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黄河连载·第三章河套卷涌 第二节1


按语:或许,黄河边的一块化石、一抔泥土、一粒北粟,便是我们的祖先,或许,我们的祖先入泥为草、化霞如绮、缕若清尘了,但我们的血管里仍有他们的体温、基因。本书第一章总述黄河的地脉、文脉、龙脉之后,以空间为序,用第二、三章详解了上游云端里的山水、风情、艺术,河套中的美景、乡韵、马背上的柔情;再用第四章透视中游惊天的晋陕峡谷,以及两岸的名景、名吃、名建筑;后用第五章讲述下游的“悬河”,以及沿岸的古都、古战役、古土地上的环保情怀。

t0150bc734bd5748e5c.jpg 

 

 

    

第二节  止戈的静音

这片土地千年沧桑,曾经战马摇撼着沙漠,蹂躏着草原。箭镞锋利,射透河水与岩画。乱石穿空,声析江河,草木痛哭。止戈后,唯酹酒祭奠生命的阵亡。从马背上下来的蒙古族将军脱去战袍、铠甲,泪望震眩的山川,会想起故乡、娶亲、妻子、儿女。娶亲是幸福的,头戴圆顶红缨帽,身穿蒙古长袍,脚蹬高筒皮靴,另外佩带弓箭,如英雄一般刚健、孔武。弓箭不止是兵器,更是吉祥、喜庆之物,与拥抱、爱情有关。有时候,一把弓箭是一把琴。

 

一、将军也怀柔

河套是一片古战场。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率军横扫韓、赵、魏、楚、燕之后,又派将军蒙恬、王贲自燕地南下灭齐,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帝国,并坐上了龙椅,是为秦始皇。秦始皇授蒙恬内史,掌治京师;拜蒙毅上卿,执掌朝政。蒙恬、蒙毅为亲兄弟,一起仕秦。秦始皇身居首都咸阳,却牵挂着河套的安危。早在横扫六国之际,秦王对河套无暇顾及,北方匈奴军便趁机入侵,占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即“河南地”。秦始皇为帝后,时刻警惕着匈奴军,因为这是一支大漠群狼,骑射凶悍。于是,秦始皇派蒙恬领兵出征,北击匈奴军。

t0158aaba7ceb5f3fb4.jpg

蒙恬将军


秦始皇钦点蒙恬,是有道理的。蒙恬年轻,却长期镇守北疆,曾与匈奴军交手,了解敌方战法;蒙恬擅长塞北野战指挥,这是征战中原的将领难敌之优;破六国时,将领大多已厌战,而蒙恬身上却涌动着逐敌、卫秦的热血。

蒙恬头戴帅盔,身着战袍,领30万大军,向北挺进,很快便赶赴到了边关。一时间,烽烟四起,蒙恬率秦军与匈奴骑兵交战,杀敌无数,匈奴残部溃散大草原,顿失军容。接着,秦军乘胜追击,又在黄河以北与匈奴军大战,匈奴军见秦军破竹之势,吓得魂飞魄散,如狼,向大漠远遁而逃700多里了,正如西汉名儒贾谊所云: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马。”之后,匈奴军闻秦军二字便会丧胆,未犯秦朝江山,及至西汉,也不敢侵入汉地。之前,匈奴军是一个不败的神话,自蒙恬始,这个神话粉碎了。蒙恬独步沙场,河套回到了秦帝国的怀抱。

北逐匈奴后,蒙恬威震四方。秦廷丞相李斯聪明过人,辅佐秦始皇;才华也溢秦,文章意境深远。但,李斯人品却差,妒同学韩非之才,迫使一代散文家带着《孤愤》《五蠹》《说难》服毒而死。不过,李斯对蒙恬却自叹不如,说他远不及蒙恬。当然,此话出于李斯之口,不可当真,说不定李斯另有企图,或换一种方式妒忌才。

之后,蒙恬一边带兵坚守边陲,一边调兵新筑长城,另上疏秦始皇置九原郡,统属河套一带44个县。于是,蒙恬军威、政绩双线飚升,深得了皇心、民心。公元前210年,是秦朝哭泣、守丧的年份,也是秦廷篡位、争权的年份。这一年,秦始皇驾崩于东巡的沙丘,而不是在未央宫归西,未央宫才奠基。关于秦始皇之死,一说是遭人行刺,一说是病逝。不管是何因,秦始皇一死,赵高立即搅起了滚滚的政治漩涡。

t015fe74e53c31bfd22.jpg

蒙恬筑长城


其时,赵高权重,为秦廷中车府令,即掌管秦始皇玺印、车舆。他又善大篆,作《爱历篇》,也是秦时书法大家,曾经,赵高还教秦始皇少子胡亥书。得玺印之便,他假造诏书,逼死秦始皇长子扶苏,力推胡亥继帝位。再捏造罪名,逼死了蒙恬。840多年后,唐太宗说,古代将相死得最冤的是蒙恬。

李斯居丞相位,政治斗争经验丰富,也没斗过赵高。李斯一死,赵高便顺理成章官居丞相了。公元前206年,赵高进入“指鹿为马”的典故后,又耍阴谋诡计,威逼胡亥帝自杀,另立子婴即帝,是为秦三世。子婴居帝位仅46天,却干了一件惊天大事,杀死了赵高,并诛夷三族。有人分析说,赵高曾掌车舆,随秦始皇东巡,秦始皇为赵高所刺。但,他官居丞相后,一时权倾天下,也没落个好下场。

蒙恬却名垂青史。

蒙恬战功至伟,又有创造,比如造笔,是为笔祖。

早在率秦兵至河套一带与匈奴军作战时,蒙恬会将前线战报上呈秦始皇。当时,笔还没胎形,更不用说诞生,他只能用竹签蘸了墨,再写战报。蒙恬不愧大将风范,狼烟滚滚中,还有兴致打猎。他弯弓一箭射过去,一只野兔血染山地。拖回营房,野兔在地上划出一条长长的血迹。蒙恬愣了一下,又霎时闪现了灵感:何不以兔毛制笔!

蒙恬有点欣喜,立即剪了几缕兔毛,以线束末端,再插入竹管,名曰兔毛笔。他的手生来就是舞刀剑的,但这时,蒙恬紧握兔毛笔,试着以笔划雄强、风格峻奇的秦大篆向秦始皇上报战况。秦初,小篆才刚刚有胎音,其运笔流畅飞动,转折处圆润柔和,是后来的事。蒙恬在丝帛上书写了几个秦大篆,没一字有痕迹,又换竹简书写,还是一样,问题出在兔毛不吸墨。蒙恬将兔毛笔一扔,扔进了指挥帐篷外的石塘里。

几天后,他突然怀念起那管兔毛笔,从石塘里亲手捡起来,兔毛全白了。原因很简单,石塘里的水含碱性,祛油,兔毛浸泡后自然会蘸上墨,书写也便流畅了。蒙恬的出身不是书香门第,是世代名将之家,祖父、父亲都是以武仕秦,为著名的秦将,蒙恬便有了纯正的将才基因,但,他也有学问,只不过没赵高那么深,赵高是秦国宗室的远亲,又长期在秦始皇左右,学问、习书自然要多一些。

蒙恬的秦大篆也有功力,温润、空灵,用笔干净,书写的战报送达咸阳宫,秦始皇心花怒放,因前线的胜绩,也因爱将的笔力。后来,蒙恬将军将造笔之艺传给爱妻卜香莲,卜香莲为浙江湖州人,湖州有一座古镇,名善琏,蒙恬随秦始皇东巡至这里,与卜香莲相恋而婚。于是,善练居民开始制笔,兔毫、鹿毫、羊毫、狼毫、兼毫之类的毛笔竞相涌现。技甲天下时,制造出了兰亭散、玉兰蕊、翠亨春、右军书法之类的品牌,荣膺了“湖笔之都”的美誉。

善琏产湖笔,湖笔素有尖、圆、齐、健四德,与蒙恬的功德有关。于是,善琏居民立了一座蒙公祠,为了举镇祭祀笔祖蒙恬,与祈佑笔业兴旺。不过,也有人说“造笔不始蒙恬”。《说文解字》称,先秦便有了笔,只是不曰笔,而曰聿,或曰弗等。

t0103308cda3de8372b.jpg

善链毛笔


中国大地上,至今还演奏着《渔舟唱晚》《蕉窗夜雨》《汉宫秋月》之类的古筝名曲,这也与蒙恬相关。东汉学者应劭博览多闻,著《风俗通》曰,筝或蒙恬所造。筝,外形扁长方形,琴面张弦,为弹拨乐器。秦时,蒙恬是如何制出岳山、面板、底板、筝边、筝头、筝尾、琴钉、码子、音孔,以及十二根弦的,不可想象,但,蒙恬之筝形似瑟,音域宽,音色亮,富有表现力,且流行于秦地。所以,今人依然称筝为秦筝。至于十三弦、十五弦、二十一弦之类的筝,是汉、晋以后出现的。

试想,秦帝国弥漫筝声时,始皇在构思什么战略,越高在酝酿什么阴谋,李斯在思考什么国事,蒙恬的军姿里有多少柔情,秦军的弓箭弯成怎样的战况,后妃在摇曳怎样的眼神,歌女在舞动怎样的水袖,扶苏、秦二世、子婴被杀,秦筝能奏出哀乐吗?请历史回答,历史却缄口。

作者田友国.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田友国,湖北省长江文化研究院驻院专家、总编辑,《中华长江文化大系》主编,大学特聘教授,著名作家,已在《中华散文》《散文》《长江文艺》《作家》《安徽文学》《延河》《创作与评论》《山东文学》《北方文学》《奔流》《鸭绿江》《当代小说》《芳草》《都市》《时代文学》《特区文学》文学期刊上发表小说、散文230多万字,出版专著7部,16部电视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曾获蒲松龄散文奖、全国人文地理散文奖、全国优秀剧本征集评选提名奖、文华杯全国短篇小说奖等,并入选《中国当代文艺家辞典》。

 作者田旎_看图王.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田旎,《长江航运》杂志编辑,武汉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工人日报》《中国交通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武汉晚报》《中国水运报》《现代少年报》《少年文学报》和《椰城》《蓝铃》《百花园》《妇女生活》《莫愁》《幸福》等报刊上发表作品20多万字。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