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武汉轻工大学原体育部主任、教授张明如
老顽童张明如近照
周伯通是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中的人物,他武功高强,乐于助人,整日笑口常开,人们都称他为老顽童。我们今天介绍的现代版的老顽童,人们说他还胜于周伯通。
武汉轻工业大学原体育部主任、教授张明如,到了不逾矩的年龄,仍旧舍不得脱下那身运动服,他说这是他的挚爱;他曾得过全国中专生、全国大学生乒乓球大赛冠军,蓝球一直是大学时期学校的主力队员,现在只要有这类活动招呼他,他总是召之即来;慈祥的脸上,总是写满了开心与欢乐,又喜欢助人为乐;他的艺术细胞活跃,唱歌、跳交谊舞、拉二胡、钓鱼,和大家都能聊得风生水起,所以大家都亲切地称他“老顽童”……
不争即是福
多支球队交锋,决出了冠亚军。冠军队将代表地区到各县宣传蓝球宣传体育。然而,这次选拔却出人意料,竟然选了亚军队,到底为了什么?
喜鱼县因为近年参加地区的蓝球比赛,垫了底,县上发誓今年一定要翻本。谁带队呢?有人提议到今年下放的知识青年中去找。结果人们在档案中翻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武汉体校分配来新庄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张明如,档案中填写的特长是蓝球。于是就通知他来到县上。当天他走了一百多里路,赶来参加了面试。面试先让他带球上蓝,那蓝板扣得帅气;再让他远投十个球,结果他十个球投进了9个。
当代名流网采访张明如 左起:原武汉科技报社社长、顾问刘玲娅,原湖北省专业报记者协会主席、高级记者、顾问朱本正,原武汉轻工大学体育部主任张明如,原湖北广电《声屏瞭望》副主编、顾问邵幼生,廖武洲。本次采访,经大家商定,由廖武洲同志执笔。 摄影/刘玲娅
面试结束后,来面试的县体委领导宣布张明如为新成立的蓝球队队长兼教练。为备战好这次地区蓝球赛,张明如想除了提高体质和技术,没有他法。为此,他要求队员们每天晨跑一万米,反复打交叉赛、分赛合赛,而且带头参训,调动了全体参训人员的积极性,而且精神面貌空前高涨。
地区蓝球赛开赛后,大家看了一场咸宁队与山坡机场队的表演赛,这两个队表现不俗,勇气可嘉。然而在分队时,令张明如没想到的是,这两个队都分到了他任队长的队里。
经过两天的参赛训练,比赛正式开始。最后嘉鱼队进入了决赛。上半场,比分嘉鱼队略高。下半场张明如发力,原武汉体育学院毕业的高材生,只要传球到手,几乎都能得分。后来裁判见他带球上蓝,每球必中,就吹他犯规。旁边的人实在看不下去了,明明没有犯规,裁判吹假哨,你为什么不反驳,不申诉,你要为自己、为集体争取荣誉?张明如笑笑,这是友谊赛,何必去争。来前,县里定的是拿名次,并没有要求拿冠军,拿到亚军就很好了。
张明如为什么如此谈定?他是1968年毕业的大学生,当时因为文化大革命,上面通知推迟一年分配。于是,他们响应毛泽东主席的号召,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先到湖北军区后勤部军马场养了半年马。他不争的性格就是在那里形成的。
张明如近照
那天,他与班长值夜班。半夜,他由于犯困,就在草坡上睡着了。醒来,班长已离他而去。于是他马上喊班长,可不见回音,于是,他寻着马群吃过草的地段走,走了不远,发现一双绿眼睛瞪着他。养马初始曾经听过课,遇到野兽不要跑,他静静地在那里与野兽对峙约半个小时,野兽才离开。后来终于找到了班长,问明的情况是,班长说怕吵醒他,让他多睡一会儿,就一个人赶着马群走了。
打这起,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什么事情都不与人争,如果那天被野兽害了,拿什么与人争?所以他遇事他都会冷静对待,不争为上。
不曾想,正因为他不与他人争,相反他反而从道义上赢得了这场比赛。后来在定谁代表咸宁地区到各县巡演时,带队的咸宁军分区的张副司令员宣布由嘉鱼队出战,称赞嘉鱼队素质好,纪律好,精神文明好。现场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当咸宁军分区副司令员带领蓝球表演队巡回到通城县时,张明如意外地碰到了中国26届、27届、28届乒乓球冠军胡道本在通城进行表演赛。胡道本跟张明如很熟,因为张明如在校时,曾是全国中专、全国大学生运运会乒乓球冠军,因此,他们之间来了一场表演赛,当时通山体育场人山人海,到处挤得水泄不通。咸宁军分区张副司令员从此知道了张明如还是一个乒乓球高手。这次巡回表演赛结束后,张明如被分配到了教育局,后来调到了县体委,一段时间后,张副司令直接将张明如调到了咸宁体委任乒乓球教练,后来荣升为咸宁地区体校校长。
无私天地宽
给特长生加分,既是国家政策,又是一件好事。分管这个方面工作的领导是非常关键的人物。处理得不好 ,就会广受社会诟病,将好事办成坏事。但自从张明如接手这个摊子后,不仅社会给予积极评价,领导也赞美有加。张明如是怎么做到的?
1983年,张明如从咸宁体校调入武汉轻工大学,任轻工大学基础部主任,后来调任体育部主任,党组书记,职务是平调。但他还有另外三个兼职,一是任湖北省高校乒乓球协会副主席至今,另一个职务是湖北省健球协会主席,再一个就是湖北省高水平运动员测试主考官,这个权力是炙手可热。这个权力有多大呢?可以直接给特长生考生加分。比如高考录取线535分,一本573分,如果一个特长生考生文化课只考了300分,这个考生就可以录取。他调来不久,经组织上考核通过,在大众眼中的这个“好事”就落在了他的头上。
张明如在省级、全国级比赛中斩获的金、银牌。 摄影/刘玲娅
而他却这么认为,权力大,责任也大,弄不好就会弄得天怒人怨,有时甚至会因此有牢狱之灾。
然而,第一年过去了,风平浪静;第二年也这么过去了,没有谁扯皮,没有谁上访,第三年也没发现什么问题。不仅社会上感到奇怪,连领导也觉得太不正常了。难道张明如有什么奇异妙方,可纵使有三头六臂,难道堵得住幽幽之口?
后来,领导派人经过微服私访,总算发现了张明如的“秘密武器”。
“民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畏我能,而畏我公”,张明如上任伊始,并不是喊喊口号,而是深入走访调查,找出症结所在。之前人们之所以有非议,就是不透明,所以会出现扯皮、上访等现象。一开年,他便走家串户,把底摸得清清白白,然后公布于众,做到大家心中有数。到了考学加分的关键时刻,只要符合标准,坚持加分人头不变;如果不符合条件,即便是天王老子也不行。
第一年的时候,有一个腰缠万贯的老板,提了一袋子钱,托了熟人半夜来找张明如,说自己的孩子这次如果作为特长生录取了,这钱就是你的了。还说,这事只有你知,我知,保证不会有第二人个知道。张明如说,这个特长生加分,我们年初就公布了名单,你的孩子今年肯定不够格,这钱你还是提回去吧。明年如果够格,一分钱不要,我也替你把这事办妥。之后就将该老板礼送出门了。
除了不收礼外,还拒绝宴请。凡属因特长生加分找上门来请吃请喝的,张明如也一概挡在门外,拒绝参加什么宴请。他说,拿了人的手软,吃了人的嘴软。我一概不参加,就没有什么是是非非了。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由于把住了第一年的关,第二年、第三年如此这般复制,这项工作如顺水推舟,所以顺风顺水,赢得了方方面面的好评。这个职务,他一直兼任到退休。
人走茶不凉
去年八月的一天,一位年约八旬的老者,带着一帮年纪差不多喜好运动的运动员,前来武汉轻工业大学串门,想要在这里打打球,活动活动一下筋骨。大家一见,原来是老领导来串门,大家一下子就行动起来了,开的开体育馆,拿的拿羽毛球拍,抱的抱蓝球;还有的倒的倒水,端的端茶,像喜迎稀客一般。领头的串门者就是张明如。
“人走茶凉”,似乎成了离任后人们的一句口头神,但在张明如的字典里,却没有这一说。老顽童张明如虽然离开原单位快十年,这次回母校,人们仍待他如领导,如亲人,如兄弟。他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张明如不仅蓝球打得好,乒乓球誉满全国,他还有一绝,就是文章写得好,特别是写体育论文,那是湖北省体育界的一支笔。他的科研课题曾获国家级二等奖一个,省级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一个。他60岁时,还代表武汉市出征全国老年人乒乓球赛,一举夺得冠军。
“身在公门好修行”,这是老一辈常教导他的一句话。
张明如常说,我之所以有进步,晋级、提教授,都是伯乐的识人举荐;前辈们培养了我,我也要发扬光大。
他看人用人有四条:会做事,更要会做人;有学历,更要有能力;有知识,更要有文化;有形象,更要有修养。
他崇尚“身在公门好修行”,只要他们符合上述四条标准,不够条件创造条件,他要不遗余力地培养人,使用人,让野无遗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即使有的同志在论文写作上笔杆子不行,他会及时提建议,甚至帮他们修改,直到符合评定标准,因此,他的属下,只要是到了评职称、晋升副教授、教授的时间,都提前或者能评定到位。
难道他没有对立面吗?有一位同志对自己的职称评不上,老对张明如有意见,认为是卡在他这里了,因为他是体育部主任,体育部还不就是他一句话的事。两年后,到了评职称的时候,张明如却鼎力举荐,尽说好话,在张明如的举荐下,这位同志职称终于搞定。这位同志听到消息后,马上登门道歉,并请张明如同志吃饭。席间,说了一大堆感谢话,张明如说,你的职称前两年评不上,比如,论文上还需要下功夫,今年我看论文写得不错,再加上你这些年的表现,这是你水到渠成,也是我应该做的。
他不仅对本学院的人大开绿灯,还对学院以外的同志也是一视同仁。有一位球友,报了华科研究生,最后一关论文难以通过。自从认识张明如以后,他试写了一篇论文《教练式的企业管理模式》,张明如建议他将标题改为《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创建教练式的企业管理模式》。这样一改,又迎合了形势,又能扣得住人心,特别是能打动评委,这篇论文能通过吗?
主题定了后,这位球友又犯难了,论文要求写一万字以上,可他只写了2000字。张明如又帮他设计论文的条块,最后该论文写到了12000字,该球友顺利通过了论文测试。后来该球友深有感触地说,我算服了你了,你帮助人把心都掏出来了,难怪你在大学深受大家爱戴!
他退休时,校里要留他,领导上门做了多次工作,他才勉强同意留下,一干就是十年。到70岁了,学校仍然要留他,这次他说我要享爱一下生活,再不能干了。领导考虑实情,见他这样说,只好放弃挽留。
他在咸宁体校任教时,待学生如子女,除了帮他们学业外,还为他们洗衣服。至今,咸宁体校的学生感恩至今。有位在北京的学生,每年不是亲自来家看望,就是委托别的同学来拜访老师。
苦中也是甜
你别看他一天到晚谈笑风生,乐于助人,任何时候说的话都是正能量,其实他的心里也有苦。了解张明如的人这样说。
张明如心里有苦?张明如说,尽管这多年看起来是苦,但其中也有甜。这个苦又是什么呢?
他的爱人原是民国时期武汉市邮政局局长的孙女,属于高干子弟。该局长原是我地下党成员。解放后被打成反革命,后经上级组织平反,恢复名誉,家人也安排了工作。孙女这时跟张明如处了对象,他们结婚后,其爱人被分配进了武汉保温瓶厂。刚开始安排在政工组,爱人要强,要求到基层去锻炼,主动申请来到了喷花组,为保温瓶喷油漆水。时间一久,造成二甲苯慢性中毒,白细胞减少4000,一住院就是6-8个月。后来发展成职务性的神经紊乱,全血病,偏头痛常常疼得泪直流。为此,张明如每天要抽时间为爱人按摩,按一个多小时。每天按时给爱人喂药,一日三餐。真是破船又遇顶头风,不久又得了骨结核,骨头烂了,长期不愈合。张明如四处张罗为之求医问药。爱人怕连累张明如,要他放弃算了。张明如说,我们谈恋爱时,我就说要照顾你一辈子,怎么说出这样的话?
张明如仍然一如既往,终于找到一位老中医,才将她的骨结核病治好。
疫情期间,爱人身上长了碗口大的一个疱,也是张明如坚持每天按40-60分钟的摩,终于把这个疱按下去了。
爱人患病期间,装新房,搬新房,张明如一定要背着爱人去看看,爱人送了他六个字“你办事我放心”,一切你料理就行。
爱人几乎一年四季都在床上,张明如除了照顾她,还想千方设百计把伙食调理好。在外,他说是自己搞锻炼需要,其实这当中也有照顾爱人的意思。他每天早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做早餐,保证爱人吃到28种以上食品(包括佐料),做到饮食均衡,营养均衡。这些年来,他坚持天天如此,除了自己吃得满意外,重要的是让爱人吃得开心。
按受完采访,张明如又穿上了他的运动服,笑盈盈地对我们说,今天下午还有一场乒乓球对抗赛,欢迎去玩!我们目送着他的背影,只见他大步流星,风一般地消失在我们视线之外。来采访之前,他不同意我们写他,说值不得写。笔者说,我们虽然是写您,是为了对社会有一点作用。您想,把您对工作、对家庭、对生活的态度传播开去,建设和谐社会就多了一个新的蓝本,您的行为也是在为社会作贡献!他笑了,笑得是那样灿烂,那样的和颜悦色!
作者简介:廖武洲,湖北人。中国作协会员,湖北省作协会员。自幼酷爱文学,现已在省级以上媒体发表各类文学作品百万余字。已出版小说集一部,报告文学集一部,长篇散文集一部,长篇人物传记3部。曾任《今日湖北》杂志社编辑部主任,《问津》杂志主编,现供职于《当代名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