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推介·文学火种不可泯灭

——访黄冈籍著名作家刘耀仑

微信图片_20241122101114.jpg

作者与刘耀仑留影

 

遇见!简单两个字却包含了人世间无尽的缘份。仿佛是命运巧妙的安排,我和父亲易亭父子二人皆因文学与黄冈籍著名作家刘耀仑结缘,此缘由来已久,值得珍惜;此缘情系两代,连绵不断。

1977年春,我父亲易亭时任原黄冈县文化馆副馆长,分管文学创作、文艺辅导等工作。此间陪同并协助《长江文艺》副总编刘耀仑采访了发明创造无土育秧的普通庄稼汉——原黄冈县团风公社花园四大队的芦泽旺同志,写出了报告文学《育秧新传》,当年在《湖北文艺》第1期发表,引起了一定反响。从此,他们鸿雁传书,成为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微信图片_20241122103504.jpg

年轻时期的刘耀仑


2023年2月25日,《黄冈日报》副刊刊载了我追忆投笔从戎、命运多舛的父亲的散文《永不褪色的铁血军人》,刘耀仑老师阅后立即与我取得联系,他在微信中说:“你父亲是位真人,不易,值得尊敬!你写得工稳。”随后,刘老师还将我父亲与他交流的几封书信拍照传我收藏,信中,既谈工作,又拉家常,更多的则是探讨求教文学创作问题。看到父亲熟悉的笔迹,我热泪盈眶。

此后,每当我将自己在网络、报刊发表的拙作传给刘老师请他赐教时,他总是给予热情鼓励:“为你的勤奋、收获点赞!你热爱文字,文字也将滋润你,这是一种很雅致、很有益的生活方式”。这温馨的话语如同春风拂面,不经意间温暖了岁月,温暖了心房,激励着我在业余文学创作的征途中不畏艰辛、永不停步。

据百度所载:刘耀仑,汉族,湖北省英山县人,先后七年攻读于华中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北京大学,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湖北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秘书长,曾任湖北省《长江文艺》杂志副主编、副社长、资深编审,《楚天》杂志创始人、主编,长期从事编辑、宣教和文化交流工作。著有文集《书之慨》,散文——萦情卷,评论——驰思卷;《刘耀仑文集》五卷:纪实文学卷《人生奏鸣曲》,散文卷《静谷幽韵》,评论、随笔卷《人文思语》,小说卷《逝水》、诗歌、对联卷《艺苑行吟》。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文艺报》《中国作家》等全国媒体发表多类体载作品200多万字。其作品多次获奖,荣立过个人二等功。个人传略被《中国作家辞典》《中国文艺家辞典》等数十家辞典收录。

两年来,我有一个夙愿:一定要拜访刘耀仑老师,当面聆听名家教诲,感悟大师风范。由于我退休后长居北京,一年只回家乡一次,一直未能如愿。金秋时节,秋高气爽。同窗挚友、诗人张国齐欣然驾车陪我前往武昌登门拜访刘老师。刘老师和老伴热忱的迎接了我们,让座上茶。一阵寒喧后,我向刘老师呈送了我的诗文集《爱是阳光》,张国齐则呈送了他的诗歌集《河畔歌吟》,刘老师微笑着带领我们步入书房搬出两套《刘耀仑文集》(五卷),并签名盖章,赠给我们。我们爱不释手,欣喜万分。

刘老师温文尔雅,和蔼可亲,没有一点名家架子。虽然年过古稀,但精神矍铄,声如洪钟,操着一口乡音与我们畅聊。

当我问起刘老师,时隔三四十年,怎么还保留着我父亲这个基层作者的一些信件时,他讲述自己在《长江文艺》二十四载的编辑生涯来解答缘由:“二十四度春风秋月,我去过工厂,去过农村,发现和结识了一大批省内外的文友,八千七百多个日夜,我审读处理过无数的稿件,书写过无数的信函,说有几万封绝不是夸张,亲手编辑发表了五百多万字作者的作品,其中有著名作家的作品,也有未名者的处女作。在《长江文艺》漫长的二十四年间,我把主要精力用于编辑,为作者做嫁衣……”

我和张国齐不禁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刘老师情系作者,悉心指导,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孺子牛”精神难能可贵,可敬可佩!如今,这样的编辑恐怕不会很多了。

 刘老师接着说:“编辑最见功夫的是在长期工作中发现、培养有潜力而又一时没有显山露水的作者。编辑是为作者编制花环的人,作者是佩戴花环的人。”

当张国齐抚摸着精美厚重的《刘耀仑文集》,询问刘老师工作那么繁忙,怎么有时间、有精力推出了这套鸿篇巨著时?刘耀仑猛吸了一口烟,侃侃而谈:“这次出版《刘耀仑文集》距《书之慨》出版有15年之遥了,是在我即将退休的人生季节,对旅程进行一次比较认真的回望、梳理、总结,并回馈于社会,就教于朋友,就是我这次结集出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然是要花费我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我绝不敢把这套文集所收录的作品视为优秀文化或先进文化的范畴,但我敢说总体属于健康文化的范畴。哺育我的祖国和人民及其职业道德,让我从骨子里崇尚真善美,挞伐假恶丑。在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倾注感情的笔耕生涯中,我没有遗忘抒写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做出杰出贡献的知名人士和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贡献的人士 ,因为他们堪称民族的脊梁。作为一位文化工作者,不应该把所有的笔墨囿于小我,而要放眼于大我,要有一份更深远的担当和奉献。褒奖推动历史进步的民族脊梁,追寻他们的思想情感轨迹,弘扬民族精神,才是从根本上弘扬民族文化。一个精神强健的民族,才是永不衰朽、不可战胜的民族。在物欲横流的世界,我们尤其需要点亮精神的灵光!”

微信图片_20241122104710.jpg


细心的刘老师为我们添加茶水后,又介绍了他工作调动后的情况。在他调离《长江文艺》后的十几年的时段里,几乎中止了原来尚有的编辑工作之余的文学写作。调到新单位后,他全力投入到宣教工作和《楚天》杂志的创办及其主编工作,工作超出想象的繁忙,不得不放弃个人的文学创作。刘老师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水后又打开了话匣子:“聊以自慰的是,在新单位即便工作再忙,我的文学火种并未从心底泯灭,炉膛里还保留着一股温热。只要有一点空隙,我还要看书,还要思索,还在图谋日后在文学上小有动作。退休之后,我想集中时间多写些作品。在长时间中断文学写作之后,有宽裕的时间自由驰笔,对于我是一个藏之已久的渴望。从这个角度来说,这套《文集》仅仅是个前奏,还有后续的文集将接踵而来,《护工琐记》《秋雁杂记》两个文集不久将与读者见面。到时候,再送给你们。”

看到桌子上摆放的由我们呈送的作品集,刘老师凝神叮嘱:“既然你们喜爱文学,那就要多读书,多思考,多写作。”

三人相谈甚欢,不知不觉时间已过去了两个多小时,在愉快的气氛中我和张国齐分别与刘老师合影留念。临近中午,我们邀请刘耀仑夫妇一起外出到酒店就餐,刘老师称老伴身体不适,不宜外出,不由分说强留我们在他家吃午饭。紧接着,他快步出门到机关食堂买回了可口的饭菜。午饭后,我们与刘耀仑夫妇依依惜别,刘老师一直送我们到小区大门外。当天下午,刘老师就在微信朋友圈里晒出了我们的合影照,并注明:“今日,与乡友、文友晓寒、国齐相聚,甚好!”亲切的称呼,谦逊的态度,令我们感动不已。

微信图片_20241122101124.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易晓寒,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原黄冈市黄州区作家协会主席,退休公务员,喜爱写作,有部分论文和文艺作品及新闻作品在全国、省、市报刋、网络发表并获奖。已出版诗文集巜爱是阳光》,主编新闻作品集《浪花集》。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