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名医风采更卓然

——记楚天名医曾良驹

微信图片_20250516175240.jpg

曾良驹近照




对于名医的评判,我与大众的眼光是一致的。既要医技精湛,又要医德高尚,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德艺双馨。二十年前,我去武汉同济医院采访曾良驹教授,那时他就是院里的一张名片,专治不能愈合的伤口,红斑狼疮等疑难杂症,排他号的人从半夜排起,排到天亮往往一号难求,那时人们就称他为楚天名医,那时我是百分百赞成的!

时隔20年,我与湖北省专业报协会原主席、顾问朱本正,湖北广电原《声屏暸望》副主编、顾问邵幼生再次去专访他,名医风采依然不减当年,而且更加卓然。大众对他评价,称他不仅是名医,更有大医之风,他怀有大慈侧隐之心,见彼苦难,若己有之。我称亦是,仅举两例,今见药材昂贵,他改开草药,让平头百姓也治得起病;他治病讲求留人治病,让病人起死回生,抢救了好多被判了“死刑”的病人。这与古人所言“大医治未病”又有何异?

 

因病而辍学

高中阶段,正是莘莘学子们放飞梦想的阳光时期。曾良驹也不例外。原来他是要考美术学校的。那时的他,不仅画得一手好画,现在人们看到他出的写生专集,不仅众人赞不绝口,而且好多名画家也啧啧称赞,说功夫底蕴了得;他还拉得一手好小提琴,其琴音绕梁让人流连往返。

但命运捉弄人。高二上学期,他检查出患了肺结核,而且还有空洞。虽然经过了比较长时间的医治,但不能治愈。曾良驹怕传染别人,征得学校同意,保留学籍,辍学治病。

微信图片_20250516175308.jpg

曾良驹为夫人作画



他家就在武昌蛇山旁边。那时人们常常见到一个学生在蛇山上锻炼身体,历时两年有余,那就是曾良驹。1963年,广东中山医学院来汉招生,曾良驹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参加了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其中。

开学后学校开展身体检查,肺结核及空洞依然存在。学校给了他半年时间治病。

半年后检查,竟然痊愈。当时,他可高兴坏了,他想他可以放飞理想了,他今后要当一名好医生,治病救人。

然而,一年后复查,校医告诉他,病虽然好了,但还有一点阴影,还有一点空洞,应该称为纤维化结核病。这个病目前医学院还治不好。早先他认为既然痊愈了,证明这个病算不了什么,只要遵照医嘱治疗就可以了。所以,时常打点消炎针,用点消炎药。一次量体温,感觉有点发烧,可是校医说他没病。他自己觉得外面流汗,可心里发冷。这些日子以来,他也都在用药。可消炎药用久了,还是不起作用,而且还有副作用,对肝、肺有损伤。这时他还感到西医没有什么作用,即便有作用,而且还没有药。

微信图片_20250516182145.jpg

曾良驹为朱本正、邵幼生现场速写画



真正激起他发奋学医的斗志,是在大二的时候。那时,医学院来了一些病人,可好多都因疾病医治无效失去了生命。有一个中年女病人,解剖了以后,发现她肚子里有几百条蛔虫,上半身还有癌症。他对生命有了畏惧之心,这个女病人仅仅40岁,就被病魔夺走了生命。自己作为学医的人,面对这样的病人却束手无策。这难道不是耻辱吗?再说,自己还有病,可这个病自己都治不好,你还能称为医生吗?

 

民间觅偏方

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始以后,医学院根椐上级的安排,全体学生要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于是,整个医学院的学生开始下乡与工农群众打成一片。

曾良驹与他的同学们背着药箱,同赤脚医生一起走村串户。其实药箱里面没有什么药,只有消炎药,用完了就没有了。曾良驹初步认识到,西医也有局限,没有药就不行。

微信图片_20250516182200.jpg



实践中,曾良驹终于认识到了中药的重要性。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中药是能派上大用场的。一次,有一个学生在野外,被蜂子蜇了,脸上肿得老高。赤脚医生点了一把火把那个蜂窝烧了,用蜂毒将这个学生肿胀的脸治好了。曾良驹从此记得了蜂窝这门药材。他还知晓草木灰能消毒。一次,一位妇女产后大出血,赤脚医生抓了一把草木灰,就把血止住了,证明草木灰可以消毒止血。

特别是在一次上门诊断中,让他学了一次大乖。有一个病人肚子疼,经检查是肝硬化腹水。用西药没有药,后来他家乡的赤脚医生告诉她一个偏方,就是用她家乡的一种名叫荷花鱼的小刁子鱼,让她吃,这个鱼不仅治好了她的肝腹水,还治好了她的一些后遗症。

这次下乡运动,让曾良驹认识到了中医的重要作用,它不仅药效不差西药,而且比西药还要强;那时西药即使有钱也买不到,而中医的药材遍布荒山野岭,比比皆是。

这次在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中,还锤炼了他的胆识。

那天大队卫生室一清早分工后,走的就剩曾良驹一人了。这时,突然来了一位产妇。接生,通常都需要四个人,一人拿产钳,一人接生,一人还要扶住接产医生,这时一个人怎么办?

如果不接生,这时胎儿的头已经露出来了,拉又拉不出来,喊人吧,大家都出去快一个小时了,而且也不知道他们此刻在哪儿?还有万一弄不好,产妇来个大出血,出了人命怎么办?一系列的怎么办,让曾良驹来不得半点犹豫,好在他曾经接过生,只是此时人手不够罢了。这时,护佑大人健康,是头等大事。于是,他一人当四人用,手拿产钳,将背部抵在墙上,另一只手接生。他刚拿上产钳,问题就出来了。胎儿的头就是拉不出来,他头上有点冷汗直冒。想起前些时候,一位医生曾经示范过,胎儿头之所以拉不出来,就是胎中负压过重,那位医生示范时,特地把胎儿的头推进去,然后一下子就拉了出来。这时,他急中生智,按上次医生的动作,将胎儿头推入腹中,这时拉出胎儿的头时,非常轻松。令他意想不到的,此次手术不仅大人毫发无损,胎儿也十分健康。

此次手术虽然十分成功,但曾良驹却不敢汇报,怕人讲这是个人英雄主义行为。万一弄不好,造成事故,他会挨大批评的。

从此,他开始走上了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同济一块“牌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中青年医生,因发明创造了一个偏方,找他看病的人络绎不绝;他不仅上了报纸电视,同济医院还专门为他开了专家门诊。那时找他看病的人,半夜就开始排队,排到天亮还一票难求。这位医生,就是时任武汉同济医院妇产科副教授曾良驹。

1979年末,曾良驹从武汉某医院调到了同济医院妇产科。他调来后,因为是新手,科里面就安排他做些杂事。看病、手术等均轮不到他,他感到有些无处发力。他想,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自己正好在这段时间内搞点科研。

微信图片_20250516175248.jpg



中山医学院毕业以后,他被分配到武汉有关医院。这期间,他因为发奋科技攻关,毫无业余空间。星期天,他常常独自外出采中草药,或者把自己关在屋里读《本草纲目》《黄帝内经》《伤寒论》。别人这样评价他,说他把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科研事业上。那时他要攻克的主题就是让身体内的空洞愈合。

经过近三年无数次的试验,他终于攻克了纤维化空洞的难题。那天,当他复查后发现空洞已不见踪影,而且那是雨后的清晨,只见一条彩虹横跨南方的天际,他高兴得哼起了小曲,并自言自语地说,难怪俗话说“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这话果然是真谛!

现在,他要攻关的就是妇产科室的疑难杂症。比如剖腹产后,有的产妇剖腹产的伤口始终难以愈合;还有一些糖尿病足病人伤口流脓不止,为保住腿不得不截肢,有的病人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曾听裘法祖院士讲过,科学家就是要为国家解决困难,自己在妇产科医生的岗位上,是不是应该解决患者的困难呢?

于是,他又开始了两年左右的科技攻关,又经过无数次试验,并在自己身上试验糖尿病足病毒。家人朋友都力劝他,这样能行吗?万一感染了,试验失败了,把自己的生命搭进去了,太不值得了。他坚定地说,毛主席曾经说过,不打无把握之仗,我治好了自己身上的纤维化空洞,我现在又走中医相结合的道路,我相信攻克糖尿病足应该不在话下。在他坚持下,当他试验完毕,终于拿到了理想的数据。后来在此基础上,发明了速愈膏。

不久,有一例广东来的病人。她的一个儿子在国外工作,回来探访其母亲,发现86岁的母亲臀部烂有大小6个洞,已是奄奄一息,只有进气而没有出气,送到有关医院都说没救,请他转到别的医院。这位友人打听到同济医院有个专治伤口难以愈合的名医,专门千里迢迢把母亲送到武汉。

曾良驹二话没说,就收治了此位病人。

微信图片_20250516182134.jpg

曾良驹手记



几日后,当这位老人能吃点东西后,曾良驹马上让人买来老母鸡,炖汤给老人喝。她的儿子过来质问曾良驹,你为什么不下药治病,而让老人吃老母鸡?曾良驹说,你母亲身体弱,需要先以食补,待身体好转,再施药不迟。曾良驹的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老人的儿子仍有疑惑,说鸡是发物,她吃了不是更加重她的病吗?曾良驹回答说,这个病可以吃老母鸡,鹅是吃不得的。儿子终于恍然大悟,连续表示明白明白。这位老人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后痊愈出院。后来活到了92岁。

有一个糖尿病足病人,当要锯掉整条腿时,来到了同济医院妇产科求治。曾良驹以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外用速愈膏,内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用了不到六个月的时间,不仅保住了整条腿,而且只花了少量的钱治好了这个病人。

曾良驹科研攻关的精神,及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态度,受到了同济医院的高度评价,除了在广播电视上大力宣传外,还给他开了专家门诊。其名医之名不胫而走,名闻遐迩。

 

理论新飞跃

2024年的春天,当东北的一位患者来此抓中药时,人们以为见了鬼了,这人怎么变得如此强壮有力,一年前他不是一名红斑狼疮患者吗?转来此地医疗时,早已病入膏,不是早已被判死刑了吗?怎么还活得好好的,还能抓药了呢?

这位病人姓黄,这时抓了150副药,装了一个巨大的箱子。正准备上地铁,去火车站回东北。笔者刚好碰见了他。聊起曾医生,他佩服得不得了。连连称赞曾医生是神医。

微信图片_20250516182212.jpg



一年前,他来武汉某大医院就医,当医生诊断他为红班狼疮病重,就劝他回去该吃啥吃啥,好好享受两个月的生命。可来到曾医生坐诊的一家民间医院时,接诊的医生了解了大医院的断语,就不愿收治。说这个人已进了鬼门关,怕毁了曾医生的名声。曾医生知道后,不仅收留了他,还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现在是病情稳定期,所以还要服用中药进行巩固。

红斑狼疮号称是非癌症中的杀手,只要得了此病,基本上生命就要偏短。曾良驹至目前已治愈多例。他用药除了发明的速愈膏外,再就是用中西药结合治疗。

这是他治病理论的再飞跃。他说西医是“治病救人”,癌症病人来了以后,就是根据患病的部位动手术,切除患病组织,如果病情扩散,病人就玩蛋了;而他的中医理论就是留人治病,按照他的治病步骤,给他6个月的时间,就会让病人的生命重新焕发活力。

脓也是细菌蛋白质。人们听起来好像是违反常理,在曾良驹看来,糖尿病人血管里也有营养,可伤口里面没有,只有脓和细菌,血管里面的营养这时对于伤口来说,就是远水不解近渴。因此,大多数人在处理伤口时,往往把伤口处理得太干净,常常难以愈合。所谓煨脓生肌,说的就是脓也是细菌蛋白质,身体强壮以后,抵抗力超过细菌,那么脓也是可以促进伤口愈合的。有关颠覆人们认知的案例,在《曾医生行医手记》中均有记载。

微信图片_20250517102705 (1).jpg



“人生百年不是梦”,这是他的又一个新理论。他说,人的寿命按照现有条件都能活到120岁,可是好多70-80岁的老人,到了这个坎上,就过不去了,被疾病夺去了生命。所以,当好这个时段生命的守护神很重要。

这是针对有钱人吧?

让人人都看得起病,这是我退休以后一直遵循的道德宗旨。曾经有人问曾良驹,您是如何让人人都看得起病的呢?过去大都使用的是中药材,中药材涨价以后,好多人都看不起病了。于是,曾良驹开草药方子,一下子就让医药费降了下来。

 

“咬定青山不放松”,掷地有声,决不动摇。这既是曾良驹“留人治病”理论的延续,也是他尊重与敬畏生命的责任与担当,更是他参与和谐社会建设奏响的一首协奏曲;“人生百年不是梦”,他将围绕这个大目标,不断地添砖加瓦,行稳致远,在中医领域里再写新传奇!


作者简介:廖武洲,湖北人。中国作协会员,湖北省作协会员。自幼酷爱文学,现已在省级以上媒体发表各类文学作品百万余字。已出版小说集一部,报告文学集一部,长篇散文集一部,长篇人物传记3部。曾任《今日湖北》杂志社编辑部主任,《问津》杂志主编,现供职于《当代名流网》。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