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青弋》连载·前言

1—1—1 江声抵岸(1).jpg




青弋江古老,也年轻。

说古老,是青弋江自春秋之前便启程,沿秦汉、隋唐、宋、元、明、清、民国、新中国一路流淌而来,不是地理意义上的河长,是时间跨度的弥久,而且,沿岸散布着赤滩、弋江之类的古镇,龙门街、河鲀巷之类的老街老巷,潘村、宏村之类的古村落,以及西周铜矿、琴溪古窑之类的文物。

说年轻,是青弋江履两千多年,长流不废,状态依然,充满朝气、活力,与健康,并以生命的流动,滋润了沿岸的万物、生灵,乃至大气负氧离子、微量元素,比如硒。

青弋江灵动,也厚重。说灵动,是因为青弋江有灵魂,是一条由雾淋湿的河,飘逸,清澈,逸乐,有老子、庄子道学的柔意,也含古代神话的仙气,加之烟岚、飞云、雪霁、烟柳、瀑布的缠绕,越发充满灵气与皖韵;说厚重,是青弋江流动着民俗、典故,与情话,两岸立着连云的祠堂、牌坊,与徽派民居,许多条小径都会弯向一座寺庙。

寺庙的香火徐徐升腾。

青弋江有佛心,是一座流淌的寺庙,护佑着皖南。

青弋江阴柔,也清高。说阴柔,是较之长江而言,青弋江显得迤逦、轻盈、与清泰,日流夜淌,却不叹息一声,风浪中,会轻轻卷起裙裾的一角,如一首婉约派的诗。说清高,是青弋江富有书卷气,诞生过杜荀鹤、吕碧城这样的名家,马曰琯、汪伯龄这样的儒商,徽墨、歙砚、宣纸这样的文化创制,以及许多的书院、大夫第,与三雕(木雕、石雕、砖雕)艺术品,父子进仕也不是神话,“江南诗山”文脉绵延,古道早已叙事千年,文庙常诵经义之声,但青弋江低调,澹静,不染俗,不轻浮,保持原始心态,与云雾相衔。

岸边 水粉 52㎝x37㎝  2024年3月作.jpg

岸边/水粉 陈铁虹



本书在总述青弋江流淌的水韵、安详的古韵、高远的气韵之后,再以空间为序,依次详解了源头、上游、中游、下游的地脉、文脉,乃至发展状态,力图以新视角、新解说,向读者传达对青弋江的新认识、新信息。本书采用芜湖生态中心的最新分段法,因为这个草根组织的脚印深植于青弋江两岸,胸涌环保、水健康之情怀。

青弋江边,汉镇、唐道、宋城、元庵、明街、清楼,民肆等,也是对徽州文昌的一种注释。青弋江流域,是人类精神安居的地方,更是动植物宜居的地方。这片土地上,人类与动植物相亲,不是传说,是由古而今的追求。

一条河是一条路、一本书,与一泉乳汁。但愿人类喝着乳汁之际,能遵照古训,有羊羔跪乳、雏鸦反哺之心。

作者田友国.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田友国,湖北省长江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兼总编辑,《中华长江文化大系》主编。南京审计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著名作家,已在《长江文艺》《作家》《安徽文学》》《《延河》《创作与评论》《山东文学》《北方文学》《奔流》《鸭绿江》《当代小说芳草》《都市》《时代文学》《特区文学》《中华散文》等纯文学期刊上发表中短篇小说、散文230多万字,出版短篇小说集《心难眠》、长篇历史文化随笔《铁规铜宗》等5部,撰写《古人类化石探秘》等16部电视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曾获《安徽文学》年度奖、蒲松龄散文奖、蔡文姬散文奖、全国人文地理散文奖、全国优秀剧本征集评选提名奖、文华杯全国短篇小说奖等,并入选《中国当代文艺家辞典》。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