官掌门。

今天的河内市,许多街道依然沿用旧时的名称,如大家沿途会看见的一些皮行、铜行、棉行、糖行、麻行、桃行、帆行等,一些街道依然保持昔日专业性的传统,如皮行街专售皮货,铜行街专售铜器。

 

4)

接着,他话锋一转道:“诸位,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中心,我们越南的政治文化中心,从古到今都一直在河内这块地方,而河内的心脏就在巴亭广场。在河内有很多博物馆、纪念像和纪念碑,这些多是介绍越南人民为争取国家独立、自由而作长期斗争的艰难经历,它是如今这个共产党国家诞生的标记。

“这诸多建筑中,最有名的是胡志明主席陵,它的正前方,则是巴亭广场,此广场带给人的,是一种强烈的征象,你们到了那里,就可以看到,巴亭广场的整个交通道路,它是环绕着胡主席的陵寝呈射线状而布的,其像极了你们文革期间红太阳所在的天安门广场。我说的是当年中国人民心中的红太阳!对吗?”

26、越南领袖胡志明陵,是当年苏联援建,其形状与建制,悉如列宁墓.jpg

胡志明主席陵寢


是啊,这是东方极其相似的一大一小两个国家,它们无论是国家性质、政党,还是近代历史、文化渊源,都有着丝丝缕缕剪不断的关系。

听了阮导的问话,我们团的刘站长挤了挤眼皮,朝着阮导打着哈哈道:“阮导,我们中国出了个红太阳,你们越南出了个亮太阳,红太阳照耀着天安门广场,亮太阳照耀着巴亭广场,哪个敢说我们不是同志加兄弟的国家呀,听说我们两个国家,好多历史经历和首都广场的布局都是般模般样的嘞!对吧?哈哈哈哈……”

“对呀,对呀,我的个大哥哥!你们的毛泽东伟大,我们的胡志明也伟大哈;你们的天安门是圣地,我们的巴亭也是圣地呢,而且,你看看,这两个地方,现在都在搞改革开放,都在全力开发旅游业,各个方面都像极了啊!”阮导听了刘国山站长的话后,十分动情地答道。

稍停了一会儿,阮导望了望车窗的外面,转头向着我们又道:“你们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大,我去玩过,真是太大了,历史也悠久。而河内的巴亭广场面积,就我国来说,也是够大的了,当然,要是与你们的天安门广场比,那只及它的三分之一呢!不过我国的巴亭广场整个建筑格局与北京天安门广场却是类同的,甚至连建筑的风格也极其相像,它除了小许多以外,这里面,当然不包括那巴亭广场边上的法式房屋啦,那可是我们国家被殖民化耻辱的印记啊,这些不谈不谈,也不想谈。现在,我们的巴亭广场同你们的天安门广场一样,也是我国举行重要集会和节日庆典活动的闻名场所啊。”

 

5)

说到这里,阮导突然提高了声调,说:“你们中的老同志,可能对巴亭广场并不陌生,它小归小,但其历史却并不短,名声也蛮大啊。但是,你们这里面,有人清楚巴亭广场名字的来历吗?知道么?为什么叫巴亭呢?”

未等回答,他接着说:“大家可能不知道啊,告诉你们吧,我们越南人所说的巴亭,就是‘三座古亭。’也就是说,在那个广场上,自古以来,就有三座非常有名的古亭立在那里,如独脚寺等。在我国的语音中,人们常把三读为‘Ba’,它与亭连起来,就被称为‘巴亭’了。巴亭,位于巴亭郡的中心,它原为我国清化省鹅山县的一个乡呢。”

阮导讲完巴亭的来源后,用眼光把大家扫了扫,然后扬起了眉毛,向我们又问道:“大家都知道巴亭闻名,那么,它为什么闻名呢?嗯,你们谁能答?”

32、这一片绿茵茵的,就是河内的巴亭广场,它是越南人政治集会的地方.jpg

位于河内的巴亭广场


“因为它是河内的心脏,河内是越南的心脏,越南又打败了‘米’(美)国,所以它出名,‘帝’(对)不‘帝’(对)?哈哈哈!”又是那个刘站长歪着脑袋开起玩笑来。

阮导瞪着直楞楞的眼睛,看了刘站长一会儿,突然会过了意思,大笑起来,边笑还边学着刘站长的腔调道:“帝帝帝(对)。你说得‘帝’,是就总体方向而言,说不‘帝’,是就具体上说。巴亭广场之所以闻名,是因为越南的抗法运动最早就爆发在那里。19世纪80年代,越南第一次‘八月革命’的抗法运动,就是于清化省的巴亭爆发的,革命胜利后,才有了‘巴亭’广场的命名;巴亭广场之所以闻名,也因为胡志明主席于1945年9月2日,首先在此处向全世界宣读了越南《独立宣言》的,越南民主共和国从此诞生了;巴亭广场之所以闻名,还因为胡志明主席逝世的追悼仪式和越南南方解放的庆祝会都在这里举行;巴亭广场之所以闻名,更在于我们敬爱的胡主席为了祖国而独身的情结,他与他的中国恋人的最后归宿,就是他住在巴亭时,交由越共中央讨论决定的。”

阮导一口气说完上述话后,向大家凝视了片刻,然后把眼光投向窗外,说道:“我们的车已经快到河内了,等一下,你们一看巴亭广场的方位,就可以发现,它在我们越南人心目中的重要了。我告诉你们,它的东则,为我国举行重大集会的巴亭会堂;南面,是展示越南悠久历史和胡志明光辉事迹的博物馆;西边,是静静沉睡着胡志明主席遗体的庄严陵寝;北向,是绿丛掩映中的胡志明旧居和越南主席府以及中央机关所在地,还有越南外交部驻地和外国使馆区,也都环绕在巴亭广场的周遭”。

 

6)

谈谈说说间,河内的老街区已经在望。只见这里房屋颜色鲜妍,结构密集,狭窄而瘦长,建筑的正面基本上均着法式风格,挺立的罗马柱之间,都有拱券相连,圆塔方堡形状各异,其家家户户的房顶上,也全立着一个小小的圆形镀锌水箱,它让我们看到了统一的、袖珍的,有着明显殖民风格的南洋小型建筑群。

我们再关注那城市环境,由两排椰树夹着的条条柏油马路,陈旧、狭窄而又细长,马路边,一家家的门面紧紧相连,它们小小的,颇为土气,但却呈现出了传统的商业氛围。标志型的商业大楼、银行、场馆在那儿十分少见,一看就感到其市面现代商业气息明显不足。

马路上,最为奇观的,仍是那密如飞蝗的摩托车群,我们立于路边看时,只见那里的红灯一亮,就是长长的一串,它们一眼望不到尾。稍后,只见绿灯一闪,跟着轰响一阵,车群整体猛然前冲,完全见不到头了。它比我们先前看到的海防巿摩托车的阵容更大,更为惊心动魄。

这其间,更加之头上顶着箩筐兜售食品的妇女,在到处穿行;座骑在后,车身在前的推式电动三轮脚踏车,其匆忙奔跑送人送货者街巷乱窜;骑着单车的卖花女人边走边叫;穿着袈裟的僧侣在街上随处化缘;少量的乞丐于人流密集区伸手乞讨,它让人于这杂乱闹热的街肆里,看到了这改革开放后继的国家精神的初貌和市场的噪动。

31、这威武雄壮行进的,就是河内胡志明陵的礼宾卫队,它是这个民族的向征.jpg

胡志明陵的礼宾卫队


为了让我们的感受更为直观,我们到了闹市区后,阮导索兴带着我们下了车,直接步行。我们于是边走边看,直接融身于了这个多少年来,只是在我国新闻记录片里才能见到的南洋社会主义国家的大都巿。

不经意间,我们一行来到了引人注目的巴亭广场!果不其然,这里与前面闹市区的景像格外不同,其闹热的氛围到这里后猛然疏朗,位于广场西边胡志明陵正前的是条长1000多米,宽24米的雄王大道,它自南而北横贯而过,颇有点似我国天安门前的长安街的意思,让一路见惯了南洋小公路的我们,眼光豁然一亮。在这条大道的中心段,有数条辐射状的林荫大道,它们与河内市区其它部份紧密相连,除地面的贯通路段外,另有168块绿茵茵的小草坪,由它们组合而成了这里充满生机的和谐心臟,四周则绿树萦绕,建筑围拱如壁——这,就是巴亭广场,它长达320米,宽近100米,最多时,可容纳20万人同时集会。

这样一个小小的南洋国家,配上了一块如此宏大的广场,其內在的精神凝结,就可想而知了。

 

7)

我们再细看那个广场,其草坪油绿如毯,修剪得异常平整,主干公路漆黑宽敞,整洁得一丝不染,上面也不允许车辆通行。

为啥这儿是那样地与它处不同呢?我们非常仔细地端详了一番,发现它与阮导说的竟一点不差,那就是,这儿仍有一个越南人心目中永远不落的亮太阳在照耀着,巴亭广场西边的胡志明陵,是一栋异常宏伟的方形灰色建筑物,它在广场上分外醒目,看那越南人凝视它的虔诚眼光,以及建筑门口一队队武装士兵的捍卫英姿,一看就让它自自然然地成为了这一广场的注目中心。

你别看它不过是一栋方形的现代建筑物,也别看它只是沉重肃目的灰色调子,当你走近它,一站在那样的一种格局之内时,你就会顿起敬重,你就会立马肃然,你就会迅即感受到其建筑强大的威慑震撼力,和如同那太阳光般地穿透身心的照射。

25、莫斯科红墙旁的列宁墓,仍安静地耸立着,它是世界伟人沉睡水晶棺的起源.jpg

莫斯科红场上的列宁墓


据说这座具有如此魅力的胡志明主席的陵寝,当年是由越南投钱,前苏联设计建造的。我们看到,几支长长等待进陵瞻仰胡志明遗容的队伍在静静地一点点地向前挪动,那种氛围,让我们的脚步,不由得自自然然地轻放了,再轻放,使我们那旁观者兴奋的心情,顿顿然然地沉静了,再沉静,以免冲突了这里不可或违周遭敬重的拱卫。

35、胡志明乃越南国父,其形象在该国随处可见.jpg

胡志明像在越南随处可见


该陵寝坐西朝东,据记载,它的兴建开始于1973年9月2日,1978年8月落成,陵墓高21.6米,由陵基、陵体和陵顶三部分构成,它们分别以灰黑色、深红色和银灰色花岗岩石组合砌成。

这建筑陵基的大理石台阶共有五层,每层以其巨大的厚度和沉重的石质,以及逐步向上凸起的力度,让整个陵寝的气势显得雄浑而庄严起来。

陵基上面为陵墓的主体部分。它是一十分简洁的正方体形状,四周的每一边,都由六个巨大矩形石柱挺立支撑着顶层巨大的、沉重的,并向内里成三层梯状倾斜着的顶盖。因该建筑的主体表象过份地简洁,其内里的强硬质地与坚毅程度反而透露无遗。该建筑中部主体的内空,正是胡志明主席的墓室。

 

8)

陵顶最上方两层梯状收缩的方形复顶,其下方靠正面有一个平台,为重大庆典和群众聚会时的主席台的地方,最下的一层,则是由花岗石组成的墓穹,在上两层顶檐四角刚直线条的衬托下,陵顶墓穹面向广场的一面中间分上下两排,用红宝石镶嵌而成的五个大大的深红色的越南字:GHU TICH HO CHI MINH(胡志明主席),它让这领袖的力度猛然彰显了出来。

36、每天,越南胡志明陵卫兵换岗仪式照章进行,来此观看礼仪者比比皆是.jpg

胡志明墓的换岗仪式


在陵墓下前方的正中间,栽种着的,是越南所独有的鸡蛋花树,其繁荗的绿叶丛中,绽开着内黄外白的鸡蛋花,它与更前排九棵青翠的鸢尾松并在一起,于肃穆凝重中透露出了隽秀。陵墓南北两侧是观礼台,观礼台最后一排的上方分别是两幅蓝底红字的越文巨幅标语,一边写的是“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万岁!”另一边写的是“胡志明主席的事业永远在我们心中!”这样的一种烘托,加上标语背后旗杆顶上飘扬的彩旗,把我们这代人经历的那一年代独特的情感,漾溢在巴亭广场的上空,让一个个来此的旅人,生发出不同的感慨来。

此一时,天,刚好是阴阴的,好似在照顾着人们的心情似的,我们的团队随着瞻仰的人群排着队,井然有序地向着那栋静静沉睡着的神圣陵墓挪动着。前面不远处,时不时可见目不斜视的守陵卫兵,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巡视在墓的四周,另有一组组的仪仗兵,也在按着预定的时段,迈着正步,举行庄严的换岗仪式。这样的一种围氛,它让一个个到此的旅人,谁能不正襟而肃立?

在大门的不远处,一所学校正在举行少先队的活动,那里的老师们穿着五颜六色的民族服装,孩子们着白衣蓝裤或白衣花裙,他们打着鲜艳的红旗,敲着节奏强烈的队鼓,齐齐高举着右手,向着陵墓的方向,喊着整齐的誓词。另有一队,看那个模样,我猜她们大概是来自于边远山区的,那是一群上了年龄的女人,战争,让那小小的越南留下了无数的遗孀和英雄的母亲,她们或许就是越南人心目中英雄的母亲吧,因为她们的胸前都佩戴着胡志明的像章。此时,你只看她们面对胡志明陵寝的那般无限虔诚之态,再加上那脸上深深的皱纹,就可感知,昔日残酷的战争和沧桑的岁月。

我们轻轻地移动着步子,揣着青春时代的那份情感和眼下不可名状的神秘心态,来到了胡志明陵寝的大门前。此一时,只见陵前厚厚的大门洞开着,门外的两侧一字排开的大花瓷盆内,正绽放着烈烈的桃花,它宛如灿烂的云霞,门两旁手持步枪站岗的军人则肃立着,雪亮的枪刺在他们的头侧闪光,墓室两侧间或摆放着的一个个大花圈,那圈上挽带低垂,上写着献花者所书的挽辞和敬献者的名姓,门前还有一个身着佩带镶有金色授带白色礼服的军人,他此时正敬立在花盆边,专职负责着提醒游客,不要越过地上划的白色警戒线。

 

9)

再往内,就是瞻仰室了,那里外间红色花岗岩隔断墙壁面对大门的一面上,题着胡志明的名言:“没有什么比独立、自由更可贵的”。这字,显然能激发出每个越南人,顿然生发出对祖国独立、自由的眷念和对革命领袖的崇敬与爱戴。在隔断墙以内,墓室的正中,是由灰色花岗石垒起的台基,其沉重的石质和垒砌的石纹,突显出台基内在精神的隐重,台基的上面,平放着质地厚实、晶莹剔透、线条刚直的巨大的水晶棺,那巨大的程度,大大超过了咱们毛泽东主席沉睡的那一付,其搁置高度正好适合让人们方便地观瞻胡志明老人家的遗容。棺中的胡志明主席静静地平躺着,他身着铁灰色退了色卡叽布的中山装,脚穿一双十分朴素的胶鞋,双手平放在身体的两侧,面色滋润如生,仪态沉静安详,银须清晰可数,就像经过一天辛勤的工作后,正在安睡的模样,四名身着制服持枪的战士,则笔挺地肃立在棺首的两旁。

望着安睡在水晶棺中栩栩如生的胡志明主席遗容,我的思绪起伏,浮想翻腾,我想,越南领袖胡志明去世的1969年9月,越南战争打得正酣,当时,越南政府提前数年决定保存他的遗体供后人瞻仰,如今,30多年过去了,胡志明的遗体真的一直完好无损地被保存到了如今,供成千上万名越南人和国际友人缅怀,瞻仰,在当时恶劣的战争环境下,越共中央为保存领袖遗体所付出的心血,一定代价极大。

事后我才知道,当年在越中苏三国联手抗美的历史背景下,三国的领导人曾把安葬胡志明主席的遗体,作为共产国际运动的大事来抓,他们为此作出了异常艰辛的努力,当年中国驻越南使馆的一名年轻翻译,亲历记载下了那段难忘的岁月。

大致是,1968年胡志明病重,我国领导人对他的健康状况极为关注,曾派出了国内最高水平的医疗专家赶赴越南。1969年8月下旬,胡志明病情恶化,尽管中国医疗组正在全力抢救,但周恩来总理仍不放心,又先后派出了3个医疗组乘专机赶往河内救治。但遗憾的是,当第4个医疗组的专机刚飞到广西上空时,却得知胡志明已于那天上午9时47分停止了呼吸。

1641297564135825.jpg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刘锋,湖北省长江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社会科学协会、自然科学协会会员,已出版《北纬绿斑——长江流域的七彩名区》等专著20多部,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戏剧学院研究员与客座教授,在《人民日报》《中华散文》等30多家报刊发表历史文化散文250多万字,撰写和编导的多部故事片和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并主编出版了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重点图书出版工程《中华长江文化大系》。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