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笔里乾坤(下)

——记新华社高级记者、湖北分社原常务总编辑方政军

 

人物名片:方政军,湖北罗田人,先后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管理学院,获文学学士、法学硕士、管理学博士学位,新华社高级记者、新闻研究员,历任新华社湖北分社政文部主任、副总编辑兼《武汉证券报》《湖北经济报》总编辑(法人代表),新华社湖北分社常务总编辑、党组成员、副厅级纪委书记,现任湖北省老新闻工作者主席,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荣获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嘉奖。

作为新华社记者,方政军曾随同三任国家主席和历届多位中央领导人在鄂调研,多次采访全国两会,不少作品获得国家级优秀新闻奖。著有《方政军新闻作品选》《新华社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瞬间的永恒——新华社高级记者方政军新闻日记五十年〉,主编《百年记者风》《湖北证券大全》《现代新闻写作学》〈纵览云飞——中央驻鄂新闻单位简史〉,参与编写《典范新闻评论选析》《(水浒)评注》《宋词名家名作三百首诠释赏析》等。 

 

 

 

为民请命

微信图片_20241102183747.jpg

方政军(后中)与胡锦涛总书记、钱运录同志在武汉调研留影。




一九八八年元月二十七日,《湖北日报》头版刊发了一则重磅消息,标题为一个主标题、两个副标题,显然如果不是重要事件,是不会如此这样排版布局。主标题上面一个副标题是“在中共长埫口镇委、镇政府、镇党校、镇派出所院内”,主标题为“44名职工遭一16岁歹徒肆意侮辱两小时”,主标题下面的副标题是“车上无人反抗 机关无人制止 几十名围观者无人过问”。

这篇报道推出后,社会各界认为曝光的好,对于维护治安坏境、打击黑恶势力的嚣张气焰,将产生积极的社会效果。但是,仙桃市个别同志不这样认为,他们拼凑了所谓的证据,以十个人大代表的名义,寄到新华社、省人大、省检察院,指责这是一篇失实报道,认为损害了仙桃市政府的形象,破坏了仙桃市的营商环境,要求检察院立案。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这篇新华社电讯稿出自何人之手呢?正是出自方政军等记者调查之后。1988年元月21日上午,方政军听说武汉搪瓷厂44名职工,在仙桃市长淌口镇委大院里集体被歹徒侮辱,性质十分恶劣。眼里容不下半点沙子的他,跟领导请示后,带领《湖北日报》记者任大文、《长江日报》记者彭金安前往仙桃市,先后采访了仙桃市委宣传部、公安局、检察院有关负责人,还在收审拘留所提审了流氓犯王刚。这篇来自采访一线的报道,事实请楚,证据确凿。

真金不怕火炼。当仙桃市有关人员到省人大申诉时,省人大常务副主任石川狠狠批评了他们一顿,并说这对你们来说是件好事,如果怂恿流氓作案,那才是损害政府形象,破坏了营商环境。你们应好好向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道歉。省领导批评以后,仙桃市自觉理亏,便专门请方政军等人过来赔礼道歉。当时,朋友们都建议方政军不要去,说这是鸿门宴。方政军说,既然他们抱着诚意而来,我们也必须放下姿态,共同为仙桃营造一个和谐的营商环境而奉献自己的力量。最后,因诚信以对,双方握手言和,对方承认错误。

1998年,石首市的一位供电局长、劳动模范王崇高被检察院刑讯逼供、活活折磨致死。方政军听说后,拍案而起,朗朗乾坤之下,竟能纵容这些魑魅魍魉横行?于是,他立马率队调查研究,向上反映真实情况,写了一篇内参。中央政治局常委收到这篇内参后,立即批示要严厉查处!后来该检察院的检察长被撤职,供电局长也被平反昭雪。事后,王崇高的儿子带了一笔钱,来到方政军的办公室长跪不起。方政军婉言谢绝收钱,他说,法律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是正义和法律挽救了你父亲的名声,要感谢就感谢党和政府与铁面无私的法律。

微信图片_20241102183935.jpg

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教授(右二)与方政军博士(右一)一起在华中科技大学与学生座谈。




一名大学生尹坤,在武汉市洪山区的某街道上,被洪湖驶来的一辆来汉大货车撞死,肇事者为了掩人耳目,逃避法律惩罚,花巨款买通了洪山区的一名交警。这名交警收受贿赂以后,将大学生的遗体当作无名尸体火化了,火化和案情报告一直压在办公桌的抽屉里,不向上级部门报告。而另一边,其家属一直在苦苦寻找,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其母亲杨敏天天在洪山交警大队喊冤导致脑溢血去世。对此,人们又找了好几个省领导批示,但批到武汉市交管部门后都不了了之。直到后来公安机关在侦办其他案件中,无意中发现了尹坤的照片。方政军听说此事后,义愤填膺,采访了一些当事人终于公开曝光,新华社《每日电讯》、《楚天都市报》长篇刊登,当事人被绳之以法。事后,武汉市公安交管局有关领导埋怨方政军不该写,方政军说,假如我们换位思考,如果是你自己的孩子出了这个事,我们难道不管吗?再说放任这样的事件发酵,就是对人民的残忍,全社会就会上行下效,欺上瞒下,我们的国家还算是法治国家吗?后来,有人还向上级部门写举报信,说方政军是否收受了多少黑钱,他才写了这篇报道。新华社总社成立专班调查此事,其举报内容纯属子虚乌有,终于还了方政军的清白之身。

 

无愧国笔

1992年7月8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同时刊发了一篇长篇通讯《情满青山——李先念同志骨灰撒放记》,读完这篇报道,人们因李先念主席一些感人的细节而落泪,纷纷称赞这篇通讯写得好,接地气,把人民对李先念同志的感情融入了笔端,怀念情深。作者真乃国笔。

微信图片_20241102183821.jpg

新华社记者方政军(中着西装者)随同李先念主席、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前右一)在湖北襄樊调研。



这篇文章的执笔人是谁呢?就是方政军和邹爱国。而方政军却说,这是集体的功劳,其中还有李先念主席的家人,我不过是其中的一份子,岂敢妄称国笔!

李先念同志在北京医院弥留之际,托人大代表向湖北省捎信,要做好三峡这篇大文章,方政军完成了李先念生前最后的一篇新闻稿(见1992年4月6日人民日报)。

近三十年来,中央领导人仅李先念、邓小平先后撒放骨灰写了长篇通讯,其他老同志身故只发消息。这里面还有一个原因方政军和李先念主席很熟。李主席生前曾多次来湖北,方政军是陪同记者,其中有一次跟李主席下基层调研14天。李先念同志曾当过5年国家主席,后来又任全国政协主席。调研期间,李主席常跟方政军讲起黄麻起义以来的经历,还讲西路军所经之地战争之残酷,其中还讲到过自己母亲的故事。最后一次李先念同志来湖北是1989年4月,这次是考察三峡大坝坝址,曾到过宜昌、三斗坪、丹江口。他说,有一次,李主席在北京中南海召开会议,与湖北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一进门,秘书说,李主席会后有重要外事活动,你必须在散会时就交稿子。当时,李先念不停点名代表、委员发言和拉家常,中央其他媒体记者傻眼了,不知李主席问的这些人是什么背景、特长,方政军同志这时充分显示出了他的快速反应能力,因为他对湖北省的这些老同志太熟悉了,他来写,邹爱国来统,会议一完,方政军他们的特写《李先念喜见故乡人》成功,这种快枪手的速度曾被〈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同仁传为佳话。

弥留期间的李先念,嘴里经常说些似乎有些不着边际的话,话又短,有时甚至是半截话,但方政军听得懂,知道都有所指。如口中常念叨的三峡,李先念生前希望三峡大坝早日建成,所以常说三峡二字,方政军曾写过李主席的5篇报道,所以方政军很明白李主席想表达什么意思;常说大别山、祁连山、大巴山,方政军也知道李主席讲的是在这些地方发生过殊死的战斗,他深切怀念在这里长眠的战友。

“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红安,这块为革命牺牲了22000多烈士、死难十余万群众的大别山区的一个小县,在22年的战争岁月中,参军参干的3万余人,建国后幸存的仅600余人,真是百人难得两人还!

红军西路军曾在祁连山深处的梨园口、石窝、康隆治一带,李先念曾在这里指挥红三十军在极为艰险的形势下与敌军恶战,后来又与数倍与已的敌军血战40天,歼敌上万人。

北京住院期间,李先念怀念得最多的是那些牺牲的战友。他对三十军副军长熊厚发一往情深:“熊厚发,多好的同志啊,指挥战斗机智灵活、英勇顽强,牺牲时才24岁。”1937年3月初,熊厚发左臂负伤,由于药物短缺,伤口化脓,血管破裂,进入祁连山后,熊厚发请求李先念把他留下,李先念说:“我就是背,也要把你背出去。”熊厚发坚定地说:“政委,你要指挥部队,我实在走不出去了,你给我写一封党员介绍信,我养好伤就在这里打游击,一定将革命进行到底。”部队的卫生部长也说厚发同志流血过多,很难翻过祁连山。李先念才作罢。熊厚发伤好后,坚打在这一带打游击,后来在一次战斗中牺牲。

李先念眼中含着晶莹的泪水,想起战斗中的战友充满深情地说,过祁连山时,零下30多度,好好的同志,晚上睡觉时还一起说话,第二天就起不来了……

生命来到最后时,李先念主席口中还在喃喃自语喊“妈妈”。这又是一段什么往事?

1932年10月,李先念正指挥部队反“围剿”,妈妈却来战场上看望她了,他把妈妈狠狠凶了一通,埋怨她不该来这地方,子弹可不长眼儿,万一被乱枪打中了,那这就是儿子的罪过了。妈妈什么也不说,脸上挂着欣慰的笑容,把儿子的衣领整了整,衣襟牵了几下,然后抹去眼角的泪花,悄然而去。妈妈走后,部队立即转移。李先念在行军途中,忽然发现他的口袋里有两块银圆,他的心里不由一颤,这是妈妈放的呀!想起家里的穷和寒酸,母亲攒够这两块银元,给人纺线需要凝结多少心血和汗水啊!谁知此去成为永别,妈妈不久因病去世。李先念终身后悔不已:那天,我不该对她发火!

还有家乡的领导到北京医院看望他,他关心的总是老区人民的生活,红安的建设,当家乡负责同志告诉他,说红安这几年花生产量逐年上升,花生酱已经出口。他十分高兴,又叮嘱他们,农副产品又搞副加工,不搞后加工,群众富不起来。国家扶贫办的领导同志去看望他,他关心的是老区扶贫资金的落实,大西北风沙的治理,祁连山生态环境的保护,贫困地区和富裕地区干部的交流……

微信图片_20241102183830.jpg

朝鲜中央通讯社社长金基隆2006年在平壤会见新华社代表团方政军同志(右)。



这些资料,有如一串串珍珠,因为笔底有情,终于妙笔生花,短时间内,方政军和邹爱国最后在武汉东湖一气呵成,就写出了字字如珠的几千字文章。写到这儿,总觉得还有好多事没有写上来,特别令他感动的是,李主席虽贵为国家主席、全国政协主席,自己的亲外甥却一直在农村修补地球,只要是李主席打个招呼,哪儿安排不了一个好工作?可李主席却从没有跟自己的亲外甥和亲戚朋友谋过私利,亲戚们找他,他总是说革命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就搪塞过去了……写到这里,方政军眼角泛出了泪光 。

这篇长篇通迅发表后,人们对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先念的事迹更加了解,《情满青山》也被全国政协评为1992年优秀新闻。

 

 

作者简介:廖武洲,湖北人。中国作协会员,湖北省作协会员。自幼酷爱文学,现已在省级以上媒体发表各类文学作品百万余字。已出版小说集一部,报告文学集一部,长篇散文集一部,长篇人物传记3部。曾任《今日湖北》杂志社编辑部主任,《问津》杂志主编,现供职于《当代名流网》。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