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黄河连载·第二章云端藏湾 第三节2

按语:或许,黄河边的一块化石、一抔泥土、一粒北粟,便是我们的祖先,或许,我们的祖先入泥为草、化霞如绮、缕若清尘了,但我们的血管里仍有他们的体温、基因。本书第一章总述黄河的地脉、文脉、龙脉之后,以空间为序,用第二、三章详解了上游云端里的山水、风情、艺术,河套中的美景、乡韵、马背上的柔情;再用第四章透视中游惊天的晋陕峡谷,以及两岸的名景、名吃、名建筑;后用第五章讲述下游的“悬河”,以及沿岸的古都、古战役、古土地上的环保情怀。

t0150bc734bd5748e5c.jpg

 

     

二、唐蕃之亲

祁连山有一条支脉,名日月山,最高海拔4877米,山峦伸入云波里。日月山,藏语称尼玛达娃,尼玛即太阳,达娃即月亮,说的是这条山脉含有太阳、月亮之意。日月山还有一点与众不同,就是山脊呈红色,如血,也似火,所以古称赤岭。

t018c5008f79a893e60.jpg


日月山长约90公里,居青海湟源的西南。汉时,高帝便将山月山视为大汉帝国的屏障。之后,魏晋、隋唐也多仿效。北魏有位胡太后,耽于情欲,善权术,信佛教,独掌政权时,她的目光便翻过了山月山,伸入到了天竺。公元420年,胡太后派近侍宋云西行取经。宋云也为僧人,奉命从洛阳出发,入陕西、甘肃,至青海,爬赤岭,千里迢迢,才于天竺取得170部《大乘经论》。

历史前行220多年,唐太宗居长安深宫,韬略却焐热了赤岭。当时,赤岭便是吐蕃王朝与唐王朝的分界岭。唐太宗一生做了许多大事,内修政理,外拓疆域,和亲吐蕃,可谓一代明君。从长安遥望赤岭,唐太宗知道赤岭的另一边是另一个政权,执政者名松赞干布。当然,他也知道,赤岭的另一边是青藏高原、牧业区、塞外景色。

松赞干布精骑、通射、好诗,在马背上征战、兼并,也在马背上吟诗、作诗。但,他征服苏毗、羊同诸羌,却对唐太宗统治的王朝示好,一是唐太宗气吞天下,征伐高昌、安西、漠北、吐谷浑、东突厥等,所向披靡,碰不得;二是贞观年间,唐廷与民间藏美如云,或国色,或草香,都是他的向往。公元634年,松赞干布在都城逻些远望长安,便派使者出访唐廷。之后,又遣使者怀抱金宝,几次入长安未央宫,意在向唐朝求婚。当时,吐蕃王朝正蚕食周边势力,又未向大唐臣服,唐太宗是不会赐婚的。加之,有人离间,松赞干布便统兵攻打松州,松州之战爆发。形势并不如他的想象,很快,唐军便击败了吐蕃将士,正如《资治通鉴》所曰:“弄赞惧,引兵退。”

兵败,松赞干布早有所料,只是求美心切,才贸然出兵。兵败之后,松赞干布忙着两件大事,一曰重振吐蕃之势;二曰向唐朝求婚。松赞干布求婚,不是他的个人行为,是国家行为,于是,吐蕃用骆驼、马车,载着使者,驭着5000两黄金、数百的珍宝物,向长安进发。这次长旅,除了向大唐谢罪之外,更是向唐太宗请婚。

公元641年正月十五,文成公主的出嫁日。当时,她16岁,含苞欲放,却肩负了大唐睦邻、安邦的重任。长安繁华,却是一曲别离,文成公主奉唐太宗之诏令,怀抱琵琶,坐上马车,在送亲使、乳娘、宫女、工匠、文人、乐队的陪同下,一路向西行,朔风紧,飞沙卷,山遮云障,胡笳幽咽,家乡渐行渐远。

驼铃摇声,马蹄含香。至赤岭,文成公主怀念起父母、家乡、长安。临行前,当朝皇后将一面日月宝镜赠与她,叮嘱她想家的时候,取出来照照,聊慰乡愁。其时,文成公主满心思乡,回望中原,便取出镜来看,看到了皇宫、长安,也看到了一脸愁容的自己,悲伤爬上了眉间。文成公主有离愁别绪,更有慷慨奋发,她想到了雪莲、和亲、唐朝、吐蕃,使命之类的词,便把日月宝镜摔到地上,一瞬间,镜子裂面两片,落在了一座山岭上,一片贴在山岭之东坡,镜面向西,映了一轮落日;一片贴在山岭之西坡,映了一弯初月。据传,废赤岭之名,立日月山之名,便始于此。

接着,文成公主一脸的泪水止了,两眼的迷茫也没了,因为她的泪水已化成了一条河,名倒淌河,清澈,蜿蜒,向西流淌,为天下唯一。当然,也有传说的成分。一条河水不向东流,反其道而行之,一定与地壳的变动有关。起初,这条河流也是向东流的,后来,日月山渐起,拦了河流前行的方向,河流不得不折头向西,成了一条倒淌河。

文成公主一路上学会了骑马。她在马背上看史书、医书、植物学著作,等待着新郎的出现。新郎早已从逻些移师,远行至青海鄂陵湖、扎陵湖一带,焦候着新娘。这里辽阔,美丽,是迎亲的好地方。明天,文成公主将在欢快而忧伤的旋律下,越过日月山,进入吐蕃的版图。今夜,她西望天空的苍凉,支起了帐篷,想最后感受一下唐地的体温。

再往前行,前行,便到了一座行馆,这是松赞干布令人建造的,很气派,也温馨,兼大唐与吐蕃的风格。其实,这座行馆就是洞房,在一夜的花烛摇曳中,燕余双舞轻,16岁的文成公主将一生交付给了25的松赞干布。这一夜,不是外交活动,是唐蕃的联姻,吐蕃出动了禁卫军劲旅,保卫着这座行馆,也护卫着唐蕃历史上这一重大事件的发生。

文成公主为皇族血统,高贵,又贤淑,居才,有倾国的美貌,嫁给大臣、旺族,只是她抬首一笑的事,她却远嫁了,单说出嫁途中,她便饱尝了荒漠、山谷、高寒的滋味。婆家在逻些,文成公主到达时,举城惊讶她的美貌,也感动她远道和亲,于是,用箫、胡琴、琵琶、羌笛、云锣、林布、达玛鼓之类,又吹又弹又击,曲调缭绕天空,还有舞女长裙拽地,飘带随风,如天女下凡踏乐而舞。当然,吐蕃文臣武将也悉数到场,依序欢迎王后。

不久,松赞干布在玛布日山修筑了一座建筑群,约1000间,宫室,富丽,宏伟,宫堡式,名布达拉宫,又有唐朝建筑风格,为的是让文成公主居住舒适,如入长安之境。不幸的是,公元650年,松赞干布撇开了美丽的文成公主,离开了人间,一说是感染了瘟疫,一说是苯教徒暗杀。不过,松赞干布生前占尽了风光,33岁的英年化成了一座坟墓,也富丽,宏伟,如宫殿。

t01900074e1bc4801e3.jpg

文成公主和亲


这一年,文成公主才24岁,正值花样年华,却开始了漫长的守寡。她蕴着一靥的轻愁,却深知王后身份的特殊,她要担当,她要楷模天下,她一直居住在吐蕃首府,一如既往,向百姓传授汉族缫丝、碾磨、酿酒、制陶、造纸、建筑、冶金等工艺,也传播汉族历算、农书、史书、诗文、历法、医典等文化。于是,吐蕃人也袭纨绮,慕华风,女性还流行椎髻、赭面,正如唐代诗人陈陶所曰,“一半胡风似汉家”。公元680年,文成公主病逝,吐蕃悲痛,王朝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一代美女安息在雪域高原,但她活在了当地民歌、壁画、戏剧、传说中,藏传佛教称她为绿度母的化身。

日月山也在吊唁,倒淌河也在呜咽。文成公主是一种牺牲,是一种信仰,是一种大局观,她虽为一枚棋子,却稳定了大唐与吐蕃的睦邻关系,势敌千军万马,又没有草木、战马、将士等生命的伤亡,功德无量。

1554005038_658933.jpg


日月山上有一条古道,是文成公主走向吐蕃的和亲之道。古道旁,有一基座,上立文成公主雕像,高9米,汉白玉,披风卷起风尘,怀抱一面宝镜,目视着远方。于是,日月山不止有物理海拔,人文海拔也上升了。文成公主不孤单,走上和亲之路,有5000名工匠相随,唐太宗率满朝的王公大臣送别她,松赞干布也率众臣在柏海迎亲,这些场景凝固成了一组青铜浮雕,乐声、舞曲、宫调、荒漠、河流、山峦、唐风、藏俗,便从浮雕上有了呼吸、起伏,与声色。

还有两座亭,一曰日亭,二曰月亭。经幡飘舞中,亭内有壁画、碑文,讲述的是一个故事,即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唐蕃修好。当年,文成公主站在日月山上,回望长安,又遥望吐蕃,心情不可能不复杂,泪水涟漪般涌出来,一半浸了长安,一半浸了逻些。于是,山上立了一石,名回望石。又涌出了一泉,名日月泉。

更突出的景致是,茫茫草原中,牛羊如云,牧歌绕岭,这正是文成公主生前最期盼的,今人也想用这样的景致怀念她,追忆她……

作者田友国.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田友国,湖北省长江文化研究院驻院专家、总编辑,《中华长江文化大系》主编,大学特聘教授,著名作家,已在《中华散文》《散文》《长江文艺》《作家》《安徽文学》《延河》《创作与评论》《山东文学》《北方文学》《奔流》《鸭绿江》《当代小说》《芳草》《都市》《时代文学》《特区文学》文学期刊上发表小说、散文230多万字,出版专著7部,16部电视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曾获蒲松龄散文奖、全国人文地理散文奖、全国优秀剧本征集评选提名奖、文华杯全国短篇小说奖等,并入选《中国当代文艺家辞典》。

作者田旎_看图王.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田旎,《长江航运》杂志编辑,武汉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工人日报》《中国交通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武汉晚报》《中国水运报》《现代少年报》《少年文学报》和《椰城》《蓝铃》《百花园》《妇女生活》《莫愁》《幸福》等报刊上发表作品20多万字。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