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青弋》连载·第二章二节1

第二节  石台的原生态

黄山区之西,与石台县交界。石台县沟壑、山峦相间,为江南古陆、南京拗陷的过渡区域。1403平方公里的幅员上,富含一种微量元素,名硒,硒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永斯·雅各布·贝采利乌斯称之为月亮;蕴藏丰富的野生动物、植物资源,与水资源,大部分的水还能直接饮用,青弋江的流淌之声特别清脆;饱贮大气负氧离子,大大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清新空气的标准。而且,30国驻华使节联合向全球推荐,称石台县是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

梦为你收藏(水粉画)·陈铁虹(2).jpg

水粉画《梦为你收藏》/陈铁虹


  

一、牯牛降满怀森林

牯牛降海拔 1728米,为石台县最高峰。牯牛降的奇、雄,与险,可并肩于黄山,从地理上讲,牯牛降是黄山山脉西扩的余脉,有黄山的品性,也是极自然的。

青牛降地跨石台、祁门二县,群峰逶迤,有108峰、108汊。峰与岔大多在石台县境,最高峰海拔1727.6米,名牯牛大岗,也在石台县境内。《江南通志》曰,最高者古牛岗可望匡庐。古牛岗,即牯牛大岗;匡庐,即江西庐山。可见,牯牛大岗之高,给人的视线之遥之广。或许是极顶,或许有老子的遗韵,牯牛大岗有一种奇观,就是佛光闪亮,七色,呈圆弧状,很大,持续时间也长,或隐,或现。佛光闪亮的不是佛光,是光环,是牯牛降独特的自然现象,与这里的地理、气候有关,尤以雨过天晴之际为最。雨后,牯牛降云雾飘绕,霁色朗煦,云雾、霁色与阳光三者相遇,又随风在牯牛大岗漂浮,便如佛光了。

河流上的风光(水墨画)·陈铁虹(1).jpg

水墨画《河流上的风光》/陈铁虹


有山,也有水,碧波与山峦联姻,是青牛降的喜事。这一带瀑布多,或轻吟,或嘶鸣,断崖处、峭壁间,与石缝里,都会有瀑布飞流而下,跌落时溅起一片空谷,绽放朵朵唐诗、宋词,与元曲,正所谓“十步一小瀑,百步一大瀑”,有时候遇雨水天,瀑布会有70 多米的落差高、20 多米的宽度。溪流也多,从深山的背后、森林的乳沟里流过来,或缓,或疾,或柔,或烈,一律流淌着一种色,就是碧绿。清潭也多,或深,或浅,或小,或大,一律清澈、通彻,比如,鸳鸯潭、黑龙潭、黄龙潭,与仙女潭。潭、瀑,与溪流,都为绿色,因为山绿,水质澄清,又有阳光的照射。

牯牛降还静卧着一池名湖,如一轮弯月,叫牯牛湖。牯牛湖神秘,又美丽,约20多亩的水面上,常能泛出色彩来,或绿,或蓝,或紫,为变色湖。湖水温柔,含情,夏有蛙声、蜻蜓点水,与水黾滑行,可与新疆布尔津之北的喀纳斯湖媲美。

青牛降水量丰沛,雾也多,天气变数大,山脊由云雾锁着时,山腰却有阳光穿透烟雾,而山脚会有露珠滴落,即便晴空万里,也有雾霭升腾、吞吐的地方,也有雾似玉带的地方。有时候,阳光照彻了大片的山体,但,山尖睡在了云雾里。青牛降的云雾有点任性,总在奔涌,时浮时落,青牛降也就有了变幻、多姿,奇妙了。

这样的奇观很稀罕,而且,空气的负离子含量均值为每立方厘米71438个,有些地方达到了每立方厘米31.01万个,而联合国卫生组织空气清新的标准为每立方厘米1500个。这一切,当然与当地的原生态有关联。

1748061760120803.jpg



牯牛降属中亚热带北缘常绿阔叶林地带,原始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木本植物就有239属、539种。望春花、山苍子、马尾松、青冈、枫香、甜槠、香樟之类,根系发达,对土壤适应强,粘土、沙质土、石砾土、山脊、岩缝等都能生长,不止牯牛降独有,长江流域之南遍布。这些植物常见,其貎不扬,但能散发出一种别样的气息,能抗癌、抗菌,与消炎,可拉动细胞的新陈代谢,对肺病、心血管疾病都有疗效,可谓天然医院,或康复中心。

遍野布松,是牯牛降之奇。论名气,牯牛松不及黄山松之大;论野趣,却不比黄山松逊色,论密度,两者也是平分秋色。牯牛松常绿,叶针形,或扁平线形,雌雄同株,孢子叶成球果状排列,树尖欲附云汉,或如仙女高雅、拔俗,或如男人气雄、傲然,或如雄鹰翱翔、壮怀。危崖、峭壁之上,兀立一松,乃至数松,主杆向天,挺直,枝桠却是弯曲的,探出崖或壁很远,似从崖或壁上斜逸出来的,极美。遇寒风、暴雨、雷电,牯牛松会有枝摇,但不会被拔起,因为,它的根须与山体连为一体了,牯牛降会呵护牯牛松。有一棵古松,千岁了,长有苍苔,独立于一石墩上,并不伟岸,只有1米高,但有九枝十八丫,枝枝丫丫都曲折、交错,又都如长袖轻舒,蔓延许多米,间或枝丫蜷曲盘结,呈蟠龙状,故名蟠龙松。

牯牛降人迹罕至,森林密,宜于珍禽异兽的生息、繁衍。白鹇、猕猴、鬣羚、水獭、穿山甲,与短尾猴,是国家二类保护野生动物,牯牛降常有它们的身影。而且,国家一类保护野生动物,比如黑麂、云豹、苏门羚、梅花鹿,与白颈长尾雉,也长住在牯牛降。据有关资料称,牯牛降野生鸟类147种、兽类49种、鱼类25种、昆虫类1155种、爬行类33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就多达35种。单说蛇,就有38种之多。

河流上的风光(水墨画)·陈铁虹(1).jpg



另外,牯牛降有野人出没。野人,与飞碟、尼斯湖怪兽、百慕大三角区,并称世界四大自然之谜,并列为首者。有人猜测,野人比猿类高等,有一定的智商,系高等灵长目动物。它的存在,至今未被证实,而牯牛降有野人居住,也只能是一个传说了。但,有当地人亲眼发现,野人在牯牛降直立行走,遍体披毛,毛发黑红,脸与人相近,双脚奇大。还发现了野人窝,以草筑成,很大,向阳,却是背风的地方。这种发现始于1957年,一直口头传播,传得神乎其神,有鼻有眼。于是,牯牛降添了一层神秘感。

1748061917368448.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田友国,湖北省长江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兼总编辑,《中华长江文化大系》主编。南京审计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著名作家,已在《长江文艺》《作家》《安徽文学》《延河》《创作与评论》《山东文学》《北方文学》《奔流》《鸭绿江》《当代小说芳草》《都市》《时代文学》《特区文学》《中华散文》等纯文学期刊上发表中短篇小说、散文230多万字,出版短篇小说集《心难眠》、长篇历史文化随笔《铁规铜宗》等5部,撰写《古人类化石探秘》等16部电视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曾获《安徽文学》年度奖、蒲松龄散文奖、蔡文姬散文奖、全国人文地理散文奖、全国优秀剧本征集评选提名奖、文华杯全国短篇小说奖等,并入选《中国当代文艺家辞典》。

 

 

 

 

 

 

 

 

 

 



喜欢作者